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戰劇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什麼要和八路軍拼刺刀?

木可可11895


拼刺刀這個是在戰爭中經常有的,在現在的電視劇中也經常看到八路軍和日軍拼刺刀。

八路軍當時確實是非常艱苦的,槍,子彈這些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電視劇都有這樣的臺詞,大概就是說八路軍沒有子彈,沒有槍,那麼就只有拼刺刀了,近距離搏鬥,可以減少彈藥的消耗,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拼刺刀這個在中國的戰場上才是可以看到的,沒太平洋戰場還有歐洲戰場是非常少的。當然中國的戰場上其實拼刺刀也不說你要拼刺刀我就要和你拼的,這個沒有什麼規定的,那些電視劇裡說的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你要拼我就和你拼都是為了增加觀賞性的。在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這些大規模化的兵團作戰,飛機大炮的,都是先來一輪,然後坦克,裝甲車上,真正有拼刺刀的機會是非常少的。

其實日軍也是很怕拼刺刀的,日軍確實以在拼刺刀的時候會把子彈退去,都知道日本資源少,人也少,加上培養一個士兵出來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日軍是很怕誤傷自己人的。當然中國人就不一樣了,中國那時候的兵基本上沒有什麼訓練,就是拉上去,今天來的新兵,說不定明天就上戰場,這些人上去了就是炮灰。

所以一開始日軍看到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相當差的,我們也看到過幾個人俘虜了幾千人的都有,對於這樣的戰鬥力的軍隊來說,日軍不管是近距離搏鬥還是用槍用炮都是不怕的。日軍不管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軍隊的整體軍事素質都要比中國軍隊高的太多了,所以日軍也不怕中國軍隊。

前面說了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是非常強的,近距離搏鬥就是更加能體現出一個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加上日軍當時使用的都是三八大蓋,槍身長,拼刺刀有優勢。還有就是這種槍的穿透力非常槍,近距離搏鬥很容易打穿一個人傷到後面的人,對於這個日軍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人給中國帶來的苦難,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發展,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負。


中國歷史研究所


刺刀,這是必然的。子彈打完了也不能說退就退,有必要的時候要堅守陣地。八路軍已經衝上來了,即使你鬼子子彈沒有打完,也不得不迎戰進行進行拼刺刀。

當然,鬼子也不可能一槍不發等你衝到前面來。日軍的制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一旦靠近了步槍就失去了優勢,只因每扣動一次板機,只能打一顆子彈,每發射一次都要拉動槍栓來完成。也沒有任何時間來瞄準,要不早刺刀捅死了,所以說八路軍衝上日軍陣地那隻能拼刺刀再決高下了。

拼刺刀,是近代歷史上的一種重要戰鬥方式,特別是在戰場上,拼刺刀往往是結束戰鬥的最終方式。因此,日軍比較著重拼刺刀的方法,單兵的能力往往是八路軍的幾倍,八路軍很多士兵沒有經過比較專業的訓練,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單兵拼刺刀作戰也許沒有日軍強。

雖然日軍拼刺刀比較專業,但中國軍人跟日軍拼刺刀,基本都是做著戰死的準備,不要命向前衝,日本軍人非常怕跟中國八路軍拼刺刀,因為他們活下去的機會也非常小,基本都會被中國軍人將其弄殘。


吾說有理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八路軍物資緊張,在戰鬥中經常會出現子彈不足,只好上刺刀和鬼子進行白刃戰的情況,這個時候鬼子也會主動上刺刀,和八路軍進行白刃戰。那麼他們真的是基於武士道精神嗎。其實不然,這跟鬼子們使用的武器有關,當時鬼子們用的都是單栓的三八大蓋步槍,這種步槍採用6.5毫米子彈,具有彈道穩定,射速高,威力大的特點,但是並不適合近身作戰,近身作戰時,由於子彈的轉速很快,很容易誤傷自己人。

