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1.

《貨幣戰爭》從第一本問世,一直出了5本,到今年,已經火了超過10年了。該書作為金融財經類的科普書籍,通俗易懂,確實可以作為啟蒙讀物。

不過裡面有些歷史故事,和作者宋鴻兵對於一些金融概念的看法,卻不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例如隱形首富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否真那麼富有而且在幕後操控一切,例如黃金白銀是否會成為最終的誠實貨幣,等等。

一年多以前,爆出宋鴻兵被打的新聞,竟然有帖子神神秘秘的說,這是因為宋鴻兵暴露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隱秘,又或者因為某某不可告人的陰謀論行為,所以被“教育”了。

但是仔細查找了當時的新聞和背景資料,看起來不過是作者收了錢幫泛亞金屬站臺。當時站臺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多牛人,甚至不少普通民眾以為泛亞有官方背景,於是紛紛購入。

後來泛亞出問題了,無數想要賺取大錢的散戶們本金都拿不回來,哀鴻遍野。於是他在出席一次公開演講活動的時候被憤怒的大媽們層層簇擁圍住,然後被打了。同樣因為該事件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兼金融作家被圍堵。

不過,《貨幣戰爭》系列書籍確實有其非常可取的地方,值得學習。其中每一本都可以寫出好幾篇不同角度的讀書筆記,本文就不詳談了。(以後會陸續寫出發在實夢閣的公眾號裡)。該書將歷史故事(有些是史實)和金融知識融合在一起,也難怪可以創造百萬級別的銷量。

之前逛論壇,看到有些小夥伴們議論,似乎對於聽宋鴻兵的話囤積黃金好多年了依舊沒有很好的收益這件事情頗為無語和無奈。

一個普通的金融小白,看了《貨幣戰爭1》之後,熱血沸騰想要囤積黃金保值,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當初剛看的時候,也產生過同樣的念頭,不過被身邊的一位財經牛人嚴厲阻止。

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能不能囤黃金的這些事兒。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2.

黃金價格的十年趨勢,以紐約收盤價來看,從08年3月的人民幣230元/克左右,到18年3月的270元/克左右,完全沒有跑贏通脹,更被房價甩到十萬八千里。而且囤積黃金是沒有存款利息的,雖然這幾年利息已經少的可憐。這十年間,在08年底金融海嘯之後,金價曾經慢慢攀升,到11年達到頂峰390元/克,之後又慢慢回落。從這樣的漲跌來看,跟普通股票產品類似,是需要炒的,而不是用來長期持有囤積增值。

我們知道,國際金價受到國際政局、美元走勢、原油價格、消費因素、各國央行政策、科技工業、通貨膨脹、國際貿易以及股市行情等因素的影響。

但是在《貨幣戰爭》一書中,作者卻解釋為是美國刻意打壓的緣故,目的則是為了讓美元法幣可以無限制的通脹,從而賺取世界人民的財富。

這個論點的後一段的解釋是正確的,美國確實是依靠美元做為國際結算貨幣,而美元年年超發來賺取世界人民的血汗,維持其本國國民的高福利和高享受。但是論點的前一部分,這個目的是否要靠打壓黃金價格來實現,就需要斟酌了。

美國當年在二戰之後,繼英國之後,將美元和黃金掛鉤,從而建立起美元的世界結算貨幣的地位。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黃金數量實在有限,全球經濟活動又有極大的擴張,最終只能讓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跟黃金脫鉤,從此之後,美元想怎麼超發就怎麼超發。

據說,我們的人民幣這三十年來超發,也只是想緊緊跟隨美國的腳步,不讓美國通過貨幣超發這樣一種方式攫取我國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

我們假設宋鴻兵的結論是正確的,美國故意抑制黃金的價格,但是黃金是真正的誠實貨幣,它的價值早晚會顯露出來的,所以黃金才是真正值錢的東西,遠比靠信用遍行天下的紙幣要靠譜。所以我們要囤積黃金。

