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手機用戶84426048458


《宋史·地理志》中記載,983年,宋太宗基本恢復了漢唐時期的疆域,只有“燕、雲十六州”還不曾收復。這應該是燕雲十六州一詞最早的出處,而燕雲十六州之所以成為一個特定的稱謂還是拜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所賜。

933年的冬天,後唐明宗李嗣源去世,其子李從厚繼位,李從厚繼位之後就開始實行換鎮政策,試圖削藩,其中將李從珂從鳳翔調到河東,這激起了李從珂的不滿,於是李從珂起兵反叛,李從厚倉皇出逃後還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之後李從珂派人殺死李從厚而自己登基,成為後唐末帝。

繼位之後的李從珂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彼此忌憚,兩人曾經算得上是李嗣源的左膀右臂,作戰英勇,而且李從珂是李嗣源的養子,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兩人過去就暗地裡爭功。現在李從珂成為皇帝,彼此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法,誰也不放心誰。

李從珂試圖困住石敬瑭,好在有其妻永寧公主的居中斡旋才讓石敬瑭順利回到了河東,從此石敬瑭裝病不出,但這仍舊不能消除李從珂的猜忌。後來兩人的猜忌升級,李從珂下令石敬瑭換鎮,而石敬瑭上表請求李從珂將皇位讓給李嗣源的親兒子李從益。

矛盾不可調和的結果是李從珂派兵攻打太原,而石敬瑭也選擇反叛。在矛盾還沒有激化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李從珂曾問計於李崧和呂琦,兩人建議李從珂與契丹議和,送點錢財,籠絡契丹,這樣石敬瑭就會心生忌憚,不敢反叛,兩人還草擬了《遺契丹書》,等著李從珂派人去契丹,只是後來李從珂改變了主意。

等到李從珂和石敬瑭必有一戰的時候,石敬瑭在桑維翰的建議下求助於契丹,為了防止契丹選擇幫助李從珂,石敬瑭是下了血本的:向契丹稱臣、父事契丹,並且約定成功之後,割地給契丹。

《資治通鑑》記載:“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而《舊五代史》記載:“願以雁門已北及幽州之地為壽。”

當時石敬瑭的部下劉知遠(後漢開國皇帝)還曾勸說石敬瑭只向契丹稱臣,再送上金帛就完全可以說動契丹出兵,但是石敬瑭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他想的是隻許勝不許敗。這正是耶律德光求之不得的機會,於是他第一時間答應出兵幫助石敬瑭,親自領兵五萬兵馬支援石敬瑭對抗唐軍。自然結果就是石敬瑭勝了,後晉建立後,石敬瑭按照約定向契丹稱臣稱子,每年給契丹運輸三十匹帛,並割地。

《舊五代史》和《資治通鑑》都記載:“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入於契丹。”

這十六州就是燕雲十六州,實際上早在唐朝末期,幽州這一帶曾有一個割據政權,即桀燕,是由劉仁恭和劉守光父子建立的一個政權,不過因為這對父子倆行事奇葩、荒唐並且殘暴不仁,桀燕在913年就被李存勖所滅。後來幽州這一塊就一直在後唐的控制之內,然後到了後唐末期,石敬瑭為了對付李從珂,就把燕雲十六州許給了契丹。

燕雲十六州位於現在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以及北京、天津北部地區。具體來說:

太行山西北有:朔州(山西朔縣)、寰州(山西朔縣東馬邑鎮)、雲州(山西大同)、應州(山西應縣)、蔚州(山西靈丘)、新州(河北涿鹿)、武州(河北宣化)、媯州(北京懷來)、儒州(北京延慶);

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有:順州(北京順義)、檀州(北京密雲)、幽州(北京市)、薊州(天津薊縣)、涿州(河北涿縣)、莫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間)。


蕭曉四姑娘


幽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燕雲十六州”。

“燕雲”這一名稱最早現於《宋史-地理志》,燕雲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廣大地區,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具體有:

——幽州(又稱燕州,今北京市)

——檀州(今北京密雲)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薊州(今河北薊縣)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涿州(今河北涿州)

——媯州(讀:gui,今河北懷來)

——蔚州(讀:yu,今河北蔚縣)

——武州(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

——新州(今河北涿鹿)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

燕雲十六州所在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農耕漢族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天然屏障。

由於處在邊境地區,故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天然屏障,將導致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北方草原民族的鐵蹄之下。故自秦始皇時起,即對這一地區非常重視,此後歷代中原王朝亦是如此。

公元936年,時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不久其即被後唐大軍兵圍太原,就在戰爭處於膠著之際,石敬瑭被迫向契丹求援。時年九月,契丹軍南下解了石敬瑭之圍,並幫助其擊敗後唐軍。

所謂無利不起早!

