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呂布手下有三大名將,曹操為啥只降服了張遼和臧霸,卻把最厲害的高順給殺了?

燦爛千陽369


曹操殺高順最主要的原因是,高順、曹性二人射瞎夏侯惇左眼,而曹性被夏侯惇當場擊殺。郭嘉獻計先除呂布掃除東南,聯合劉備共同攻打呂布。聯絡書信確實意外被陳宮截獲,告訴了呂布。呂布命高順、張遼等人攻打小沛,劉備差簡雍求援曹操。夏侯惇奉命前往,半路與高順軍相遇射瞎夏侯惇左眼。



郭嘉獻計除呂布

袁紹差人向送信想要和曹操借兵借糧準備攻打公孫瓚,但曹操疑慮,怕是借的兵糧後反過來攻打許都,郭嘉勸阻曹操。郭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摘自《三國演義》)。”



聯合劉備共圖呂布

荀彧出謀要殺呂布應該先聯合劉備,得到劉備回覆後才可以起兵。曹操聯繫劉備,共同攻打呂布,回覆曹操的密信被陳宮截獲,告訴了呂布。呂布大怒派高順等人攻打小沛,劉備差簡雍星夜前往曹操處求援。



夏侯惇拔矢啖睛

夏侯惇引軍前行,正與高順軍相遇。夏侯惇陣前挑戰,高順應戰。交手三十餘回合,高順不敵。曹性暗中拈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一起拔出,乃打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

曹操的決斷

白門樓,呂布被圍困三個月,部下反叛綁了呂布開門頭像。呂布自己和曹操求命留以備用,曹操猶豫,劉備說丞相不知丁原、董卓之下場嗎?曹操不再猶豫下令直接殺了,呂布怕死,此時張遼上前怒罵呂布。劉備上前和曹操說張遼才是值得留用的人才。等待高順上來,曹操沒等高順開口,毫不猶豫下令斬了。如果留用高順,日後夏侯惇忠心必會受到影響,殺了更會得到部下的愛戴。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一、曹操為什麼沒殺張遼,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張遼先後跟隨過何進、董卓、呂布,後來曹操擒呂布,張遼投靠曹操,大家不要認為張遼是牆頭草,不忠誠,自古以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張遼只是不“愚忠”,選擇一個好的君主有什麼錯,而且張遼不管在誰手下任職時都恪盡職守,履歷戰功,並沒有背叛自己主公,他只是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不是有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劉備不也投靠過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而且張遼也是一名良將,曹操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不僅接受了張遼投降,還予以重用,最後事實也證明了曹操選擇是對的,張遼成為五子良將之一。

二、曹操為什麼殺了高順,高順人品上絕對剛正,不飲酒,忠心耿耿,也多次給呂布進言獻策,但是呂布是個昏庸的主公,呂布也不採納高順的建議,但是高順還是死心塌地跟隨呂布,這就是愚忠了,最後曹操在下邳擒拿呂布後高順不降,曹操就殺了他,不能用之,殺之。


地鐵小哥


涼州有奇駿,壯哉高將軍!

陷陣無懼色,清白有威聲。

耿耿骨七尺,烈烈耀三分。

何言縛虎急?視死如歸塵。

在漢末三分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有許多人值得我們敬重。如王威,如張任,如高順。

若論武藝,他們並不算是多麼高強;若論戰績,也不算多麼輝煌;但他們耿耿不屈的氣節值得我們心懷敬意。

在呂布的麾下,高順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威望僅次於呂布,而要高於張遼等人。

呂布手下有八位健將,張遼、臧霸、郝萌、曹性、魏續、宋憲、成廉、侯成。張遼和臧霸各領三位戰將,數萬人馬,組成了呂布的主力部隊。

而高順則獨立於這些部隊之外,他另領一軍,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七百來人,但都是由最勇猛的健兒組成,個個驍勇敢戰,悍不畏死。

往往在戰鬥到了最激烈的僵持階段,高順就率領這支部隊出現在戰場上,一個衝鋒就把敵人摧枯拉朽地打垮了,起到一錘定音,扭轉戰局的效果。

要說武藝,高順雖然不能在猛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也完全能拿得出手。

高順有過四次戰陣廝殺,所對付的敵人都十分強悍:

