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樣讓兒女喜歡上漸老的我們?

心快樂


老年人與兒女是不同時代的人,他們之間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興趣愛好以及飲食習慣等等反差太大,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至於怎樣讓兒女喜歡上漸老的我們,這個話題有些牽強,有些沉重,令年老的我們感到心酸。

我們用大半生精力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無怨無悔,也不圖他們回報。到了晚年我們還要為他們看孩子,做免費的保姆。憑什麼為了讓孩子喜歡而改變真實的自己呢,這對老年人太苛刻了吧。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脾氣性格,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處理問題的方式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老年人相對比較固執,如果為了兒女喜歡而改變自己是很難的一件事。即使違心的改變了其內心也是不情願不平衡的。例如,老年人為了給兒女看孩子,遠離老家與兒女共同生活,原有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由於多方面原因不由自主,在一起生活非常彆扭。據此許多相關報道披露,由此得抑鬱症的老人並不少見。

人到老年不拖累兒女,不給兒女找麻煩,增加負擔就是明白老人。憑什麼為了兒女喜歡而改變自己呢。

兒女喜歡,老人樂意就在一起生活。反之各過各的,就這麼簡單。


老當益壯41148740484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有娃的中年人在這方面是最有發言全了,就拿我家來說吧!倆娃一天到晚的雞飛狗跳的,只能教育,也不捨得打,不捨得罵的。

我這人比較隨和一點,和他們倆感情好,都比較親近我,有什麼好吃的也知道留給我吃,下班回來我那個小丫頭,就會一直粘著我。

我老婆就要差一點,她性格比較急,娃不聽話了就罵一頓,和她的關係就沒有像我那麼親近,倆娃都怕她。

總結一下:和兒女還是要多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和他們互動遊戲,交一些做人的道理,一起讀一些有益的書,多帶出去走走看看,瞭解外面的人和事,自然就會喜歡你了。

打罵既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他們有逆反心裡。





深圳東北人春哥


致我們終將降臨的衰老。

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存在QQ空間裡。

我的想法,簡言之:

第一階段:分開住,能自理

自己必須有收入(存款)、有住所;

能自己居住的時候,儘量自己居住;

能站絕不坐,能動絕不躺,儘量自立自理。

第二階段:同住、能自理

把自己當客人、甚至是房客;

謹守本分,該給錢給錢(生活費、房租),該閉嘴閉嘴(客人不當主人的家),該幹活幹活(勤快的客人人人都喜歡)。

第三階段:不能自理又必須同住

儘量自己掏錢請護理人員;

儘量不唉聲嘆氣、叫苦叫痛;

儘量降低存在感。

第四階段:不能自理,去養老院

儘量自己掏錢繳費;

默默忍耐養老院的敲詐、護理人員的凌辱,無需抱怨給孩子聽;

日日唸經,安靜等死。

——這是我給自己的設定。儘量記住、執行。

但願到時候不會昏聵到記不住。



雲是鶴家鄉680


怎麼讓兒女喜歡上漸漸老去的我們?

不能倚老賣老

這年頭什麼都值錢就是年紀不值錢,不管你願不願意時間都會推著你往前走。心裡不要有太多的應該或者不應該,不要凡事都擺老資格,不要拿拿年紀說事情。

你說的對,我想兒女一定會尊重你的意見,要學會聽的進去建議。不要擺一家之主的姿態,只有你是正確的,所有人都應該圍著你轉,讓兒女唯命是從。

不要嘮叨。

上了一定年紀的人會變得越來越感性,會變的話也也越來越多,我們要學會剋制,不要說不好還說不少。

有些事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自己的兒女好,希望他們比我們過得更好。可我們要明白過猶不及,話說三遍淡如水。說多了不但起不來應用的作用,兒女可能會反感,會事與願違。

不要拿自己和兒女比

每個時代都會催生不同的產物,所在的時代不同,我的認知會不同。我們不能老拿自己艱苦歲月來教育自己的兒女。說一次兩次兒女會理解我們的不容易,可是老說兒女就會認為父母認為自己不夠好,沒有達到他們的理想期望。

讓兒女自己拿主意

我們漸漸老去,兒女也慢慢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兒女長大了,也會越來越忙,很多事情他們也學會了自己拿主意,所以說在一些大的事件上我們沒給一個大題的解決方向,但不要替他們拿主意。

不要太多索求

從十月懷胎到把兒女養大成人,我們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我們把所有的期望和感情都傾注到兒女身上。他們長大了,我們卻老了。

人老了想的就多了。我們可能會害怕老無所依,有一點事情我們就會打電話給兒女,希望他們給解決。

總要求兒女能經常回來看看自己,可我們要知道兒女長大了,變得越來越忙,我們不能奢求他們像小時候一樣天天粘在我們身邊,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當年多麼不容易,不要抱怨兒女不管自己。

我們要做新時代的老年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利用空閒時間廣交好友,完成以前有遺憾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浮名半神


作為父母,這個顧慮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如果到老了的時候,還需要顧慮兒女是不是喜歡漸漸老去的父母,我認為這就是做父母的失敗!從小沒把孩子教育好。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對“孝”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具體什麼意思呢?通俗的說就是:能把父母照顧的很好,就叫孝。

兒女應該對父母盡孝,這不僅是義務,也是責任。

“孝道“是我們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老祖宗傳下來的,一輩又一輩。

清朝末年徐熙在《勸孝歌》裡寫到: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

孝道和世間萬法一樣,也是有條件的,有因有緣,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維繫。

父母是孩子的楷模,父母孝順,兒女一般都會孝順。這樣傳承下去,就會形成良好的家風。

我們作為父母,以後年齡大了,應該注意什麼呢?幾點建議如下:

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少讓孩子擔心。

清心寡慾,過老年人該過的生活,不給孩子添麻煩。

年輕的時候應該多努力,多積累資本,給孩子減輕負擔。

做好家裡的長輩,不能為老不尊,兒女子孫的身上都會有你的影子,我們是他們的榜樣!

