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壯族,是我國第二大民族,也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來源於先秦時期居住在嶺南的“西甌”“洛越”等先民。壯族從宋朝時期開始自稱和被稱為“撞”“ 徸”“壯”等,讀音為“壯”,建國後統一為“僮”,為僮族,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經周總理提議,壯族人民同意,國務院批准,僮族改稱壯族,廣西僮族自治區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傣族廣泛分佈於我國西南及東南亞地區,起源於我國雲南地區,與泰國泰族、老撾老族、緬甸撣族等為同一民族。傣族在我國自清代起被稱為“擺夷”,建國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白族主要分佈於我國雲南、貴州等省份,主要聚居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果,歷史上有很多種稱呼,自稱為“白子”、“白尼”等,其他民族稱其為“民家”、“那馬”、“七姓民”等。1956年,根據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白族”為統一稱謂。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毛南族,是我國山地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廣西、貴州兩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有十萬多人。毛南族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嶺南百越支系發展而來,自稱“阿難”或“哀南”,漢語意為“毛南人”,1956年正式定名為“毛難族”,1986年改稱“毛南族”。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俄羅斯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為俄羅斯民族移民後裔,主要分佈在新疆及東北地區,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總人數為15393人。民國時期,在新疆對加入中國國籍的俄羅斯人稱為“歸化族”,建國後改稱俄羅斯族。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建國前,有的民族名字很多,被其他民族稱呼和自稱各不相同,為了統一稱呼,建國後中央政府對各民族都進行了正式確認,有的民族名稱在尊重各民族人民意願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壯族、傣族、白族、毛南族、俄羅斯族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你還知道哪個民族曾經改過名嗎?

建國後,我國這五個民族改了名,你還知道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