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國家也出現了許多類型的文化載體,有官方語言、民族語言、地方方言也稱為俚語、俗語。由此看來俗語也是我們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說佔了相當大 的權重。更何況俗語能夠從古流傳至現今,它一定有著獨特的魅力,否則早就被淘汰掉了。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白鹿原中田小娥


相信無論是農村長大的,還是城市中長大的,都一定聽說過“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吧!可是卻很少會聽見人們說它的上半句,“鰥夫房錢炊煙少”。其實這兩句連起來才是一句完整的俗語,但因為後面一句“寡婦門前是非多”我們使用的太多,導致前面一句“鰥夫房上炊煙少”鮮為人知。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經典俗語的上半句鮮為人知呢?這其中的緣由太過複雜,且聽小編徐徐道來。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白鹿原中田小娥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的出處,根據野史記載,以上這些並不是無稽之談。宋朝時候有一位婦人,她丈夫患上重病去世之後,她便一直與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但不幸的是,就在丈夫去世的幾年後,婆婆也撒手人寰了。這家裡就只剩下了她與公公二人,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小院裡。這位孝順的婦人見公公時常連一碗熱乎的飯都吃不上一口,便每次都多做一碗,開飯時悄悄地放在院牆之上,讓公公吃完再將碗筷送回來。而公公也十分感激,常常趁著婦人外出之時,幫忙把水缸挑滿水。可是久而久之,村裡面便傳起來風言風語。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白鹿原中田小娥


本來寡婦與鰥夫有來往就容易遭人們非議,再加上二人是這種關係。沒想到竟被有心人添油加醋的告上了官府,可是好心的縣官以證據不足便私下裡將二人偷偷放了回來。但回家後,婦人是越想越委屈,再加上羞愧之心,竟然縱身一躍,投井自殺了。而公公聽到後也是氣急攻心,重病臥在床上,再加上無人照顧,沒過多久也駕鶴歸去了。縣官聽到這個消息,感慨道:真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啊!”雖然說這是野史,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白鹿原中田小娥


其次自從進入封建時代以來,女性的地位一直是非常低下的。男性們如果早年喪妻,那麼他們可以再娶、養小妾、逛青樓等無數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可是如果相同的情況放在女性的身上,那麼境遇則截然不同了。如若女性早年喪偶,那麼她除了遵守三從四德、為夫君守寡別無他路可供選擇。當然了,極個別貴族階級、皇后貴妃身份的女性除外。這就造成了寡婦這個群體是十分廣大的,如果再遇上兵荒馬亂的年代,那麼這個弱勢群體還要再次膨脹。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殺生中余男飾演的寡婦


但是寡婦也是人啊,她們也擁有七情六慾,也有著正常的生理需求。就算拋開這些都不講,寡婦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群體,沒有了夫君的幫襯,生活本來就會比較艱辛。如果再帶著一個孩子,那生活簡直就是難以想象。所以一些好心人可能就會經常幫助她們,久而久之,人們便開始傳閒話,也就使得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使用的更加廣泛。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殺生中余男飾演的寡婦


可以說,對於寡婦或者女性的偏見皆來源於世俗。這麼看來,只能說,世俗是一座很高的牆,一座不可逾越的牆!以上只是小編對這句話的一些拙見,歡迎各位朋友前來指教。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殺生中余男飾演的馬寡婦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