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IPO市場大震動!證監會暫停受理6家會所新申報項目,什麼情況?

IPO市場大震動!證監會暫停受理6家會所新申報項目,什麼情況?

立信、瑞華、眾華、興華、致同、大華等6家會計師事務所,首發和再融資材料被證監會暫停受理的傳聞經多位市場人士證實。記者瞭解到,從今日起證監會受理處將拒絕受理上述會計師事務所的申報材料,若著急報材料的首發和再融資項目,需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記者瞭解到,此次暫停受理對上述會計師事務所的在審項目不受影響,只是新增部分直接在受理環節就被擋在門外。

記者梳理顯示,這6家會計師事務所幾乎佔據了首發項目的半壁江山,此番暫停受理對行業、事務所本身影響較大,若申報項目牽扯涉事會所需更換機構的,應向證監會提交專項說明或承諾函。

相關涉事會所也陸續有了回應,比如立信表示會“努力與監管部門溝通協調,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

為何此時暫停受理?和138號令相關

除了首發和再融資項目,在一週前多家會計師事務所的併購重組項目就已被暫停受理,包括了立信和瑞華、大華。

為何此番影響來勢兇猛?記者瞭解到,這和證監會4月23日實施的“138號令”有關,即《關於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的決定》(下稱“《決定》”),修改後的《決定》擴大了證監會暫停受理業務的範圍。

在《決定》中,第十五條第一款“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不予受理申請決定”中,增加兩項分別作為該款第(三)、(四)項:“(三)為申請人制作、出具有關申請材料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且涉案行為與其為申請人提供服務的行為屬於同類業務或者對市場有重大影響”;“(四)為申請人制作、出具有關申請材料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且涉案行為與其為申請人提供服務的行為屬於同類業務或者對市場有重大影響。”

立信、瑞華、眾華、興華、致同、大華等6家會計師事務所均有舊案在身,按照《決定》,所有新申報項目均需暫停,不過記者瞭解到的是,上述6家暫停的是首發和再融資項目的受理,而立信和瑞華、大華的併購重組、首發、再融資材料申報均被叫停。

為何是上述6家會計師事務所?因和舊案相關

以立信、瑞華和大華為例,立信事涉超華科技。2017年9月超華科技遭到立案調查,並於12月8日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處罰通知。處罰通知稱,公司因2014年度利潤總額、合併淨利潤虛增277萬元,被廣東證監局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同時相關責任人員也被作出行政處罰。

超華科技2014年年報顯示,年報審計機構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發表了審計意見,“我們認為,超華科技公司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超華科技公司2014年12月31日的合併及公司財務狀況以及2014年度的合併及公司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其次是瑞華,瑞華曾因6家上市公司項目而被證監會調查,其中四家已經結案,尚有兩家在調查過程中,為*ST華澤和零七股份。*ST華澤和零七股份都曾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分別遭證監會行政處罰。

*ST華澤前身為*ST聚友,2013年通過借殼上市重組為如今的*ST華澤。但借殼上市完成不久,*ST華澤從2015年開始就不斷接受監管層的調查。2015年11月23日,*ST華澤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不實等證券違法違規,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2016年6月29日,“因公司關聯交易和關聯擔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ST華澤又一次接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

2018年1月23日,證監會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稱,*ST華澤存在多項違法事實,如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未在相關年報中披露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及相關的關聯交易情況;2013年年報、2014年年報和2015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等。證監會對*ST華澤公司給出了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對相關負責主管則分別處以90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罰款,部分高管遭到市場禁入。被證監會調查後,瑞華對*ST華澤2015年年報告出具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2016年的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

再來看大華,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於 2017 年 8 月 出具的 “大華特字[2017]003406 號”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關於受到監管部門立案調查的情況說明 》 (以下簡稱“情況說明”)》, 2016 年 5 月 13 日, 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銀信評估資產有限公司、遼寧元正評估資產有限公司、中和評估資產有限公司等 6 家審計、評估機構正式啟動立案調査程序。2016 年 5 月 17 日,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調查通知書》 。該調查主要針對大華在執業過程中涉嫌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目前尚未最終結案。

相關回應:立信表示和監管層密切溝通

立信今日發佈了致全體合夥人的告知信,信中明確提到“由於138號文出臺帶來的衝擊,使立信有關證券業務被證監會暫停受理,立信再次處於輿論漩渦中,唱衰者有之,力挺者亦有之。”

IPO市場大震動!證監會暫停受理6家會所新申報項目,什麼情況?

