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人究竟起源於哪裡?

Ccihui_Mr


大眾社會讀物《中國上下五千年》開片第一講,盤古開天闢地,第二講女媧補天,以神話為中國史開源,那到底我們祖先來自何方?

分子人類學,利用人類基因組的分子分析以及DNA遺傳信息來分析人類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會文化結構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問題,是一門交叉學科。分子學向人們揭示一個更真實更準確的歷史,從而更加清晰地分析一個民族的起源。

1987年,英國《自然》(Nature)週刊上刊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三位分子生物學家卡恩(R. L. Cann)、斯通金(M. Stoneking)和威爾遜(A. C. Wilson)的《線粒體DNA與人類進化》(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一文,他們選擇了其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亞洲、中東,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土著共147名婦女,從她們生產後嬰兒的胎盤細胞中成功地提取出mtDNA,並對其序列進行了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繪製出一個系統樹。由此推測,所測定的嬰兒mtDNA可以將所有現代人最後追溯到大約29萬~14萬年,平均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婦女。她就是今天生活在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的共同“祖母”。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祐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佈的路徑。

---------------------------- 分割線----------------------------------

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前。棕色人種首先離開非洲,黃種人大約在6萬年前離開非洲。


我們的祖先現代智人走出非洲,他們沿著溫暖的路線跨過撒哈拉沙漠從非洲出來,進入中亞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再進入南亞次大陸印度半島,再至緬甸,遇到了前面講過的比智人早幾萬年離開非洲的棕色人種。倭黑人種,於是我們的祖先幹掉了倭黑人種。直至其滅絕或逃跑,由於生存環境不斷擠壓,倭黑人種一路北上成了今天日本人的祖先。我們的祖先一邊休整一邊等待時機進入中國。而此刻的中國屬於第四冰期末期,此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種早已在十幾萬前已經滅絕。例如北京猿人。



華夏56個民族和東亞、東南亞各民族都是由南亞語系的先民分化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都帶有M122的突變,終於在緬甸潛伏已久的智人迎來了時機,中國陸地上的冰川開始消融,這群帶有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這群帶有m122突變的智人便是中國人的先祖。

他們沿兩條路線進入中國,一條是沿橫斷山脈進入青藏高原,其中一支染色體突變者留在了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北,崑崙山脈以南 羌塘鹽地,受嚴寒壓迫,又向東遷徙至青海湖東南方向的繞茶卡鹽湖的河湟地區,這一民族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羌族, 從目前考古挖掘出來的羊的化石來看,古羌人以牧羊著稱於世, 此民族最先馴化犛牛和羊,與其它民族交換鹽與畜類,後又進入山西鹽池,融匯成漢民族的先祖。


由於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洪荒時代拉開了帷幕。華北平原開始解凍。華北平原是1億三千萬年以前燕山山脈造山運動,東部塌陷而成,後又經過多次的海侵。古黃河,古海河等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逐漸沉積造陸而最終形成,(等下會繼續說到華北平原)



另一條,沿越南沿海進入中國廣西貴州,四川,然後繼續北上,由於這群帶有m122突變的先祖人口爆炸生存環境有限,最後不得不分開,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向南包洞庭湖平原、向西到答三峽恩施、向北到河南南部、向東抵達鄱陽湖形成所謂南方集團的一支,也就是們現在所說的百越人的先祖。而另一支沿著海岸線上溯,來到了山東半島,結果他們發現華北平原沃野千里不利於打獵,且常年水患成災,不利於居住,於是他們繼續向西遷移,穿過華北平原,黃土高原,來到了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定居在了甘肅祁連山一帶,最終他們與生活在這裡的古羌族碰面了,這一時間大概在一萬年左右。

兩個部落融合生存資料不足,或內部出現矛盾,其中一直部落又開始西遷,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於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漢藏同源的證據。他發現漢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變。宿兵通過對Y染色體主成分分析,發現藏族的突變頻率與漢人最接近,這意味著在藏緬語系的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他們分化的年代約在5000年前。 從而更加說明了,我們漢人是又古羌人分化而來。



古羌西遷從這裡開始,出現了圖像符號,文明開始出現曙光,中國各地文明展露頭腳。

從祁連山脈一帶遷出來的的古羌特人到了秦嶺以及山東丘陵到至遼寧西部一帶。產生了,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山東大紋口遺址,由於母性社會的影響,這些羌人逐漸形成了以母性生殖標記的“姬”、“姒”、“媯”、“姚”、“姜”、“嬴”這麼幾個女旁“姓”代表的大部落。

從已出頭的文物來看古羌人在距今9000到8000年的這一段時間裡,成功地種出了粟黍水稻等穀物,從遊牧部落變成了農業部落,也就形成了著名的“甘肅陝西仰韶文化”。這裡面的文化代表有甘肅定西,馬家窯文化,其出土了大量而精美的彩陶,對於上古文明的研究具有不可代替的歷史價值。

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1935年開始挖掘,後對已挖掘出來的文物進行碳14測年,發現其時代距今6000到7000年左右,主體在5500年左右。屬於母系社會。

紅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轉折點。


山東大汶口遺址,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父系的開始是生產資料的轉變。

具研究在1萬多年的遷徙途中,我的先祖在M122的基礎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M134。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這個群體就是我們所稱的漢人。另一個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這個群體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頗、土家。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

許宏老師發表的“夏王朝”考古:學術史·新動向·新思考一文中說,在中國大陸,堅信夏王朝的存在是數十年來學界的主流認識“證經補史”情結與研究取向,使得中國學者在數十年夏文化與夏商分界探索上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其參與人數和發表學說之多,歷時日之長,討論之熱烈,都遠超其他學術課題。

