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明代的窮人為什麼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魚蝦吃而非要跟著李自成?

樓外殘月


當時的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當時明王朝的腐敗統治和數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導致老百姓收不抵支、食不果腹。再說到處是饑民、餓民,哪有那麼多的兔子可抓?如果山上真有兔子,水裡有魚可抓的話,可山林,河段定也是一些地主惡霸和地方官吏和豪強所霸佔的,又哪裡能讓老百姓自由上山下河呢?如此所言:上山定有山捐、下河也必有下河稅。再說當年陝西大旱,地裡果粒無收,野草樹皮都被饑民啃光,山上哪裡還有兔子可抓?河床無水,魚從哪來?那些饑民,眼看自己就被白白餓死,這時有人帶頭反抗,如此一呼百應,大家為了能得到一次填飽肚子的機會,自然願意跟著李自成一起起來反抗官府,打擊地主豪強。何況李世民起義提出的″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的口號深得底層社會各層的愛戴和擁護,因為他們堅信:老百姓之所以窮,全是明王權制度的腐朽和地方土豪劣紳的強徵暴斂。他們堅信:只有跟著李自成一起反抗,才有活路!


獨步1151271383


先講兩個故事,一個:2000年代的,爺爺接上小學、放學後的孫子,每次給孫子買一個烤紅薯,孫子說真好吃!問爺爺:你小時候吃啥?爺爺說:小時候紅薯半年糧,經常吃紅薯。孫子說:爺爺你小時候真幸福!爺爺一臉茫然,吃紅薯是因為沒有米麵糧食、無奈之舉啊!

另一個:我是北方豫北地區的,小時候,暑假小河抓的鯽魚很多,很高興,回到家裡,奶奶做給我們吃,都是魚身上塗點白麵猶如烤鍋貼弄熟,我們只是吃魚身上的面,魚刺多,不會吃,都扔了。——那時油、調料少、不會做、也不會吃。

再回答《頭條》問答:山上野味、水裡魚蝦蟹鱉,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做的費工費時、做不好也不好吃。

所以有句話(昨天媒體上一個九十歲老太太說的):餓三天不吃飯,為了不被餓死,什麼瘋狂的事都會幹!我聽了這話了朦睜半天:無糧不穩啊!

所以饑民只有跟著李自成造反,不反也是餓死。

自古一句話:一不當兵,二不放羊!


why965215


這個問題不光是可以對著明末造反的李自成來提,對任何朝代、任何造反者都可以這樣提問題。如果讀一下唐末黃巢造反的歷史,則更可以提這個問題。

據《新唐書》等史書記載:黃巢起義軍佔領長安前後約三年,沒有建立起來管理章程,一不維持秩序,二不重視耕作;一味地搶掠,對自己人、對官軍、對老百姓誰都不放過。沒有糧食吃,就吃人,唐朝官軍捕捉山寨居民賣給黃巢的軍隊,以肥瘦論價,一個人值數百緡。黃巢死後,其部將秦宗權所部農民軍,四面出擊,沒有好策略,接連敗仗。“然無霸王計,惟亂是恃。兵出未始轉糧,指鄉聚曰:“啖其人可以保吾眾!”官軍追躡,獲鹽屍車數十車!”多麼殘酷而悲慘呀!竟然殺了人,用鹽醃著,拉上當軍糧。若如題目意思,問題就來了,如果說窮人跟隨李自成造反,是可以吃飽飯;而跟隨黃巢去造反,卻連飯也吃不到。這個抓野兔吃、下河捉魚蝦吃的出路,不是更應該提出來麼?為什麼幾千年、幾百年人類發展,認識不到這個問題呢?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

人類社會的進化就是由吃野兔、吃魚蝦轉移到吃糧食上來的,為什麼要轉移食物對象呢?因為人類生存的環境,不能保障人類以吃野兔、魚蝦而生存發展。人類以陸地居住為主,不可能所居處野兔捉不完,魚蝦吃不完。北方遊牧民族以逐水草養牲畜,再以牲畜肉為主食生存,但就是發展不起來,人口一多,吃的就不夠。為了生存,就向南搶掠。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漢族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主因就在於此。

再說,小動物們也是有食物鏈的,兔子是狼、狗、蛇、鷹等的食物,也是成天擔心吊膽過日子,生存條件也相當殘酷,那能一年十窩,幾十號的生並存活著。就是生下來存活率也很低,並不能滿足災荒年窮人維持生存的需要。魚蝦雖然數量多,繁衍快,但生長週期長,體重小,河中元魚、食肉魚等也要吃它們,作為人的佐餐還可以,當作主食,則顯然不夠。李自成所在的陝北,河流、湖泊少而小,其魚蝦承載量根本不可能支撐當地人當主食口糧。更何況不管捉野兔,還是捕魚蝦,都需要專業技能,不是任何一個人,說幹就能幹的。

以上可能就是明代窮人不上山捉野兔,下水捉魚蝦吃,而跟著李自成造反的原因。


二曲人


我也奇怪呢,何不食肉粥?

