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我來介紹我家鄉,封開縣地處粵西邊陲,西江經濟走廊的中部。東面與德慶縣毗鄰,南面與鬱南縣接壤,東北面與懷集縣相連,西北面與廣西蒼梧、梧州市、賀州市交界。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江口

封開縣通用粵語,而它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古廣信作為嶺南的首府長達400年,珠江文化經漢化而形成,起源於古廣信。古代封開是嶺南最早的首府,是粵語的發源地,在秦漢時期就是溝通嶺北嶺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最早的交匯點,是漢代海陸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對接點,封開縣通用粵語,而它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古廣信作為嶺南的首府長達400年,珠江文化經漢化而形成,起源於古廣信。到了唐朝,由於唐玄宗開元時宰相張九齡開通了粵北大庾嶺南北通道,賀江交通水道褪去了輝煌變得相對閉塞起來。 從《切韻》得知,唐代以前,中原漢語是有濁塞音的,濁音清化是漢語各方言演變的規律之一,現代粵語及普通話是欠缺濁塞音的。然而,封開封川-羅董一帶卻保存了全套濁塞音,可推定其為兩漢時期的古漢語的產物,為古粵語的活化石。這就是文化的遺產。

封開留下了無數古遺址和古建築。黃岩洞古人類遺址和塘角嘴遺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於唐代的大梁宮和明代的泰新橋,是古建築的代表。具有300多年曆史的羅董鎮楊池古村,被譽為“嶺南第一村”。這就是文物古蹟的遺產。以下為大家介紹:

1、封川古城牆: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居委會封川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封川縣誌》載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築。古城背靠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濠塹,東、西、南三面原有護城河。城廓呈長方形,周長約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牆為青磚砌築,城磚製作特殊,長34㎝,寬16.5㎝,厚6釐米,側面陽印“封川城磚”或“封川軍造”等字樣。城牆上原修築有城門樓、串樓、角樓、敵樓、望樓、戰窗、串屋、更鋪等200餘間。此外,城牆內原設有縣署、教諭署、城守署、典史署、武廟、城隍廟、萬壽宮、常平倉、監獄等建築。封川古城牆原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保存最完整的是南城門。城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封川古城牆歷史悠久,從唐代開始封川古城一直作為當地政府駐地。到解放初,封川縣人民政府仍設於該城。封川古城牆直到現在仍保存著基本完好的磚城城廓和石砌城門。它為我們研究歷代的築城工藝及官署佈局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1985年4月12日,封開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2、純仁李公祠: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一隊。坐東向西。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建。兩進合院式佈局,磚木結構,硬山頂。通面闊11.6米,總進深23.5米。明間右側山牆內部繪壁畫“富貴花開滿堂長春不老”,落款有“同治癸酉”字樣。後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正脊為龍舟脊。兩側山牆為鑊耳式封火山牆。純仁李公祠是我縣西江岸邊保存較完整的祠堂建築之一,對於研究嶺南古建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封川舊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五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街道全長191.3米。南北走向。整條街道由七列石條鋪砌而成。原來街道兩邊都是由前店後居俗稱竹筒屋的民居組成。由於建設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環境遭受到較大的破壞,靠近西江河堤一側的舊建築絕大部分已經被拆除。靠近古城一側尚有部分尚存,共29間。靠西江邊一側尚有15間,殘11間。封川舊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4、封川石街: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四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現存部分總長約2000米。由數百塊長1.67米、寬0.54米、厚0.2米的大塊石條和近百塊長1.76米、寬0.54米、厚0.2米的小石條砌成。封川石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5、井底村古井: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明代。系由整塊紅砂岩石鑿成上圓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圓形,外徑0.7米,內徑0.5米。井口沿高出井臺地面0.1米。井壁磚砌。井臺呈梯形,面積約13平方米。井水深約5米,水質清冽,仍可飲用。井底村古井對於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6、攀桂坊古街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橫街。據《封川縣誌》記載,該古街道建於明代。全長246.5米,寬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磚鋪就,兩側分佈著清至現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損。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磚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條磚砌古街。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損壞清代建築數間。殘牆斷壁至今可辨。該街道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實物依據。

7、蘇家鑊耳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豐沙村委會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清代。坐東北向西南。為兩層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鑊耳式封火山牆。通面闊10.83米,通進深10.83米。佔地面積117.2平方米。正脊為龍舟脊。蘇家鑊耳樓是縣城江口鎮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築,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觀的標本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

非遺在身邊 我家肇慶封開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