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十人九不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我國古代的文化發達,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去學習的優秀文化。在歷史上,我國誕生了很多鼎盛的政權,在這期間,每一個政權的維持都離不開那些手段高超的治國治世能人。

這些人的肚子裡裝的全是知識,全是維持國家生計的手段。既然有這些人的存在,自然少不了文學典籍的流傳。像是大名鼎鼎的孔孟二人,就有非常多的名言流傳在世。

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食色性也”。這句話被記載於著名書籍《孟子》中,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叫做告子,後世人對這句話也是進行了許多的論證。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並不是那麼好理解。首先,俗語中的“食”指代的是喜愛的意思,也不是我們正常認知中的好色,而是指美好的事物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性,而是天性。所以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還有一種理解是這樣說的,食廣泛的代指衣食住行,也就是物質上的事物,色籠統的代指感官上的事情,所以意思大致為人們喜歡物質和感官上的事物,這是天性。其實和上面的意思也沒什麼太大的出入,在小編看來,這兩種說法都基本是一個意思。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這樣說完之後,是不是有很多讀者對這句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呢?美好的事物當然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不然怎麼能稱之為美好呢?

在後世的流傳中,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得稍顯齷齪,不過就算是我們之前那種稍顯猥瑣的理解,也並不是全無道理。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人好色似乎也和這句俗語的原意不謀而合。

別急,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其實可能就想到了人們會有這樣的理解,就正好給我們解釋了這個色和好色的區別。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下半句是“君子好色不淫”。從這句我們其實就能體會出兩個“色”之間的區別了吧。在古代,淫才是男女之事的代名詞。君子與常人的區別正在於這個“色”和“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英雄還難過那美人關呢。所以對美人,對美好的事物有所向往都是極其正常的,正是那“食色性也”給我們傳達的意思。但是這個程度就是君子與常人的分水嶺了。

在君子和那些所謂的聖賢嚴重,難道就沒有對美女的喜愛?歷史上孤身一人度完一生的聖賢似乎也沒有幾個,小說中那些修仙飛昇的仙人們似乎也會為情所困。但是為何他們可以成為君子,可以成為聖賢呢?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因為他們並沒有去肆意地做出行動,這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喜歡美人,也有著情慾,但是他們可以做到“不淫”。他們在特殊時刻可以做到將喜歡的事物僅僅停留在眼上,而不是下降到下半身。

什麼叫淫,我們肯定聽說過那一個個歷史中的亡國皇帝,有的就是沉迷美色,整日在後宮無所事事,行淫亂之事,最終導致人亡國亡,這叫做淫。

荒淫無度,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事情也做不好,最後整個人也萎靡不振,失去鬥志,這樣怎麼可能成大事,怎麼可能成為君子。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所以“食色性也,君子好色不淫”是告訴我們君子與常人相比到底強在哪裡,一樣都是肉做的人,對自己的把控才是成為君子的關鍵,讀者們是否體會到其中的真諦呢?

每個人都有慾望,生而為人,咋可能做到六根清淨。自己的自律,才是走向高尚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希望大家都可能成為君子,不要做那荒淫無度的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