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楼外残月


当时的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当时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和数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导致老百姓收不抵支、食不果腹。再说到处是饥民、饿民,哪有那么多的兔子可抓?如果山上真有兔子,水里有鱼可抓的话,可山林,河段定也是一些地主恶霸和地方官吏和豪强所霸占的,又哪里能让老百姓自由上山下河呢?如此所言:上山定有山捐、下河也必有下河税。再说当年陕西大旱,地里果粒无收,野草树皮都被饥民啃光,山上哪里还有兔子可抓?河床无水,鱼从哪来?那些饥民,眼看自己就被白白饿死,这时有人带头反抗,如此一呼百应,大家为了能得到一次填饱肚子的机会,自然愿意跟着李自成一起起来反抗官府,打击地主豪强。何况李世民起义提出的″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的口号深得底层社会各层的爱戴和拥护,因为他们坚信:老百姓之所以穷,全是明王权制度的腐朽和地方土豪劣绅的強征暴敛。他们坚信:只有跟着李自成一起反抗,才有活路!


独步1151271383


先讲两个故事,一个:2000年代的,爷爷接上小学、放学后的孙子,每次给孙子买一个烤红薯,孙子说真好吃!问爷爷:你小时候吃啥?爷爷说:小时候红薯半年粮,经常吃红薯。孙子说:爷爷你小时候真幸福!爷爷一脸茫然,吃红薯是因为没有米面粮食、无奈之举啊!

另一个:我是北方豫北地区的,小时候,暑假小河抓的鲫鱼很多,很高兴,回到家里,奶奶做给我们吃,都是鱼身上涂点白面犹如烤锅贴弄熟,我们只是吃鱼身上的面,鱼刺多,不会吃,都扔了。——那时油、调料少、不会做、也不会吃。

再回答《头条》问答:山上野味、水里鱼虾蟹鳖,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做的费工费时、做不好也不好吃。

所以有句话(昨天媒体上一个九十岁老太太说的):饿三天不吃饭,为了不被饿死,什么疯狂的事都会干!我听了这话了朦睁半天:无粮不稳啊!

所以饥民只有跟着李自成造反,不反也是饿死。

自古一句话:一不当兵,二不放羊!


why965215


这个问题不光是可以对着明末造反的李自成来提,对任何朝代、任何造反者都可以这样提问题。如果读一下唐末黄巢造反的历史,则更可以提这个问题。

据《新唐书》等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前后约三年,没有建立起来管理章程,一不维持秩序,二不重视耕作;一味地抢掠,对自己人、对官军、对老百姓谁都不放过。没有粮食吃,就吃人,唐朝官军捕捉山寨居民卖给黄巢的军队,以肥瘦论价,一个人值数百缗。黄巢死后,其部将秦宗权所部农民军,四面出击,没有好策略,接连败仗。“然无霸王计,惟乱是恃。兵出未始转粮,指乡聚曰:“啖其人可以保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车数十车!”多么残酷而悲惨呀!竟然杀了人,用盐腌着,拉上当军粮。若如题目意思,问题就来了,如果说穷人跟随李自成造反,是可以吃饱饭;而跟随黄巢去造反,却连饭也吃不到。这个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的出路,不是更应该提出来么?为什么几千年、几百年人类发展,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呢?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人类社会的进化就是由吃野兔、吃鱼虾转移到吃粮食上来的,为什么要转移食物对象呢?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不能保障人类以吃野兔、鱼虾而生存发展。人类以陆地居住为主,不可能所居处野兔捉不完,鱼虾吃不完。北方游牧民族以逐水草养牲畜,再以牲畜肉为主食生存,但就是发展不起来,人口一多,吃的就不够。为了生存,就向南抢掠。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主因就在于此。

再说,小动物们也是有食物链的,兔子是狼、狗、蛇、鹰等的食物,也是成天担心吊胆过日子,生存条件也相当残酷,那能一年十窝,几十号的生并存活着。就是生下来存活率也很低,并不能满足灾荒年穷人维持生存的需要。鱼虾虽然数量多,繁衍快,但生长周期长,体重小,河中元鱼、食肉鱼等也要吃它们,作为人的佐餐还可以,当作主食,则显然不够。李自成所在的陕北,河流、湖泊少而小,其鱼虾承载量根本不可能支撑当地人当主食口粮。更何况不管捉野兔,还是捕鱼虾,都需要专业技能,不是任何一个人,说干就能干的。

以上可能就是明代穷人不上山捉野兔,下水捉鱼虾吃,而跟着李自成造反的原因。


二曲人


我也奇怪呢,何不食肉粥?

