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一個稱謂的變化,反映著社會的深刻變革。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由農民到農民工稱謂的變化便是很典型的例子。

農民工這個稱謂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呢?大概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一時期正是中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化加速發展,因此帶來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進入20世紀,房地產迅速發展,城中村拆遷也遍地開花,用工需求量很大,大量的農民不斷湧入城市。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但他們本身並未脫離農業,仍然在家有土地,有莊稼,有牲畜,農忙時節回去,逢年過節回家。所以對於這種情況,稱之為農民工,應該是一種雙重身份。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可以分析一下這個群體的年齡階段,大概是50,60,70年代生人,他們是主力,為城市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掐指一算也快三十年了。

50生人,已經將近70歲高齡了,他們在工地還能找到活嗎?

真的很難,但據瞭解,他們仍然活躍在各個勞務市場

60生人,已經將近60歲了,接近退休的年齡,當然他們不可能退休

即是如此,他們最多再堅持10年,之後再找活就很難了

70生人,他們接近50了,是目前農民工的主力軍

但最多再堅持20年,就該退出城市了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20年之後再無農民工,為什麼?

想想80後,90後就全明白了,00後就不敢想了。

80後還有人種地嗎?應該說是還有人會種地嗎,儘管小時候還種過。

90後那就沒必要考慮了。

這就是現實,80後90後必然脫離了農業生產勞動,既然已經不務農了,農民的身份就沒了,由此而言,農民工的稱謂自然就不合適了。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但稱謂的變化,背後必然隱藏著社會的深刻變革。農村將發生哪些變化呢?

一、農業將由小農業向大農業發展

目前的農村土地是由千千萬萬的農民個體耕種,但80後90後不會再種地,那土地豈能荒蕪?不大可能,所以土地必然集中化,交由專業的農場主或農業機構進行經營,農業將向大農業發展。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二、偏遠農村將逐漸消失

農村將向平原和城鎮集中發展,偏遠山區隨著人員流失將逐漸消失。那些地區本來就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較差,作為長期在城市打工的80後90後斷然不可能再回當地安家了。隨著人口的不斷減少,剩餘人口也會被當地政府集中安置。

20年之後農民工或將消失,偏遠農村也將消失,農村土地誰來耕種?

三、自然農民將向職業農民發展

職業農民不會再是農民工,他們專注於農業,通過土地的集中經營獲得規模效應,從而獲得個體農民不可能獲得的利潤,他們或是農場主或是其他農業機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清形勢,跟著潮流走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