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參苓白朮散

參 苓 白 術 散

〖方源〗《局方·卷之三治一切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動,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噫。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組成〗蓮子肉去皮,一斤[9g]薏苡仁一斤[9g]縮砂仁一斤[6g]桔梗炒令深黃色 一斤 [6g]甘草炒,二斤[9g]白茯苓 人參 白朮 山藥各二斤[15g]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 [12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大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之。

〖方歌〗參苓白朮扁豆陳,蓮草山藥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主治〗脾虛夾溼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洩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功用〗益氣健脾,滲溼止瀉。

   ┌ 人參 ┐

   │   │

君 ┤ 白朮 ├ 益氣健脾滲溼。

   │   │

   └ 茯苓 ┘

   ┌ 山藥、蓮子肉 ── 助人參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

臣 ┤

   └ 白扁豆、薏苡仁 ── 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溼。

   ┌ 砂仁 ── 醒脾和胃,行氣化滯。

佐 ┤

   └ 桔梗 ── 宣肺利氣,載藥上行,以益肺氣。

使 炒甘草 ── 健脾和中,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補其中氣,滲其溼濁,行其氣滯,恢復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則諸症自除。

[配伍特點][與四君子湯鑑別]

  1.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臨床運用除脾胃氣虛症狀外,以洩瀉,舌苔白膩 ,脈虛緩為證治要點。

  2.若兼裡寒而腹痛者,加乾薑、肉桂以溫中祛寒止痛。

  3.常用於慢性胃腸炎、盆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及婦女帶下病等脾虛夾溼者。

  1.《古今醫鑑》所載參苓白朮散,較本方多陳皮一味,適用於脾胃氣虛兼有溼阻氣滯證者。

  2.白朮土炒、煨山藥、炒薏苡仁,加強健脾、勝溼、止瀉的作用。

  《醫方考》:“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弱矣,故治雜證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溼,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草者也;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

  臨床報道: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治本為主,配伍生肌玉紅膏加氫化考的松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24例。其中辨證屬脾氣虛者15例,脾腎陽虛者2例,脾虛挾大腸溼熱者7例,30天為一療程。結果:治癒者19例,好轉4例,無效1例。(中醫雜誌;1982;3:25)。

〖附方〗資生丸

方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組成:人參 人乳浸,飯上蒸,烘乾,三兩 [9g]    白朮 三兩 [9g]     廣陳皮 去白,略蒸,二兩 [6g]

   白茯苓 為細末,水澄,蒸,曬乾,入人乳再蒸,曬乾,一兩半 [4.5g]     山楂 肉蒸,二兩 [6g]

   甘草 去皮,蜜炙,五錢 [3g]   懷山藥 切片,炒,一兩五錢 [4.5g]   川黃連 如法炒七次,三錢 [1g]

   薏苡仁 炒三次,一兩半 [4.5]   白豆蔻仁 不可見火,三錢五分 [1g]   白扁豆 炒,一兩半 [4.5g]

   藿香葉 不見火,五錢 [1.5g]   蓮肉 去心,炒,一兩五錢 [4.5g]    澤瀉 切片,炒,三錢半 [1g]

   芡實粉 炒黃,一兩五錢 [4.5g]  桔梗 米泔浸,去蘆,蒸,五錢 [1.5g]   麥芽 炒,研磨,取淨面,一兩

    [3g]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次一丸,重二錢(6g),用白湯或清米湯、橘皮湯、炒砂仁湯嚼化下。

功用:益氣健脾,和胃滲溼,消食理氣。

主治:妊娠三月,陽明脈衰,胎無不固。亦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脘腹作脹,噁心嘔吐,消瘦乏力等證。

資生丸即參苓白朮散去砂仁,加陳皮、白豆蔻、山楂、麥芽、黃連、藿香葉、澤瀉、芡實組成,因此滲溼理氣,消食和胃之功,較參苓白朮散尤勝。原書主要用於保胎,故又名保胎資生丸。羅美謂該方“既無參苓白朮散之滯,又無香砂枳術丸之燥,能補能運,臻於至和。於以固胎,永無滑墮,丈夫服之,調中養胃。名之資生,信不虛矣。”(《古今名醫方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