跟张献忠的穷人也不少呢,还有很多保持中立,或者组织民团自保。

而且穷人也不是一直跟住李自成,中途投降官军的、溜号的也不少、看到李自成势大后跟风的不在少数。

一要看哪个时期。1642年河南大饥荒之前的十年,李自成几次差点被剿灭,跟他的农民也就几万到一二十万,最后一次被打得只剩下18骑骨干。但随着河南饥荒达到极点,人开始吃人,饥民暴增到几百万,李自成看准机会东山再起,并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政治口号,短时间就聚集了上百万民兵,一时间声势浩大,接连拿下洛阳、开封、襄阳、西安等战略要地,然后1644年初一举杀入北京。

二是人性趋炎附势,否则小命难保。李自成造反之初跟定他的只是赤贫的陕北农民,农民军过境其他省份时当地穷人睁一眼闭一眼同情而已,有的穷人还被政府征兵剿李自成。李自成西安建国后势不可挡,这时不仅是穷人,就连富人、明朝的地方官也在考虑是不是转而投靠李自成了。

三是李自成的领袖号召作用,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两面旗帜,屡剿不死反而逐渐壮大,磨练出李自成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号召力,穷人感觉跟住他能保住性命、有饭吃、有前途,而且像牛金星宋献策等落魄文人也看好李自成是成大事的人,这样底层的人纷纷投靠。


海量蚍蜉


因为穷人们在跟着李自成之前已经将山上的野兔和鱼虾都吃光了。

韩信在穷困的时候,也懂得去钓鱼,但是如果没有漂母路过送他饭吃,韩信也饿死了。下河捉鱼,上山抓野兔,都是体力活,当你从好不容易获得的食物送给自己的家人和小孩吃的,根本就不够。原始人也是打猎,当时人口少,猎物多,原始人也常常挨饿,当时人口多,土地兼并,很多土地自己也不能去捕猎。因此获得额外食物都少了。

跟着李自成,许多都是裹挟,没吃的只能去抢,你不去,你就成了被抢的。换做你,你怎么选择?


湖北青年小李



闯王李自成,结束大明王朝的响当当的人物。他起义之初提出的最鲜明的政策就是“不纳粮”。各位看官看一看他的口号:"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所以题面上所说的不能算是问题吧?穷人跟着李自成就是为了不用上山抓野兔,下河抓鱼虾,不用一日三餐朝不保夕。要知道,明末的劳苦大众,要吃饱是件多少难的事情。山上的野兔河中的鱼虾,恐怕在闯王之前就已经被收拾得差不多了。 当时,出身底层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不当差,不纳粮的政策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各位看官再看看众多明末文献的记载是如何写的。 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的《石匮书后集》中记载:“而(明)有司供给军需,督逋赋甚急,民不堪命。至于陷贼,反得安舒。为之歌曰:‘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由是远近欣赴,不复目以为贼。” 另据时人记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大军从西安前往北京路过山西时,“晋民倡乱者皆传贼不杀不淫,所过不征税,于是引领四望”。“小民惑于不征粮,不杀人,不淫掠之伪示,日盼贼来”。 一边是去抓已没有多少的野兔鱼虾,朝不保夕。一边是充满了希望的“闯王来了不纳粮”。该如何选择?历史已给出给答案。 朵朵儿以上所述,各位看官以为然否?欢迎留言指正!


朵朵看历史


这个问题题主的说法令人发怵:自古人类的生活主要是五谷杂粮为主而生存,穷人单凭上山抓野兔或下河捉鱼虾能生存吗?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查阅李自成生活的时代,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岀的军事家。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是一个生话在最底层的农民儿子,那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灾荒严重,饿浮遍地,在李自成的号召下,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并以“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获得了广大人民改变饥寒交迫的处境的希望,积极地跟着李自成闹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运动,迅速发展起义队伍达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的主力军。





天马行空128039981


抓兔子,这个饿死也抓不来几只,抓鱼那时候技术落后,捕捉很困难也解决不了饥荒,毕竟是多少人都在挨饿,即使抓到鱼又能怎么样呢?没办法吃饱肚子。然而跟李自成最后能吃饱还可以有钱拿,弄的好还可以当官。所以农民只要能吃饱饭就社会稳定如果不行,那就会搞事。所以当时很多农民愿意跟朱元璋打天下。


莫江柏


李自成起义提出鲜明的口号:"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以除力役,废赋税,保障生活为号召,以所掠得统治阶级的财富散给饥民,百姓喜欢极了,称李自成义军为"李公子仁义兵"。并积极参加义军。

由于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政府军队大部分是勇于抢劫,怯于作战,不敢和李自成之类义军作战,却会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报功。

"将无纪律,兵无行伍,淫污杀劫,惨不可言。"民间有一比喻,譬"流寇军"如梳,政府军如栉,到这地步,民不聊生,不得不加入李自成起义军去了!


王晗说历史


哈哈哈哈哈,

这样的问题,

古代的事情,

有什么意思呢?

到底要想表达什么信息呢?

告诉你,

请穿越时空,

上朝问大明皇帝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