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劍指穩健型投資者需求痛點,鄒維娜解密銀華基金“固收+”策略

銀華基金的“固收+”策略,為何而生?它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它與傳統的固收類基金投資,有什麼區別?為何它能成為穩健型投資者新的選擇?


劍指穩健型投資者需求痛點,鄒維娜解密銀華基金“固收+”策略


《投資時報》記者 鄧妍


如果資管新規正式開始實施,您在銀行渠道購買理財產品時,可能會遭遇理財產品額度有限(買不到)、新的產品收益率大不如前,您會怎麼辦?面對即將開啟的理財新紀元,如何解決過往銀行渠道端口大量穩健型投資者的需求痛點,成為各類資產管理主體最近兩年競相角力的戰場。


領先,就意味著機遇。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成立於2001年5月,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牌照、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的銀華基金,較早佈局的“固收+”策略,正在逐步鍛造穩健增值的收益,以充分滿足穩健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銀華基金的“固收+”策略,為何而生?它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它與傳統的固收類基金投資,有什麼區別?為何它能成為穩健型投資者新的選擇?


2月下旬,銀華基金固定收益公募投資總監、即將發行的銀華匯盈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下稱銀華匯盈)擬任基金經理鄒維娜在接受《投資時報》記者專訪時,逐一解密。


劍指穩健型客戶兩大痛點


儘管施行時間一推再推,但資管新規漸行漸近已是大勢所趨。《投資時報》記者綜合採訪獲悉,資管新規實施之後,對於過往多年來都習慣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海量穩健型投資者而言,將直面兩大難題。


其一是穩定的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不斷壓縮,購買額度將變得有限。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推進,高收益的存量產品逐漸到期,從前的穩定高收益理財產品規模不斷壓縮,購買額度有限。


記者注意到,自資管新規發佈之後,淨值轉型程度指數呈現加速上升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淨值轉型程度指數環比上升0.83點至9.07點,高收益存量理財產品規模迅速下降。此外,資管新規亦大幅增加了理財產品的操作難度,使得通過“攤餘成本法+資金池運作+配置非標”來實現穩定高收益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新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會大不如前。


穩健型投資者面臨的第二個難題是,以投資股票為主的權益類產品波動偏大。儘管2019年權益類基金回報豐厚,但同時其淨值波動也較大,而穩健型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基本無法接受波動偏大的權益類產品。


“基於上述穩健型投資者的痛點,從銀行渠道角度來講,資管新規之下,他們十分需要一些偏穩健收益的產品來滿足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客戶需求。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比較早看到了機會,推出了‘固收+’產品。”


資管新規前後細則差別對比

劍指穩健型投資者需求痛點,鄒維娜解密銀華基金“固收+”策略


談及銀華基金重點發力的“固收+”業務初衷,鄒維娜向《投資時報》記者介紹說,一方面,雖然資管新規後銀行保本理財新產品幾乎消失,但資金對絕對收益的需求仍然存在,低波動、低迴撤產品的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機構資金對此類產品也非常青睞。


另一方面,銀行保本理財規模發展到30萬億左右,說明個人投資者對該領域同樣需求很高,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運營和線上智能投顧業務的發展,淨值走勢穩健且收益確定性較強的“固收+”產品將成為海量個人投資者的替代性選擇。


在鄒維娜看來,資管新規後,資金池方式運作的保本理財產品無法存續,剛性兌付產品將逐漸退出市場,而低波動、淨值化、高流動性、高性價比的“固收+”產品的優勢將更加凸顯。


“雖然公募基金不能承諾收益,但我們會致力於通過投資策略的優化,讓‘固收+’產品的業績穩健增值。”


銀華“固收+”四大核心優勢


《投資時報》注意到,公募基金業界的“固收+”策略通常是以固收類資產(比如債券)作為核心配置,再加上一些別的資產、別的策略(比如“+”上權益類資產),因此,就目前而言,“固收+”產品的普遍模式多為偏債混合型基金。


銀華基金的“固收+”產品則不然。


鄒維娜向記者透露,銀華的“固收+”策略簡而言之是指在配置優質債券獲取基礎收益的基礎上,不設置固定策略,通過尋找多種策略中確定性較強的機會,以提高產品的整體收益。


記者整理發現,與現有市場其他一些“固收+”產品相比,銀華“固收+”至少具有以下四大核心不同之處:

一是產品的策略涵蓋非常齊全,除了傳統的債券投資領域,在屬於產品投資範圍的股票、可轉債、可交換債、國債期貨、股指期貨、新股申購等細分領域也實現了全覆蓋,“這可以保證基金經理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大”。


二是在投資過程中,不過度依賴於模型,鄒維娜一直堅持的基本理念是在“+”的過程中,選擇確定性最強的策略,而不是預期收益最高的策略。這樣的理念,會讓銀華“固收+”系列產品嚴格控制淨值回撤,而儘可能多地獲得相對確定、穩健的絕對回報。


