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姚雪垠的《李自成》?

坑渠佬


长篇小说《李自成》是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皇皇巨著,全书共计330余万字,从潼关突围开始写起,一直到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大顺军余部在鄂西一带坚持抗清,康熙初年被清军消灭为止。

《李自成》全书共五卷,第一卷1963年出版,但由于作者姚雪垠的摘帽右派身份,所以评论界和媒体对这部作品毫无评价;1974年《李自成》第二卷初稿完成,姚雪垠致信文学大师茅盾求教,茅盾很快回信,对《李自成》的谋篇布局和诸多细节提出了中肯意见,对姚雪垠的写作功力大加赞赏。茅盾在信中这样写道:“以潼关南原之战为例,有时写短兵相接,有时写战局全面的鸟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当时姚雪垠已经60多岁了,茅盾建议他尽快写完全部五卷的初稿,“倘使只有前两卷的定稿,而没有后三卷的初稿,那真是一大憾事”。果然被茅盾言中,第二卷和第三卷分别于1976年和1981年完成后,由于姚雪垠身体欠佳,第四卷未能按照原计划完成,最后只能从第三卷和第五卷中抽出部分章节组成,后两卷于1999年作者去世前出版。

姚雪垠先生

《李自成》整体来说还比较好看,对明末农民起义全景式的描绘,对李自成、张献忠、高夫人、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红娘子、慧梅、老神仙、崇祯皇帝、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物栩栩如生的描述,都非常引人注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姚雪垠对书中主要人物李自成、高夫人、刘宗敏等农民起义军将领过度拔高,有高大全倾向,脱离了当时的历史实际,虽然是文学作品,这样也不太妥当,这是《李自成》的一大败笔。

《李自成》精补本

进入新世纪后,姚雪垠先生助手俞汝捷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以删削,修订了原著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并在文字上作了改动,出版了《李自成》精补本。精补本分天寒霜雪繁、闻说真龙种、长风驾高浪、风散入云悲四卷,既保持了姚雪垠原著的基本框架,又精炼耐读,堪称佳作。


民国年间那些事


一部脱离时代背景,假大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应景的严重"政治"化小说!在十五世纪中,小说政治化程度超越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年代的政治水平!这本书基本上是一部经不起推敲,个性化的废书!毫无历史价值!《李自成》与《金光大道》一一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安勤107043531


姚雪垠的长篇巨著《李自成》,一共五卷,其中的三卷成书于七十年代后期。

在三卷之后,剩下两卷停顿了好长时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对已经成书的三卷的评价产生了变化。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姚雪垠最终还是完成了后两卷,但恕我直言,后两卷写的很潦草,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模糊。

对于《李自成》这部巨著 ,相信姚雪垠注入了他的全部心血,而前三卷也配得上他的心血。

但是,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姚雪垠给《李自成》这部小说注入太多的“政治含义”。这样,李自成这个人物就被他塑造成为一个“高大上”般的人物,光环过于耀眼。

但是,到了第四卷开始,李自成的形象开始中性化,并且可能是由于对后两卷究竟如何收场,姚雪垠先生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从后两卷的脉络和情节发展的逻辑来看,姚雪垠对后两卷已经没有了前三卷的激情。

总的来讲,对于姚雪垠老先生的倾心创作,还是要十分敬佩的,毕竟对跨越十几年,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起义进行了旗帜鲜明的讴歌(尽管明显的拔高了)。同时对李自成,刘宗敏,郝摇旗,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起义领袖和将领的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在人物塑造方面,姚雪垠显然是受到了当时那个特殊环境的影响,人物描写的过于理想化。

因为时代气息过于浓重,这部长篇巨著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慢慢被淹没。


步武堂


12年前看过姚雪垠写的《李自成》,至今记忆犹新。

2006年,我读大二,在大学图书馆看到这套书,立刻全部借来读完,只用了两天时间。在我的影响下,全班半数同学都读了。当时,我是全班同学中公认的会选书会读书的人,我给同学们推荐的历史小说还有《历史的天空》《亮剑》《大秦帝国》《张居正》《穆斯林葬礼》等等。相比之下,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是什么鬼东西!