所以他們寧願退下子彈,上刺刀和八路軍戰鬥。同時鬼子們拼刺刀也是很厲害,三個鬼子一起組成的刺刀三角陣,進行相互配合,竟然可以連續刺殺三到十名愛國士兵。

在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伙食是很差的,士兵們普遍吃不飽,所以體態瘦弱,無法支撐自己長時間的體力消耗。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和日軍進行刺刀戰,可以說本身就處於劣勢。反觀日本士兵伙食很好,所以日本士兵身體素質極強,在拼刺刀時可以佔據優勢。因此他們也就很樂意與八路軍進行刺刀戰。

但到了抗戰後期,八路軍經過了血的教訓,努力的學習日本拼刺刀的技巧,自己也就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拼刺刀方法。而且,日本因為戰線拉的太長,伙食水平極速下降,日軍出現體力狀況不支的情況。所以在後期的白刃戰中,八路軍已經可以完全壓制住日軍,打的日軍落荒而逃。


楠竹一


其實是到了這個節骨眼,只能拼刺刀了。抗日劇中,日軍通常會和抗日軍隊主動拼刺刀,而且會主動應戰。大多數情況下,拼刺刀這種事情,在電視劇裡,主要是渲染氛圍,創造更加激動人心的局面,畢竟觀眾愛看。


很多電視劇以及傳聞,讓人誤以為,日軍是非常喜歡拼刺刀的,很多人說,日軍會主動拼刺刀,因為這樣效果好。這種論調只能說是神劇看多了,自己總結出個神論來。日軍拼刺技術一流不假,但這並不代表日軍就喜歡拼刺刀,拼刺一流是訓練和裝備優良的結果。

至於日軍喜歡拼刺刀,完全是意淫。日軍的步兵操典裡,對於近戰,要求是能用槍儘量用槍,而不是去拼刺,實在不行用手榴彈,拼刺刀只能是最後。而對於拼刺刀,日本的要求是讓槍出去安全狀態下,出去安全狀態下,就是上保險,而不是退子彈。

▲當然哈,面對一百多歲的老人,還是別開槍了,尊老愛幼還是要有的

被迫拼刺刀

至於題目中所說的,日軍有子彈為何還要拼刺刀,這其實好理解,就是趕在一起了,不得不拼刺刀了,其實是被動的。對於當時的栓動步槍來說,遠距離作戰有優勢,射程遠精度高,而到了近處,實在是坑爹,尤其狹窄的戰壕內,根本就施展不開。短兵相接的時候,加上刺刀一米七的三八大蓋拉大栓開槍,實在是讓人心累,而且人家一刀捅來了,你還拉大栓呢,這不找死呢麼。

▲就像這句話一樣,誰願意墊背

其實就是沒辦法,雙方軍隊混在一起了,只能硬著頭皮拼刺刀了。不過事實上,日本人也不可能規規矩矩的去拼刺刀,抗日軍隊衝過來了,日軍蹲下來一排齊射還是要有的,能開槍的地方,日軍也是儘量開槍,而不是去無腦裝X去拼刺刀。


軍武文齋


對於抗日劇當中的拼刺刀的確是符合史實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拼刺刀的場景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日本人具有強烈的武士道精神?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日本人在自己尚有子彈的時候選擇短兵相接,拼刺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抗日劇劇照

一,拼刺刀是日本人的強項,不要以為,日本人就只有武器先進,對於他們來說,拼刺刀是他們的一種必修課程,對於拼刺刀也是非常重視的,而相對於沒有系統訓練過的抗日英雄們來說,顯然如此的白刃戰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是十分有利的,高效的,畢竟對於我抗日軍隊來說一來刺刀的熟練度,技巧度都是遜於日本人的,二來揮砍大刀無論從動作幅度還是速度上來說,也是要弱於日本人的刺刀的。

