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撫順援疆工作隊9位鐵人攻堅克難 實施援疆項目24個,年度總投資1.91億元,直接引進資金3.61億元

撫順援疆工作隊9位鐵人攻堅克難 實施援疆項目24個,年度總投資1.91億元,直接引進資金3.61億元

撫順援疆工作隊由6名幹部、3名教師組成,自2017年2月18日踏上祖國西部戍邊英雄師——兵團第九師。一個9個人的小群體,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實施援疆項目24個,年度總投資1.91億元,直接引進資金3.61億元,書寫那麼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讓一個黨政代表團收穫無法釋懷的感動、得到當地幹部群眾發自內心的稱頌,原因就在於他們是雷鋒的傳人、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身為省前指副總指揮的杜鑫,一心想著他人、想著事業,患病後,直到無法下地行走,才就地入院手術,術後不到半月便參與義務植樹,造成了二次病發。他用一年多來的日夜奔波,換來了九師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也換來了他兩鬢白髮;

擔任招商引資組長的康壯,眼裡只有招商引資這個“第一要事”,四歲女兒卻被他拋在了腦後,妻女進疆看望他也僅僅陪了兩天,便趕赴珠三角招商,去年在帶領團隊完成招商引資3.61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的背後,卻是女兒眼裡不再親切熟悉和嘴裡不再時常呢喃“爸爸”;

善思敏學、對兵團工作如數家珍的162團副團長

馬佔國,上有84歲老母、下有兩個年幼女兒,入疆一年多走遍師團每個角落,援疆工作心得、招商專題講座廣受讚譽,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幫扶10位少數民族小朋友的事蹟廣為傳頌,成為各族群眾的親人,唯獨兩歲的小女兒早已想不起他懷裡的溫度;

任166團副團長的劉秀君,承擔了九師分指大量額外工作,白天抓任務落實、夜裡撰寫材料,不僅沒有陪伴一天備戰高考的兒子,更沒有在老母親臨終前說上一句話、盡一份孝心,留下了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而就是這位能文能武的“鐵人”參與引進項目11個,實際到位資金1.72億元,所在團成為全師招商引資唯一的考核滿分單位;

勇於吃苦、善於經營的163團副團長周曉牧,一心撲在團裡的櫻桃銷售、野生獼猴桃移植上,主動替當地幹部值班,多次放棄休假或公出回家,入疆近一年才第一次回家看看家人,而幫扶的七名困難學生卻茁壯成長;

164團硬漢副團長劉宇星,在左腳踝韌帶撕裂的情況下,不顧醫生靜臥3個月的忠告,剛打上石膏不幾天就硬是趕回團裡,一連維穩值班14個晝夜,直到上級下了命令才離開值班崗位,由他自費開展的黑木耳培育項目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援疆教師黃文凱,在臨出發前遭遇七旬老母后腦摔傷住院和13歲兒子高燒住院的情況下,仍毅然踏上援疆路,工作中充當多面手,既當援助學校的管理者、也擔負起一線教學、義務補課任務,同時參加值班50多天,成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典型代表;

援疆工作隊裡的老大姐楊敏老師,發揮26年教學經驗,向邊疆學生拋灑一片愛心、耐心、細心,經常義務補課至深夜,全面提升了高三尖子班的數學成績,只有夜深人靜時,才去想一想年過80的老父親,連因思念過度導致父親白內障復發入院做手術,也沒有請假回家照顧一下;

多才多藝的金福順老師,克服從未離開過家人、水土不服等困難,專注於上好每一堂英語課,成為學校授課最多、學生最為歡迎、教學質量最好的骨幹教師,為了援疆任務,她一再推遲婚期,因此錯過了一段美好姻緣,父親車禍骨折住院也強忍沒有告訴任何人、影響任何工作,贏得了當地老師的尊重和學生的喜愛。細細說來,每位援疆人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