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杜文秀起义的根据地在哪里?

风巾女


杜文秀是个人才,在道光年间还考中了秀才。1845 年,回汉两族由于发生了一件小的纠纷,被保山县汉族地主团练组织集团“香把会”利用,挑拨起了回汉两族大规模械斗,在官府的支持和纵容下“香把会”对保山县内的回民进行大肆屠杀。杜文秀全家被杀,未婚妻也被抢走,只有他只身一人幸免于难。

杜文秀是个文化人,全家老小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杀死,于是就到京城上访告状。但满清政府腐败不堪,官官相护,再加上满清政府现在面对着一大堆乱摊子,根本没人在意他这回事。冤屈不能伸,杜文秀失望至极,对满清政府心灰意冷,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败,于是反抗压迫反抗满清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萌芽了。回到云南之后,便在云州、蒙化等地暗中组织回民,酝酿起义。

1856年6月,姚州回民率先反抗起义,杜文秀闻风而动,在蒙化也举旗起义。9月,杜万荣、蓝金喜在大理府城起义。杜文秀立即率起义军前往大理,与当地回民会合,大败清军,占领大理城。

打下大理城后,起义军这时就有点飘飘然了,毕竟也都是平头老百姓,个个都觉得自己很厉害功劳很大,争权夺利。而还有一些回民起义军首领,有一些民族偏见,以前汉人老是跟我们争斗打架,现在我们有势力了,也该打压打压他们,就四处抢掠任汉人。

这杜文秀是个秀才,是个明白人,他心里明白回汉民族斗争的幕后黑手其实是不作为的满清政府。于是挺身而出,说我们起义是想干大事的,干大事就必须要收复各族民心,不能以武力权威压迫别人,不然这跟满清政府压迫我们有区别吗?况且汉人众多,回民量少,如果后期大家想干成大事业,还是必须得重用汉人。

大家一听,文化人就是不一样,深谋远虑。再加上杜文秀平时精神抖擞,为人忠诚正直,又大公无私,这很符合领导人的风范,于是大伙儿一合计,群龙不能无首,就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

杜文秀上任后也就组建了行政军事领导班子,并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召号,革命满清”,并下令“改正朔,蓄全发,易衣冠” ,以表示彻底与满清划清界限。接下来也制定了各种法规政策,包括改善民族关系,各族平等一视同仁、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制定军事制度,严守军纪,不得欺民扰民等。

大理背靠苍山,面向洱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理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杜文秀修筑防御营,发展生产,积蓄势力,击退了清军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人马和地盘不断扩大。

在滇东、滇南起义军与清军战斗时,也经常去夹击清军。 并不停的派人去发动滇东、滇南回、汉、彝各族人民起义,以牵制清军。在杜文秀的苦心经营下,滇西二十余州县都在大理政权的控制之下。

1862年,马如龙、马德新等彻底投降满清后,由杜文秀领导的势力最强大的滇西起义军成为清军唯一的心腹大患。马如龙、马德新等人接二连三地对杜文秀进行诱降活动,不停的写书信、派亲信劝降杜文秀,甚至亲自出马到杜文秀的根据地大理劝降,又是许高官厚禄,又是军事威胁。这杜文秀也是真英雄,软硬不吃,不为所动,铁了心要反清,义正言辞:“马如龙做马如龙的官,我杜文秀造我杜文秀之反。想我杜文秀投降归顺,除非黄河水清。不然,不可能。”并说,“看不起那些身为革命领袖,倒反去接受压迫者手下的一点官职”。

这言辞,这气魄,不知背叛革命投降清廷的马如龙有没有脸红。

1867年,马如龙联合其他将领和地方团练,分兵几路进攻滇西,被杜文秀打的落荒而逃。随后杜文秀巩固滇西后,率10万大军分路并进东征省城昆明。起义军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了省城昆明,这时驻守昆明的只有马如龙带领的不到2万的清兵,昆明城岌岌可危。

而此时,天平天国运动也已经失败。清军迅速调集优势兵力部署战斗,云南巡抚刘岳昭率领湘军火速从贵州进入云南解救昆明,岑毓英督率三万多清军,从曲靖救援昆明,游击杨玉科率兵一部清军绕道四川会理,出奇兵抄袭起义军后路。

杜文秀起义军屯兵昆明城下一年有余,由于远离根据地,战线过长,后勤供应不上,粮食弹药时有短缺,加之传染病流行和频繁战斗,部队大量减员,一时又攻不下昆明,战斗意志大受影响,士气逐渐消沉起来。再加上清军利诱、要挟、离间,起义军内部出现矛盾,最终导致滇西回民起义军东征失败。而这次失败,对云南回民起义战争来说是致命的。

滇西起义军东征昆明失败之后,十万最精锐的起义军要么死于战斗,要么死于瘟疫,要么投降投敌,几乎完全损失在东征战场上。而这10万起义军几乎占了滇西大理总军力的一半,起义军元气大伤,伤到骨髓了。

云南巡抚岑毓英一看这形式现在大好,于是果断主动进军滇西。岑毓英和马如龙一面围攻其他起义军据点,一面派部队向昆明外围州县进攻。朝廷也从外省拨调饷银入滇,以支持云南官府进攻滇西。清军一路向西,攻城拔寨,逐渐收复了大理外围的地盘,直攻大理。

滇东、滇南地区的起义军已完全被岑毓英、马如龙镇压下去,大理完全成为一座孤城。此时的杜文秀势单力薄,孤舟难行。

1872 年低,清军进至城下,包围了大理城。清军挖地道,炸城墙。起义军只能拼命坚守反击,死伤无数。

此时的杜文秀,看到大势已去,不忍心城内的军民全部战死,希望能以自己一个人的死换得全城军民的性命。于是决定出城认罪伏法,希望清军放过城内其他的军民。

12 月27 日,杜文秀杀死自己一家老小,服毒后出城与清军议和,中毒身死后,仍被清军砍下首级。云南巡抚向岑毓英背弃议和诺言,纵兵屠城,血洗大理城。

1873 年5月,起义军所有据点全部失守。至此,坚持了十八年之久的云南回民起义完全失败了。

一个文弱书生,一位孤单英雄,一度把正义与公道寄托在清政府身上,但清政府的所作所为,让他心灰意冷。于是冲冠一怒十八年,虽然最终起义失败,但也给了垂垂暮已的大清帝国又一沉重打击,加速了满清帝国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