總結起來很簡單,大約6萬年前智人離開非洲,2至1萬年前智人登上中國土地,8000至5000年出現文明, 5000至3000年,部落文化,3600年左右商朝建立,2000年左右秦朝建立。


博物圖志


2017年,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的一個古遺址出土了約3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遺骸。

圖片是NATURE雜誌封面,是摩洛哥遺骸。

而根據其他遺址古DNA的證據推測,智人出現在約26萬年前。埃塞俄比亞的智人遺址可追溯至15-19萬年前。可見,我們的老祖宗智人,在26萬-30萬年前誕生在非洲。(不要數典忘祖)


智人走遍非洲,演化出截然不同的各種人群。基於全基因組測序的分析發現,南非說“咔噠語”(click-language)的桑人(San,亦稱布須曼人(Bushmen))人群產生在11-16萬年前左右,是最古老的人群之一。非洲人雖然都黑,但是兩個非洲人群的遺傳區別,有時比歐洲一個人群和東亞一個人群的遺傳區別還要大。


智人在13萬年前、7-4萬年前多次在走出炎熱非洲,進入寒冷的歐洲和亞洲。說13萬年前有一次走出非洲,是這是因為,非洲之外,已報道的智人化石證據有來自於10萬年前的中東,和8萬年前的中國南部,再結合其他證據,推測出這次走出非洲。但是這次走的規模不大,我們現代非洲以外的人多數都是7-4萬年走出非洲的古人的後代。(人多數都是7-4萬年走出非洲的古人的後代:這一發現被science雜誌評選為2016十大科學發現之一,參見Science 23 Dec 2016:Vol. 354, Issue 6319)

而7-4萬年前多次在走出非洲的人才是主流,走出非洲的智人遇到了其他人種: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霍比特小矮人(一種直立人),以及其他未知人種。


走出非洲的智人也可能在東亞遇到了其他人類,因為在10.5萬~12.5萬年前在中國有許昌人。而許昌人與智人、周口店直立人(北京人)、和縣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之間都有點像,似乎是他們的聯姻後代(可惜沒有古DNA,所以存疑)。從年代上看,這是說得通的。


智人經歷了與其他人種之間的雜交(通過與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間的雜交,獲得了很多優良的基因,比如藏族人的耐海拔高度的基因,但也得到一些不好的致病基因。全球除非洲以外的所有人都含有大約2%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序列;尼安德特人對現代人類的基因滲入在歐亞大陸的多個區域發生過多次;東亞人比歐洲人多出20%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科學家估計這場混血發生在大約5-6.5萬年前。我本人也測了自己的DNA,發現裡面包含了2.807%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序列。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亞人基因組的3-6%序列來自丹尼索瓦人。東南亞大陸人群0.1-0.3%的基因組來自丹尼索瓦人。智人也和其他人種在非洲有過聯誼,但是時間有爭議。


智人也和這些人種有殘酷的競爭(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霍比特小矮人的滅絕很可能是智人造成的);比如尼安德特人,早在40萬年前,他們曾遍佈歐亞大陸,卻在大約4萬年前,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這正好是7-4萬年前智人大規模走出非洲的時間。



智人和其他人種的競爭和雜交圖。此圖片來源:環球科學雜誌。


霍比特人,只有一米高,是直立人,是在印度尼西亞的弗洛勒斯島發現的,非常晚(傳說幾百年前?)才滅絕。

人類遷徙圖,圖片來自《Tracing the peopling of the world through genomics》,Nature雜誌2017年1月19日

圖片來自《Tracing the peopling of the world through genomics》,Nature雜誌2017年1月19日


從上圖可見,智人沒少和其他人種聯姻。所以說我們有各種人的血。但是根據基因組相似性這個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攜帶的、不可辯駁的鐵證,我們最主要的祖先還是走出非洲的智人!


那麼東亞各民族的祖先是怎麼從非洲一步步遷徙來的呢?多數人支持亞洲至少有著兩波早期的遷徙事件。第一波包含澳大利亞和巴布亞人的祖先,另外一波包含東亞人的其他祖先。科學家推測,西歐和東亞人的分化發生在36,000-45,000年前左右,比如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 古DNA遺傳分析表明,田園洞人離中國人比法國人稍近,是歐亞人群分化過程中的人。


然而,具體分化過程還是不解之謎,比如許昌人到底是什麼地位?因為,相關的基因組研究太少了,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全世界高古人類全基因組測序都集中在歐洲,所以歐洲人怎麼形成的基本搞清楚了,但是東亞測序太少了,所以東亞人的具體形成過程還是謎團。

上圖是各個染色體非常多的位點的數據組合在一起,畫出各人群的遺傳關係。圖片來源:Nature雜誌. 2016 October 13; 538(7624): 201–206.

東亞人群基本形成以後,據研究有兩次從西亞和歐洲向中亞的人群擴張侵略,部分影響了東亞人的血。第一次是顏那亞牧人在大約5,000年前進入亞洲。第二次是在2,500-3,500年前,辛塔什塔人由烏拉爾和歐洲來到亞洲,和東亞人發生了混血,可惜都沒見中國史書的直接的報道。

本回答的意義在於,不知道過去,就難以預測未來。因為歷史驚人重複,以史為鑑,歷史是鏡子。本文部分數據參考《nature》雜誌的報道 http://www.nature.com/news/ancient-genome-studies-grapple-with-africa-s-past-1.22272?WT.mc_id=Weibo_NatureNews_20170708_CONT


司大勇


支持中國人起源的證據一直都有,前幾年曾轟轟烈烈的“鄖縣人”假說就非常典型。

熱烈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蒞臨“鄖縣人”挖掘遺址指導工作

1991年2月12日,《中國文物報》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鄖縣人”Ⅰ號頭骨化石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1990年,“鄖縣人”Ⅱ號頭骨化石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一時間,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名聲遠揚。

“鄖縣人”到底是什麼人?是否就是中國人的祖先?