第一次是在濮陽城外與典韋對陣。

呂布與曹操在濮陽兩軍對壘,打得難解難分。陳宮給呂布出了個主意,讓城中的富戶向曹操假意詐降,裡應外合,誘曹操上鉤。曹操信以為真,屆時就率兵前來。為了把戲演得逼真一點,高順和侯成就率兵抵擋,於是就與曹軍猛將典韋交鋒。

原著中說,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敗回城去。典韋追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也退入城中。

這次交戰屬於詐敗。

第二次是在濮陽城中,對手仍然是典韋。

曹操中計,率兵殺入濮陽城中,卻見城中伏兵四起,火光沖天,隱入了埋伏圈。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逃竄,典韋到來,保著他往城外衝,又遇到高順和侯成的攔截。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將高順、侯成打得倒走出城外。

這次是高順與侯成聯手雙戰典韋,仍然被擊敗。說明高順的武藝與典韋相比,還是有相當大差距的。

高順第三次廝殺是對陣夏侯惇。

這是在呂布取得徐州以後,發現劉備與曹操暗地勾連,一怒之下,率兵打跑了劉備三兄弟。劉備投靠到曹操那裡,聯手對付呂布。

曹操派夏侯惇率前鋒部隊來攻,兵至小沛城外,正好與高順的部隊相遇,夏侯惇挺槍躍馬,出陣搦戰。高順親自上陣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擋不住,拔馬敗陣而走。夏侯惇窮追不捨,被曹性暗施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以此看來,高順的武藝在夏侯惇之下,但能抵擋四五十合方才敗陣,高順的武力值應與臧霸、樂進相近,高於李典、于禁。

高順第四次廝殺的對手是張飛。

呂布中了陳登父子調虎離山的詭計,失了小沛,呂布非常憤怒,正欲組織攻城,張飛率領一支人馬殺到。呂布對張飛這個亡命徒還是很忌憚的,就派高順先上去消耗一下張飛的銳氣,“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呂布只得親自上陣接戰,正鬥間,看到曹操大軍到來,呂布立即選擇了撤退。

這也很正常,因為高順的武藝與張飛還是差距蠻大的。

高順在呂布軍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也掌握著呂布麾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說明呂布對高順還是很信任的。但呂布對高順是信任而不重用,對高順的很多合理建議都不予採納。

究其原因,主要是兩人的觀念和性格差異太大。高順性格比較忠厚,做事規整,嚴於律已,而呂布這個人自律能力很差,不願意約自己,他的目光也比較淺短,有小聰明,自以為是,不喜歡別人勸導。所以,呂布很清楚高順是忠直之士,但仍然不願意重用。

呂布白門樓遭擒,部下叛的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呂布欲求活命,俯首求饒,而高順卻不發一語,走上刑場。


曹操留下了張遼和臧霸,卻為什麼不能容忍高順呢?因為高順這個人原則性太強,他是個真正有信仰,有骨氣的軍人。這種人是留不住的,他的思維中沒有投降這個字眼,寧可死也決不肯背棄自己的原則,屈辱地活著。

為了信念而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高順是個真正的軍人。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首先,高順是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不同於張遼和臧霸;

需要簡單說一下,張遼和臧霸嚴格來說都不是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軍閥,而且還曾和呂布交過手,後來才歸順呂布的。所以,張遼和臧霸都沒有與呂布共存亡的覺悟和決心。因此,當呂布兵敗被俘後,他們兩人都主動率部眾投降了曹操。

但高順的性質就不同了,他和陳宮一樣都屬於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他們兩人一文一武,成為呂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順和陳宮哪怕在呂布敗亡之前就已遭受呂布的冷遇和猜忌,但兩人對呂布始終還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而且治軍嚴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他是呂布帳下中郎將,所統帥的部隊“陷陣營”,雖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嚴酷訓練下,卻成為呂布陣中戰力最強的存在。因此,每逢惡戰,衝在最前的都是高順和他所統帥的“陷陣營”。基於這點,高順雖然不像陳宮那樣和曹操有過節,但卻同樣對呂布死心塌地,是斷然不可能為曹操所用的。

而高順的死忠,曹操自己心裡也是明白的。但是,由於曹操一向愛才,因此對於高順的處置本來還說有些猶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軍師郭嘉此時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說:

“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

這番話的效果,其實和劉備提醒曹操的話是一樣的,直接讓曹操堅定了自己的殺心,最終就導致高順和呂布、陳宮一道被處死,傳首許都。

其次,高順與曹操軍和劉備軍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為呂布的頭號大將的高順,統帥著最精銳的“陷陣營”曾多次擊敗曹操軍和劉備軍。尤其是曹操軍,每次敗給高順都敗得特別慘。大將夏侯惇更是在與高順交戰過程中,被射瞎了一隻眼睛,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夏侯惇對此更是憤恨不已,每次照鏡都氣得摔鏡子。

因此,當曹操處決掉呂布,在準備殺張遼和高順時。張口閉口講仁義的劉備,選擇力保張遼,卻對高順的處置一語不發。而夏侯惇更是堅決不同意放過高順。估計郭嘉也是看出曹操軍中對高順的憤怒,也索性做個順水推舟,建議曹操處死高順,美其名曰是“全齊名義”.......



這些歷史要讀


亂世之中,群雄並出。曹操藉著這個時機招攬天下人才為己用,曾豪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但是對於一些“特別的人才”,曹操是不會用的,就比如呂布麾下的高順。

呂布手下有三大人才,分別是張遼、臧霸、高順,呂布戰敗後,張遼、臧霸都被曹操收編,唯獨高順被殺,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高順的能力:

高順的能力在呂布眾多將領中是數一數二的,麾下士兵700人,無不是以一敵百。擊敗劉備,迫使劉備投降,第二次又擊敗夏侯惇和劉備的聯軍,劉備妻兒被俘虜,夏侯惇瞎了一隻眼睛。

有一天半夜,呂布營地有人造反,問呂布:“將軍有所隱不?”,呂布說:“這是河內人的聲音”。於是乎,高順立馬就猜到了這是河內人郝萌在造反,立馬派兵鎮壓了。



按理說高順能力槓槓的,為什麼曹操還不留他呢?

其實是高順對呂布太忠誠了,而且還是愚忠,對呂布百依百順,任何事情都為呂布著想,喜歡諫言呂布,呂布簡直就是他的信仰。

雖然呂布知道高順對自己忠心耿耿,但從來沒重用過他,甚至還搶去了高順的兵馬,高順對此毫無怨言。



那就有人會問了,關羽不也是挺忠誠的嗎,為什麼曹操對兩人的態度截然相反?

我們要分清楚情況,關羽和曹操是同盟關係,雖然曹操對關羽是一種求賢若渴的狀態,還允諾高官厚祿,但是關羽是拒絕的,他忠心的人就是劉備,曹操也不能搶過來。

但是高順不同,高順都被俘虜了,他沒有選擇的餘地。要麼順從,要麼死。

高順被抓到曹操面前時一聲不吭,意思很明顯了,打死也不會投降曹操的。沒辦法,就只能處死了。



那張遼和臧霸兩人為什麼會相安無事呢?

張遼是主動投降,當然能得到好的待遇,如果曹操連張遼都殺了,那曹操今後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招降其他將領呢?

臧霸雖然在曹操攻打呂布的時候出兵相助,但是城破之後臧霸直接躲了起來。臧霸此人也是很厲害的,獨自打拼出一塊地盤,徐州就是他統治的。所以曹操命人要找到臧霸,一來可以得到這位優秀的將領,而來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徐州,何樂而不為呢?


逸聞軼事


呂布手下三員大將,曹操只要了張遼和臧霸,為啥把高順給殺了?



臧霸是呂布八健將中,排在張遼之後的第二名。在曹操、呂布兗州第一次對戰時,臧霸與曹操大將樂進,大戰三十多合,不分勝負。而樂進曾經與吳將淩統,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淩統也與張遼有幾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張遼基本接近。《三國演義》中,曹操破呂布後,在白門樓處理俘虜時,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呂布,呂布一上來,看見宋憲、魏續這些原來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後,憤怒地說,呂某沒有虧待各位,你們為何背叛?宋憲懟了一句: “只聽妻妾言,不聽大將計,何謂不薄”?呂布才垂頭不語。



張遼押到時,正好曹操徵詢劉備意見,呂布想投降,怎麼樣?劉備回應說,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過來,下令拉下去勒死,呂布氣得大罵劉備“大耳兒”,張遼看見老領導這熊樣,斥責說,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曹操見了張遼,似曾相識,問了一句:“這人有點面善”?張遼回應說,忘了濮陽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韋,如今天人相隔,有點悲傷。張遼接著說,只恨那天火🔥不大,沒有燒死你這國賊!