但是這個結論有一個問題。就算黃金是真正的誠實貨幣,但是美國以一國之力來打壓其價格,並且進行囤積。那麼想要等到黃金價格暴漲,除非是美國已無力控制局面,美元信用破產,那時候解除束縛的黃金價格才可能暴漲。我們姑且不論這一天有沒有可能到來,就算真到了這一天,中國持有的那麼多的美國國債和貨幣,都會瞬間貶值,這對市場交易的黃金價格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美元信用真的破產,除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和貨幣變成廢紙這種極大的損失外,還有更大的好處:人民幣的國際信用可以立即取代美元,完成我們心心念念讓人民幣成為世界結算貨幣的心願,這是件喜大普奔的事情。世界結算貨幣寶座的真空時間是不會長久的,就如古代的皇位絕不會久久空缺一樣。那時候,黃金還是不可能作為誠實貨幣進行流通而價格暴漲。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3.

為什麼黃金不可能在未來的世界裡繼續作為貨幣使用呢?一如古代世界那樣!你瞧,黃金是個多好的東西啊,無法超發,不怕貶值,簡直是棒到極限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件歷史事實。我國明朝之所以滅亡,普通人都知道是李自成起義,滿清入關,政治腐敗等等原因。但是經濟學家卻提出了另外一個解釋,明朝亡,是亡於沒有“錢”了。

多年前,我剛讀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感覺頗為驚詫,覺得頗有些標新立異博眼球的意思,實在無法理解。但是讀過了一些經濟學金融學書籍之後,覺得這個觀點頗有道理。雖然它不是明亡的唯一原因,但是肯定起到重要作用。

明朝的貨幣以銀和銅為主,明末人口積累到一定數量,經濟活動非常頻密。而當時銀和銅的開採是有限的,完全無法滿足人民經濟活動的需求。當時的法幣紙鈔發行量和被接受程度並不高。因此,很多生意因為沒有錢而無法開展,商人們賺不到錢,於是就縮小經商規模,最後導致整個社會的經濟萎縮。

經濟不好,皇帝也沒錢沒軍費,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就別提了,人民的日子苦,於是李自成就橫空出世了。看姚雪垠所著的《李自成》裡,崇禎皇帝整天為錢發愁,整天籌措軍餉,連後宮都要節省又節省,連我看著都替他累。

時代的車輪到了今天,全世界對貨幣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幾百年前了,而黃金的開採數量並不多,整個地球的黃金數量是有限的,因此,黃金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經濟活動的要求,所以,它已經無法再度成為法幣流通。

可能,在未來,某一個特定條件下,黃金會暴漲,但是隻可能是短時間的,而且,那時候會暴漲可能還有其他物資。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將來,這一天到來的幾率很低。

而且,這一天的到來,可能會伴隨著各種很可怕的混亂。經歷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人跟我談到當時的情景,諸如一雙木屐換一個燒餅的故事,想起來就不寒而慄。黃金暴漲的時候,說不定會伴隨物價暴漲,那時候,可能一個金戒指只能換一頓飯來。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4.

黃金一直以來主要是貨幣屬性,其工業屬性少,這一點跟白銀和銅不同。但是,黃金的價格其實也跟供需關係有關。

有人要說了,黃金少,不能承載貨幣屬性,但是物以稀為貴呀,這樣不是說明囤積黃金更有價值嗎?你看看,像畢加索的畫這樣的藝術品,中國的古代文物,都是越來越值錢呀!

