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灿烂千阳369


曹操杀高顺最主要的原因是,高顺、曹性二人射瞎夏侯惇左眼,而曹性被夏侯惇当场击杀。郭嘉献计先除吕布扫除东南,联合刘备共同攻打吕布。联络书信确实意外被陈宫截获,告诉了吕布。吕布命高顺、张辽等人攻打小沛,刘备差简雍求援曹操。夏侯惇奉命前往,半路与高顺军相遇射瞎夏侯惇左眼。



郭嘉献计除吕布

袁绍差人向送信想要和曹操借兵借粮准备攻打公孙瓒,但曹操疑虑,怕是借的兵粮后反过来攻打许都,郭嘉劝阻曹操。郭嘉曰:“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都,为害不浅也(摘自《三国演义》)。”



联合刘备共图吕布

荀彧出谋要杀吕布应该先联合刘备,得到刘备回复后才可以起兵。曹操联系刘备,共同攻打吕布,回复曹操的密信被陈宫截获,告诉了吕布。吕布大怒派高顺等人攻打小沛,刘备差简雍星夜前往曹操处求援。



夏侯惇拔矢啖睛

夏侯惇引军前行,正与高顺军相遇。夏侯惇阵前挑战,高顺应战。交手三十余回合,高顺不敌。曹性暗中拈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一起拔出,乃打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

曹操的决断

白门楼,吕布被围困三个月,部下反叛绑了吕布开门头像。吕布自己和曹操求命留以备用,曹操犹豫,刘备说丞相不知丁原、董卓之下场吗?曹操不再犹豫下令直接杀了,吕布怕死,此时张辽上前怒骂吕布。刘备上前和曹操说张辽才是值得留用的人才。等待高顺上来,曹操没等高顺开口,毫不犹豫下令斩了。如果留用高顺,日后夏侯惇忠心必会受到影响,杀了更会得到部下的爱戴。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一、曹操为什么没杀张辽,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张辽先后跟随过何进、董卓、吕布,后来曹操擒吕布,张辽投靠曹操,大家不要认为张辽是墙头草,不忠诚,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张辽只是不“愚忠”,选择一个好的君主有什么错,而且张辽不管在谁手下任职时都恪尽职守,履历战功,并没有背叛自己主公,他只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是有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备不也投靠过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而且张辽也是一名良将,曹操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仅接受了张辽投降,还予以重用,最后事实也证明了曹操选择是对的,张辽成为五子良将之一。

二、曹操为什么杀了高顺,高顺人品上绝对刚正,不饮酒,忠心耿耿,也多次给吕布进言献策,但是吕布是个昏庸的主公,吕布也不采纳高顺的建议,但是高顺还是死心塌地跟随吕布,这就是愚忠了,最后曹操在下邳擒拿吕布后高顺不降,曹操就杀了他,不能用之,杀之。


地铁小哥


凉州有奇骏,壮哉高将军!

陷阵无惧色,清白有威声。

耿耿骨七尺,烈烈耀三分。

何言缚虎急?视死如归尘。

在汉末三分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敬重。如王威,如张任,如高顺。

若论武艺,他们并不算是多么高强;若论战绩,也不算多么辉煌;但他们耿耿不屈的气节值得我们心怀敬意。

在吕布的麾下,高顺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仅次于吕布,而要高于张辽等人。

吕布手下有八位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魏续、宋宪、成廉、侯成。张辽和臧霸各领三位战将,数万人马,组成了吕布的主力部队。

而高顺则独立于这些部队之外,他另领一军,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七百来人,但都是由最勇猛的健儿组成,个个骁勇敢战,悍不畏死。

往往在战斗到了最激烈的僵持阶段,高顺就率领这支部队出现在战场上,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摧枯拉朽地打垮了,起到一锤定音,扭转战局的效果。

要说武艺,高顺虽然不能在猛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也完全能拿得出手。

高顺有过四次战阵厮杀,所对付的敌人都十分强悍:

第一次是在濮阳城外与典韦对阵。

吕布与曹操在濮阳两军对垒,打得难解难分。陈宫给吕布出了个主意,让城中的富户向曹操假意诈降,里应外合,诱曹操上钩。曹操信以为真,届时就率兵前来。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一点,高顺和侯成就率兵抵挡,于是就与曹军猛将典韦交锋。

原著中说,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败回城去。典韦追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也退入城中。

这次交战属于诈败。

第二次是在濮阳城中,对手仍然是典韦。

曹操中计,率兵杀入濮阳城中,却见城中伏兵四起,火光冲天,隐入了埋伏圈。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典韦到来,保着他往城外冲,又遇到高顺和侯成的拦截。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将高顺、侯成打得倒走出城外。

这次是高顺与侯成联手双战典韦,仍然被击败。说明高顺的武艺与典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高顺第三次厮杀是对阵夏侯惇。

这是在吕布取得徐州以后,发现刘备与曹操暗地勾连,一怒之下,率兵打跑了刘备三兄弟。刘备投靠到曹操那里,联手对付吕布。

曹操派夏侯惇率前锋部队来攻,兵至小沛城外,正好与高顺的部队相遇,夏侯惇挺枪跃马,出阵搦战。高顺亲自上阵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挡不住,拔马败阵而走。夏侯惇穷追不舍,被曹性暗施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以此看来,高顺的武艺在夏侯惇之下,但能抵挡四五十合方才败阵,高顺的武力值应与臧霸、乐进相近,高于李典、于禁。

高顺第四次厮杀的对手是张飞。

吕布中了陈登父子调虎离山的诡计,失了小沛,吕布非常愤怒,正欲组织攻城,张飞率领一支人马杀到。吕布对张飞这个亡命徒还是很忌惮的,就派高顺先上去消耗一下张飞的锐气,“高顺出马迎敌,不能取胜”。吕布只得亲自上阵接战,正斗间,看到曹操大军到来,吕布立即选择了撤退。

这也很正常,因为高顺的武艺与张飞还是差距蛮大的。

高顺在吕布军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也掌握着吕布麾下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说明吕布对高顺还是很信任的。但吕布对高顺是信任而不重用,对高顺的很多合理建议都不予采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人的观念和性格差异太大。高顺性格比较忠厚,做事规整,严于律已,而吕布这个人自律能力很差,不愿意约自己,他的目光也比较浅短,有小聪明,自以为是,不喜欢别人劝导。所以,吕布很清楚高顺是忠直之士,但仍然不愿意重用。

吕布白门楼遭擒,部下叛的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吕布欲求活命,俯首求饶,而高顺却不发一语,走上刑场。


曹操留下了张辽和臧霸,却为什么不能容忍高顺呢?因为高顺这个人原则性太强,他是个真正有信仰,有骨气的军人。这种人是留不住的,他的思维中没有投降这个字眼,宁可死也决不肯背弃自己的原则,屈辱地活着。

为了信念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高顺是个真正的军人。


馋嘴肥猫铲史官


首先,高顺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不同于张辽和臧霸;

需要简单说一下,张辽和臧霸严格来说都不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军阀,而且还曾和吕布交过手,后来才归顺吕布的。所以,张辽和臧霸都没有与吕布共存亡的觉悟和决心。因此,当吕布兵败被俘后,他们两人都主动率部众投降了曹操。

但高顺的性质就不同了,他和陈宫一样都属于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他们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吕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顺和陈宫哪怕在吕布败亡之前就已遭受吕布的冷遇和猜忌,但两人对吕布始终还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而且治军严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他是吕布帐下中郎将,所统帅的部队“陷阵营”,虽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严酷训练下,却成为吕布阵中战力最强的存在。因此,每逢恶战,冲在最前的都是高顺和他所统帅的“陷阵营”。基于这点,高顺虽然不像陈宫那样和曹操有过节,但却同样对吕布死心塌地,是断然不可能为曹操所用的。

而高顺的死忠,曹操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是,由于曹操一向爱才,因此对于高顺的处置本来还说有些犹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军师郭嘉此时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说: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这番话的效果,其实和刘备提醒曹操的话是一样的,直接让曹操坚定了自己的杀心,最终就导致高顺和吕布、陈宫一道被处死,传首许都。

