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莆田延壽,黃氏族人的又一站(王千馬攝)】

在黃廣潢廈門大學學生成績登記卡上,第一項“永久通訊處”,很清晰地填寫著:福建省莆田縣城廂公社延壽大隊。

今天已經找不到延壽大隊這個地方,但延壽村很容易就在高德地圖上定位出來。這個位於莆田西北的村莊,屬於2002年4月莆田市區劃調整後新組建的城廂區龍橋街道,被一條几字形的溪流嵌套其中。

事實上,延壽大隊正是延壽村在1950年代公社化時的曾用名。根據莆田城廂區的歷史沿革,在國家於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之後,其為莆田縣城廂人民公社,除延壽大隊之外,共轄有城中、城南、城北、下鄭、安龍、張鎮、南郊、莘郊、坑坪、洋西、白洋、新溪、拱辰、溝東等28個生產大隊。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今天延壽村的大致位置】

如前所述,此地距離城市相對較近,又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吸引黃氏族人到此定居的重要原因。但顯然,延壽既不是黃氏族人的始發地,更不是它的終點站。

要研究黃氏族人是如何進入延壽的,我們就必須要了解黃氏族人所具有的遷徙的基因。

黃廣潢的名字,其實也透露著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的根源,來自於“潢”——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潢川,但他應該很難想到,在這之間,黃氏其實還有一段很重要也很風光的“江夏舊事”。

江夏,不嚴格地講,就是今天的武漢。

尊少昊為始祖

在數千年間,他們不停地在中國大地上往來奔波,只為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

在《黃姓是最優秀的氏族》一文中,作者很驕傲地梳理出黃氏演進的脈絡,它的老祖先,也許可以追溯到遠古洪荒年代發源於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的黃鳥族,他們喜愛黃色事物,以狩獵為生、以黃鶯為圖騰。

日後,他們集中向東南遷徙,跨越河北進入山東半島,與其它氏族組成黃河下游的東夷部落聯盟集團,成為九夷中的一支氏族——黃夷。它也因此成為黃姓的最古老的族源。

隨著氏族的發展壯大,黃人一度被尊推為部落聯盟大首領,並與另一支氏族鳳鳥族結成婚姻氏族。不過,隨著鳳鳥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後來居上,尤其是生於炎黃之世的少昊一躍成為部落聯盟大首領,黃夷降為鳳鳥族的附屬氏族,它與鳳鳥族的關係,也由婚姻氏族變為父子氏族。因此,今天的黃氏也集體以少昊為本族始祖。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黃氏始祖少昊,位列“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以鳥為圖騰】

關於少昊,《左傳·昭公十七年》對他的功績曾有具體的記載,主要是測天象、制定曆法、發展生產,以及訂立制度標準。而少昊又為嬴姓,《說文解字》說得明白:“贏,少昊氏之姓。”

在甲骨金文中,贏字正像鳥的形象,所以黃姓出自嬴姓(準確地說,應是黃氏。遠古時代,姓氏一分為二,有姓有氏。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姓氏學家鄧名世在他的傑作《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十五中就說:“黃出生嬴姓。”

楚國滅黃,黃氏入楚

日後的黃氏族人,依舊在輾轉騰挪當中。

在少昊去世之後,他們還曾追隨少昊的得力助手和輔弼大臣——居於黃河中上游的戎夏集團大首領(黃帝之孫)高陽氏顓頊[zhuān xū]內遷中原。因治汾洮兩河有功,少昊之孫臺駘[dài]被顓頊封在汾川,大約是在今山西汾水中游的霍州,並被後世尊為汾水之神。

日後,臺駘後人伯益為帝舜所派,輔佐夏禹治水有功。又因來自東夷少昊鳥氏族,故能知禽獸之言,能與飛鳥通話。《尚書》言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

