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自古以來,有非常多膾炙人口的俗語仍口口相傳,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說上那麼幾句俗語。這就是俗語親民的最好體現了,通俗易懂也正是俗語最出眾的特點。

它不像詩詞那樣高貴,但同樣也能傳遞出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俗語的魅力所在,也是人們為何這樣喜歡俗語的原因。

俗語或委婉或直接地告訴了我們很多古人對待生活的看法,比如這句“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就很好地說出了古時候女子對待婆家和孃家時的不同心態。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這句俗語說,女子寧願在婆家受一斗氣都不願在孃家受一口氣。古代的一斗有多少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十二三斤那麼多,一口當然就是人吃一口的那個一口了。也就是說,出嫁後的女子在自己的婆家就算非常的生氣,被欺負都能忍受。反而在自己從小生活的孃家卻連一口氣都承受不了。

在現在來看,似乎有些無理,那就不跟自己父母親近的女子呢?不過自己想想,這裡面也有一定的道理。

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這個道理也是常常在生活中出現。養女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畢竟最終女兒都會嫁到別人家裡去,成為別人家的人。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從這種觀念來看,其實就不難看出一些端倪。女子在出嫁之後,已經是男方那邊家庭的一員了,和自己的父母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略顯生疏,總歸不能像以前一樣天天呆在一起了。甚至,會有的家庭會把嫁出去的女兒當作客人對待,不過這樣的家庭並不算多。所以,這可能就是女子更能在婆家受氣的原因之一吧。

男女之間結婚成家之後,吵架是不太好避免的。因為女子本來不是這個家中的人,突然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總會有些不適應。而男方這邊,家裡突然多了一個人,肯定也有些彆扭。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婆媳關係也是讓很多男性都非常頭疼的問題,這可能也是男女雙方吵架的最大原因之一。婆家人對媳婦的要求可是比對自己兒子的要求高得多,對待媳婦也有些苛刻,尤其是在古代。這樣媳婦難免就會受氣,甚至會產生爭吵。如果真的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鬧得離婚的下場。

不過這樣的結局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見到的,尤其是在我國古代。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並不算高,家裡大多都是男人做主。女子甚至只能算是男人的一個附屬品,在這種背景下,女子如果離婚一定是因為自身做得不好,導致男人把自己休了。

縱使心中有百般委屈,別人都會認為是女子不夠賢德,或者是不守婦道,女子離婚也被看作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所以,女子在以前儘管在婆家受了天大的委屈,都會憋在自己的心裡。可回到自己的孃家之後,面對自己的父母,她們往往沒有這樣的耐心。因為面對的是自己從小一起生活的父母,受到委屈或者生氣之後,都能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最終解開矛盾。

而且女兒作為家裡的小公主,父母也是十分疼愛,一旦女兒受氣了,很多的父母也會主動地化解矛盾,討女兒開心。

這就是這句俗語的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了,也算是說出了很多女子心中的想法。在現在的社會,雖然離婚的現象變得比以前多了,但是人們心中還是希望家庭和睦的。婆媳關係也是現在女子很關注的事情,很多男人也會注重這方面。

俗語說:“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老祖宗的處世經驗

所以受氣這件事情,無論是一斗還是一口都是受氣,最好的還是不受氣,家庭團結和睦,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溫端政主編《中國俗語大辭典》、邱崇丙主編《通用俗語詞典》、溫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