其次,高顺与曹操军和刘备军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为吕布的头号大将的高顺,统帅着最精锐的“陷阵营”曾多次击败曹操军和刘备军。尤其是曹操军,每次败给高顺都败得特别惨。大将夏侯惇更是在与高顺交战过程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夏侯惇对此更是愤恨不已,每次照镜都气得摔镜子。

因此,当曹操处决掉吕布,在准备杀张辽和高顺时。张口闭口讲仁义的刘备,选择力保张辽,却对高顺的处置一语不发。而夏侯惇更是坚决不同意放过高顺。估计郭嘉也是看出曹操军中对高顺的愤怒,也索性做个顺水推舟,建议曹操处死高顺,美其名曰是“全齐名义”.......



这些历史要读


乱世之中,群雄并出。曹操借着这个时机招揽天下人才为己用,曾豪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的人才”,曹操是不会用的,就比如吕布麾下的高顺。

吕布手下有三大人才,分别是张辽、臧霸、高顺,吕布战败后,张辽、臧霸都被曹操收编,唯独高顺被杀,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高顺的能力:

高顺的能力在吕布众多将领中是数一数二的,麾下士兵700人,无不是以一敌百。击败刘备,迫使刘备投降,第二次又击败夏侯惇和刘备的联军,刘备妻儿被俘虏,夏侯惇瞎了一只眼睛。

有一天半夜,吕布营地有人造反,问吕布:“将军有所隐不?”,吕布说:“这是河内人的声音”。于是乎,高顺立马就猜到了这是河内人郝萌在造反,立马派兵镇压了。



按理说高顺能力杠杠的,为什么曹操还不留他呢?

其实是高顺对吕布太忠诚了,而且还是愚忠,对吕布百依百顺,任何事情都为吕布着想,喜欢谏言吕布,吕布简直就是他的信仰。

虽然吕布知道高顺对自己忠心耿耿,但从来没重用过他,甚至还抢去了高顺的兵马,高顺对此毫无怨言。



那就有人会问了,关羽不也是挺忠诚的吗,为什么曹操对两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我们要分清楚情况,关羽和曹操是同盟关系,虽然曹操对关羽是一种求贤若渴的状态,还允诺高官厚禄,但是关羽是拒绝的,他忠心的人就是刘备,曹操也不能抢过来。

但是高顺不同,高顺都被俘虏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顺从,要么死。

高顺被抓到曹操面前时一声不吭,意思很明显了,打死也不会投降曹操的。没办法,就只能处死了。



那张辽和臧霸两人为什么会相安无事呢?

张辽是主动投降,当然能得到好的待遇,如果曹操连张辽都杀了,那曹操今后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招降其他将领呢?

臧霸虽然在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出兵相助,但是城破之后臧霸直接躲了起来。臧霸此人也是很厉害的,独自打拼出一块地盘,徐州就是他统治的。所以曹操命人要找到臧霸,一来可以得到这位优秀的将领,而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徐州,何乐而不为呢?


逸闻轶事


吕布手下三员大将,曹操只要了张辽和臧霸,为啥把高顺给杀了?



臧霸是吕布八健将中,排在张辽之后的第二名。在曹操、吕布兖州第一次对战时,臧霸与曹操大将乐进,大战三十多合,不分胜负。而乐进曾经与吴将凌统,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凌统也与张辽有几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张辽基本接近。《三国演义》中,曹操破吕布后,在白门楼处理俘虏时,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吕布,吕布一上来,看见宋宪、魏续这些原来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后,愤怒地说,吕某没有亏待各位,你们为何背叛?宋宪怼了一句: “只听妻妾言,不听大将计,何谓不薄”?吕布才垂头不语。



张辽押到时,正好曹操征询刘备意见,吕布想投降,怎么样?刘备回应说,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过来,下令拉下去勒死,吕布气得大骂刘备“大耳儿”,张辽看见老领导这熊样,斥责说,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见了张辽,似曾相识,问了一句:“这人有点面善”?张辽回应说,忘了濮阳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韦,如今天人相隔,有点悲伤。张辽接着说,只恨那天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