曹操一聽大怒,拔出佩劍要殺張遼,而張遼一副大義凜然,伸出脖子讓曹操殺,這時,劉備趕緊拉住曹操臂膀,關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齊求情說,這等忠心赤膽之人,正應該留用。這也是後來,關羽被圍在土山,張遼極力替關羽說好話,勸曹操接受關羽投誠條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順勢放下佩劍,笑著說,孤亦知文遠忠義,特試之耳!親自解開張遼綁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張遼身上,還把張遼拉到上手座位,張遼這時候不好再倔犟,順勢表示投誠。



而臧霸當時,並沒有押到白門樓,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 】從這段記載看,呂布打敗劉備,奪佔徐州後,臧霸等人投了呂布。這裡的等人包括孫觀、吳敦、尹禮等,說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謙部將。劉備接手徐州後,就是劉備部下。這一猜想在《三國志.臧霸傳》中,得到證實 : 【 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謙鎮壓黃巾後,拜為騎都尉。曹操破呂布時,臧霸早早看出,呂布將要敗亡,在下邳被包圍前,就悄悄隱退了。所以,曹操處理呂布部俘虜時,臧霸並不在場。曹操因為早已聽說臧霸名氣,專門徵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後來,曹操派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為琅邪相,先後擔任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並把青州、徐州委託臧霸管理。



至於高順,和曹操的樑子結得太深,還在曹操忙於應付張繡,派夏侯惇援救劉備時,高順與夏侯惇幹過十多合,繞陣逃走,夏侯惇緊追不捨,不防被高順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個鐵血夏侯惇,大吼一聲,一把拔出箭頭,把眼球一口吞下肚裡,不顧痛徹心扉,鮮血淋漓,單眼瞄瞅,盯緊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幹掉,才被夏侯淵救護回軍。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紅的將軍,曹操能饒了高順?加上高順押到白門樓時,曹操問話,高順閉口不言,若得曹操氣湧心胸,自然難逃一死。(617)


流譽後



張遼、臧霸兩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呂布麾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並不是全身心的服務於呂布。特別是臧霸,嚴格的說,臧霸跟呂布之間,不是正真意義上的主僕關係。而是兩股勢力的聯合抗敵,是友軍的關係。高順與他們不同。高順是呂布集團的核心力量,是呂布麾下的第一大將。最主要的點,高順特別愚忠於呂布,他是呂布最忠實的粉絲。

張遼,字文遠,早期為丁原麾下從事。在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內鬥期間,召丁原、董卓等入京,命張遼前往河北募兵,共募得千餘人。及至張遼還京,何進已經事敗被殺。張遼只好統兵歸屬於董卓。等到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張遼又以兵屬呂布。

不管是投靠誰,張遼的手上,總是有自己的兵馬。在呂布麾下,他仍以北地太守以及魯相的名義,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投靠曹操也一樣,張遼屬於帶兵主動投靠。具體內容如下: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參考,《三國志·張遼傳》

既然是帶兵主動投靠,曹操有什麼理由殺掉張遼呢?殺了張遼,天下人會怎麼看?人家主動帶兵投靠,你轉眼就把他殺了,以後誰還敢投靠你。所以曹操不但不能殺張遼,而且還要重用他,給他拜將封侯,給天下的能人志士樹立起一個榜樣。


臧霸與張遼相比,又高出了一個層次。他早期從事於陶謙,後於徐州招兵買馬,與孫觀、吳敦等人聚集兵眾,自成為一方霸主。

在徐州,臧霸的關係網很深,即便是徐州正主陶謙,也拿他是一點辦法沒有。

後來呂布提領徐州,臧霸因為攻打琅琊相蕭建一事,與呂布分賬不均。進而兵戎相向,呂布領重兵圍攻臧霸等人,結果無功而返。

曹操攻打呂布之際,臧霸考慮到徐州的整體利益,於是摒棄前嫌,與呂布合兵一處,共同對抗外來者曹操。

呂布被殺之後,臧霸沒有被俘虜,而是帶著自己的親隨,藏匿了起來。

曹操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想要治理好徐州這片土地。像臧霸這樣的,在徐州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的大人物,必然能得到曹老闆青睞的。

所以!曹操指名點姓要找到臧霸,並利用臧霸的關係網,挖掘了徐州的一干人才。

比如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等人,皆被委以了重任。

原文如下:

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參考,《三國志·臧霸傳》

最後說說高順為什麼被殺?

