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後疫情”時代!體外診斷迎投資新風口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IVD行業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熱點。核酸試劑檢測結果,給體外診斷行業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就在如此特殊嚴峻的情況下,大家對IVD賽道追逐的熱情只增不減。

“後疫情”時代!體外診斷迎投資新風口

▲2020年2月3-7日,A股醫藥生物板塊和子行業漲跌幅情況

(來自:光大證券)


  • 醫療器械總體增速最高,達10.61%;
  • 醫藥商業漲幅10.26%;
  • 醫藥生物漲幅5.98%;
  • 化學原料藥漲幅6.80%;
  • 化學制劑漲幅5.46%
  • 生物製品漲幅4.10%
  • 中藥漲幅4.07%
  • 醫療服務漲幅3.92%


相比於社會行業中的其他產業,醫療行業的抗壓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在醫療全產業鏈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回顧過去的一年體外診斷行業出現的眾多影響深遠的政策,

好的一面:國家鼓勵國產設備優先,國產化程度正在加深;政府管理投資項目貸款使IVD企業受益;分級診療推動市場進步一擴容;受壓一面:醫保控費成為剛性約束,帶量採購、兩票制政策即將常態化;伴隨著利好的同時,體外診斷行業發展亦面臨一定挑戰。


IVD市場如何在市場的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顯得異常重要。那麼,2020年體外診斷行業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哪個細分行業更受資本青睞呢?


疫情驅動IVD產業快速增長


  • 西門子醫療:血氣測定試劑盒、Atellica®設備及各類實驗室診斷試劑的本地庫存已在近一個月的持續抗疫中告罄;
  • 邁瑞醫療將1800多臺醫療設備準時交付給火神山醫院、為雷神山醫院交付了總數超過1200臺的醫療設備;
  • 華大基因累計向全國捐贈13.25萬份試劑盒。全國核酸檢測收試劑盒日產能近百萬;


在疫情防控的實踐檢驗中,IVD行業的成為這場戰爭的主力軍。同事,也引來了不少投資人醫療行業體外診斷細分領域投資的青睞。


禾資本健康投資團隊曾在2月21日發文稱,不斷自我迭代的創新型、平臺型IVD公司在未來五年具有更多的增長動能。疫情防控再次強調疾病診療關口前移,對體外診斷(IVD)行業是重大利好。


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看好IVD領域


近日,知名科技媒體:36氪訪問知名投資機構,每家投資機構對“疫情後時代”的醫療行業的投資風向有不同看法。通過這些觀點,小桔燈網發現他們對IVD領域的投資非常看好。


斯道資本:關注基層市場醫療需求,實現普惠醫療


斯道資本中國醫療基金主要關注4個投資領域。分別是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信息技術和醫療服務,以構建全產業鏈的戰略佈局。


奇蹟之光創投基金:關注生命科學


重點關注生命科學以及精準醫學領域,包括分子診斷、質譜平臺與應用、合成生物學、創新CDMO、基因編輯、免疫療法、細胞療法、新型藥物篩選平臺等創新技術。


高特佳投資認為:POCT市場擴容,第三方檢驗力量凸顯


新冠病毒的爆發,揭開了我國基層醫療市場的弊端,發熱門診快速診斷能力較弱。縣級醫療單位發熱門診標準不夠格,POCT類檢測產品不足。


要知道全國基層醫療市場覆蓋的人群總量非常龐大。在這個背景下,檢測需求凸顯,更加便捷、小型化、適合快速診斷的POCT即時檢驗,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同時,poct在疫情防控中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2月2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3家企業3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包括2個膠體金法抗體檢測試劑、1個恆溫擴增芯片法核酸檢測試劑,擴大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和手段,全力服務疫情防控需要。


約印醫療基金:看好IVD診斷,第三方檢驗


約印醫療基金表示:看好IVD診斷,第三方檢驗、醫療設備、防護耗材等市場。


銘豐資本:加大對戰略級細分行業、前沿生物技術、病毒防治的關注


經緯創投:關注藥物、IVD領域


北極光:看好基因治療、免疫治療、腫瘤免疫等投資方向


上述主要羅列了一些直接與IVD領域投資直接相關的內容,除此之外,試劑上游原料、醫療信息服務、疫苗、藥物等領域也成為投資熱點。


總而言之,疫情對醫械市場短期波動較多,會對中小企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從長遠來看,醫療投資市場如電光之照耀,大型IVD企業將持續受益。


政策+投資,加大激活產品國產化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投資機構對IVD行業的推動外,國家政策的影響對行業來說發揮了關鍵作用,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醫療器械的重要出口國。


與此同時,為推進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措施鼓勵採購國產品牌,進一步加速了國產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進程。若市場投資腳步與國家利好政策落地“雙管齊下”,勢必將推動國內體外診斷市場的活躍度,國產化替代再次加速。

在新冠疫情的突襲下,在各行各業都受到巨大的影響和衝擊,但醫療卻是獲得顯著利好的領域,診斷產品、低值耗材、治療藥物、疫苗研發領域都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未來,伴隨自主創新與國產替代實現控費與提質,我國醫療行業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發展主旋律。


疫情過後,醫療行業將會迎來這幾點變化


  1. 加強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系
  2. 重構基層醫療市場:調整分級診療政策,在這次疫情的極限測試下,我們看到基層疾病防控尚有很大改進空間,分級診療仍需持續推行;我們需要更多激勵機制促進創新檢測手段技術研發。
  3. 疫苗市場關注度被提高
  4. 分子診斷行業得到擴容:在此次疫情中,分子診斷企業無疑是IVD領域中的優勝者了。隨著疫情過去,新冠試劑產量、銷量將會趨於正常水平,但分子診斷企業對於IVD行業的總體格局依然舉足輕重。國家在這次突發疫情中吃到的“血虧”將總結成深厚的經驗教訓,最終形成系統的政策條文落地實施。而這其中,為傳染病的防控,會大力推動分子診斷企業發展。
  5. 第三方檢測機構市場:待疫情過去,第三方檢測中心在醫療服務體系作用再次加深,將會更多服務於區域醫療中心、醫聯體建設中去。隨著醫改的調整持續深入推進,為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成長沃土,未來十年仍將是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的黃金期。
  6. 加大創新藥物研發力度


附·2019—2020年2月體外診斷行業融資詳情:

“後疫情”時代!體外診斷迎投資新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