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產業扶貧“拔窮根”

“扶貧先扶志”。近年來,銀海區一直在積極探索“造血式”扶貧,通過“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產業扶持模式,引導貧困戶“先動手再領錢”,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提升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的致富大軍中。

日前,銀海區組織開展了2018年第一批產業項目驗收工作。結果顯示,產業扶貧推動脫貧攻堅的成效已經顯現,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漸漸走上脫貧致富路。

銀海區第一批產業項目投入資金270.4萬元,其中2018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32萬元(中央165萬元、自治區67萬元),區本級配套資金38.4萬元。該區先後引導扶持592戶貧困戶發展豆類、西甜瓜、茄果類、瓜類等特色農業種植3941畝;引導43戶貧困戶發展大棚果蔬種植129畝;引導256戶扶貧對象發展對蝦、蟹、生豬養殖等水產及畜禽養殖項目;引導6戶貧困戶發展自選優勢產業。對新建大棚果蔬種植的農戶,每畝補貼8000元;對發展豆類、對蝦等種養項目和其他自選優勢產業的,

脫貧戶每戶補助2000元,未脫貧戶每戶補助3000元。預計每戶貧困戶年增收8000元以上。

福成鎮三合口村貧困戶黃光明,今年種植了5畝香瓜,截至4月26日,香瓜已收入1.3萬元。他高興地說:“今年香瓜的收成很好,而且政府還給了種植補助,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過多了。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數數自己種的瓜掙到的錢,就覺得生活很甜,比這瓜還甜!”

為切實抓好產業扶貧,該區除了通過“先建後補”產業扶持模式,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外,還通過“黨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全區4個貧困村均有貧困戶參與、村幹部帶資入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且經營運轉良好。截至4月底,大坎村民順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收入約33萬元,其中哈密瓜收入9826元,辣椒收入25.3萬元,苦瓜收入7.4萬元。另外,該區還給予每個貧困村28萬元的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扶持資金,各村利用扶持資金積極發展大棚果蔬、肉鵝養殖、光伏發電等項目。該區貧困村光伏發電項目於2017年底立項,現4個貧困村的光伏發電項目均已完成建設並接入電網。平陽鎮東星村光伏發電項目面積200平方米,於今年3月26日率先完成併網工作,截至5月2日已產生電量2219度,以併網價格0.87元計算,月均將為東星村增加收益約2000元。

產業扶貧“拔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