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跟張遼相比,高順沒有主動投降,而是兵敗被俘,曹操可以名正言順的殺掉他。

第二,跟臧霸相比,在徐州的這片土地上,高順只是個再來者。對曹操治理徐州來說沒有幫助。

第三,高順是呂布集團的核心人物,他是呂布的忠實粉絲,甚至愚忠於呂布,曹操明知沒有機會招為己用,故而殺之。

第四,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素來與諸將不和。如今淪為階下之囚,魏續、宋憲等人肯定會藉機在曹老闆面前中傷高順。

第五,高順曾經弄瞎了曹魏第一上將夏侯惇的眼睛。


愛尚文史


如果按照歷史上記載來看,張遼和高順的不同性格造就了他們不同命運。

根據《三國志》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以魏續有內外之親,悉奪順所將兵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無恨意。”說明高順是很注重個人修養,極度忠心於呂布的,這方面有點像陳宮。

”張遼字文遠,少為郡吏,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武力過人,招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這段記載說明了張遼是個想成大事的人而不計較跟誰幹,個性上不像高順那樣執拗。

我簡單結合史書分析覺得,高順是愚忠的,而張遼反之。

張遼

張遼自幼生活在漢朝北方邊陲,少時擔任雁門郡郡吏,公元188年,幷州刺史張懿與胡人交戰,兵敗被殺,繼任刺史丁原讓他擔任從事,帶兵接受大將軍何進領導,何進又讓張遼去河北地區招募兵馬,張遼招募到了一千多人。但是張遼還沒來得及回京城覆命,何進已經被宦官殺死,何進生前邀請的董卓入京討伐十常侍,董卓在何進死後剿滅了十常侍,替何進報仇雪恨,於是張遼便歸屬了董卓,之後董卓卻利用呂布,誅殺了丁原,控制了大漢朝廷。

後來董卓又被呂布殺死,張遼又歸屬了呂布,隨後呂布被李傕、郭汜等打敗,張遼跟隨呂布輾轉各地,最終跟隨呂布到了徐州,曹操在下邳打敗呂布以後,張遼率部不戰而降。當呂布誅殺丁原之時,張遼並沒有起兵為丁原報仇,當董卓被殺時,張遼沒有抵抗,直接歸順了呂布,丁原對張遼有知遇之恩,董卓也是張遼的頂頭上司,可是,無論是丁原被殺,還是董卓被殺,張遼都表現的波瀾不驚。最後,張遼甚至直接投靠了殺死丁原、董卓的呂布。

曹操在下邳城擒獲呂布,張遼既沒有率眾撤退逃跑,也沒有進攻曹操為呂布報仇,而是直接帶領手下將士投降了曹操。可見,張遼並不愚忠。

如果曹操願意不計前嫌接納他的投降,他是可以為曹操效力的,當然,張遼的做法本身並沒有錯,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張遼最終也成功的選對了主公,成為五幹良將之一,且張遼雖然跟隨多個主公,但是在各主公生前,張遼並沒有做對不起他們的事情,在主公手下也都盡心盡力,忠於職守,並沒有背叛自己的主公,這與被主而降的許攸,叛原弒父的呂布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高順

高順是呂布帳下的中郎將,為人在人品上無可挑剔,不好飲酒,率領著呂布手上最精銳的“陷陣營”,高順跟隨呂布南征北戰,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率眾平定了呂布部將郝萌的反叛,又多次直言勸諫呂布,曾和張遼一起打敗夏侯惇,襲取劉備佔據的沛城,呂布雖然知道高順對他忠心耿耿,但是呂布卻討厭高順的勸諫,所以一直沒有重用高順,每次要打仗的時侯,才把陷陣營的兵權交給高順,戰爭打完了,又把陷陣營的兵權給魏續,打仗贏了,也沒見呂布封賞。但是,高順對此居然毫無怨言,之後呂布兵敗被擒,高順被曹操直接下令斬殺。

