01.16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最偉大的藝術就是男人扮女人”,之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調侃我國戲劇男人出演花旦的反串表演,後來多想了一下才發現,這句話想要訴說的,乃是我國數千年以來存在的某些糟粕。如果我說,我國的“娘文化”並非是從鹿晗之輩開始愈演愈烈,也並非是發源於古代戲劇中的反串,而是已經化作心病滲透到文化中,你們信麼?

一、自古有之的宦官制度

根據典籍《周禮》記載,太監宦官制度產生於周代,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擔負看守宮門、傳達命令、侍奉起居等雜役,地位低賤。但由於宦官侍君側,容易得到君王的寵信,能對君王施加某些影響,甚至參與政治。

宦官在生理上,本身就是一個殘缺的男人,他們經過閹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後進入皇宮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他們的來源不同,有自宮,因罪被宮,進貢,拐賣、挑選後被強行閹割而成等。歷史上對於太監宦官的稱呼很多,蔑稱有閹臣,宦孽,尊稱則是公公。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臭名昭著的十常侍

古代宦官制度除了從身體上對男人進行摧殘,使之偏向“娘化”以外,對於男人的心理也是重大的打擊,拋開生理激素上的各種影響以外,宦官的工作職能基本是在宮內從事雜役和侍奉侍奉工作,梳頭、掃除、傳話以及端茶倒水,這些工作無一不是古代封建觀念中女人應該去做的事物。宦官太監不能參與朝政,不能正常為官,不能從軍,每天大量瑣事也讓他們無法從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並且古代宦官干政基本上全都是對國家大不利的情況,李蓮英,魏忠賢,十常侍,全都是被刻在歷史書中的奸邪,所以封建時代的宦官們一輩子做好瑣碎的雜物,伺候好自己的主人最後自然死亡已是善終,心中再無男兒的豪放之情和遠大抱負,而這樣的宦官制度,竟然從周代延續到了最後的封建王朝——清代,其荼毒之久遠超想象,而現在影視作品中還是充斥著大量的宮廷戲,太監宦官更是不斷登上熒幕,甚至其中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正面角色”。宦官制度的幽靈也是藉由影視和文學作品繼續漂浮在我們的上空。

二、子女教育

我國大多數當父母的最希望小時候孩子怎麼樣?一個字,“乖”。乖就完事了,再說細一點,就是“聽話”,“文靜”。大聲嚷嚷,不行;嚎啕大哭,不行;和別的小孩打架,不行;貪玩調皮,不行;在家裡拆東西,不行;吃飯狼吞虎嚥,不行;甚至上街跑的太快,也不行。講道理,從小對子女的教育,大多數家庭都是當媽的做的更多,當爹的做得比較少,說好聽點那叫以事業為重,說難聽點就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那套思路還有餘孽在。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戀母情節的代表人物——俄狄浦斯

那教育孩子的時候以什麼為標準呢?往上數幾代,我想沒幾家當家長的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所以教娃的標準就是“我讓你幹嘛你就幹嘛,我讓你別乾的事情你千萬別幹”,還有就是“安靜”,另外大家誰不希望自家孩子在外人面前顯得“有教養”?那“教養”的標準是啥?因為是孩子他媽主要帶孩子,所以基本孩子他媽就照著姥姥在她小時候帶她的時候用的那套模板來管教,那可不就是“文靜”“乖巧”麼?然後一代代的人都照這個模板來教育下一代,男孩女孩都照著這一套偏女性化的養成方法來帶,在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思想逐漸開放,各種奇葩玩法越來越多的今天,出現“娘文化”這種東西也顯得正常了,倒是陸游、辛棄疾、關羽、包拯那樣豪氣又不失儒雅的男性現在很少見了,你看現在的“網紅”男士,要麼像淳于髡那樣會抖機靈,要麼就讓外表接近一個白淨的女性去貼合現在主流的審美。畢竟約瑟夫坎貝爾解讀弗洛伊德的時候就說過,親近和喜歡以母親為代表的女性是所有人類(包括女性)的本能,排斥父親這一男子形象也是人類的本性。所以說實話,姑娘們喜歡女性化相貌的男子其實挺自然的,再加上大多數家庭從小的教育如此,“娘文化”現在大行其道也實屬正常。

三、男女比例失調

這是當前“娘文化”盛行的一個外因。截止到2018年,中國的男性數量比女性還是要多3000萬-4000萬人,男女比例依然不是很均衡,女性仍然在擇偶的過程中有較大的選擇空間,但並不是所有男人都是社會上流啊,那這怎麼辦?很多絕望的中國年輕男性選擇了“自力更生”的方法——把自己打扮成女人,這樣的方法似乎可以從心理上對自己產生一種慰藉,並且重要的一點是,在現今,換裝成“偽娘”還能夠在互聯網上博取很高的關注度和人氣,有時候這種人氣存在著可以變現的可能,有幾個直播平臺的主播不就是靠著“女裝大佬”的招牌火的麼?