契丹亦是如此。

滅掉後唐後,石敬瑭自立為帝,作為對自己恩人契丹的回報,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這一重要戰略屏障獻於契丹,並每年向契丹稱臣納貢,光布匹就達30萬。

除此之外,為表忠心,石敬瑭竟認比自己小十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而自己則成了被後世貽笑千載的的“兒皇帝”。

(後人繪石敬瑭向遼太宗跪拜)

由於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使得中原王朝喪失了抵抗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保護屏障,亦使遼國的疆域直接擴展到長城沿線,給後世中原王朝埋下了巨大隱患,尤其是北宋,造成北宋政權深受北方遊牧民族威脅長達二百餘年。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對宋朝的衰敗與滅亡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也是自那時起,往後的中原朝代皆沒有完全收復該地。

宋朝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曾打算用金錢向遼國贖回該地,但終沒有成功。

1125年,金朝滅遼。

不久,金兵又大舉南下俘虜了北宋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燕雲十六州便成為金朝疆域。

蒙古崛起後,不出幾年又滅掉金朝。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後,命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上殲滅元朝殘餘勢力。於1368年,攻克原元朝都城大都,使得燕雲十六州自石敬瑭獻於契丹始,在非漢族統治450餘年後重回漢人勢力範圍。

影響明朝歷史走向,震驚中外的重要事件——“土木堡之變”亦發生於此。

明朝滅亡,清軍於1644年入關,該地再次落入非漢人統治疆域,且直到1912年清廷覆滅。

清帝退位後,燕雲十六州歸北洋政府接管。抗日戰爭爆發後,又落入日本人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燕雲十六州再次迴歸中國版圖之上。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轉眼間,千載已過。

燕雲十六州在這一千多年時間內,起起落落,幾易其主。

其中的幽州更是逐步成為了北方重鎮,成為了金、元、明、清的都城所在地,成了新中國的首都,今天的北京市。

燕雲十六州作為中原漢族王朝的重要戰略屏障,既見證了歷代王朝的興衰起伏,朝代更迭;更親歷了華夏曆史進程的一步步走向。


小司馬說


燕雲十六州,燕是今北京市,雲是今大同市。

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廊坊、承德、保定、衡水、張家口、大同、忻州、朔州等地。

這些地方是傳統上的邊境地區,漢高祖白登之圍就在此地,安祿山也是從這裡起兵謀反的。

北魏南遷以前,大同是它的都城所在。遼國得到十六州以後,在燕州建了南京析津府,在雲州建了西京大同府。後來金國在遼南京基礎上建立金中都,元朝在金中都基礎上建立元大都。後來北京成為中國明、清、民國和共和國的首都。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幽雲十六州又叫做燕雲十六州,大概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幽雲十六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曾這樣評價:失去嶺北則燕雲不保,燕雲不保則必禍亂中原!

據《宋史·地理志》記載,並且根據當今地理位置判斷,這十六州分別大致對應以下地方:

幽州——北京市區

儒州——北京延慶

檀州——北京密雲

順州——北京順義


薊州——天津薊縣


瀛洲——河北河間

莫州——河北任丘

新州——河北涿鹿

武州——河北宣化

蔚州——河北蔚縣

媯州——河北懷來

涿州——河北涿州


朔州——山西朔州

應州——山西應縣

寰州——山西朔州東部

雲州——山西大同


無恥小人,貽害千年

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大將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唐自立,後唐軍隊隨即包圍太原,為了獲得一線生機,石敬瑭竟向契丹求救,在契丹軍隊和石敬瑭的兩面夾擊之下,後唐旋即滅亡。

石敬瑭為了獲得契丹的支持,不顧臉面,認比自己小11歲的契丹領袖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並且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他的這一舉動直接禍害了後期的北宋王朝。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不但讓中原王朝失去了抵擋遊牧民族的天然防線,使得遊牧民族的鐵騎一馬平川,而且還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養馬場,終北宋一代,騎兵力量都無法與漢唐相媲美。


幽雲十六州的變遷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曾派使臣到遼國講和,願意花費巨資贖回幽雲十六州,但被遼國斷然拒絕。幽雲十六州成了北宋歷代皇帝的心病,誰要是能收復十六州,封王不在話下。

1122年,宋金聯盟成立,金國以滅亡遼國為目的,而北宋則已收復幽雲十六州為目的,雙方一拍即合。遼國滅亡後,金國曾短暫將其中7州歸還。不過在六年之後,金國就發動了全面的侵宋戰爭,史稱“靖康之變”,宋朝不但沒有如願收復十六州,反而喪失了長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偏安江南。


