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中国古代王朝都以史为镜,所以!!!

哪朝哪代都怎么以史为镜

因为夏朝事迹是各种口传,各种存疑所以没法说。而商朝是通过武力让外服制度的各位诸侯臣服自己,因为各诸侯,有自制有军事而且没有血缘关系,随时都可能和商朝宣战。所以商朝就年年征战国力空虚,被周朝攻下了城池。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周朝吸收了商朝的教训后,内外服制进化版,以血脉为联系的分封制出现了。虽然最后还是封了功臣,周朝的周公还留有一手。为了能控制人民和诸侯,就出现了“礼”。《周礼》那是真的厉害,他规定了政治、交通、刑法、税务等等一切的规则,而更为厉害的是,人们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礼”。

像春秋战国中的楚国,就是因为不遵守《周礼》老是被叫成蛮夷。周王朝因为礼的存在国力迅速的发展,但是后来出现了周宣王逼迫鲁国废长立幼,到后来的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自己也废长立幼,就此礼乐开始崩坏。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到了东周诸侯国就开始了,渐渐的不和周朝一样遵循“礼”。

秦朝在李斯的主张下,秦朝开始抛弃分封,使用郡县,严法治国。修长城,开水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然而一边远征匈奴,一边大兴土木,另一边又打造阿房宫享受。又是因为苛发治国,出现了刘邦这类人。徭役,兵役,严刑酷法。地方起义迅速爆发,秦二世而亡。

汉朝初期对外远征匈奴,对内大肆建设,但即使借鉴了秦朝的经验上面都不干,也会有人蹦出来搞事情。文景之治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法家太严,道家太松。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开始用儒家思想”有为而治“,但是汉朝的大问题可不止一个,汉朝没有科举制,官员选拔要靠下面推荐,上面考察。所以出现了官员之间互相推荐亲戚,高级的职位被大家族所垄断。像三国袁绍他们家即使四世三公,一边朝廷外戚势力开始膨胀皇权被架空,一边土地兼并渐渐严重,地方豪强开始割据。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汉朝真撑不住了,汉朝灭亡,三国归晋,因为曹丕想要门阀支持,导致出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制度——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选拔官员要看出身贵贱。然后晋朝沿用了这个制度,导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

西晋一朝的人,为了大乱天下,以图升迁,跑进了各个宗亲幕府去出谋划策。西晋总共和平了11。到了隋朝前面的时代里,外戚当政,豪强横行的解决办法——科举制终于出现了。古代的中国政府终于开始正常的吸收人才了,并且杨坚还通过躬行节俭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通过三省六部优化朝廷结构,通过郡县制精筒管理,隋朝开始蒸蒸日上。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但是杨广出现了,秦始皇打匈奴南越,杨广三征高句丽,秦始皇修长城驰道,杨广修大运河。秦始皇造阿房宫陵墓,杨广造东都洛阳。秦朝把革命果实送给汉朝,隋朝把革命果实送给唐朝——历史总是这么的”相似“

唐朝吸收了前代所有的教训,对内开始科举制保证人才吸收,用均田制防止土地兼并,对外扩张领土。但是土地扩的太大也不好,盛唐把土地扩张的太大,不得不分而制。把权利下放节度使,但是太多的丈需要打,兵农合并的府兵制又不得不改成靠政府养的募兵制,养兵又太花钱,又不得不让节度使去筹军费。


以史为镜:中国五千年来各大皇朝的起伏


安史之乱,唐朝受到重创,只能让藩镇割据,唐朝在几次中兴过后也慢慢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