男女比例失調導致女性擇偶標準越來越高,於是就在這種女朋友越來越難找的情況下,“娘文化”“基文化”在互聯網上快速蔓延,由於這種文化和其中的很多梗都是沒有根本惡意,無傷大雅,甚至能夠表示友好,快速和陌生網友拉近距離的,所以之前在互聯網的人口快速增長期,也沒人出來反對這樣的“娘文化”和“基文化”,無數網友也被動地接受了這樣的亞文化,而網絡作為亞文化最好的培養皿,也讓“娘文化”除了有了廣泛的群眾接受度,也有了能夠實際去參與、去發展和改良的“意見領袖”級別人物,他們或是自己真心熱愛,又或者是看中這種亞文化背後潛藏的利益,總之他們有別於更多的僅僅只是在屏幕背後敲字的“直男”們,站了出來,親自穿起了各種各樣的女裝,並且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商人們都開始量產針對“偽娘”們的道具了(如下圖)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銷量似乎還不錯?

無數由於男女比例失調,交往和結婚成本升高而單身的男士們,要麼自己“變裝”去體驗作為女性的感覺,要麼敲擊著鍵盤一面調侃著“娘文化”,又一面接受著,欣賞著一個個“女裝大佬”們。在這背後,是一種對生活的無奈,甚至絕望,但又保持苦中作樂的精神。

四、甚至是“成熟男人”的標誌

從古至今,會察言觀色,說話只說一半,看破不說破,傳達自己的意思靠敲邊鼓,熟用反諷和隱喻,這些人情場上的技巧都是男人成熟的表現。直抒胸臆,言簡意賅,剛正不阿,反而現在要被扣上“幼稚”的帽子。

我們從小就被教以“說話要留有餘地”“說話要委婉”的原則,並且耳濡目染無數的實例,比如說下面這些:

原則上可以=不行

原則上不行=可以

我最近還好吧=我最近過得不太順

長大了就長開了=你家小孩有點醜

不愧是世界第一上單=真是個廢物上單

有需求跟你聯繫=別來煩我了

說實話,你可以選擇直抒胸臆,也可以選擇沉默,為什麼非要用這種彎彎繞繞敲邊鼓的方式去對話呢?

國內“娘文化”的前世今生

影響頗深的《厚黑學》

就連對罵現在也從過去男性之間粗野的髒話互動演變成了現在“酸黨”和“反串黨”佔據半邊天,不喜歡的東西,你可以無視,也可以選擇直接開罵,但是越來越多的男人選擇陰陽怪氣,甚至自己也開始用女性粉絲圈裡面的“反串”伎倆。比如你討厭某一款遊戲,或者是某一傢俱樂部,又或者是討厭團隊裡面的某個隊友,我覺得男性要麼就選擇包容,要麼選擇無視,再次也可以選擇直接開噴嘛,但是為什麼非要在組隊的時候來一句“衝榜牧師帶我打大秘,那肯定隨便過啊”;為什麼非要在網絡社區裡面開個帖子“要不是靠韓國人,還不是沒有冠軍”來反串假裝自己是其他俱樂部的粉絲;為什麼要在討論遊戲技術的時候突然來一句“說的那麼頭頭是道,那您來個當年0燈的成就截圖唄?”來噁心別人。這種陰陽怪氣的說話方式,現在在某遊戲論壇已然成為了主流,因為正面開罵在那個論壇可能會被禁菸,但是指桑罵槐,言語譏諷卻不會,畢竟版規確實會影響整個社區的基調。

中國的男人們本該把大量精力放在本職工作,專業知識和職業前景設計上的,但是很可悲,數千年以來,男人們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這麼一件事上,哪行哪業基本上都是如此——“這個人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與之相對應的,很多時候還要去想“我怎麼去編出一句又能影射我的意思,又不失‘禮貌’的語句”。

如果說“小鮮肉”們的“娘化”是一種外在的表現,那麼本文裡面說到的多種情況,則是“娘文化”在心理和思想層面上對於社會的影響,這樣的影響荼毒更甚娘炮形象,因為這是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潛移默化中從小就對正常男性產生了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