“鄖縣人”第一號頭骨化石

有媒體報道,青曲彌陀寺村學堂樑子位於鄖陽區漢江河畔,1989年5月,此處發掘出兩顆完整的遠古人類頭骨化石,被專家確認為距今已100多萬前的遠古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起源非洲的傳說,“鄖陽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它向世界宣稱:古老的漢江是漢民族文化的搖籃; 有專家據此說“鄖陽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鄖縣人”復原圖

2004年10月25日,中法兩國的科研人員在武漢聯合宣佈,“鄖陽人”頭骨化石三維復原研究取得成功。法國有關方面日前將一個復原成功的“鄖陽人”頭骨交給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中國刑警學院 “神探畫家”又對“鄖縣人”頭骨進行了“復活”。

2010年16日上午,在鄖縣城舉行“鄖縣人”頭骨化石發現20週年學術研討大會交流。據報道,中科院、國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及美國、韓國等國內外50多名專家參會。代表們對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始初發現在國內外產生的重大反響,20年來的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很大成果等予以了充分肯定。對如何加強“鄖縣人”人遺址保護,進一步加強文化資源大縣鄖縣文化生態的研究和保護,對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做好科普教育、旅遊發展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

中國十堰政府網公佈了“鄖陽區世界人類文化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5億元,包括“鄖縣人”頭蓋骨發掘地復原、創作“鄖縣人”---青曲和樑子雕像、人類進化園區、鄖陽文化園、人類生殖文化展館、人類自身能力展館、人類科學智慧展館、人類近親展館、人類遠親展館。

令人費解的是,我曾查閱了很多國外人類學書籍和學術期刊,其關於“鄖縣人”的學術資料幾乎未見,更沒有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專家的隻言片語,這無形之中就給這一人類學的重大發現蒙上了一層陰影。是學術欠缺?還是國際人類學界的學術封鎖?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還是各方利益下的考古大躍進?總之轟轟烈烈的“鄖縣人”至今沒有得到認可,如果真如國內專家所言古老的“鄖縣人”就是中國人的祖先,真是可惜了這麼重要的線索。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究竟是誰?”

然後聽到的回答有:“我們當然是炎黃子孫!”。

也有說:“從非洲來的啊,這誰不知道?”

又有說:“應該是元謀猿人、北京猿人的後代吧。”

更有說:“其實說不定是外星人XXOO的遺留物。。”

那麼,今天就從各種角度引入觀點,來詳細具體地說一說。

01 古人類的分類

1965年,考古研究者在雲南元謀上那蚌村附近,發現了兩顆類人生物的門齒,還一併發現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跡的動物肢骨等,於是將其命名為元謀人。當時通過對化石地層和動物群主體的測定,認為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

還有更早一點的,1927-1929年間,考古人員裴文中在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一塊類人生物頭骨,將其命名為北京人,一般認為約在距今50萬年前。

然後比較有名的還有藍田人、山頂洞人、柳江人、丁村人等等。

而這些古人類生物,按類型分可以分為兩種。

其中,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南京人等,是直立人,學名Homo erectus,也便是俗稱的猿人。

直立人和匠人Homo ergaster的劃分有爭議,但普遍認為他們都是由能人Homo habilis進化而來的。(能人又是由古猿進化而來,在本文中就不繼續引申了。。)

直立人主要分佈在亞洲,除中國之外,在爪哇也曾發現過著名的爪哇人。

直立人一般長這個樣子:(眠眠攝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山頂洞人、丁村人、柳江人等,被定義為智人,學名為Homo sapiens,智人顧名思義,指的是有智慧的人,也便是現代人。(不要小看智人的智力,已經非常接近我們了)

智人按照時代,又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其中著名的尼安德特人和我國的丁村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山頂洞人、柳江人則是晚期智人。

智人一般長這個樣子:(眠眠攝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從直立人人到智人之間,還有一種被稱為前人的,學名為Homo antecessor,比如歐洲的海德堡人就被認為是前人。前人被認為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後的共同祖先。

在我國沒有前人這樣的劃分。所以,可以粗略地認為,猿猴——古猿——能人——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便是人類進化的大致軌跡。(也便是下圖從左到右)

為了區分直立人和智人,眠眠一般會稱直立人為“北京猿人、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南京猿人”。

根據我國出土的古人類化石研究,發現我國的直立人到智人之間,存在著連續進化現象。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鏟形門齒(Sinodonty),這一獨特特點在各種不同年代的頭骨中均有發現,而歐洲、非洲的化石具備這一特點的就非常少見了。

下圖中右邊的為鏟形門齒,外形呈現出明顯的鏟狀。

此外東亞古人類化石還有的特徵包括:第三臼齒先天性缺失,矢狀嵴,下頜圓枕,長方形的眼眶,臉型比較扁平等。

而且重要的一點在於,這和我們現如今大多數中國人的特徵,是相當吻合的,和其他人種之間則區別很大。

如此看來,說我們中國人起源於北京猿人之類的本土直立人,又繼而進化為智人,最終變成現在的我們,看上去不但合情合理,更滿足了我們土生土長的自豪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

而且,據說以前的歷史課本,也是支持這種說法的。

總而言之,這種理論,被稱為人類多地起源說,也就是說,人類是分別在世界各地進化成今天的現代人的。

02 分子人類學的挑戰

然而上述人類多地起源的理論,在上世紀末,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便是分子人類學(Molecular Anthropology)的崛起。