但不幸的是,其因權力鬥爭,終為夏禹之子啟所殺。

為籠絡人心、安撫天下及伯益部落,夏啟遂大封伯益兩子——大廉、若木。若木被封于徐(今淮河流域),並建立徐國,其後人乃以徐為姓;大廉被封於有黃之地,即今河南潢川一帶(亦即今光州部分地區),並建立古黃國,崇美玉,祀黃帝,亦以國為姓,遂開黃姓正派主流之先河。

還有一說,黃國建國始祖為顓頊帝后裔陸終。傳說,他是火神祝融吳回的兒子。有六子。因治水有功,受封於黃,之後子孫以國為姓。

不管如何,今天的黃氏族人都尊伯益、陸終為祖,而他們所建的黃國,歷經夏、商、週三大朝,統治達1400餘年,最後於春秋時期,為楚國所滅,黃地入楚。

落難的子民或戰死疆場,或背井離鄉逃至中原各諸侯國避難,這為後來著名的淮陽黃氏的形成發展奠定基礎;或向楚國腹地內遷,分別定居今湖北黃岡、紅安、黃梅等地。這些地方,據說也均以黃姓遺民遷居至此而得名。

其中,有一支族人遷至今武漢江夏區一帶,還有一支則內遷至今湖北江陵、荊州一帶,後來形成秦漢時期著名的江陵黃氏。

(湖北的紅安,其實叫黃安,為革命老區。“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另外,位於長江南岸的黃石與黃國關係不大。黃石古稱大治,1950年才改名為黃石。)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紅安是遠近聞名的將軍縣】

還有更多人遷至廣大江南地區及朝鮮、越南(大部分是山越黃氏、黃洞蠻及嶺南壯、瑤黃氏之後裔)、泰國、中國臺灣等地。

因此,在延壽村重建黃氏宗祠時,所作的《重建黃氏宗祠記》一開篇便是,“偉哉中華,吾黃家族,第七大姓,源遠流長,追溯血緣,根在潢川。少昊臺駘,伯益陸終。諸祖裔孫,繁衍拓展,子孫千萬,族遍環宇。”

到東周之時,“翼州牧封,司寇黃老,遷居固始。”也就是說,那個叫黃老(一作浩)的司寇,又遷居到河南固始。

河南固始亦是古黃國當年的故地,其離潢川相距甚近,有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穿境而過。因為位於河南最東南端,東境與安徽六安鄰近,不算正宗意義上的“中原”,但它卻是中原人渡淮之後向東南前往廬州、安慶、徽州直至浙閩的必經之處,也是歷代中原民眾南遷的集散地。

此後,自黃老一脈相傳,到其孫黃歇,黃氏家族更是迎來自己的又一次輝煌。

江夏黃氏,位列三公

黃歇,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

其仕於楚,因從虎狼之國的秦國換回楚考烈王熊完的性命,被封為春申君。上海之所以叫申城,流經上海的大江之所以叫黃浦江,就是因為上海是春申君封地,他為這裡的開發立下汗馬功勞。

日後,他又被改封於吳(今江蘇省蘇州)。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他的門客殺害,13個兒子外逃他鄉。其中,逃亡至江夏的與早前定居於此的黃氏族人融合,發展成為漢代著名的江夏黃氏。

其中著名的有,黃歇之孫黃大綱。因追隨劉邦舉起反秦大旗,功勳卓越,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被拜為光州刺史,有善政;六年(前201年),漢置江夏郡(隋開皇九年更名為江夏縣,遷治鄂州城,也就是今天武漢市武昌區。可以說,江夏其實才是今天真正的老武漢)。

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高祖巡狩光州,以大綱優異,封江夏侯,再封漢定侯,兄弟皆賜三公之服。其後復歸固始定居。從此,天下黃氏以江夏郡“江夏”兩字為堂號,時稱“江夏堂”。

大綱之後,又有黃霸,做過穎川太守,為官廉正,精明能幹,後官至丞相。

到黃霸的第四代孫,有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黃香。其正是出生於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他的孝道,聞名遐邇。《三字經》裡“香九齡,能溫席”,說得就是黃香孝敬父親的事蹟。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李任孚繪)】