二,並非日本人具有武術道精神,而是這也是他們的一種最佳選擇,我不否認可能會有所謂的武術道精神在其中,但是更多的還是拼刺刀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一般來說這種短兵相接的場景大多在日軍近身或者離得不遠才會發生,所以這時候槍械的作用其實就已經沒有高效,迅速的刺刀來的有用了,畢竟短兵相接式的作戰,你面對的可不是一個人,可能你開完一槍之後還在拉槍栓,就被別人砍了腦袋,而刺刀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而刺刀還是日本人的強項。

三,日本人的一種自負心理的表現,那時候的日本人其實心裡上是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的,覺得我們中國人在戰鬥這方面比不過他們,所以選擇近戰拼刺刀,一來是為了展示他們的能力的強大,二來也是覺得他們自己勝算更大。

所以說,隨著現在我們中國的強大了,我們就絕對不要再做這種率先發起白刃戰的一方,因為這是一種最無奈與最辛酸,聽天由命的一種選擇,我們有著強大的祖國和優秀的人民,我更希望我的國家今後是那個掌握有選擇權的一方。


歷史微探索


實際上這個問題前面我回答過,但是這個問題提出得非常好,這個也是中日兩軍對技戰術上的不同理解和和戰術的差異及運用大相徑庭的一種表現。

一、主要是武士道精神在日本軍隊和民間很盛行,表意為我為了尊重對方,在光明磊落的情況下我們公平決鬥,白刃肉搏,這個是日本軍民尊從了他們從古至今的習俗而已,其實說穿了,在戰爭中為了殺敵存己,我認為使用什麼手段的過程並不是十分重要,能夠達到目的和終極才是最終的結果。為什麼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也就是這個意思,作戰在於靈活變通而不是故封陳舊,剛愎自用。目的往往會忽視中間的過程,這點鬼子比較想不明白。

二,他們下光子彈後上刺刀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怕在搏鬥中,萬一有實彈,在白刃格鬥肉搏中,怕一不小心觸碰到槍械的擊發扳機走火,誤傷或者誤殺他們自己的戰友,這也是他們的軍事技能和作戰技巧及戰場紀律,比較成熟的一點。

縱觀二戰中,就是因為這種鬼子古傳的武士道精神,在太平洋戰爭最後美軍挺進日本掃蕩各島的日軍布兵時,往往鬼子作風強硬,拼死抵抗,比如在琉璜島和其他各大島中,美軍為了拿下部防日軍,釆用炮轟,火焰噴射器強燒地堡,潑汽柴油和灌水,用毒煙燻,就這樣鬼子還是死不投降,並且給美軍還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到最後收尾清掃戰場的時候,基本日軍不是戰死就是切腹自盡,在某島中美軍最後僅僅活著的俘捉了三個人,在這場戰役中美軍不說輕重傷,光陣亡的就達到兩萬三千多人。所以,困獸猶鬥同歸於盡,也是鬼子理念和軍事素養的一種典型表現。




空一體



據說是因為日軍有拼刺傳統。

當年明治維新,日本的假想敵有一個當然是大清,另一個就是俄國。

因為小日本想要獨霸東北、朝鮮半島,其真實對手只能是老毛子。

而當時在日俄戰爭時期,有個說法是:一個俄國兵可以幹翻好幾個日本兵。

咋幹翻呢?大家都有槍,一槍就一個。所以這說的不是射擊技術。

而是說到了身體素質、拼刺技術這一塊。

說實在的,小日本那時候挺銼的,就是個矮,要說拼刺這個話題,是和俄國毛子的高大健碩不成對比。

那咋辦呢?皇軍不願意讓人說不行,你不是說我手短拼刺不佔優勢麼?就在槍上下功夫,後來弄出個老長的38大蓋。

硬件上去了,技術也得有啊。日軍訓練,一向重視拼刺技術的訓練,也要求果敢的進攻精神,敢於和對手白刃幹,這是日本兵的基本素質。

然後這兩項努力成果到了二戰就顯示出來了。

據八路軍的老兵回憶,剛開始打仗的時候,日本兵一個個都是精銳,訓練有素。你上去和他拼刺刀,他退掉子彈和你拼都不怯。而且據說有在白刃戰中,一個日本兵挑翻一個班八路軍的事情發生。

所以,題主說抗日劇中的情況,在真實歷史裡也有事實:八路軍沒子彈了跑上去拼刺刀,豈不知那是小鬼子的看家本領呢?