三是一些基金公司的“固收+”產品通常是雙基金經理管理,即“1+1”管理模式,而銀華基金是“1+N”的管理模式,團隊成員相對複合型的專業背景,不僅讓他們在團隊內部實現了優勢互補,也助力了銀華基金在固收業務及“固收+”品種策略的全覆蓋。


《投資時報》記者採訪獲悉,銀華固定收益投資團隊覆蓋投資、研究和交易三大業務領域,團隊成員約70人,堪稱基金業“豪華勁旅”。具體到鄒維娜領銜的公募債券基金團隊,共9人,除作為團隊負責人的鄒維娜以外,還有4名基金經理、4名基金經理助理。這9名成員,曾在基金、保險、銀行、證券公司、信用評級機構、諮詢公司等機構任職,工作經歷覆蓋宏觀利率買/賣方研究、債券投資交易、信用評級研究、股權/債權投行業務等。


記者進一步瞭解到,銀華公募債券基金團隊的內部職能劃分明確,除了日常賬戶管理工作外,宏觀利率研究出身的團隊成員主要負責及時跟蹤宏觀經濟變化及判斷利率走勢,並充分挖掘利率債擇時等投資策略;信評出身的成員,則主要在把控團隊信用風險以及挖掘信用債品種投資機會上發揮作用。同時,團隊擁有多名債券交易經驗在6—10年的成員,交易和定價能力突出,能夠從容應對市場變化和突發情況。


四是作為銀華“固收+”收益增厚策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鄒維娜團隊對權益投資的追求以貝塔為目標,因此,團隊更多是通過資產配置的能力和策略選擇的能力來增強收益,而並非說一定要在股票市場上獲取很多的Alpha(阿爾法)。這樣的定位,讓銀華“固收+”的收益增厚策略更為穩健。


基金經理核心是評估和選擇風險


上述特質,加之過往的經驗積累,都將有效整合到即將發行的銀華匯盈上。《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從過去的案例看,銀華匯盈的同策略產品銀華匯利基金,已經歷頗多挑戰並攢下不少經驗。


比如,銀華匯利在2018年前三季度大部分時間權益倉位為零,四季度股市大幅下跌過程中逐步加倉,使其2019年賺取了權益資產估值修復的收益。


再如,除了直接投資股票資產,銀華債基團隊同樣重視股指期貨投資策略的靈活運用。如在2018年四季度股指期貨大幅貼水之時,果斷使用股指期貨替代現貨實現部分權益敞口,取得了較好的投資效果;新股申購方面,銀華債基團隊2019年一季度較早向客戶提示了年內科創板網下打新投資機會,並及時在“固收+”產品上運用該策略,實現了較好的收益增厚。


銀華匯利自成立以來的淨值表現

劍指穩健型投資者需求痛點,鄒維娜解密銀華基金“固收+”策略


查閱Wind數據可見,截至2020年2月28日,銀華匯利自2015年5月成立近5年來,總回報率55.30%,同期滬深300指數、靈活配置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13.43%、24.81%;年化回報率為9.61%,位列360只同類基金第66位,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2.96%、靈活配置型基金為4.73%,銀華匯利超額收益明顯。


於同行眼中,“資產配置能力強,對市場認知清晰,歷史業績穩定且優異”是鄒維娜的典型標籤。有著十餘年投資經驗、歷經債券市場多輪牛熊、五度金牛獎加持的她,在向《投資時報》記者談及自己的投資理念時,卻言簡意賅只用了八個字“認識市場,認識自我”。


“認識,是一個不斷反覆的動作。因為對資產配置來說,不同時間段,市場的核心因素不一樣,要選擇的資產、要承擔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因此,認識市場,首先是研究市場,這是一個動態過程,要通過研究抓住關鍵因素。”


認識市場的第二個層面,是觀察和感受市場。“通過研究市場找到了關鍵因素,發現了它的本質後,什麼時候操作?我覺得更多是源於對市場的觀察、感受,這就是前輩們喜歡講的,投資是一門技術,也是藝術。研究、觀察做到位後,真要行動時,我會把風險評估放在首位。通過評估風險,來選擇對的風險,就可能實現超額收益。”


從鄒維娜十餘年從業感受看,不管對市場認識是理性或是感性,就實際操作層面而言,基金經理這門“手藝活”的技術體現,核心在於評估風險和選擇風險。


言及“認識自我”層面,鄒維娜坦承,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投資當中,噪音很多,要儘量克服人性的弱點。“不管處在什麼情境,都要努力堅持獨立思考。要在自己能力圈之內反覆判斷。有些時候,要相信比自己在那個領域更專業的人的話,沒有必要堅持自己;有些時候,如果是你能力圈範圍之內的東西,就必須堅持。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少犯錯誤。”


在鄒維娜看來,宏觀流動性相對寬鬆的格局之下,最近基金市場出現銷售火爆的爆款基金,從側面反映出個人投資者越來越理性。“爆款基金的出現,至少意味著投資在向專業化機構聚集。”此外,短期看,這種現象的背後,還有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以及投資者對長期投資的需求,而這對於投資範圍廣泛的“固收+”產品而言,會有更多合適的策略,投資優勢也會進一步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