(以上個人觀點,不針對任何人,只針對問題中的現象提出)


踏楓行歌


說實在的我們年輕人不怎麼喜歡和老人在一起。你要是想自己的兒女喜歡你,你首次就得和兒女好好的聊一聊。聊天的話題一定要是比較舒適的,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不要一開口就罵人。雖然您是長輩,但是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誰都不喜歡被別人責備,包括你自己本身。你可能覺得孩子是你的,是你帶大的,你想罵就罵。但是你錯了,你這樣子只會讓兒女越來越不喜歡你,越來越疏遠你。

現在很多為人兒女的人情願在外過年也不情願回家。主要是因為家裡面的父母給的壓力太大了。他們回家過年,父母就會問今年賺了多少錢,有沒有交到女朋友。本身他們在外面工作就已經很累了,回家是為了放鬆放鬆一下。你還給他施加壓力他能喜歡你嗎?

年輕人現在都比較懶,但是他們也只是在家裡面懶而已,在外面工作,他要是想偷懶,老闆還會扣工資。所以家長要是真的想和自己的兒女關係好。應該問問他們在外面有沒有受委屈,會不會照顧自己之類的話。這樣子兒女你不喜歡你嗎?





標峰理評論


這個話題我理解是:為不讓子女嫌棄漸老的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人生步入老年的時候,由於生理漸進衰退期,會出現一些讓人討厭的現象!

第一是嘮叨:主要表現為多管閒事.這是目前,讓很多孩子最討厭的行為.要是老年父母沒有認識到這點,那麼會讓子女們弱化對父母的情感.第二是個人衛生問題.由於老年人的體力和精力逐漸下降,因此忽視了自身的衛生問題,比如不勤洗澡,不勤換內衣等方面,吃飯不利索等,會引起孩子經常督促操心,影響孩子情緒.

第三是健康問題.俗話說久病無孝子,所以在步入老年的父母要注意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營養搭配的飲食,保持自身身體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少給孩子添麻煩,儘量讓孩子安心的工作.

第四是安全問題.要儘量在出行和外出活動的時候,注意身體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發生,少給家人添麻煩.

第五是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分擔和照料一些子女的家庭生活事宜.

第六要是有生活保障的父母,不要去撿垃圾,會給子女臉面無光!

我是一壺好茶,請點擊關注互動!很開心和大家分享此話題!


一壺好茶68


我和女兒亦敵亦友,互相喜歡互相調侃,但深愛對方的心是永恆的,我為女兒做的很多事女兒都是深受感動的也是心存感激的,可能是性格原因我還是極易接觸極易相處的,連她的小男友都跟我神皮,一點不懼未來的丈母孃,女兒說:媽媽,我有預感,將來咱們家一定非常和睦其樂融融,女婿和丈母孃得經常友好的調侃打嘴仗但絕對不生氣。看看這兩小隻連相不





嘀嗒5929


很高興回答問題,但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問題.是因為連自己的兒女都嫌棄變老的父母.說明子女不孝.也說明自己曾經有不足之處,,最好能知道你孩子現在多大年紀,為什麼不喜歡你?才能給出實際情況建議,

.中國傳統美德文化就說過百善孝為先,我是湖北孝感人.傳說中七仙女與董永相愛的地方.孝感動天.以孝聞名的城市.我敢說我孝敬父母.也喜歡父母.那我怎麼對老人的,我的孩子他也會傳承孝心.自然也會喜歡我

那我就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說些淺薄建議~

首先做父母的一定要在寶寶出生後多多陪伴玩耍.一歲半後就得注意營造良好的家風.遵紀守法.健康的生活習慣

其次在娃的學業教育上能抽空陪孩子同甘共苦成長提升自己.

最後切記注意青春叛逆期時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正確溝通方法與引導孩子.讓孩子不走黑暗路.沒有陰暗經歷.千萬不要過分嘮叨.倚老賣老

我感覺精力有限我也不一定做全面,現在小學2年級的題目我都懵逼啦[我想靜靜],,,能全面做好所有三點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踏入社會會更加成氣,成家立業後會更有感恩的心孝順愛護父母.自然不會嫌棄年老體邁的我們

《此圖片是我住院的父親與兒子.他老人家去年9月份住院.我辭職照顧.今年2月12號離開.我相信我的兒子長大了也會有這份孝心》



芮誠寶寶


少管閒事,特別是家中的“閒事”。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如今都是“奧特曼”“灰太狼”年代了,你還在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那才叫毀人不倦!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協”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錯位。大事上表個態,聽不聽的別計較。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要主動追求個清閒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