分子人類學是人類學一個很前沿的分支,主要是在人類基因組等研究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可以利用分子水平的遺傳信息和統計學方法,進行人類起源、當代和古代人類群體的演化的研究。

1987年,UCBerkeley的三位分子生物學家卡恩(R. L. Cann)、斯通金(M. Stoneking)和威爾遜(A. C. Wilson),通過選擇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亞洲、中東,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土著共147名婦女,從她們生產後嬰兒的胎盤細胞中成功地提取出線粒體基因(mtDNA),並對其序列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繪製出一個系統樹。

由此推測,所測定的嬰兒mtDNA,可以將所有現代人最後追溯到大約29萬~14萬年前(平均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女性。她,就是今天生活在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的共同“祖母”,並被命名為夏娃。

隨後三人將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也便是分子人類學中重要的理論——《線粒體DNA與人類進化》(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此文奠定了分子人類學的基礎,也扛起了單地起源說的大旗。

他們接著又根據mtDNA發生突變的速率,計算出非洲人群分化出世界其他人群的大致時間,為大約18萬~9萬年前(平均約13萬年前)。他們據此推測,大約13萬年前,夏娃的一群后裔離開了非洲,跨過紅海來到亞歐大陸,最終向世界各地遷徙擴散,並逐漸取代了生活在當地的土著居民——直立人的後裔早期智人,從此在世界各地定居下來,逐漸演化發展成如今的我們。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有關現代人起源的“夏娃假說”。

也許有人要問,為啥通過線粒體就能確定出這位夏娃呢?(對生物無愛的童鞋可以跳過這一段)

這是基於線粒體DNA的母系遺傳特性:在精子生成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線粒體都被去除了,只保留極少數的線粒體提供精子運動的能量。在受精時,精子細胞核進入卵子,與卵細胞融合,而精子中殘餘的線粒體則被擋在外頭,不能進入卵子。

因此,雖然下一代子女的細胞核基因,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子,但線粒體基因則全部來自卵子。也就是說,線粒體基因屬於母系遺傳的,全部來自於母親這邊,通過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再傳給她的女兒這樣子,不斷遺傳下去。

此外,在生成精子、卵子的過程中,細胞核的基因會發生重組,將原來的排列全部打亂,然而線粒體的基因卻不會重組,因而線粒體DNA的傳遞是很可靠的。

03 基因變異留下的痕跡

可靠歸可靠,然而在線粒體基因的傳遞過程中,還是會發生罕見的基因突變,改變了基因序列。突變後的基因會被後代保留下來,並繼續傳給下一代。

隨著千百代人不斷繁衍,更晚的後代線粒體基因積累的突變數量會變得更多,後代個體之間線粒體基因序列的差異也隨之越來越大。一般說來,兩位個體之間線粒體基因序列差別越大,表明他們與共同祖先分離的時間越長,親緣越疏,反之則越近。

於是,只要通過研究現代人線粒體基因序列之間的差別,就能推測出他們和祖先之間的關係。

根據線粒體DNA推測的人類遷徙圖

2000年,斯坦福大學的昂德希爾教授(P. A. Underhill)等利用變性高效液相層析技術(此技術可以讓核苷酸快速遊離並被析出),分析得到218個Y染色體單核苷酸多態位點(也就是Y-SNP,不是郭德綱那個。。)構成的131個單倍型,對全球1062個具有代表性的男性個體進行研究,同樣根據分析結果繪製出一個系統樹。

Y染色體系統樹所展示的結果與mtDNA系統樹的結果非常相似。通過統計Y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速率,可以追溯到一個來自非洲的共同起源,他將其命名為亞當。這再一次說明,歐洲和亞洲等世界其他現代人群都起源於非洲,而美洲和澳洲現代人群又都起源於亞洲人群。這就是與“夏娃假說”相互應徵的“亞當假說”。

“亞當假說”則是基於Y染色體DNA的父系遺傳特性:我們都知道,人類有23對計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44條)為常染色體,另外一對(2條)為性染色體。這兩條性染色體分兩種組合,XY組合的為男性,XX組合的為女性。所以,Y染色體上的基因,完全來自於父親這邊,通過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兒子這樣代代相傳。

和線粒體類似,Y染色體上非重組區的Y-SNP也有一定幾率會發生突變(突變更穩定,而且概率比線粒體高,且每一個突變點都更容易被記錄和找到),產生的突變也會通過單倍遺傳,一代代積累下來,這也被稱為多態性(polymorphism)。

因為多態性是代代積累的,也就是說,多態性越多的人群,相當於他們的傳遞代數也越多,就證明他們越古老。

Y染色體上的SNP突變。

所以研究Y染色體上的多態性,就可以發現祖先人群在父系關係上的遷徙和發展。

根據Y染色體推測的人類遷徙圖

如果理解不能的話,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假定任何一個家族每隔5代就會出一個名人(基因突變),那麼如果某個家族歷史上出了10個名人,而另一個家族歷史上只出了2個名人,那麼也就證明前者的家族肯定比後者更為古老。

非洲的桑人人群(科伊桑人中的桑人部分)的Y染色體中,包含有已知所有人類中最多的多態性,這便證明他們是最古老的人類。可以理解為,每一支其他種族的人群都是從他們那裡分離出去的。而越後期分離出去的人群,多態性便越低。

下圖為科伊桑人(Khoi-San)部落,已故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科伊桑人和班圖人(Bantu)的混血。