抗戰過程中,無論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我軍但有白刃戰勝利的情況,或是奇襲,或是人數佔優。那時候的日軍的實力,無論是武器裝備、兵員素質、訓練水準,都是中國軍人所比不上的,有代差。

所以現在看的這些JB抗日神劇,殺鬼子跟砍白菜似的,那才是侮辱先烈。

八年抗戰,屍山血海。中華民族幾乎危亡於旦夕。我輩應當更加有敬仰和緬懷之心。而不是老看電視劇,娛樂歷史。

說的有點多了,也是感慨一番。


磊不語冰


我不知道你專指影視劇還是真實的抗戰,影視劇的話原因很簡單,為了劇情的需要,導演要求怎麼演就怎麼來,真實的抗戰的話原因很複雜主要有以下幾點我認為。

第一抗戰時期我軍由於各方面原因,武器裝備方面很差,落後日軍很多,有很多戰士還是用的“漢陽造”,甚至火銃,子彈更是奇缺,在我老家曾經經歷過那段歷史的老人口中經常說抗戰時中國就是人多,都是用人去擋子彈,直到把敵人的子彈消耗沒了再拼刺刀,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誇大其詞,但從側面反映出我軍裝備和敵人是有差距的,拼刺刀的情況也是有的,所以如果敵我兩軍都沒有子彈了,又都不想撤出戰鬥,只能拼刺刀。

第二種拼刺刀的原因就是發生了巷戰,巷戰都是面對面作戰的,日軍雖然有子彈,但抗戰時期日軍普通士兵都是用的步槍,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三八大蓋,這種步槍殺傷力大,但缺點是一次保險只能發一顆子彈,在巷戰中顯然是來不及的,還不如直接拼刺刀了,並且開槍的話還有可能傷到自己人。

第三就是和日本這個民族有關,日本人在抗戰時非常尚武,宣揚武士道精神,如果我軍提出拼刺刀的話日軍估計很樂意接受,這在一些影視劇中也有表現。

總之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得好好珍惜。


木子華526


在大多數抗戰劇中,都會出現八路軍跟日軍拼刺刀的情節。每當八路軍彈盡糧絕之際,就與日軍展開白刃戰,而日軍也紛紛退下子彈,裝上刺刀向我軍撲來,於是一場血戰就開始了。日軍的子彈明明沒打完,為何會心甘情願地和我軍拼刺刀呢?

其實在抗日戰場上,日軍是會盡力避免與我軍展開白刃戰的,畢竟日軍在裝備上碾壓我軍,他們只是過分強調步兵作戰罷了。說起日軍,就不得不提及他們當時的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此槍的有效射程可達460米,彈道略微偏低,使用6.5毫米尖頭彈,子彈射出去非常平穩,所以此槍精準度極高,經過訓練的日軍能輕易擊殺300米內的單個目標,有時甚至能擊殺700米的集群目標,再加上日軍配備了大量重火力,人家根本不會給我軍制造拼刺刀的機會。

我軍在抗戰時缺槍少炮,駁殼槍、漢陽造、中正式在我軍中算是較好武器了,但是它們的有效射程僅在200米之內,光憑這些根本無法與日軍正面交鋒。既然日軍不給我軍拼刺刀的機會,那我們就自己創造,一種就是在挨完日軍炮火之後,等日軍靠近了再打,最後距離較近時就可以與其進行白刃戰,這種情況在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我軍發動夜襲或者埋伏日軍,逼迫他們與我軍進行白刃戰。