正因為高順對呂布的忠心,導致了他最終悲慘的結局,高順對呂布的忠心,可以用“愚忠”形容。既然高順如此愚忠,即使他有再強的統兵能力,如果不能為曹操所用,曹操有必要留下他麼?曹操用人原則一直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因為高順的愚忠,曹操才不得不下令殺高順。

張遼的軍事才能

主公和臣屬本來就是互相選擇的,主公賢明,臣屬才願意投靠,臣屬有才,主公才願意拉攏。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他從張遼擊破夏侯惇、襲取徐州城之類戰役已經看出了張遼出色的軍事才能,當然張遼這兩次出征都是和高順一起行動的,並非他一個人的功勞,但是筆者之前已經說了,無論高順軍事才能多強,曹操都不可能讓他活著,所以曹操拉攏的人,也只剩下張遼了。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簡史趣聞


曹操為什麼了收了張遼和臧霸,不要高順呢?按說以高順在呂布陣營裡的表現,即便不能說能力是最厲害的,但是戰績和影響力是強的,可是曹操為何收了張遼和臧霸,卻不要高順呢?簡單來說,這是由將領的性質構成的,高順屬於呂布的嫡系將領;張遼再厲害,也屬於“外系”大將;臧霸更不用說,說是呂布的部下都勉強,他的性質是歸附呂布的小諸侯。這些可以從他們的履歷,不同的能力,作用就可以看出來了。



先說說高順,《三國志》注引《英雄記》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而且治軍嚴明,這樣的將領與其說是將才,不如說是帥才,這點和張遼一樣,才能略有不同而已。比如,當郝萌被袁術誘惑突然造反時,呂布那叫一個狼狽,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就跑到高順營裡避難。而高順只是問了呂布一個問題,立即判斷出是誰造反,隨後帶兵平息叛亂。這裡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呂布信任高順,畢竟是自己的嫡系。第二,高順對呂布的部隊比呂布自己還熟悉。第三,高順的軍事能力強悍,幹練。除了平叛一事,高順還曾經和張遼大敗支援劉備的曹操宗室大將夏侯惇,又攻破劉備軍,俘虜了劉備的家眷等等,都可以說明高順的能力。



再說張遼,先是被丁原起用於幷州,而派入京都屬何進,又被派去募兵,回來時何進已死,董卓當政,自然歸其指揮,董卓死後,這才歸入呂布部署。張遼輾轉了多任領導,其中丁原,董卓還是呂布殺的,張遼自然不能呂布的嫡系了。但是,也沒有跡象張遼為丁原,董卓說過話,這不能怪張遼,第一,丁原,董卓這兩貨本身能力,品行有限,更沒有曹操的魅力;第二,張遼職位卑微,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沒那麼親近;所以,呂布也用張遼,而且他的部曲可能因為先前的募兵自成一系,呂布甚至要拉攏張遼。而張遼,呂布對他來說也不是那種讓他信服的領導,直到遇到曹操。其實,張遼剛入曹營未必就得到曹操的青睞,主要還是張遼“拼命”的精神和軍事能力打出來的,這些大飛熊都分析過了。



至於臧霸,是徐州一帶的地方武裝首領,又聯合了當地其他首領,可以說是“小諸侯”一個了,和呂布更屬於合作聯盟的關係,而非直接的上下級關係。所以,曹操用臧霸一點也不奇怪,甚至曹操要拉攏臧霸,因為他在徐州一帶影響力很大,而徐州平原又正好和袁紹的地盤青州接壤,曹操還要靠他抵禦威脅呢。臧霸的軍事能力可能和高順,張遼不在一個級別,但是他此後忠心耿耿,為曹操,曹丕立下不少功勞,最後還和張遼入了太廟,而臧霸一系的將領,後代有多人在徐州入了仕,擔任了太守之職。

所以,張遼和臧霸被曹操任用,一點也不奇怪,有能力問題,資源問題,特別是和呂布親疏問題,二高順的死就是因為這個問題。高順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有能力,有威望,又敢於勸誡呂布的大將,結果換來的是呂布的不信任,連“陷陣營”都易手於魏續,換成別人不氣死也會離開的。但是,史書記載,呂布這樣對他,高順一點怨言也沒有,而是逆來順受。這要麼就是,高順的核心價值就是忠誠於一人,那曹操要來幹什麼?要麼高順就是為此心灰意冷,失去了銳氣,所以才不抗爭。一個心死的人才,特別是將領,曹操還不如順水推舟,讓他盡忠了吧。


大飛熊騎士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愛才的人,他旗下很多謀士與戰將都曾經是敵人的手下。但是曹操取勝之後將這些人收為己用。而這些從敵軍收編過來的人才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愛才,但也不是什麼人有才華,他都願意收為己用的。比如說在呂布戰敗之後,他手下有三位大將高順、張遼、臧霸。曹操將張遼與臧霸收編,卻將高順給殺了,這是為何呢?