言归正传,说说这本书的看法。

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套好书,好在这样几点:

1,有气度。

关于《李自成》这本书的气度,我认为这是通俗化了解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最佳读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末起义军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也能看到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对农民起义的疯狂镇压,也可以看到八旗军队近乎变态的战斗力。关于这本书的具体情节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当时读书的那种感受,还是记忆犹新。

2,有文采。

《李自成》这本书,让你在读的时候有种很强烈的代入感。书中讲述的李自成两个义子姚鼐李双喜的成长蜕变,让人振奋,也让人心疼。李过、袁宗地、郝摇旗等人的经历,也让你看到了一个更多元化的起义军队伍。李自成对于民间流传的“福禄宴”说法,一笑置之,很有气魄。

3,有精神。

《李自成》这本书,最让人争议的一点是,把李自成打扮成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这个近乎完美的起义军领袖,后面为什么会失败,所有的过错都要让铁锤哥刘宗敏和磨盘哥宋献策背锅,这很明显不合理。

不管怎么说,《李自成》作为一本小说,绝对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对于主角的美化,每个小说都会有。李自成在小说中的特点,也和姚雪垠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相比之下,《李自成》得了茅盾文学奖,而《大秦帝国》没有得。但是大秦帝国改编的电视剧明显更成功。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最受好评,没有人觉得商鞅被美化太多吗?没人觉得商鞅在秦国的变革很有近代化色彩吗?

对历史的重新演绎,难免加上当时代的很多内容。《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很多战斗场景,实际上取材于元末农民战争甚至宋元战争等,没有人觉得有很大问题啊!

我最忍不了的是,在广受好拼的《雍正王朝》中出现了邬思道等三个神仙一样的人。如果要写老神仙,你为什么不写成封神演义?不过,观众们给他的解释是,如果没有邬思道,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太难懂了!

问题是,《走上共和》《大明王朝1566》也没有出现神仙?中间很多耐人寻味的镜头,反而更是让人百看不厌!


历史知事


说这本书不客观是轻的,说这个作家不着调是给他面子了,说姚雪垠这个作家是个颠倒黑白的高手恐怕一点儿不为过。

李自成是个什么人不用多费口舌,凡是知道点儿历史的人都很清楚,这孙子从里到外就是一流氓。杀了那么多人,还逼死了当时的崇祯皇帝,那你倒是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吧,全书就根本没看出来这个流氓的志向,更没看出来这流氓到底打算干什么。

作家给我们立了个榜样,写书是完全可以胡来的,故事是可以捏造的,什么都没想好也是可以胡诌八扯的,历史人物是可以随便描红画绿的,真行。


土牛大哥


最近,我看到有人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攻击,心很堵。很想写几句表达一下自已的心情。

《李自成》是姚雪银老先生竭尽毕生精力所写的一部文学艺术与思想价值很高的作品,它描写了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克服种种困难,历尽千难万险,凭着坚强的毅力,过关夺隘,坚持不懈,经过十几年奋斗,终于推翻明朝统治的英雄事迹。

它是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励志作品,黑暗中给人光明,迷路中给人方向,困难中给人力量,是奋斗中的青年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我第一次读《李自成》时,是在二十多年前上高中的时候。那时临近高考,我成绩不理想,信心失落,心中纠结。突然一篇课文引起了我的注意《虎啸雷鸣马哨哨(音)》,讲的是李自成走进勋阳大山前,对部下的一段讲话。那时,正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困难重重,部下只有一千多人。特别是文中最后一段讲话,深深地刺激了我。我想到,深山中的李自成尚能感到北京的崇祯帝不好受,知道自已一定会打进北京,推翻明朝,我怎么就对眼前的困难畏惧起来。从哪以后,我不知从哪来的勇气与信心,重新投入学习与高考,取得了成功!

有人说这是一部历史虛无主义的作品,为一个土匪头子美化。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就连文学的定义他都不懂。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比如说,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真的存在吗?文学能给人带来乐趣,给人精神上的享受也就够了。《李自成》就是这么一部文学作品。

前不久,我到一个朋友家里,他的儿子正在家里宅着。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高不成低不就,干什么都干不成,干什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岗位换了无数,钱挣了零。和他儿子交流,回答说,现在什么都不好干,困难重重。并说现在年轻人都是这样。

我和这位朋友谈到了年轻人,建议年轻人应读读《李自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文学作品,从精神上多补补钙。这位朋友来劲了,《李自成》不能读,因为李自成是乱臣贼子,怕把孩子影响坏了。你看我这朋友挺有政治觉悟的。我说,书你要会读,读人家怎样做事,怎样克服困难,让你的孩子注入一种精神力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提振信心,坚持下去,攻坚克难,直到成功!而不是让你孩子去当乱臣贼子!