但是黃金畢竟不是這類產品,它沒有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它之所以值錢,在於人們的心理定勢,因為它曾經值錢幾千年;也在於它可以作為漂亮的首飾而存在,一如鑽石、珍珠、寶石等等。

心理定勢這個東西,要想打破,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區塊鏈比特幣的爆紅,才幾年時間,想要暴富的人們,已經將這種虛擬貨幣當做再正常不過的貨幣。靠這個賺錢發財的人們,更是希望以後比特幣成為世界貨幣,不管這種貨幣是否存在著極大的問題。

作為首飾用途。曾經,黃金首飾確實是金光耀眼美輪美奐。但是,大約十來年前,白金和鑽石首飾的出現,致使佩戴黃金首飾已經成了一種很俗氣的行為,只有六七十歲甚至更老的奶奶才會戴著。年輕女性極少佩戴黃金首飾,雖然我依舊覺得黃金比白金漂亮,但是我也不敢戴這種首飾上街去讓別人鄙視。城市女性的結婚鑽戒,九成以上都是鉑金配鑽石了。

就算是鑽石這樣值錢稀有的東西,人工合成技術一旦成功,鑽石的價格也不會被強勢看好。古代曾經很值錢的珍珠,一旦人工養殖成功,就完全不值錢了。以後,因為技術的發展時代的發展,還有更多的貴金屬可以作為首飾,黃金不會是最突出的一個。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5.

近年來,各國都在減持黃金。

黃金已經到極限儲備了。各國將黃金從地裡開挖出來,然後放在金庫的地下室裡,從一個地下存於另一個地下。當然,美國依舊還在大量囤積黃金。

各國的不同做法,自然有各自的利益所在。

美國的黃金本多,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積累,想要用黃金的囤積量來展示自己的富有,讓自己的法幣更有信用,震懾世界各國,從而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這有點像首富的兒子還要經常炫富,炫私人飛機炫豪車,展示自己有錢,然後向銀行借更多的錢,讓更多的人相信他是有能耐的,以維持自己的資金鍊。只要資金鍊不斷裂,銀行又肯借款,財源自然滾滾來。

當年紅頂商人胡雪巖一世英明,富可敵國,最終只是因為得罪了西方商人,被掐斷了資金鍊,一兩年間全面破產,最後悽慘死去,臨終告誡子孫世代不可經商。

美國將黃金做為殺手鐧,在信用遇到削弱的時候可以和黃金掛鉤來進行增值,更難使自己的信用破產。因為囤積量巨大,所以這是它的一個優勢。通過這種方式掌控人的心理,讓大家覺得美國實力無比雄厚,最後美國就可以對任何國家進行貨幣打擊從而獲取利益。

而其他國家黃金囤積並不多,遠遠低於美國。而且黃金這東西本來實際價值就不是很大,囤積更多的是心理威懾作用,那又何必囤積那麼多沒有實際作用的東西,不如將錢財花在經濟建設上,不完全遵從美國製定的遊戲規則,這樣反而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世界各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金本位和銀本位之分。中國曾經是銀本位國家,就是將白銀作為通用結算貨幣,而當年西方不少國家是金本位國家。

在清朝中後期,因為航海技術發展,各國貿易頻繁,造成了世界資源的重新調配。聰明的西方商人利用資源分佈不同而造成的各國對金銀不同的喜好這一差異,拼命向中國輸入白銀,換走黃金,從中獲取差額利益。再之後,中國白銀充裕,經濟發展蓬勃,西方商人又眼紅了,於是輸入鴉片,再次換走白銀。

這一點,李德林的《暗戰1840》裡寫的非常詳細。

《貨幣戰爭》系列對於歷史和現代的貨幣戰爭方面的分析也是真實可靠的,非常有啟發性。

聽《貨幣戰爭》的話,去囤積黃金的小夥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6.

所以,任何學科,任何知識,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需要閱讀大量不同觀點的書籍,才能提高自己的辨識力。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基礎知識積累,這樣,新入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和已有的知識進行“鏈接”,從而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知識,增強我們的認知能力。

無論黃金也好,其他金融產品甚至是任何投資也好,把握世界大勢,完全看懂行業原理,才能穩賺不賠順勢而上,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日常的知識、實踐積累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