更重要的是,他博學經典,精研道術,以文章聞名京師,時人稱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因其子黃瓊(宰相)及第四代孫黃琬(太尉)皆是東漢末期位列三公的顯赫人物,江夏黃氏臻於至極。

所以,《重建黃氏宗祠記》又說,“孝子黃香,世居安陸,才傾天下,忠孝無雙。以國為氏,派衍江夏,代為冠族。”

黃琬之後,又歷黃權、黃崇、黃忠、黃公衡,再到黃騰。

黃氏入莆

像其祖大綱一樣,黃騰從江夏郡遷居固始。

據《黃氏公譜世系》記載:黃氏子孫有不少人在江夏和固始之間交錯遷徙,有的回固始(如黃大綱),有的留居江夏(如黃香),有的先居江夏後固始。

正是黃騰,生子知運,官至永嘉太守,子又生子為元方。但元方顯然時運不濟,他遇上西晉王朝的永嘉之亂,最後隨統治集團衣冠南渡,八姓入閩(除了黃姓之外,還有林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

後來,黃元方官晉安(福州)太守,居住在福州烏石山腳,也就是今日黃巷。今天福州的著名景點——福州三坊七巷,也是因此而來。因政尚慈惠,封閩國公,卒於官,年九十有五,諡文節。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福州著名景點——三坊七巷(王千馬攝)】

674年,他的嫡系十一世孫黃岸(674-756)生於此地。

黃岸於唐聖歷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進士,官曆翰林史館學士、徐州牧、升廣西桂州剌史。正是在廣西桂州刺史一任上,他“以疾疏請回閩”。據《黃氏族譜》載,“時由南越乘船自海路歸,不意中途遇風,漂到莆田涵江延福山。”在登陸之後,黃岸見這裡“延福山山水之秀,遂定居此。”

他所定居之地,在當下是莆田涵江區國歡鎮黃霞村,比較遠離今日莆田的中心城區。今天,莆田的黃氏族人都尊黃岸為入莆始祖。晚唐著名詩人、八閩文章初祖黃滔(840-911年),正是他的五世孫。

《重建黃氏宗祠記》對黃滔的評價集中在兩點,一是其“前啟後承”,一個就是“文章初祖,御史推官,睿智雄辯,輔佐閩王,規正有功”。

“前啟後承”好說,他在黃岸入莆的基礎之上,將黃氏在莆田居住的範圍,由莆田的外緣,推向今天的中心城市——莆田荔城區英龍街,亦即東里。

不過,與他開枝散葉相比,他在這個世上所作的功績,更為人津津樂道。

他從小便志在功名,學得文武藝,售予帝王家。弱冠時,他便隻身一人離開延福山老家,與陳蔚、黃楷、歐陽碣三人,來到30多里外的南山東峰書堂苦讀。到唐鹹通十三年(872年),他便北上長安。

然而,命運對他這位能詩、能文、能賦、博學多才的文學家,一度很殘酷。因考官徇私舞弊,他屢考屢敗,前後歷經24年,經過20場考試(中間因河東兵變、黃巢攻破長安等,朝廷停考4年),讓他都快患上黃榜恐懼症。

社稷不幸詩家幸。在這幾十年內,他曾寫下無數篇章。他的詩作,在《全唐詩》中整整收錄有208首。而他的辭賦,也因“雄新雋永”,“悲愴激越”,有22篇被收進《全唐文》。在福建,他也因此被譽為“八閩文章初祖”。

儘管在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黃滔終於以《人文化天下賦》等三賦金榜題名,在25名進士中,名列第十。然而,就在這位歷經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曄三個朝代的新科進士打算一展宏圖時,動盪的時局卻顧不上給他一個機遇。