再補充下,生物多態性指的是同一種群中存在多種表型。舉例說明比如科伊桑人這一族,多態性很高,他們的種族在6萬年以前就形成了。並且,他們和現代人類基因相似性只有87%,而漢族(漢族形成一般指O-M175這一基因突變產生)的形成,是在3萬5千多年前,所以漢族的多態性沒有那麼高。兩個漢人之間的基因相似性,比兩個科伊桑人之間的基因相似性高得多,也就是是說多態性小得多。

根據Y染色體DNA的理論,再結合現代不同地域的原始男性居民的DNA樣本,分子人類學家甚至能夠推斷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世界各地的軌跡。當然這是另一個龐大的話題了,有興趣眠眠下次再說……(又挖坑了……)

04 多地起源說

我們繼續說,時間到了1997年的7月,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柯林斯(M. Krings)等,對1856年發現於德國杜塞爾多夫尼安德特峽谷的,距今大約6萬年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化石,進行了線粒體DNA(mtDNA)的抽提和PCR擴增,並對提取出的DNA進行了測序。

他們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的線粒體DNA序列中,有12個片斷與現代人類完全不同,且處在現代人類的變異範圍之外。經過進一步推算,計算出二者的分化時間居然在30萬年以上。(也就是根據這個結論,推測前人Homo antecessor是二者共同的祖先)

而根據各種遺蹟和化石表面,尼安德特人曾經和智人一同生活過,他們並存歷史在10萬年以內。這也就是說,如果這兩個人種之間有直接傳承關係的話,差異應該小於過10萬年,絕不可能達到30萬年。因此,尼安德特人不是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他們只是人類演化史上的一個旁支。並且,這一研究結果也支持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

柯林斯隨後在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此觀點,引得學術界譁然。因為和中國一樣,過去歐洲人也曾一直認為,尼安德特人很有可能是他們的祖先。而且非常類似的是,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學特徵也和現代歐洲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深邃的五官和紅色的毛髮)。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國內,也在業界激起了軒然大波。1999年,中科院研究員宿兵等學者,利用19個Y-SNP構成的一組Y染色體單倍型,對中國各省份的漢族和少數民族,以及世界各地總共925個個體的不同人群進行研究,證明中國各人群在內的全部現代東亞人群的Y-SNP單倍型均來自於較晚發生的突變,而更早的類型僅存在於非洲。由此他認為,現代東亞人全部來自於非洲的某個祖先。

2001年,浙江大學的柯越海教授,復旦大學的金力教授和盧大儒教授等(對,就是不久前和崔永元爭執的那位),對來自中國各地區近12000個男性隨機樣本進行了M89、M130和YAP三個Y染色體單倍型的分型研究。

為了表達地清楚些,眠眠儘量再詳細介紹一下他們選擇的這三個Y染色體突變型吧。

這三個單倍型M89(F)、M130(C)和YAP(D)均是由一個Y染色體單倍型M168(CT)分出來的(可以理解為一個祖先,三個不同輩分的後代)。而M168是人類最早走出非洲並擴散到其他地區的代表性突變位點,也是所有非非洲人群最近的共同祖先。

所以,M168是現代人類單一起源於非洲的最直接證據,在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沒有發現任何比M168更古老的突變型。

柯越海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多達萬份的樣品無一例外具有M89、M130和YAP三種突變型之一,並沒有發現任何個體攜帶有除這三種Y-SNP之外的突變類型,也沒有發現同時具有M89、M130和YAP突變中任意兩個以上突變的個體。

眠眠再用通俗點的例子比喻下吧,來自非洲的爺爺有三個子孫,這三個子孫分別離家出走,到了三個不同的荒島並定居,許多年後這三個荒島的島民,必然分別是這三個子孫的後代,而且不可能同時是三個子孫中任何兩個的後代。畢竟他們三個去的是不同的荒島。

這一結果,與非洲之外世界其他地區的基因型分型完全一致。在所檢測的所有中國12000份樣品中全部都攜帶有來自非洲的M168突變型的遺傳痕跡。

如此一來,大家是不是覺得,現代中國人從非洲遷徙而來,顯然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分子人類學所支持的這種理論,也被稱為人類單地起源說。當然,單地指的就是非洲了。這種理論,是指智人從非洲遷徙到世界各地,並完全取代(自然滅絕?殺掉?吃掉?)了當地的其他古人種同胞,比如北京猿人的後代、尼安德特人等等,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按照這一理論,智人從非洲出發,在進入中國之前,大體分為兩支(不同時間),一南一北進入中國腹地,並逐漸形成的如今的中國各民族。

05 單地起源說的漏洞

我們知道,任何重大理論的提出,都會經歷無數的學術大戰(學術大撕逼),更何況是人類起源這麼神聖的理論呢?

如今依然堅持支持多地起源說的,大都是中國學者。私以為,這裡面或多或少內含著中國人的本土自豪感。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吳新智院士。他堅持“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觀點,也便是說,現代中國人,是中國本土人種自身不斷進化,並和非洲遷徙來的人種互相交融而最終形成的。

質疑一:連續進化的證據

他堅持此觀點的理由之一上文也提到了,中國發掘出的多具古人類化石,展現出一種連續進化的特徵,並且和現代中國人(蒙古人種)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鏟形門齒等等)。除此之外,山頂洞人和北京猿人分屬智人和直立人,卻於同在一個區域(周口店龍骨山)發現,是不是也提供了這種連續進化的地理座標證據呢?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漢奎也支持這一觀點,身為南京猿人化石的發現者之一,他在南京葫蘆洞古熔岩洞發現了南京猿人1號和南京猿人2號。