在經歷了金國、元朝的統治之後,直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國號大明,同年派大將徐達北伐,將元順帝趕回了蒙古。

從913年到1368年,整整過去了455年之後,幽雲十六州才正式回到了漢人政權的懷抱,結果雖皆大歡喜,但這455年間卻給中原大地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燕雲十六州是石敬瑭時期割讓的。

後唐莊宗李存勖虎父無犬子,異常驍勇,是個戰士國王,統一了北方。但這老哥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統一北方後居然對愛戴他的士兵們不好。羅馬皇帝賽維魯有一句名言,“讓士兵都發財,別管其他人”。李存勖這麼搞就出問題了,士兵們叛亂,推出他們的領袖對抗李存勖。李存勖命令李嗣源帶兵去平叛,李嗣源到了叛軍城下又被自己的士兵劫持,要他要麼帶著他們叛亂,要麼死,他只能做了叛軍頭子,和城內叛軍合流。之後各處大兵都在叛亂,李存勖最後被射死,李嗣源不情不願的做了皇帝。

李嗣源死了後,兒子李從厚繼位,李從厚削藩導致李嗣源乾兒子李從珂反叛,成了新皇帝。李從珂削藩,導致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反叛。石敬瑭被大將張敬達圍在太原吃土,有的軍頭如安重榮害怕唇亡齒寒,來援助,也解不了圍。石敬瑭最後找了契丹人耶律德光才解了圍。

石敬瑭這人有一點好,知恩圖報,耶律德光救了他,他就一直對耶律德光非常恭順,割了燕雲十六州作為酬謝,並且禮數上一直不曾有失。

這就是燕雲十六州問題的由來。

具體地方如下圖:

周世宗柴榮時候,打下了突出來的那個部分。所以到了宋朝時候,宋遼邊界成了下面這樣。

放到今天的話,地圖是下面這樣:

從上面地圖的大同到天津北邊,大概就是燕雲十六州的位置。

這些地方的人比較幸運,沒有被趙宋統治。


白完家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十一月,後晉主石敬瑭遣趙瑩使於契丹,以盧龍、振武二鎮,即所謂燕雲十六州“並圖籍來獻”。至此時,契丹便在事實及法律上佔有了幽燕十六州這一天險!

這個燕雲十六州也就是相當於今天北京、大同及其附近地區。該地位於燕山山脈,分為以燕京(幽州)為主導的山前七州,和以雲州為重心的山後九州。山前諸州直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利於騎兵馳騁的河北平原,山後諸州則應對河谷縱橫、有險可依、不利於騎兵展開的山西盆地。因此,該地是長城方向的重要一環。此地落入契丹人手中,北方防線即無險可守,而中原王朝只能在北部邊防線上囤積重兵集團。這就給予中原王朝軍事力量以很大的牽制,結果使得西北党項人趁機崛起。換而言之,燕雲十六州讓北方少數民族王朝得以鞏固其統治,為其進一步南下中原打下了基礎。


就此,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契丹國志》曾說,“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蕃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石晉輕以界之,則關內之地,彼扼其吭,是猶飽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難矣。遂乃控弦鳴鏑,徑入中原,斬截華人,肆其窮黷。卷京、洛而無敵,控四海以成墟。”

契丹人掌握燕雲十六州,也就幾乎控制了防禦中原的所有戰略關溢,並在河北獲得了相當大的立足點。耶律德光在獲得燕雲地區以後,立即升幽州為南京,將幽州變成向中原進攻的前沿陣地。在後來與北宋對峙的年代裡,遼朝統治者往往親臨於此,憑藉幽雲地區的有利地形,在遼宋戰爭中,始終處於進可攻、退可守,居高臨下的的有利地位。

幽雲地區的軍事地位的重要性,還可以從遼王朝在幽雲地區的駐軍數量看出。據《遼史兵衛志二》載:遼朝在重要之地設置了40個提轄司,管理駐紮在當地的宮衛軍。其中設置在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的提轄司多達37個,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和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僅3個,而與高麗有接壤的東京遼陽(今遼寧遼陽)1個也沒有。由此可見幽雲地區之重要。


冷兵器研究所


幽雲十六州也稱為燕雲十六州,指的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對於中原地帶來說就是北方的屏障,抵禦外族入侵,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很多朝代都會在此囤積重兵。幽雲十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唐朝節度使石敬瑭想自立為帝,求援契丹,將其割讓給了契丹,導致後面的北宋政權失去了最有利的屏障,頻頻受到契丹的威脅,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將其收復回來,由此可見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南的糊途


《天龍八部》裡的雁門關以北的地方,《楊家將》裡的金沙灘戰場的地方,應該就是那邊的方圓百里的一帶。


鳥言夷面


有史誌記載,不要亂議,勉誤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