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人生失意時,該如何來面對?國學文化有幫助嗎?

國學瀰瀰


人生失意時也只有積極面對才有出路、活路!國學是華夏精粹,先賢智慧,在你失意時閱孔、孟、老、莊能撫人心靈、修身明智,喻以你前行之動力,如海上燈塔,指引方向;讀諸子百家,習五術、六藝,取儒、釋、道之精華則又如隔空千年與聖賢對話,聆聽智者尊教而渙然一新!

人生百年起伏有之,遇順境,能處之淡然,遇逆境,也要處之泰然;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得失看淡盡心而為時往往在你失意、逆境中也能磨練心智、造就人生、創造輝煌!贈李白的《人生江湖》"天下風雲出我輩……皇圖霸業談笑中"與君共勉!








福善易學講堂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失意乃是人生常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就是國學文化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伴隨著我們每個國人走過了不平常的歲月。

在較早的《周易》裡面,就有明確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論語·憲問篇》裡面有“不怨天,不尤人”的表述,都是讓我們堅強面對困境、迎難而上。

在其他的國學經典裡面,類似的語句隨處可見。比如: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第八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

所以,暫時的困難根本不算什麼,只要我們拿出必勝的決心、勇往直前,相信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差的。


清風明月品國學


感恩邀請,這個問題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幾點建議:

首先是《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人生得意勿忘形,失意不氣餒;這個時候應該靜下來去修身養性,提升自己;比如曾國藩在失意時去修身養性,學習《道德經》終於成就了豐功偉業[贊][贊][贊]

其次是可以讓自己離開環境,出去散心旅遊,如果能跟家人和父母,親戚朋友一起更好,換個心情和環境就更好了,三五天或者更長達到修身齊家知天下,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當一個人有困難和失意時應該向內求: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孟子.離婁》,我怎樣才能更好?最簡單的方法是去多幫助別人,叫日行一善,相信很快境遇就會改變[微笑][微笑][微笑]

最後就是建議正好用這段時間問清楚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將去向哪裡?當把這三個問題整理清楚,問題也就解決了,方法也就找到了,心情也就改變了;回到《易經》陰陽合和方為道,也就是說危險和機遇並存,只要釐清上面三個問題,馬上迎來轉機,祝您好運[祈禱][祈禱][祈禱]


鄭博遠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失意!

每一個人的失意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

人生如海浪,總有起起落落,但每個人的狀態又不同,有些人失意時可能通過暴飲暴食來緩解,有人失意了可能旅遊一次就過了,有人可能會去找人喝酒!有人可能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流浪街頭!有人可能看幾本書也就過去了!我失意時,睡不好覺,吃不香飯,少言寡語,心裡不斷的去想各種如何處理的方法,但都沒用,也不去實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三天也就不想了,該幹嘛還是幹嘛去!看國學也沒用,我心情好時才能看進去書!心情不好了,學什麼都沒用!

不要用同樣的方法去應對不同人的失意,每個人的生活不同,沒有經過人家的苦,就不要輕易的勸人家!

國學知識確實是有好多做人的道理,但也因人而異!


騎摩托車與書法愛好者


國學文化是大家庭的精神支柱,統一步調的規序,一種是儒家文化和法家動力,是不同的方向組成統治階級價值觀灌輸的實質,都是不同群體實力的對抗,立足全球觀神州。儒家是內在循環流量,法家是外買財源的法寶。

人生失意時,如何來面對。從去年嚴冬疫情到今至春,全國封閉在自家主動隔離,人生都有失意時,國學文化凝聚團結一致的力量,隨時隨刻疫情變化一目瞭然,有實施者和第一線醫務人員,舉國上下齊心合力,抗疫人生艱難時刻。都作為生命的保障前提認真面對,這就是國學施號力量所在,失意被精疫所盡,有的犧牲了,人民覺醒,國學應循自然,應順規律,應合國導開拓。國學應該是傳播民心的敬仰,組合大眾力量,世界屬於全人類呵護的家園。


雪天無路


當然有很大幫助。很多國學經典,都是作者在困境和失意時創作的。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推演創作了《周易》;司馬遷在遭受宮刑的奇恥大辱之後,完成了《史記》。正是失意和困境,激發了人們的意志、精神和智慧。國學經典大都是磨難中的傑作,其內容大都是指導人們如何應對困難、逆境,戰勝失意、挫折。因此,越是人生失意之時,越是需要從國學典籍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盧志丹


先前科舉時代,那些進京趕考的儒生,一旦高中,便會誦讀《四書五經》,以此平復那‘一朝看盡長安花’的喜悅之情。聖人之言,如醍醐灌頂,不可放浪形骸。

然則高中者本就鳳毛麟角,孫山之後的學子又當如何?

《逍遙遊》莊子在這個時候,就會起到平復學子心情,療傷的作用。

莊子不願意做官,楚王相請,也被其婉言謝絕,平生裡思考的,便是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經緯大義。

甚至是蝴蝶與我到底是誰變成了誰?

浪漫主義的思想,使得那些孫山之後的學子,內心深處,無比的幸福。

寒窗十載,無人問,大不了再讀上十年,又有何妨。

莊子就這樣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秦皇漢武,越過了唐宗宋祖。

即便是名動天下,如蘇學士,白居易,哪一個不是拜倒在《逍遙遊》下,遊赤壁,聽夜曲,撫慰著內心深處的孤苦寂寥。

當年年少,目空萬里,異地創業,以失敗收場。眾叛親離,寢食無著,人生黑暗,幸得於斯。


教作文的張不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樣樣都生搬套他人經驗來排除面臨的困難,不一定適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不同性格、不同的契機,這就決定了要隨機應變。名人懂太多了、經驗學太多了,就好象一條條條鎖鏈、一座座大山、一處處溝壑,阻礙了自己的思想的自然運用,使自己每時每刻都在仿照別人,受別人的規範,久而久之就自然地失去了自我。

每件不如意之事都應以事實為根據,時間、地點、人物、法規、性格、價值、自身情況等等為條件,來做個總結後以利弊多少決定一件事的取捨,確定新的走向。但這也不完全對,有時候還要有寧為玉碎不可瓦全的精神,來保證自身以外的更多意志。

如此看來國學未必樣樣適時適事生搬硬套,要活學活用吸取精華,對糟粕的東西要批判捨棄。國學都是古人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個人經驗之談,是個人的主觀見解是死的東西。我們是活人,世界在發展變化,人心也在變,思想不能停留在古人的世界裡,我們自己面臨的事情要根據現實的走向而決定。

在我看來古人是孩子,我們是從他們那裡成長起來的大人,孩子的衣服大人是穿不了的,就讓那些老古物留在歷史博物館做個永久的記念吧!


抒新


舉幾例試試.

一.塞翁失馬,安知禍福。(寓言),

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語)

三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語)

四,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詩)

第一,二例說明了禍福相依的道理。告訴人們有時壞事可變好事,勸導人們失意莫失望。

第三例,孔子指出,身處困境,失意之時,君子也會固守道德,堅守仁義。小人才會胡作亂為,危害他人。句中的″窮"是指困窮失意,不指貧窮。

第四例,李白詩句意思是.失意時莫消極,要向前看,陽光總在風雨後。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洋洋灑灑。只要潛心學習,堅持學習,一定會提高學者的修養,使讀者內心強大,增加抗拒困難的意志力。


匯侃


人生失意當惜時,改過更新自奮蹄!中華文化若融心,攻堅克難登天梯。克盡九九八一難,登峰造極與天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