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奇瑞的新車瑞虎8上市在即,這是被奇瑞寄予厚望的重磅車型。它能不能挽救奇瑞銷量下滑的頹勢呢?

回顧歷史,十年前,奇瑞是名副其實的自主品牌老大,2008年38萬銷量輛,當時的吉利是22萬輛。10年後的2017年,吉利124萬輛,奇瑞55萬輛。形式變化令人唏噓。

奇瑞想要重回自主老大,非得要打造兩款五菱榮光或者哈弗H6那樣的"神車"才行。

下面分析一下瑞虎8的優點和不足。

一、優點:

1、外觀:從外觀設計看,瑞虎8夠大氣,尤其是前臉,"虎踞"式造型,格柵面積很大,衝擊力強,虎眼大燈炯炯有神,銳氣十足。整體設計風格和奇瑞以往任何車型都截然不同,從正面看氣場很強,霸氣多了,不輸給同尺寸的任何競爭。尾部的設計也可圈可點,辨識性強,前後協調得也非常好,優於瑞虎7。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2、內飾:內飾雖然有瑞虎5X的影子,但是檔次明顯提升。全新設計的方向盤,跟上了時代潮流。整體風格顯得沉穩,線條流暢,格調高雅。內飾材質提升,環保性好。坐進車內幾乎沒有什麼異味,這點值得稱道。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3、配置:從現在奇瑞透露出來的消息看,預計配置會比較豐富。號稱有23項同級車沒有的配置。包括4個USB接口、7英寸全液晶儀表、智能語音控制、電動尾門、第二排座椅加熱、第三排座椅獨立空調以及9.3版本的ESP系統等。真誠希望這些配置不要只是出現在頂配車型上,讓普通消費者看得見,夠不著。

4、空間:瑞虎8預計有5座和7座(2+3+2)兩種車型。對於家裡人口多的,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賣點。其後排可放平,到店實拍的照片顯示,躺下兩個成年人綽綽有餘。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二、不足:

1、設計風格偏個性化

前臉風格有一定爭議。預計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讓他接受也很難。總之,這個風格不是"大眾情人"的那種,有可能導致目標消費者群體被分割變小。

2、第三排座椅略顯侷促

受軸距所限,安排第三排座椅只能靠增加後懸長度和車身高度。在2710mm這個級別,第三排座椅想寬敞舒適是不現實的。多兩個座位是賣點,但要看怎麼宣傳和引導消費者接受,賣點述求錯誤可能會變成競爭對手的攻擊點。

3、動力偏弱

動力總成和瑞虎7據說是一樣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08kW,峰值扭矩210N•m,匹配6MT/6DCT變速箱。這套總成很成熟,大家儘可放心。但車子變長變重了,恐怕動力會偏弱。目前油耗情況亦不詳。當然一般家用足夠,又不開去賽車。但這點容易被競爭對手攻擊。

三、銷量前景展望

瑞虎8優點很突出,但是也有些弱項。關鍵看奇瑞新品上市的推廣能力了。

下面簡單從營銷4P來分析一下。

P1、產品:已經定型;

P2、渠道: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P3、促銷:現在車市競爭異常激烈,大家扎堆在SUV領域。促銷手段已經窮盡,很難玩出什麼新花樣,尤其是費效比高的手段更難。奇瑞的推廣費用投入也捉襟見肘。

P4、價格:現在還沒公佈。前面3項都沒什麼好看的了,就剩下價格這項等待揭曉。如果按照瑞虎7的定價策略,其前景令人擔憂。就談不上用這個車型打造"神車"銷量了。

以下是瑞虎7上市以來的月銷量變化,以供參照。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瑞虎7上市時定價9.79-15.39萬,定價偏高。上市後曾經短暫衝到1萬輛以上,後快速下跌,銷量基本穩定在4000-6000之間,平均月銷量5800輛。由於瑞虎7軸距沒有優勢,導致定價與競品沒有競爭力,加之零售終端售後服務能力欠缺,導致產品過了上市推廣期後迅速下滑,銷量沒有達到預期。

瑞虎5X去年9月上市,看樣子在走瑞虎7的老路,定價雖然沒有瑞虎7那麼離譜,也是略高一點。目前銷量尚可,突破月銷萬輛。關鍵是能不能穩定住。否則難免會步瑞虎7的後塵。

下面是奇瑞SUV產品線的定價情況:

瑞虎8挽救奇瑞銷量,關鍵看定價

個人預測,瑞虎8的指導價區間大概在11-17萬。很可能是10.69或者10.88萬起步,主推車型在12-13萬。按照奇瑞目前的產品線結構,這個定價順理成章,市場反應就不好說,有一定風險。如果9.8萬起步,月銷過萬不成問題。如果8.8萬起步,有月銷2萬以上的實力。那是真的可以大幅提振整體銷量,也有利於渠道拓展(現在奇瑞的4S店數量偏少)。但是產品線之間會發生衝突。瑞虎7可能就沒法賣了。

奇瑞SUV產品線的最大問題是動力總成單一,車系中,不同車型的尺寸,主要是軸距這塊沒有拉開距離,易產生自我衝突的局面。

最後說明一下,指望一款車型挽救奇瑞是不現實的。還要整體改進,多出幾個艾瑞澤5銷量水平的車型。

要想從根本上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必須要很好地研究消費者,推出恰當的,能夠符合大眾審美和基本需求的產品組合。不要總是坐在辦公室裡,看著PPT,聽調研公司的報告,自以為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而是要親身走到消費者中間去,傾聽消費者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