下圖為南京猿人1號。

南京猿人1號是個21歲到35歲之間的女性,生活在距今約60萬年前,具有北京猿人的許多形態特徵,並與中國不同時代的古人類化石有著遺傳聯繫。而南京猿人2號是個壯年男性,處於直立人到智人的過渡階段。和1號女性南京猿人相比,他更為進化,這兩個頭骨之間可能存在著十多萬年的差距,從中也可以推測,中國古人類是存在連續進化的。

質疑二:中國古人類工具落後

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器中,98%都停留在“第一模式”階段。而中東出土的智人遺蹟中,他們在10萬年前所使用的石器,精緻而易使用,已經屬於“第三模式”了,這比“第一模式”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按照單地起源說,智人大約10萬年前走出非洲到達中東,6萬年前到達中國,然後完全取代中國本土古人類的話,那麼這些智人在到達中東時,就具備製作“第三模式”石器的技術了,為啥在那之後過了4萬年到達中國後,反而只會做“第一模式”的原始石器了呢?這不是開歷史倒車了嗎?

第一模式:The Oldowan Industry

第三模式:The Mousterian Industry

質疑三:原來的古人類去哪了

這個質疑,不但在中國出土的各種古人類身上存在,也同樣在尼安德特人身上存在。至今學界都無法給出信服的答案,證明這些古人類是如何滅絕的。

有說是被遷徙來的智人全部殺光了的。然而,且不論中國之廣闊,即便是歐洲也有那麼巨大一塊地兒,怎麼可能殺到一個不剩,徹底滅絕呢?尼安德特人的智力並不比智人低,打不過難道不會跑嗎?更何況,也未出土過證明有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激烈戰鬥的遺蹟。同樣的,中國也沒有類似的兩種古人類互相廝殺的遺蹟出土。

還有說被智人全部吃了的,這個推測私以為比較荒謬。人身上才幾斤肉?有猛獁披毛犀不吃,盯著戰鬥力相仿的同胞吃麼?

然後還有說遇到寒冷的第四紀冰期被凍死滅絕的。但就在同一片土地上,其他的生物如猩猩、野牛、狼都沒有因此而凍死滅絕,為何食物鏈頂端的古人類反而滅絕了,似乎也不合理呀。。同樣的道理,人類是會遷徙的,覺得北方冷就往南方跑是本能,活活被全員凍死有點不可思議。

質疑四:典型的東亞人特徵

上面我們提到過鏟形門齒,第三臼齒先天性缺失,矢狀嵴,下頜圓枕,長方形的眼眶,臉型比較扁平等中國古人類和現代人的共同特徵。除此之外,中國人的頭顱大都呈兩面坡狀,有下頜圓枕;非洲人則是圓弧狀,沒有下頜圓枕。對比一下,北京猿人的頭頂就呈兩面坡狀,有下頜圓枕。這是否說明了什麼?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趨同進化的解釋(我個人比較贊成這種解釋,但面對一些疑點也有困惑)。對趨同進化理論的質疑主要在於,趨同進化,一般都是因為環境影響而產生的顯著變化,但學界仍無法給出,兩面坡狀頭骨和圓弧狀頭骨在進化學中的解釋。或者說,這種特徵和環境的影響並不大。

此外,如果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歐洲人特徵相似,是因為歐洲氣候極度寒冷所導致的趨同進化,那麼同樣地處寒冷的北亞和北美,為什麼智人就進化成了蒙古人種(楚科奇人、因紐特人)的特點呢?

所以在各種質疑之下,雜交這種猜想也便逐漸產生了。而德國人通過對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進行DNA測序後,發現現今所有人類(非洲最南部的人群除外),都含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也似乎更加證明了雜交的可能(也有提出是環物種可能的)。但是雜交猜測被質疑的問題就更多了,本文就不再一一展開了。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那咱們也給中國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做個測序不就結了?

可惜的是,中國出土的古人類化石本來就少,北京猿人的和山頂洞人的化石還都不知所蹤了。而且做測序的話,不但要破壞化石本體(需要溶解後才能提取DNA片段樣本),還不一定真的能提取到DNA片段,所以我國暫時沒有進行過類似的研究。

所以,到現在也沒辦法下定論說,咱們中國人的祖先到底是誰……(不要打我,因為學術界也沒有公論……

不過呢,如果非要做個結論的話,歸根到底咱們還是來自非洲的。

因為,即使是北京猿人那批直立人,也是190萬年前從非洲遷徙到世界各地的……


我來讀歷史


人類的祖先究竟是不是來自非洲,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現代我們人類的祖先就是來自非洲的智人,這已經得到了現代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以及遺傳學和古DNA技術的證明。

中國人屬於現代人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起源於非洲。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從人類的起源講起。

大約在250萬年,在非洲東部出現了會製作使用粗糙石器的能人。

200萬年前能人進化出直立人,最早的直立人是出現在非洲的匠人。

大約在200萬年前,匠人作為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先後遷徙到有古大陸之稱的歐洲和亞洲,它們在當地繁衍生息,我國170萬年前的元謀人、11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以及65萬年前的南京猿人都是遷徙到中國的直立人,他們絕對不是我們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因為在大約20萬年前或六七萬年前都先後滅絕了,原因之一是不適合環境氣候的變化而滅絕;原因之二被後來的智人所消滅。

生活在非洲的匠人大約在80萬年前進化出海德堡人,屬於晚期的直立人。

海德堡人大約在60萬年前,遷徙到了歐洲,這是人類第二次走出非洲。由於長期的地理隔離,產生了生殖隔離,大約在40王年前,在歐洲的海德堡人基因發生適應性變異,演化出個子矮小,體格壯碩的尼安德特人,也叫早期智人。

大約在30萬年前,仍然滯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進化出智人,智人才是我們現代人類最近最直接的祖先。大約在16萬年或5萬年前,智人走出非洲,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走出非洲。

