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再談分餐與疾病防控

最近,多地報道從新冠肺炎病人糞便中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鍾南山院士的團隊從中分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在流行病學上的意義尚待進一步觀察和證實,但無論如何,這個結果都提醒大家,除了呼吸道傳播以外,還要警惕新型冠狀病毒經過消化道傳播的可能。因此,從預防和控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來講,實行分餐制還是有必要的。其實,公共衛生專家認為,分餐能極大地減少各種消化道疾病傳播的概率,可以預防各種經口、唾液傳播的疾病並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有益於健康。

再談分餐與疾病防控

分餐制對於切斷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特別重要,有利於胃病的防治。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但幽門螺桿菌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而造成人類的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症狀主要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有研究發現,亞洲人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流行,其發病率要遠高於實施分餐制較好的歐美國家。

再談分餐與疾病防控

分餐制對於甲型肝炎等經口傳播疾病的預防非常有效。甲肝也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其病原體是甲型肝炎病毒,其傳染源是急性甲肝患者或隱性甲肝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進行傳播,也就是通過消化道傳播。急性甲肝患者和隱性甲肝感染者排出的糞便裡含有甲肝病毒,糞便如果汙染飲用的水源、食物、蔬菜等,其他人飲用被汙染的水或者吃掉被汙染的食物、蔬菜,就可以造成傳染。除了被汙染的食物、蔬菜、水之外,糞便也可以汙染玩具、用具,健康人在接觸這些玩具、用具之後,可以通過手將病毒食入口中造成傳染,水源或者食物的汙染可以引起暴發流行。人們如果與甲肝患者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就可將甲肝病毒沾染到手上,再用手觸碰嘴或者食物,甲肝病毒就可進入消化道,感染甲肝。實行分餐制可防止交叉感染。同時餐具也要及時消毒。

分餐制對於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家庭和公共場所實現分餐制,有利於控制人的飲食量,特別是對於兒童有好處,有利於做到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另外對於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來講,實施分餐制,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結構。

  • 文:孫桐
  •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