曹操一听大怒,拔出佩剑要杀张辽,而张辽一副大义凛然,伸出脖子让曹操杀,这时,刘备赶紧拉住曹操臂膀,关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齐求情说,这等忠心赤胆之人,正应该留用。这也是后来,关羽被围在土山,张辽极力替关羽说好话,劝曹操接受关羽投诚条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顺势放下佩剑,笑着说,孤亦知文远忠义,特试之耳!亲自解开张辽绑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张辽身上,还把张辽拉到上手座位,张辽这时候不好再倔犟,顺势表示投诚。



而臧霸当时,并没有押到白门楼,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 】从这段记载看,吕布打败刘备,夺占徐州后,臧霸等人投了吕布。这里的等人包括孙观、吴敦、尹礼等,说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谦部将。刘备接手徐州后,就是刘备部下。这一猜想在《三国志.臧霸传》中,得到证实 : 【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谦镇压黄巾后,拜为骑都尉。曹操破吕布时,臧霸早早看出,吕布将要败亡,在下邳被包围前,就悄悄隐退了。所以,曹操处理吕布部俘虏时,臧霸并不在场。曹操因为早已听说臧霸名气,专门征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后来,曹操派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为琅邪相,先后担任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并把青州、徐州委托臧霸管理。



至于高顺,和曹操的梁子结得太深,还在曹操忙于应付张绣,派夏侯惇援救刘备时,高顺与夏侯惇干过十多合,绕阵逃走,夏侯惇紧追不舍,不防被高顺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个铁血夏侯惇,大吼一声,一把拔出箭头,把眼球一口吞下肚里,不顾痛彻心扉,鲜血淋漓,单眼瞄瞅,盯紧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干掉,才被夏侯渊救护回军。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红的将军,曹操能饶了高顺?加上高顺押到白门楼时,曹操问话,高顺闭口不言,若得曹操气涌心胸,自然难逃一死。(617)


流誉后



张辽、臧霸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吕布麾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是全身心的服务于吕布。特别是臧霸,严格的说,臧霸跟吕布之间,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主仆关系。而是两股势力的联合抗敌,是友军的关系。高顺与他们不同。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力量,是吕布麾下的第一大将。最主要的点,高顺特别愚忠于吕布,他是吕布最忠实的粉丝。

张辽,字文远,早期为丁原麾下从事。在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内斗期间,召丁原、董卓等入京,命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共募得千余人。及至张辽还京,何进已经事败被杀。张辽只好统兵归属于董卓。等到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张辽又以兵属吕布。

不管是投靠谁,张辽的手上,总是有自己的兵马。在吕布麾下,他仍以北地太守以及鲁相的名义,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投靠曹操也一样,张辽属于带兵主动投靠。具体内容如下: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参考,《三国志·张辽传》

既然是带兵主动投靠,曹操有什么理由杀掉张辽呢?杀了张辽,天下人会怎么看?人家主动带兵投靠,你转眼就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靠你。所以曹操不但不能杀张辽,而且还要重用他,给他拜将封侯,给天下的能人志士树立起一个榜样。


臧霸与张辽相比,又高出了一个层次。他早期从事于陶谦,后于徐州招兵买马,与孙观、吴敦等人聚集兵众,自成为一方霸主。

在徐州,臧霸的关系网很深,即便是徐州正主陶谦,也拿他是一点办法没有。

后来吕布提领徐州,臧霸因为攻打琅琊相萧建一事,与吕布分账不均。进而兵戎相向,吕布领重兵围攻臧霸等人,结果无功而返。

曹操攻打吕布之际,臧霸考虑到徐州的整体利益,于是摒弃前嫌,与吕布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外来者曹操。

吕布被杀之后,臧霸没有被俘虏,而是带着自己的亲随,藏匿了起来。

曹操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想要治理好徐州这片土地。像臧霸这样的,在徐州有着极高的影响力的大人物,必然能得到曹老板青睐的。