智人戰勝了尼安德特走出非洲,先後到達印度、亞洲、歐洲、澳洲等地消滅早先生活在那裡的早期人類,為了適應當地氣候等條件,基因突變,進化成現代的白人,黑人,黃種人和棕種人,可以說,現代的白人、黑人、黃種人和棕種人的祖先都是智人的後代,都屬於一個物種,所以他們之間通婚都會生出可繁育的後代。

大約3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就是遷徙到中國的智人,3萬年前的克羅馬農人就是遷徙到歐洲的智人。

綜上所述,中國人也是起源於非洲,是智人的後代。這已經被分子生物學和古DNA技術所證明,是毋庸置疑的。



賽翁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存在於中國,全世界都在探究這個問題,目前來說,世界主流的觀點都認為,現代人起源於非洲,包括中國人。

中國復旦大學是分子生物學在中國研究領域的大本營,復旦的教授們同西方學者一樣,認為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起源於現代非洲地區。然而,我國社會科學院的不少學者認為,中國人起源於本土,認為非洲地區無法符合現代人進化的條件,否認非洲單源說。但是就目前來說,非洲單源說已經是世界主流態度。

解剖學中,現代的人類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科——人亞科——人屬——智人種,看起來雖然長,但是大家可以清晰看出,人類目前是類人猿亞目,屬於智人種,是萬年前晚期智人進化而來的。

科學家們不斷通過世界不同區域人群的Y染色體及線粒體DNA的同異性探尋人類起源,他們驚奇地發現,現代人類都有共同的父系及母系起源,分子鐘測算顯示,人類的起源時間大約是20到5萬年前,以15萬年前和7萬年前的可能性最大,人數約為兩千人。

非洲單源說在中國同樣適用,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對我國各省、市、自治區近萬名男性Y染色體的檢測,發現了非洲特有的遺傳痕跡,M168G,這個突變點在7.9萬年前產生於非洲,是部分非洲人特有的遺傳標記。

此後,經過和歐美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合作,對比遍佈各大洲的88個人群樣本,再次印證了亞洲人類起源於非洲,並且認為亞洲東南部是人類走出非洲後的主要聚集點,部分非洲人從這裡北遷前往中國,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而本土起源說,則是我國老一代科學家們支持較多。

就目前來看,非洲單源說可能性最大,但是並不能完全證明人類確實出自非洲。澳大利亞學者在澳大利亞發現了迄今為止最為古老的現代人DNA化石,其來源顯示是來自中國地區的古人類。

按照非洲單源說,現代人類是從20-15萬年前往世界各洲遷移,然而現代人類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時間遠比非洲單源說早得多。

在加上,非洲人基因變異多,也許不是因為存在時間長,而是太陽輻射多導致的變異多,這個問題現在沒有合理的解釋。

參考文獻:《Homo sapiens (Human)》《中華文明起源時間前推5000年》


歷史風雲錄


我們先了解一下基因技術,再來看我們的祖先來自何方!

DNA

大家知道,男人的染色體是XY,女人的是XX, 兒子會從父親那兒繼承Y染色體,所以Y染色體會一直被男人穩定的遺傳下去。通過研究Y染色體的變異,可以從父系往上追溯我們的祖先。

線粒體

線粒體DNA只通過母系遺傳。男的雖也從母親那兒繼承線粒體DNA,但是無法遺傳到下一代, 如果一個女人生的都是兒子,那麼她的線粒體DNA 將無法被遺傳下去,所以一個女人不生女兒,那麼真的也是“斷子絕孫”了!

通過研究線粒體DNA,我們也可以從母系往上追溯我們的祖先。

通過Y染色體的追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變化(從左往右):

大家看到我們的祖先M122了嗎?放大可看

M91,M60,M168\n 等就是染色體上遺傳基因的變化,比如我們的染色體上如果被查到有M168, \n那麼從下面的染色體遷移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過去來自於哪裡。圖上的A, B,C \n等字母是科學家給每一個基因標記做的分類,像M60就等於是B。M122 等於O3。

看紅線,那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基因變化路線圖。

下面是Y染色體基因標記的遷移圖:

看M122, 1萬年前來到亞洲,放大可看

下面是Y染色體代表基因標記分類字母的遷移圖(和上面的遷移圖是一樣的,看見O3了嗎,就是M122):

看見O3了嗎,就是M122,使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放大可看

通過上面的兩張圖可以看出,我們人類共同的祖先來自於非洲,都是通過埃塞爾比亞和也門之間的曼德海峽遷移的(看下圖)。我們中國的基因標記在圖上你可以看到是M122也就是O3分化而來的。大概是1萬年前來到亞洲的,很年輕的民族啊!

曼德海峽,我們人類的從這裡走出非洲。應該在那裡建座橋。派我們中國造橋專家!!

通過線粒體DNA的追溯,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人類的遷移過程,圖中的字母也是科學家對線粒體DNA的變化做的分類。

線粒體的遷移,通過母親遺傳

據牛津大學的研究,97%的歐洲人都來自於非洲原始的7個女兒,他們給這7個女人起了名字,大家看下圖:

看到了沒,這幾個女人的基因很強大啊!!

我們下面主要看看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如何來到中國的。

主要看右邊

看上圖M122有兩條線路進入中國,第一條線路是從雲貴高原進入,之後分為兩支,

一支往北,一直到黃河地區,中間的基因又發生了變化,變成M134, 然後又變成M133和M117, M117是我們漢人(華夏族)特有的標記,而M133是藏人的標記。因此漢藏出自同源(這個變化從最上面的Y染色體支系變化圖中可以看出)。

另外一支沿著長江往下,最後在洞庭一帶形成了苗瑤語系。吳國人就是後來東進的苗瑤人和南下的漢人同化而成的。

另一條線路是從珠江流域,進入兩廣,形成侗族,他們是兩廣和浙江人的祖先。

所以,其他的也都是最早的華夏族,苗瑤和侗族的後代,比如,湖北人大都是從苗族而來。而華夏,苗瑤和侗族來自於我們南亞的先祖,而南亞的先祖又來自於非洲……!