因為日軍高層提倡用遠距離高精度射擊逐個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而不提倡用密集的火力戰勝對方,所以他們並沒有大量配置衝鋒槍。三八式步槍作為拉栓式步槍,射擊速度慢,且近距離殺傷力並不大,但穿透力極強,所以日軍在拼刺時要卸子彈,防止誤傷戰友。

日軍在強調步兵作戰時非常注重拼刺訓練,再加上三八式步槍比一般的步槍要長,配上刺刀可達1.66米,而我軍的大刀長不足1米,漢陽造步槍加上刺刀不超過1.4米,問題是我軍當時沒有足夠的刺刀!在周士第將軍的日記中我們發現,當時120師有4000餘支各式步槍,但刺刀卻只有100多把。另外,我軍兵員素質遠遠低於日軍,在白刃戰中我軍也佔不了便宜。

至於有人說日軍崇尚武士道精神,只要對方選擇拼刺刀,他們也會卸下子彈與對方展開白刃戰,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兵說


抗戰劇中刺刀戰中,總是八路軍手撕鬼子,但是現實中,日本鬼子的拼刺技術可不是那麼不堪,而是相當厲害,尤其是抗戰初期,到了抗戰中後期,由於八路軍在拼刺上下了苦功夫,同時日軍戰爭初期那些精銳老兵已經被消耗殆盡,新上來的補充兵軍事素質已經不如老八路了,在拼刺中,已經不是兩個日軍背靠背,八路十幾個人也無法近身了,已經有一些拼刺高手可以和日軍一較長短了,到了抗戰後期,八路的白刃戰水平已經和日軍的普遍水平差不多了。

應該說,二戰中日軍無論從裝備,訓練,還有編制都是最適應中國戰場的。而對於白刃戰的重視也是源於對於自身條件的限制。

中國和日本的步兵主要都是裝備手動步槍,打一下拉一下,還要再推一下,手動步槍的戰鬥射速一般是10到20發每分鐘,而在近戰中,誰能在短時間內向對方噴射更多的彈頭,誰的勝利機會就大,歐洲人是用衝鋒槍,美國人是用霰彈槍,都是可以在近距離向對面噴出大量的彈丸。但是這兩種辦法到了東方就不行了,日軍本身認為白髮一中的衝鋒槍不如一發一中的三八步槍,同時認為日本資源匱乏,生產衝鋒槍以及彈藥花費太大。而中國這邊是衝鋒槍比日軍多,但是中國的確是子彈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敵後的八路,子彈太不好搞了,雖然有槍但是沒有彈,衝鋒槍也就是和燒火棍。

而霰彈槍對於中國來說更是奢侈品,中國的獵槍當時還是用鐵砂呢,不是那種定裝的獵槍彈,基本上就是排隊槍斃那種裝填速度,手動步槍比它還快點。

既然用子彈解決不了問題就用別的方式,就只好用老辦法,刺刀了。同時,中日戰場上,很少進行一戰時歐洲那種塹壕戰,步槍的長短不是那麼礙事,中國戰場的步兵作戰相對比較自由,而且戰鬥發生的地點多樣,就敵後的八路來說,據日本老兵回憶,八路是距離不到150米不開槍,過一會八路端著刺刀就上來了。由於距離近,在二三百米的距離上,手動步槍打一槍,八路就到面前了,這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能用刺刀招呼吧。所以不是日軍子彈沒打完也要拼刺刀,而是必須面對八路的刺刀。

在抗戰劇中,無論誰都是端著槍前進,遇到敵人都是馬上給一槍,這種傻乎乎的行為都是這幾年只看美國片子看得,美軍二戰時已經用的是半自動步槍,只要扣扳機就可以打子彈了,但是別的國家都是手動步槍,在打完一槍以後,要手動退殼上膛等一系列動作,在你傻乎乎的站在那裡上膛的時候,對面的子彈就已經打過來了,一個直立目標有多大,稍微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當然如果有主角光環可以忽略不計對面的子彈,反正主角不能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