跟張獻忠的窮人也不少呢,還有很多保持中立,或者組織民團自保。

而且窮人也不是一直跟住李自成,中途投降官軍的、溜號的也不少、看到李自成勢大後跟風的不在少數。

一要看哪個時期。1642年河南大饑荒之前的十年,李自成幾次差點被剿滅,跟他的農民也就幾萬到一二十萬,最後一次被打得只剩下18騎骨幹。但隨著河南饑荒達到極點,人開始吃人,饑民暴增到幾百萬,李自成看準機會東山再起,並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政治口號,短時間就聚集了上百萬民兵,一時間聲勢浩大,接連拿下洛陽、開封、襄陽、西安等戰略要地,然後1644年初一舉殺入北京。

二是人性趨炎附勢,否則小命難保。李自成造反之初跟定他的只是赤貧的陝北農民,農民軍過境其他省份時當地窮人睜一眼閉一眼同情而已,有的窮人還被政府徵兵剿李自成。李自成西安建國後勢不可擋,這時不僅是窮人,就連富人、明朝的地方官也在考慮是不是轉而投靠李自成了。

三是李自成的領袖號召作用,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的兩面旗幟,屢剿不死反而逐漸壯大,磨練出李自成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組織號召力,窮人感覺跟住他能保住性命、有飯吃、有前途,而且像牛金星宋獻策等落魄文人也看好李自成是成大事的人,這樣底層的人紛紛投靠。


海量蚍蜉


因為窮人們在跟著李自成之前已經將山上的野兔和魚蝦都吃光了。

韓信在窮困的時候,也懂得去釣魚,但是如果沒有漂母路過送他飯吃,韓信也餓死了。下河捉魚,上山抓野兔,都是體力活,當你從好不容易獲得的食物送給自己的家人和小孩吃的,根本就不夠。原始人也是打獵,當時人口少,獵物多,原始人也常常捱餓,當時人口多,土地兼併,很多土地自己也不能去捕獵。因此獲得額外食物都少了。

跟著李自成,許多都是裹挾,沒吃的只能去搶,你不去,你就成了被搶的。換做你,你怎麼選擇?


湖北青年小李



闖王李自成,結束大明王朝的響噹噹的人物。他起義之初提出的最鮮明的政策就是“不納糧”。各位看官看一看他的口號:"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 所以題面上所說的不能算是問題吧?窮人跟著李自成就是為了不用上山抓野兔,下河抓魚蝦,不用一日三餐朝不保夕。要知道,明末的勞苦大眾,要吃飽是件多少難的事情。山上的野兔河中的魚蝦,恐怕在闖王之前就已經被收拾得差不多了。 當時,出身底層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不當差,不納糧的政策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

各位看官再看看眾多明末文獻的記載是如何寫的。 明末清初史學家張岱的《石匱書後集》中記載:“而(明)有司供給軍需,督逋賦甚急,民不堪命。至於陷賊,反得安舒。為之歌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由是遠近欣赴,不復目以為賊。” 另據時人記載,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大軍從西安前往北京路過山西時,“晉民倡亂者皆傳賊不殺不淫,所過不徵稅,於是引領四望”。“小民惑於不徵糧,不殺人,不淫掠之偽示,日盼賊來”。 一邊是去抓已沒有多少的野兔魚蝦,朝不保夕。一邊是充滿了希望的“闖王來了不納糧”。該如何選擇?歷史已給出給答案。 朵朵兒以上所述,各位看官以為然否?歡迎留言指正!


朵朵看歷史


這個問題題主的說法令人發怵:自古人類的生活主要是五穀雜糧為主而生存,窮人單憑上山抓野兔或下河捉魚蝦能生存嗎?首先我們可以從歷史查閱李自成生活的時代,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古代傑岀的軍事家。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是一個生話在最底層的農民兒子,那時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災荒嚴重,餓浮遍地,在李自成的號召下,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並以“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獲得了廣大人民改變飢寒交迫的處境的希望,積極地跟著李自成鬧起了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運動,迅速發展起義隊伍達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的主力軍。





天馬行空128039981


抓兔子,這個餓死也抓不來幾隻,抓魚那時候技術落後,捕捉很困難也解決不了饑荒,畢竟是多少人都在捱餓,即使抓到魚又能怎麼樣呢?沒辦法吃飽肚子。然而跟李自成最後能吃飽還可以有錢拿,弄的好還可以當官。所以農民只要能吃飽飯就社會穩定如果不行,那就會搞事。所以當時很多農民願意跟朱元璋打天下。


莫江柏


李自成起義提出鮮明的口號:"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以除力役,廢賦稅,保障生活為號召,以所掠得統治階級的財富散給饑民,百姓喜歡極了,稱李自成義軍為"李公子仁義兵"。並積極參加義軍。

由於明朝後期政治腐敗,政府軍隊大部分是勇於搶劫,怯於作戰,不敢和李自成之類義軍作戰,卻會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報功。

"將無紀律,兵無行伍,淫汙殺劫,慘不可言。"民間有一比喻,譬"流寇軍"如梳,政府軍如櫛,到這地步,民不聊生,不得不加入李自成起義軍去了!


王晗說歷史


哈哈哈哈哈,

這樣的問題,

古代的事情,

有什麼意思呢?

到底要想表達什麼信息呢?

告訴你,

請穿越時空,

上朝問大明皇帝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