告知信中提到,此次暫停受理是由於138號文出臺後,關於時間節點、同類業務等具體的解釋下文件存在分歧,為更好的解決分歧,所以暫緩受理,而不是拒收材料,這並不存在。目前監管部門內部已達成共識,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

立信指出,此次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問題並非立信一家,朱建弟董事長非常理解大家心情,也將努力與監管部門溝通協調,請大家保持冷靜和團結。穩定的內外部環境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希望能夠保持客戶的穩定、團隊的穩定,積極的做好溝通解釋,維護好立信升級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6月10日晚間,原擬聘請立信為公司重組審計機構的華鵬飛(300350)披露了關於重組延期復牌暨更換中介機構的公告。華鵬飛表示,為了更好地推進重組,公司擬聘請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擔任此次交易的審計機構。

佔據行業近半壁江山 更換需提交專項模板

記者統計顯示,近一年申報IPO的項目共817家,其中6家會計師事務所共承擔項目321家,佔比達39.3%,意味著這6家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佔全行業的近2/5。這次影響對整體IPO市場的波動較大,眾多擬IPO企業需要慎重考慮是否儘快更換審計機構。

IPO市場大震動!證監會暫停受理6家會所新申報項目,什麼情況?

因為此次涉及發行部和上市部兩個部門,所涉融資業務覆蓋面也較廣。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年報中聘請涉及涉及到上述6家的,數目繁多。記者統計顯示,僅立信、瑞華、大華、致同4家,就有1325家。

從當前在審項目來看,這6家會所中的4家都進入了IPO服務項目數前十。

IPO市場大震動!證監會暫停受理6家會所新申報項目,什麼情況?

截至目前,在會排隊的310家首發企業中,涉事的會計師事務所服務項目數超過了120家,數量著實不少。

按照證監會最新發布的監管問答,對在發行審核過程中,申請首發和再融資企業的中介機構(保薦機構除外)或簽字人員發生變更的情況做了明確。

證監會發行部指出,更換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過程中,發行人、保薦機構應當出具專項說明,變更前後的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均應當出具承諾函。如僅涉及簽字人員變更的,除變更前後的簽字人員外,所屬中介機構應當出具承諾函。

同時,專項說明或承諾函應當說明變更原因、變更後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的基本情況(從業資格、執業情況)等內容,還應當對變更前後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簽署的相關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等事項進行承諾。項說明或承諾函應當由相關負責人及簽字人員簽字,發行人或中介機構蓋章。

這也就意味著若項目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提交專項說明或承諾函。

對行業影響深遠

有行業人士指出,此次暫停受理很大程度影響到相關會計所的業務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證券期貨從業資格會計所之間的合夥人、業務人員和業務的流動。並引起對於會計所做強做大的策略反思,可能改變40家證券期貨資格會計所的發展格局。但這或許也恰好印證了證監會對於中介機構的監管思路。

數據顯示,40家證券資格會計所2017年營收427億元,佔了全行業收入(711億元)的4/7,比重很高。這40家會計所分享了A股公司2017年年報審計54.6億元的市場份額。

之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就修改《決定》有個答記者問,值得行業深思。即“有意見認為資本市場證券中介服務行業集中度較高,暫不受理、中止審核措施適用可能會影響這些證券中介服務機構“做大做強”,請問證監會對此如何評價?

高莉的回答是:通過市場競爭,資本市場證券法律服務、審計服務等證券中介服務行業集約化趨勢逐漸凸顯,一些實力較強、服務質量較高的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資信評級機構等保持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我們認為,加強監管並不影響證券中介服務行業“做大做強”的發展目標。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是實現行業發展目標的保障,不能因為支持行業發展而降低監管要求。只有嚴格監管下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證券中介服務機構,真正實現“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否則只會造成證券中介服務行業的“大而不強”。另外,認為機構越大、項目越多、出錯率越高的觀點,是將項目選擇、人員配置、執業管理當作“抓鬮”、“摸獎”的行為,也恰恰反映了部分證券中介服務機構對內部控制、執業管理職責義務的重視程度不足、不到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