埃塞爾比亞

真是:世事變遷幾萬年,遙望非洲已悵然!


人文悟宇


世界各地所有文明,都是從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向外傳播並結合各地土著部落文化的結果。在蘇美爾文明之前,我們共同的祖先_非洲智人早已經經過一次次的遷移,佔領了除南極洲之外的世界各地,並在世界各地產生了無數的原始部落文化。然後蘇美爾_埃及地區技術爆發,率先進入於文明階段,並向四面八方傳播。所有文明,都是最早的蘇美爾_埃及文明的次生文明! 1、蘇美爾埃及文明向四面八方傳播,向東方,經過伊朗產生了5000年的埃蘭文明,然後來到印度河流域,產生近五千年的印度哈拉帕文明,然後從中亞、新彊、青海甘肅等路線來到西北黃河流域,產生商、周文明,這就是文明西來的“青銅之路”(另一條線路是從印度傳播到中國南方,產生三星堆之類文明),最後傳播到南北美洲。 2、以現在中國境內的文明而論,其實,商、周都是西夷,是西方移民征服中原土著創造的文明。文明從更高的西方向東傳播,所以中國最早的文明商和周,一定產生在靠近西方的地方:西北,西安,洛陽,西岐,而不是氣侯更好、土地更肥沃的東南沿海、江浙蘇杭、長江流域,東南肥沃之地,還等著文明由西向東傳過來。商周所崇拜的神也在西方:西崑崙、西王母,因為那裡是他們的來源、是祖宗所在的地方。 3、其實,人類走出非洲後的遷移路線,就是由西向東、北,所以,當時中國境內所謂的東夷、南蠻等土著,其實也是西方移民,只不過是更早遷移到中土境內的移民而已。更早遷移過來的,就成為中土更早的土著部落,他們遷移過來的時候文明發展還不夠,因此只形成各種各樣的原始的“部落文化”(良渚、龍山之類),而沒有形成文明。


用戶103701143870


誠邀,如題。世界之大,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存在著,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來歷。中國人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在中國,最早的原始人類應該是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縣,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他們能製造工具,會用火,是已近有了現代人類特徵的原始人類。那麼元謀人又來自哪裡呢?

元謀人

我國考古學家研究證明,元謀人有可能起源於非洲。

復旦大學人類群體遺傳學實驗室的工作者們,對來自中國各個省份的近萬名個男性志願者的Y染色體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突變位點M168G,這個突變位點最早在幾百萬年前產生於非洲的原始類人猿的DNA中。

也即是說,中國人有可能是當年源於非洲的南方古猿進化的類人猿,通過長途跋涉,從非洲到達亞洲,在黃河長江繁衍生息。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這個年紀的人在上學的時候,歷史或者生物書上(我給忘了到底是啥書)肯定介紹過藍田人,元謀人,山頂洞之類的,並且把它們定義為中國人的祖先。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也是全球的主流觀點,這些觀點認為現代人類是在全球各地的古猿分別獨立演化而成的,這就叫做多地進化論。


實際上一些證據也確實表明這個觀點是有一定根據的,包括化石特徵,DNA之類的,都能發現這些古人類和現代人是有親緣關係的。當然了,更多的人信任這種觀點,是因為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這個就有點……幾百萬年前的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還沒形成呢,這種辦法可不可取。


但是八十年代的新觀點似——也就是單一地點起源說的證據更為確鑿,這個觀點認為古人類曾經3次離開非洲,藍田人元謀人都是前兩次離開的代表,不過它們後來都滅絕了,第三次離開非洲的叫做早期智人,這種古人類後來演化成了現代人類——甭管是白人黑人黃種人。


目前來看單一起源說的證據更為充分,支持的人也更多,當然科學這事嘛,並不是不能質疑的,不過你要質疑單一起源說,應該拿出更充分的證據才是。


我覺得特別有趣的一點是,很多人認為現代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起源於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這個觀點不能接受,其實是不能接受“什麼!非洲人居然是我們的祖先!不可能!”,問題是,現代的非洲人也是那些早期智人演化而來的呀,我們和現代非洲人、現代歐洲人都是早期智人的後代而已,而不是說現代非洲人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這種觀點很可笑的一點在於:即便是藍田人,元謀人,其實也是在更早之前離開非洲的呀,所以大家激動什麼呢……


而更可笑的則是:如果我告訴一些人,在早期人類起源於非洲之前的更早時間,古人類、古猿和現代猩猩的共同祖先,一種大型古靈長類,其實是起源於現代西班牙地區的,只不過隨著環境變化,它們通過直布羅陀的陸橋來到非洲,後來分化出了古人類和猩猩,古人類又分三次走出非洲,而我們是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的後代。只要告訴他們我們更早的祖先是來自西班牙的,那麼上邊說道的那種“什麼!非洲人居然是我們的祖先!不可能!”的反對聲音,就會小了很多,甚至還會洋洋得意起來。所以說白了,你們反對的根本也就不是非洲單一起源說吧,如果非洲是歐洲那樣的發達國家密集的地方,怕是高興還來不及的,說到底,這和科學恐怕是沒一點關係,甚至和什麼民族榮譽感也沒關係,單純就是種族歧視勢利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