呂布這手下的三員大將,高順排在第一位,武功、智謀都在張遼與臧霸之上,曹操卻棄之不用,真是很令人費解。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高順被殺而不被曹操重用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高順的性格,另一個則是謀士郭嘉已經大將夏侯惇的建議。

首先來說說高順的性格。高順此人性格耿直、為人正直,且心中非常在意忠義二字,可不是隨意可以投降的人。也因為這樣的性格導致高順的人緣不好,關鍵時刻連個來為自己說話的人都沒有。

高順雖然對呂布非常忠心,但是兩人性格截然不同,呂布雖然讓高順掌管軍隊對他很是信任,但是對於高順的意見卻很少聽從。而且呂布喜歡人家溜鬚拍馬,而耿直的高順卻偏偏不會,只會直言進諫,屢屢與呂布唱反調,這讓一向驕傲自大的呂布很不受用,所以呂布也不願意重用高順。

雖然呂布不重用高順,但是高順依舊對呂布忠心耿耿,即便是呂布戰敗,心存忠義的高順根本就沒有投降的意思,以他的性格是絕對不會投降的,所以曹操連勸降都懶得費功夫,直接將他殺了。相比而言張遼與臧霸要識相得多,在曹操禮賢下士的一份操作之後便立刻轉變了態度,投降了曹操,從此死心塌地地跟隨著曹操。

在高順被俘的同時,張遼也被曹操俘虜。劉備因為與張遼有些交情,所以關鍵時刻劉備出面向曹操求情,請求放張遼一馬。但是卻沒人給高順求情,可見高順的人緣並不怎麼好。按理說劉備在前期一直走的是老好人的路線,順便為高順求情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連他都沒有開口求情,可見高順平時連這樣性格的朋友都沒交到。若是此時肯有人站出來為其求情,說不定曹操會放高順一馬。

曹操其實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放高順一馬,畢竟他也知道高順是個人才。於是便去請教謀士郭嘉。郭嘉給出的建議是高順不能留。郭嘉認為高順這個人心有謀略,能力也很強,但是對曹操卻沒有歸順之心,這樣的人是不好控制的,而這樣厲害的人物殺了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

曹操在與呂布的作戰過程中可是沒少吃虧,而高順武藝高強有統率著呂布旗下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他可沒少讓曹操的部隊吃苦頭,這一點曹軍大將夏侯惇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所以夏侯惇見到高順可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自然是要提議將高順殺掉。

眾所周知,郭嘉是曹操前期最為信任的謀士之一,對於郭嘉的建議曹操基本都是聽從的。而夏侯惇是跟隨曹操一路起家的心腹大將。這二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正是因為他們的地位很重要,所以他們的話足以讓曹操動搖留下高順的念頭,高順被殺也就在所難免了。

另外,曹操很聰明,即便是知道那些被俘的謀士、將領們有才他也會權衡利弊,看看此人究竟能不能用。呂布的武功在演義排名第一,但是他屢次背叛自己上司,為人更是驕橫,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所以即便曹操知道呂布勇猛過人,在呂布被俘想要投誠的時候,劉備輕輕一挑撥,曹操便將呂布推出去給殺了,絲毫沒有猶豫。

臧霸與張遼雖然與高順都是呂布的手下,但是二人一早就對呂布剛愎自用的性格不滿,也願意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投奔其他的主人,而且臧霸在徐州一代聲望極高,想要控制好徐州,拉攏臧霸勢在必行。張遼武藝高強,很有韜略,人緣也很好,對於呂布也沒那麼死心塌地,這樣的人才曹操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也是曹操為何留下二人的重要原因。

高順寧死不屈的性格以及曹操身邊人建議都是導致高順被殺的原因。高順的能力遠在張遼之上,若是能被曹操所重用,他的成就一定會被張遼大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