事实上,当今社会,年轻人普遍缺钙,得软体病者居多,并且阶层固化,低层穷二代翻身的困难很大。这时候就需要给年轻人注入正能量,注入可以改变命运的精神力量,重塑他们战胜困难的毅力与信心。《李自成》就是这样一部励志作品。

可是有人就是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一方面给《李自成》贴标签,另一方面又对年轻人的普遍缺钙无能为力。诚如我这位朋友,宁可给《李自成》政治定性,也不愿正视孩子宅在家里的现实!

难道说,穷二代当一辈穷二代,还想培养穷三代吗?要改变现实,精神力量又在哪里?


阳城导航


家中书柜里,至今还静静躺着1979年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第一版全套《李自成》,每本1.8~2.9元不等,排版朴实,插图精美,全书只有一个错字。


时光荏苒,如今翻阅着这部还崭新如初的巨著,恍如隔世,宛如几十年前读这部小说时的心情,还历历在目……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难免烙有时代的印痕,而不同时期的读者,不可避免地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无不如此,无力改变。。。

初读《李自成》这部小说,就时常为义军的胜利而鼓舞欢欣,也常因这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宏大农民起义以悲剧收场的结果而不忍卒读,充满遗憾,以致后几卷只是粗略而过。

如今以另一视角细细品味这部作品时,不禁叹服于作者学识的深度、广度及严谨,也钦佩作者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不得不承认:作为老一代文化人,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姚雪垠,以平实的语言、画龙点睛的转折,即使是颇为沉沓的背景呈述,也给人以平顺的阅读体验,如实展示了一幅复杂而又宏伟的历史画面。作者虽参考了大量的各种资料,但作品中那些文人之间的对话,信手拈来,其学养深度,可窥一豹,是现今任何一个历史小说家无可比似的。


书中还汲涉了一些文物、古迹、典故、武术、饮食、卜卦以及民间杂艺的介绍,如实的还原了当时社会状态,让人受益非浅。如对大相国寺的描写以及对《推背图》的论证,很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您仔细读一下姚老自己写的前言,也不会人云亦云,否定这部作品的杰出意义了。从中我们可体会和理解到:在那个任何作品都要程式化、脸谱化、革命化的时代,作者顶着轻则声败名裂,重则蹲监下狱的巨大压力,在得到最高领导人的鼓励下,才完成了这部巨著,它艰辛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励志过程,我们应当从中受益。

小说只是在情节、人物、性格方面作了点人为夸张与增减,而对于书中的历史观、价值观、阶级观姚雪垠是一分为二地看待的,一再强调历史要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观作为根基,驳斥了“四人帮”对历史的篡改、别有用心的唯心论。

对李自成的革命局限性、崇祯皇帝无能为力的根源,卢象升的无奈,以及李信、牛金星对革命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有很理性、客观的认识。

无疑《李自成》这部作品的问世,开辟了当代历史小说体式的先河,为以后同类作品创作是有指导性的。其深厚的底蕴,更应是当今作家所应追崇的。

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李自成》部作品,只是姚雪垠老先生作的尝试性探索,而他心目中计划的另一部更宏大作品《太平天国》,却没成书,徒让后人遐思……

[临池管窥]关阅为谢!


临池管窥


过度美化一个祸国殃民的土匪头子,不知道姚雪垠的写作初衷到底是什么,历史上若无李自成兴兵作乱,我大明江山也不至于落入满清之手,本来王族更替自有定数,闯贼若能做个继往开来的开国明君倒也罢了,这厮进北京之后暴露的流寇本色真令人唾弃!


新想事成231532919


颠倒黑白,按当局的需要而创作篡改历史。无良心的作家,钻营者,马屁手。宠物作家。


汤圆2019


吹牛逼呢,不是长个脑袋就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配合毛爷造反而夺取政权,这本书挺火

毛爷推崇这本书,是李自成坐了龙廷后找不着北(郭大肉麻因‘甲申三百年祭’而受宠,其实就是给毛爷提了下醒,还有‘黄老邪的什么勃焉 乎焉’的,总之功莫大焉)。

但毛爷可以笑傲江湖的蔑视他们,毛爷坐龙廷治天下面面俱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三极。

人老了后都爱耍小孩脾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