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前人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詩詞經典,到現在仍受大家傳唱,中國樸實的老百姓還留下很多的俗語給我們,俗語通俗易懂,有時或許有點上不了檯面,但它是中國的老百姓根據自己的經驗,靠自己的智慧給後人留下的一筆遺產,這些俗語表達了一定的道理,帶給後人以警醒,希望後人少走彎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句俗語,這個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每個人都能聽到,但往往我們聽到的只是前半句,這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其實是“莫為兒孫做馬牛”。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我們都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經常出現在父母或者上一輩的老人口中,有時也會出現在小輩人的口中,用來反駁父母的話。作為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希望兒女長大後能有出息,其實這個每個父母的美好的願望。現在和過去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了,過去父母只為忙生計,孩子的學習只能靠自己,孩子學習之餘還要幫助做家務活;但現在不同了,生活條件提高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樣了,從小就抓教育,家裡的事情孩子一點不用操心,把孩子的教育當成是最重要的事情。孩子長大了也干涉孩子的選擇,如交什麼朋友,如學什麼專業等等,不想讓孩子受到一丁點的挫折和磨難。而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運勢和福氣,做父母的不用整日為他們擔憂,其實這句話是用來勸誡父母的。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話,莫為兒孫做馬牛,其實意思上和前半句差不多。這句話是告誡父母不要為兒女做牛做馬,不要讓他們成為一個只會啃老的年輕人。其實意思是不要溺愛後一代,這會使他們沒有出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照顧他們的生活那是義務和責任,但孩子長大成人後,就應該讓孩子學活走自己的路,經歷磨難,才能更好的成長。溺愛和驕縱只會讓他們成為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長不大。為孩子做牛做馬,也許會得到兒孫一時的感激,但卻害了孩子的一生,會使他們自私,懦弱無能。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後面的路還得他們自己走完。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其實這兩句俗語是警示名言。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曾經說過,如果我的子孫像我一樣優秀,那給他留錢財也沒有用處,錢財只會消磨他的意志;如果後代是平庸的一輩,那也沒有必要給他留下錢財,因為他本身愚蠢遲鈍,錢財只會使他犯更多的錯。這些話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現在的父母就好像把孩子的一生都當作自己的責任,辛辛苦苦一輩子,到老還在工作,只為給後代多留下一點。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現在很多父母想掌控兒女的一切,甚至埋怨兒女不爭氣,恨鐵不成鋼,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而兒女又會怨恨父母管得太多,不理解自己,這樣只會使雙方的隔閡越來越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後果。其實父母更應該傳授給兒女的是優良的習慣和傳統,父母可以給他們的人生道路傳授經驗,使兒女少走彎路,避開一些無用的過程;但不能過多的干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路終究還是要他們獨立地走完,不經歷挫折怎麼知道收穫的甜。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父母也應該在兒女長大後,過回自己的生活,不要把生活的重點一直的放在兒女的身上。孩子也應該有自己需要經歷的事和過程,父母也不可能一輩子提孩子決定,更不可能替孩子去生活,所以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這樣才能成為雄鷹,這也是古老的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還有後半句,這才是精華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