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此國曾以中華為榮,改首都為漢名,如今自認偉大,撇清與中國關係

我們知道,在2005年之前韓國的首都其實不叫“首爾”而是叫“漢城”,那麼漢城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韓國人最後還是把用了600多年的首都名字換成了“首爾”?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此國曾以中華為榮,改首都為漢名,如今自認偉大,撇清與中國關係

說到漢城就不得不提一個關鍵人物,“高麗李氏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李成桂生活在元朝末年,本是高麗國君恭愍王麾下一名驍將。那年頭,做為宗主國的大元不太平,這小弟高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成桂就這樣被恭愍王呼來喚去四處救火,但這也讓李成桂漸漸在軍隊裡積攢起了威信。

公元1368年,朱元璋麾下大將徐達,常遇春攻破元朝首都北京,統治中華大地百餘年的蒙古人敗了,灰溜溜的遠遁漠北,建立了北元,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的大明迅速崛起。而這時候的恭愍王腦筋似乎斷了根弦,沒能跟上節奏,儼然一副忠貞小弟的角色在恭愍王的洗腦下,高麗仍然奉行依附北元與大明為敵的迂腐國策。

這高麗王犯糊塗就犯糊塗,擼袖子上戰場的軍人,心裡可是跟明鏡似的,跟大明玩,可是會死人的。結果李成桂最不想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公元1387年,朱元璋戰勝北元的餘威欲一統遼東半島,恭愍王認為是時候展示一下小弟的忠心了,應北元要求,恭愍王發佈全國總動員令,糾集了3.8萬人的軍隊對外號稱10萬,接著恭愍王公佈了都統使和副都統使的名單,而我們可愛的李成桂同學赫然在列。

此國曾以中華為榮,改首都為漢名,如今自認偉大,撇清與中國關係

當聽到自己名字的時候,李成桂內心瞬間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於是成桂帶著一干苦逼將領勸大王不要出兵和大明硬槓,結果被大王一口回絕。在大王的一通嘴炮下李成桂和一干將領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帶著軍隊出了京城,奔赴未知的戰場。

大王挖了個坑讓李成桂跳,他李成桂一定要跳嗎?李成桂帶著這3.8萬士兵在路上能拖就拖,心裡很清楚,這些士兵內戰內行,外站外行,要和大明精銳正面槓無疑送死,而士兵們離家日久,厭戰的情緒迅速在軍中蔓延。

就這樣走走停停,軍隊抵達了鴨綠江江心威化島,在島上過夜,“明天,就要度過鴨綠江和明軍相撞了,也許此生再也不能老婆孩子熱炕頭了。”李成桂這樣想。或許老天有好生值得,當夜下起暴雨,鴨綠江水位迅速上漲,行軍已經不再可能,而軍中主站派監軍一再催促李成桂出兵,軍中一時怨聲載道,李成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聯合厭戰派將領兵變,回師高麗王都控制恭愍王,放逐了主戰派,把持了高麗政權,史稱“威化島還軍”。

此國曾以中華為榮,改首都為漢名,如今自認偉大,撇清與中國關係

公元1392年,在迎立了兩任傀儡國王后,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王朝最後一任國王恭讓王,自立為王,從而建立了韓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朝”,並於1394年將王都由開京遷往漢陽,改漢陽為漢城。而之所以改名為漢城,也是表達了李成桂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以及同明王朝和解的態度。

在接下來600多年的歲月裡,兩國一直和睦相處,共榮辱共進退。但歷史似乎給我們開了太多玩笑,公元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市長李明博正式宣佈改韓國首都“漢城”為“首爾”。600年前韓國奉我們為正朔,以用漢字學漢話為榮。600年後格局變了,韓國人漸漸有了自己的民族情節,並有志將自己的文化介紹給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