黃滔的善政,保全福建

此前八方來朝的盛唐,隨著安史之亂,已經華廈將傾。

可憐的昭宗皇帝更是一位悲情人物,即位之時,便面臨著嚴重的藩鎮割據的壞局,基層組織完全為軍閥取代,州無刺史,縣無令長,他空有一身抱負,也不能反危為安,甚至人生多年受制於稱霸隴右數年的李茂貞,以及黃巢降將朱溫(852-912年)。

896年,他為李茂貞等人挾持在華州,堂堂一國之君就這樣被大臣幽禁將近三年。

等到昭宗在囚禁多時之後被李茂貞等人放回,黃滔才得以被安排職位,被分配到國子監四門館,當上一位“四門博士”,在崇尚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唐末,這種職務聊勝於無。

很快,昭宗又一次時運不濟,遭遇宦官毒手。光化三年(900),宦官劉季述與神策軍右中尉王仲先幽禁昭宗,立太子裕為帝。可以說,唐朝這個曾經盛極一時、八方來朝的朝代,外敗於節度使,內毀於宦官。黃滔憤然棄職回鄉。

好在在福建,他遇到了“賢主”。此時主政福建的,正是深受福建人愛戴的"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王審知。

在輔佐王審知期間,黃滔提倡減賦稅、輕徭役,節約官府開支;重商務、開港路(主要是泉州港,此舉為泉州在宋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打下堅實基礎),興旺海上貿易;建學校、育人才,發展地方文化……一一得到王審知的採納。

更重要的是,當朱溫篡唐之後,其它割據各地的節度使,也跟著紛紛稱王,過把皇帝癮。但黃滔審時度勢,規勸王審知“寧為開門節度使,不為閉門天子”。而王審知也接受了黃滔的建議,經受住誘惑,使福建在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的情況下,能夠獨享太平,免受兵禍。此外,黃滔還收留引進中原文化人才,開啟民智。

正是得益於黃滔的善政,既為福建從唐代的邊陲蠻荒之地,一躍成為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讓福建乃至整個莆田在很長時間內得保安寧,並詩書繼世。

今天,位於莆田城區東里巷,有莆田現存年代最早、面積最大、結構完整的古祠——黃滔祠,大門上懸掛著“東里黃氏大宗祠”匾額,左右對聯分別為:“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規正許功,閩海一時稱樂土;延福世書香,甲族開東里,文章初祖,莆陽千載仰高賢。”說的意思,也和《重建黃氏宗祠記》相差無幾。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黃氏大宗祠】

也正是從這個古祠中,走出進士94人,其中狀元2人,榜眼宰相1人、尚書1人,以及歷代解元14人。

狀元之一有點陌生,是黃滔庶孫黃仁穎(900-962年)。雖然他的知名度沒有那麼高,但他有個特別牛的後代,宋代文豪歐陽修。

有人會好奇,歐陽修不是姓歐陽嗎,為什麼會跟黃家扯上關係。這得說到他的祖父歐陽偃,其實就是黃仁穎的長子,因年少家貧無力攻書遂贅於歐陽郴舅父家隨母姓。所以這個世上便少了一個黃修,而多了一個歐陽修。

黃仁穎是在後唐明宗天成丁亥年(927年)始登狀元。為後唐明宗李嗣源所賞識,特召入洛陽鳳閣輔助,隨即賜為護鑾學士。不過他大多不算在莆田狀元行列,因為出生於晉江市池店鎮潘湖村歐厝,所以又號潘湖翁。

其在京都為官十年,素性清儉,門無私謁,屢受奸相排擠。日後,又歷末帝李從軻、石敬瑭二朝。然見朝政無所建言,他大失所望,於廢帝清泰四年(937年)辭官告歸,和老祖宗一樣,回鄉過隱居生活。

不過,另外一位狀元,即為黃公度(1109-1156年)。

他是黃滔八世孫。

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南宋紹興八年(1138),黃公度到臨安參加戊午科省試,脫穎而出,為進士第一。是年,由於皇帝不親策(即沒有舉行殿試),所以,省元黃公度就被宋高宗特旨賜為狀元及第。這也讓他成為莆田狀元史上繼徐寅、徐鐸之後的第三人,也是有史料明確記載、明確科榜、正兒八經的文狀元中的第二人。