所以!曹操指名点姓要找到臧霸,并利用臧霸的关系网,挖掘了徐州的一干人才。

比如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人,皆被委以了重任。

原文如下:

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参考,《三国志·臧霸传》

最后说说高顺为什么被杀?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跟张辽相比,高顺没有主动投降,而是兵败被俘,曹操可以名正言顺的杀掉他。

第二,跟臧霸相比,在徐州的这片土地上,高顺只是个再来者。对曹操治理徐州来说没有帮助。

第三,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人物,他是吕布的忠实粉丝,甚至愚忠于吕布,曹操明知没有机会招为己用,故而杀之。

第四,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素来与诸将不和。如今沦为阶下之囚,魏续、宋宪等人肯定会借机在曹老板面前中伤高顺。

第五,高顺曾经弄瞎了曹魏第一上将夏侯惇的眼睛。


爱尚文史


如果按照历史上记载来看,张辽和高顺的不同性格造就了他们不同命运。

根据《三国志》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以魏续有内外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无恨意。”说明高顺是很注重个人修养,极度忠心于吕布的,这方面有点像陈宫。

”张辽字文远,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武力过人,招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这段记载说明了张辽是个想成大事的人而不计较跟谁干,个性上不像高顺那样执拗。

我简单结合史书分析觉得,高顺是愚忠的,而张辽反之。

张辽

张辽自幼生活在汉朝北方边陲,少时担任雁门郡郡吏,公元188年,并州刺史张懿与胡人交战,兵败被杀,继任刺史丁原让他担任从事,带兵接受大将军何进领导,何进又让张辽去河北地区招募兵马,张辽招募到了一千多人。但是张辽还没来得及回京城复命,何进已经被宦官杀死,何进生前邀请的董卓入京讨伐十常侍,董卓在何进死后剿灭了十常侍,替何进报仇雪恨,于是张辽便归属了董卓,之后董卓却利用吕布,诛杀了丁原,控制了大汉朝廷。

后来董卓又被吕布杀死,张辽又归属了吕布,随后吕布被李傕、郭汜等打败,张辽跟随吕布辗转各地,最终跟随吕布到了徐州,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以后,张辽率部不战而降。当吕布诛杀丁原之时,张辽并没有起兵为丁原报仇,当董卓被杀时,张辽没有抵抗,直接归顺了吕布,丁原对张辽有知遇之恩,董卓也是张辽的顶头上司,可是,无论是丁原被杀,还是董卓被杀,张辽都表现的波澜不惊。最后,张辽甚至直接投靠了杀死丁原、董卓的吕布。

曹操在下邳城擒获吕布,张辽既没有率众撤退逃跑,也没有进攻曹操为吕布报仇,而是直接带领手下将士投降了曹操。可见,张辽并不愚忠。

如果曹操愿意不计前嫌接纳他的投降,他是可以为曹操效力的,当然,张辽的做法本身并没有错,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张辽最终也成功的选对了主公,成为五干良将之一,且张辽虽然跟随多个主公,但是在各主公生前,张辽并没有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在主公手下也都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并没有背叛自己的主公,这与被主而降的许攸,叛原弑父的吕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高顺

高顺是吕布帐下的中郎将,为人在人品上无可挑剔,不好饮酒,率领着吕布手上最精锐的“陷阵营”,高顺跟随吕布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率众平定了吕布部将郝萌的反叛,又多次直言劝谏吕布,曾和张辽一起打败夏侯惇,袭取刘备占据的沛城,吕布虽然知道高顺对他忠心耿耿,但是吕布却讨厌高顺的劝谏,所以一直没有重用高顺,每次要打仗的时侯,才把陷阵营的兵权交给高顺,战争打完了,又把陷阵营的兵权给魏续,打仗赢了,也没见吕布封赏。但是,高顺对此居然毫无怨言,之后吕布兵败被擒,高顺被曹操直接下令斩杀。

