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淺談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

1956年,我國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貨車;1958年,又自行研製生產出了紅旗牌轎車;1983年,北京汽車公司與美國汽車公司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合資汽車公司;1985年,上海大眾正式成立;1991年,一汽大眾有限公司在長春成立。60年代以前是我國汽車工業的創業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前蘇聯的幫助。在前期初步形成汽車工業之後,我國汽車工業在60年代以後進入自主發展階段,各地紛紛仿造和試製了多款汽車,逐漸形成了幾個較大規模的汽車製造廠。20世紀80年代,我國汽車工業迎來了對外開放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把轎車作為發展重點,引進外資建立合資企業、引進國外產品以及工藝和管理辦法。90年代末,外國車企加大在華佈局,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改變了中國汽車也和國企巨頭的關係。

汽車產業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放眼全世界包括工業強國德國、日本、美國等都擁有自己的汽車工業,現在我國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這將加快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全世界每年的汽車銷售量接近8000萬輛,而我國佔比則達到了30%,作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銷售大國,我們的自主品牌卻長期處於在弱勢地位。目前,國產汽車中的一些品牌實力日漸增強,這增強了我國汽車工業的實力,對發展我國汽車自主品牌起了關鍵的作用。只有堅定做自主品牌,我們才能獲取巨大的價值回報,反觀國內一些合資企業,他們的話語權、高收入的崗位、利潤都牢牢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裡。所以,在汽車工業這一領域,我們任重而道遠。但是如果我們堅定走下去,是可以複製我國類似其他行業的成功。從目前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逐漸進入增長停滯的飽和期,自主品牌已經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強者吞併弱者的市場份額,讓自己變得強大,從而逐步具備與合資品牌競爭的能力。

上世紀2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開始萌芽,這時候美國兩大汽車巨頭福特和通用品牌開始進駐日本汽車市場,憑藉強大的資本和技術優勢,很快佔領日本汽車市場,這時候的日本汽車也像現在我們的自主品牌一樣,被外資品牌打到在地,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但是這時候日本政府出動了,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外資,鼓勵本土汽車品牌的發展,於是福特和通用紛紛退出日本市場。這就為日本車企的發展迎來了寶貴的機會,二戰前日本已經具備汽車產業發展的規模。二戰後日本百廢待興,汽車工業也慢慢恢復生產。這時候一個機遇來了,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軍方向日本訂購了大量的汽車,這個機遇大大刺激了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也使得類似於豐田這樣的日本車企完成了資本積累和設備更新。1973年的石油危機,各國對汽車的需求由豪華型轉向節油型,日本車企又抓住這一天賜良機,開始在國外大肆開疆拓土,迎來了快速發展,使得日本成為第二銷售大國,豐田成為第一銷量的車企。韓國汽車工業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起步至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僅僅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百餘年的歷程。上世紀60年代,韓國與國外汽車製造商合作,通過零部件進口、國內裝配的形式進行生產。到了70年代,韓國政府出臺政策要求零部件國產化,同時出臺了法案提高汽車的進口關稅來保護本土汽車工業。70年代末,韓國政府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的調整和集中,形成了一批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和一大批專業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企業。80年代末,國內需求的增加大大促進了韓國汽車工業的發展。90年代末,韓國汽車進入快速出口增長期,與日本汽車相比,韓國汽車工業除了出臺政策以外,還推進產業的集中化。

目前,中國汽車品牌依然沒有進入行業的第一梯隊,日系汽車依然是處於領跑地位,其中,混動系統豐田是最強的,本田汽車在動力系統方面處於領跑地位,日產汽車連續幾年進入十佳發動機行列。對於中國汽車工業而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不能只看外觀、看漂亮的配置,這是不利於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好在目前國內一些汽車廠商正在慢慢改善汽車的質量,希望在以後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汽車出現在高端出口行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量逐漸增加,但與此同時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為了符合低碳要求,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下降,其銷量出現明顯下降;其次已經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發生過電池起火、續航不足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車企過渡追求高續航,提高能量密度的原因。目前,政府通過雙積分政策、特殊路權、充電設施的建設促進產業的發展,可以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各大廠商的競爭的重要領域。目前,本土汽車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佔有率高於外資品牌。但是,隨著特斯拉的進入以及國產合資新能源品牌的誕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進入全面競爭的時代,先進外資品牌的進入一方面可以極大的促進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本土品牌的發展。從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來看,汽車將朝著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汽車絕不是一個代步工具,而是一個可移動的科技產品,滿足我們日常生活娛樂需求。

中國的長期以來在汽車工業上落後於國際,因為我們的起步晚,當國外先進車企開足馬力造寶馬的時候,我們還在努力研究如何生產解放牌大卡車。隨著我們開放市場,引入外資以及建立合資企業,逐步形成了現代化的汽車產業鏈。促進自主品牌的發展需要大家的支持,但本質是要改善汽車的質量水平,提高自主品牌的認可度,這方面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國內汽車的產業鏈,為車企的發展提供一個健康、良性循環、耐高壓的發展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