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這次省試的第二名依舊落在莆田人的名下,為日後的南宋名相、詩人陳俊卿。包括他們在內,當時的莆田舉子共有14人榜上有名,佔該科進士數293人的4.8%。

其中,14人裡還有年紀最大的進士——73歲的林鄧,也有年紀最小的進士——18歲的龔茂良。地處東南沿海偏僻地帶的莆田竟然魁亞聯登,四異同科,真是轟動京城,出盡風頭。

也就在黃公度得中狀元的那一屆科舉,宋高宗也曾驚訝地問,興化(莆田舊為興化府)有何奇特之處,能夠同時兩人高中狀元和榜眼?狀元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另一說為荔枝、紫菜、子魚、蠣房)他似乎想通過這一回答,大誇特誇一下家鄉的物產。不過,陳俊卿則坦言,“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宋高宗聽後,也認為“榜眼略勝一籌”。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整個福建在科舉史、文化史上的真實寫照。

在《重建黃氏宗祠記》中,黃公度被評價為“居官耿直,以廉勤稱,”由於他與宰相趙鼎交好,而趙鼎又力薦岳飛抗金,最終他也屢遭秦檜的打擊,“貶攝南恩,官止外郎。”最後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48歲。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圖說:黃公度,字師憲,號知稼翁】

在一首七律《悲秋》中,我們也許能感受黃公度內心的憤懣,以及對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的不滿。詩云,“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其中,他以“山鳥”喻指那些只求一時的歡樂、沉湎於偏安局面的權貴們,但好在還有那些看到暫時繁榮背後隱伏著危機的、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他們就是那寶貴的“井梧”。

從黃滔到黃仁穎、黃公度,我們都可以看出,在時代的困局面前,他們儘管鬱郁不得志,但從沒有放棄自己為人、為文的原則,並矢志報國。這份骨氣,也傳至今天。

正是在前人的引領和指示下,儘管“歲月飛馳”,黃氏的那些“狀元裔孫”們,依舊“瓜瓞綿綿,甲第蟬聯,世代簪纓”。東里因此在苦難中更加輝煌,“流芳遺澤,蔭及後昆。”黃氏亦遂“稼村聚族,族大藩衍”,最後由東里而延壽。

但誰都清楚,不管是延壽、東里,還是莆田,這些終將只是他們千年旅程中的一站。

為了安頓自己的肉身和靈魂,他們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尋覓一份適合自己的生活。並以此為指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停地背起行囊,漂泊天涯,將足跡踏向莆仙、八閩乃至華夏大地,把一個個異鄉變成故鄉,又永不停息地,把一個個故鄉變成他鄉。與此同時,將中原氏族的進取、開拓的門風播撒到各地。

某種意義上,這種由無數前輩所鑄就並厚積的風骨和文脈,加上“家貧子讀書”,讓每個莆田人都會選擇在求學上下功夫。儘管莆田系(主要是醫院)在今天為人所詬病,但從莆田走出來的優秀學子,也從出不窮。

多年後,也正是沿著祖先的足跡,黃廣潢走出了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宅家、靜心、讀書、陪伴……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最好的抗疫!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紫菜爸爸》

王千馬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12月第一版




從江夏黃氏到八姓入閩:武漢和莆田之間,藏著一段“血緣”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商幫系列);《新制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企業官方傳記系列);《紫菜爸爸》(人物傳記系列);以及《大國出行:汽車裡的城市戰爭》(城市發現系列)等十數部作品,並主編有《無法獨活:致喂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

2017年,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根據《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拍攝製作了五集紀錄片。2019年,“吾球商業地理”參與吳曉波頻道的12集紀錄片《地標70年》的拍攝合作,通過12箇中國地標見證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此外,“吾球商業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兩度榮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年度十大壹點號”稱號)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製作 | 粉紅女佩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