正因为高顺对吕布的忠心,导致了他最终悲惨的结局,高顺对吕布的忠心,可以用“愚忠”形容。既然高顺如此愚忠,即使他有再强的统兵能力,如果不能为曹操所用,曹操有必要留下他么?曹操用人原则一直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因为高顺的愚忠,曹操才不得不下令杀高顺。

张辽的军事才能

主公和臣属本来就是互相选择的,主公贤明,臣属才愿意投靠,臣属有才,主公才愿意拉拢。曹操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他从张辽击破夏侯惇、袭取徐州城之类战役已经看出了张辽出色的军事才能,当然张辽这两次出征都是和高顺一起行动的,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笔者之前已经说了,无论高顺军事才能多强,曹操都不可能让他活着,所以曹操拉拢的人,也只剩下张辽了。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简史趣闻


曹操为什么了收了张辽和臧霸,不要高顺呢?按说以高顺在吕布阵营里的表现,即便不能说能力是最厉害的,但是战绩和影响力是强的,可是曹操为何收了张辽和臧霸,却不要高顺呢?简单来说,这是由将领的性质构成的,高顺属于吕布的嫡系将领;张辽再厉害,也属于“外系”大将;臧霸更不用说,说是吕布的部下都勉强,他的性质是归附吕布的小诸侯。这些可以从他们的履历,不同的能力,作用就可以看出来了。



先说说高顺,《三国志》注引《英雄记》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而且治军严明,这样的将领与其说是将才,不如说是帅才,这点和张辽一样,才能略有不同而已。比如,当郝萌被袁术诱惑突然造反时,吕布那叫一个狼狈,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到高顺营里避难。而高顺只是问了吕布一个问题,立即判断出是谁造反,随后带兵平息叛乱。这里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吕布信任高顺,毕竟是自己的嫡系。第二,高顺对吕布的部队比吕布自己还熟悉。第三,高顺的军事能力强悍,干练。除了平叛一事,高顺还曾经和张辽大败支援刘备的曹操宗室大将夏侯惇,又攻破刘备军,俘虏了刘备的家眷等等,都可以说明高顺的能力。



再说张辽,先是被丁原起用于并州,而派入京都属何进,又被派去募兵,回来时何进已死,董卓当政,自然归其指挥,董卓死后,这才归入吕布部署。张辽辗转了多任领导,其中丁原,董卓还是吕布杀的,张辽自然不能吕布的嫡系了。但是,也没有迹象张辽为丁原,董卓说过话,这不能怪张辽,第一,丁原,董卓这两货本身能力,品行有限,更没有曹操的魅力;第二,张辽职位卑微,本来就不是他们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没那么亲近;所以,吕布也用张辽,而且他的部曲可能因为先前的募兵自成一系,吕布甚至要拉拢张辽。而张辽,吕布对他来说也不是那种让他信服的领导,直到遇到曹操。其实,张辽刚入曹营未必就得到曹操的青睐,主要还是张辽“拼命”的精神和军事能力打出来的,这些大飞熊都分析过了。



至于臧霸,是徐州一带的地方武装首领,又联合了当地其他首领,可以说是“小诸侯”一个了,和吕布更属于合作联盟的关系,而非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曹操用臧霸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曹操要拉拢臧霸,因为他在徐州一带影响力很大,而徐州平原又正好和袁绍的地盘青州接壤,曹操还要靠他抵御威胁呢。臧霸的军事能力可能和高顺,张辽不在一个级别,但是他此后忠心耿耿,为曹操,曹丕立下不少功劳,最后还和张辽入了太庙,而臧霸一系的将领,后代有多人在徐州入了仕,担任了太守之职。

所以,张辽和臧霸被曹操任用,一点也不奇怪,有能力问题,资源问题,特别是和吕布亲疏问题,二高顺的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高顺这样一个忠心耿耿,有能力,有威望,又敢于劝诫吕布的大将,结果换来的是吕布的不信任,连“陷阵营”都易手于魏续,换成别人不气死也会离开的。但是,史书记载,吕布这样对他,高顺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逆来顺受。这要么就是,高顺的核心价值就是忠诚于一人,那曹操要来干什么?要么高顺就是为此心灰意冷,失去了锐气,所以才不抗争。一个心死的人才,特别是将领,曹操还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尽忠了吧。


大飞熊骑士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他旗下很多谋士与战将都曾经是敌人的手下。但是曹操取胜之后将这些人收为己用。而这些从敌军收编过来的人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爱才,但也不是什么人有才华,他都愿意收为己用的。比如说在吕布战败之后,他手下有三位大将高顺、张辽、臧霸。曹操将张辽与臧霸收编,却将高顺给杀了,这是为何呢?

吕布这手下的三员大将,高顺排在第一位,武功、智谋都在张辽与臧霸之上,曹操却弃之不用,真是很令人费解。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高顺被杀而不被曹操重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顺的性格,另一个则是谋士郭嘉已经大将夏侯惇的建议。

首先来说说高顺的性格。高顺此人性格耿直、为人正直,且心中非常在意忠义二字,可不是随意可以投降的人。也因为这样的性格导致高顺的人缘不好,关键时刻连个来为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

高顺虽然对吕布非常忠心,但是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吕布虽然让高顺掌管军队对他很是信任,但是对于高顺的意见却很少听从。而且吕布喜欢人家溜须拍马,而耿直的高顺却偏偏不会,只会直言进谏,屡屡与吕布唱反调,这让一向骄傲自大的吕布很不受用,所以吕布也不愿意重用高顺。

虽然吕布不重用高顺,但是高顺依旧对吕布忠心耿耿,即便是吕布战败,心存忠义的高顺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意思,以他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投降的,所以曹操连劝降都懒得费功夫,直接将他杀了。相比而言张辽与臧霸要识相得多,在曹操礼贤下士的一份操作之后便立刻转变了态度,投降了曹操,从此死心塌地地跟随着曹操。

在高顺被俘的同时,张辽也被曹操俘虏。刘备因为与张辽有些交情,所以关键时刻刘备出面向曹操求情,请求放张辽一马。但是却没人给高顺求情,可见高顺的人缘并不怎么好。按理说刘备在前期一直走的是老好人的路线,顺便为高顺求情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连他都没有开口求情,可见高顺平时连这样性格的朋友都没交到。若是此时肯有人站出来为其求情,说不定曹操会放高顺一马。

曹操其实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放高顺一马,毕竟他也知道高顺是个人才。于是便去请教谋士郭嘉。郭嘉给出的建议是高顺不能留。郭嘉认为高顺这个人心有谋略,能力也很强,但是对曹操却没有归顺之心,这样的人是不好控制的,而这样厉害的人物杀了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曹操在与吕布的作战过程中可是没少吃亏,而高顺武艺高强有统率着吕布旗下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部队。他可没少让曹操的部队吃苦头,这一点曹军大将夏侯惇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所以夏侯惇见到高顺可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自然是要提议将高顺杀掉。

众所周知,郭嘉是曹操前期最为信任的谋士之一,对于郭嘉的建议曹操基本都是听从的。而夏侯惇是跟随曹操一路起家的心腹大将。这二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正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很重要,所以他们的话足以让曹操动摇留下高顺的念头,高顺被杀也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曹操很聪明,即便是知道那些被俘的谋士、将领们有才他也会权衡利弊,看看此人究竟能不能用。吕布的武功在演义排名第一,但是他屡次背叛自己上司,为人更是骄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即便曹操知道吕布勇猛过人,在吕布被俘想要投诚的时候,刘备轻轻一挑拨,曹操便将吕布推出去给杀了,丝毫没有犹豫。

臧霸与张辽虽然与高顺都是吕布的手下,但是二人一早就对吕布刚愎自用的性格不满,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投奔其他的主人,而且臧霸在徐州一代声望极高,想要控制好徐州,拉拢臧霸势在必行。张辽武艺高强,很有韬略,人缘也很好,对于吕布也没那么死心塌地,这样的人才曹操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也是曹操为何留下二人的重要原因。

高顺宁死不屈的性格以及曹操身边人建议都是导致高顺被杀的原因。高顺的能力远在张辽之上,若是能被曹操所重用,他的成就一定会被张辽大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