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父母解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一到寫作文都沒用?

不少父母提出疑問: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一到寫作文的時候,總感覺讀的書,沒用呢?

確實,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也是普遍的問題,也有多人回答過這個問題。也許大家都只發現了問題,這次我們提供解決的方案。

為父母解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一到寫作文都沒用?

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個讓父母變得狂熱的時代。不管什麼事,只要有專家說是對的,可以做,父母就在心裡篤定了,就開始發力,而且“越做越過分”。閱讀,從最初的不愛讀,到如今的把原本很單純的閱讀活動上升為閱讀運動,是否引發大家的關注呢?當然,並沒有,如果有,也就不會有這次的談論了;幸好,還沒有,只能算是少部分地區這樣做,並不能代表大家都在這樣做。

我們發現,關於讀書,成了不少父母可以在場各種場合中比拼的事。勝者為王,可以炫。太多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是這樣表白——瞧,我的孩子讀的書多,這是在比較數量;瞧,我的孩子讀的書很有檔次,這是在比較書的層次,那些掛著“名著”“名家”字樣的,完勝;瞧,我的孩子讀書快比,這是在比拼讀書的速度;瞧,我的孩子還很小,就開始讀了,而且讀的可是大人讀的書,很難讀的書……

為父母解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一到寫作文都沒用?

知道麼?讀書是私事,是自個兒在家休閒時的享受,不是秒殺對手的利器。而且,會讀書的孩子,未來真的都像專家預言的那樣——會有美好前程,真的說不定。在“炫”的心態作用下,讀得越多,越是沒什麼用。所謂“沒用”,理解起來也有三類:

第一類:在作文中用不上。讀是讀了,或者是作文書也讀了很多,但是寫起作文來,還是很難,或者是依然不會寫。傳說中“會讀就會寫”曾經讓父母深信不疑。如今,經過實踐檢驗,發現不湊效;第二類在日常表達中沒什麼幫助。原本不怎麼“會說話”,如今讀了書,滿心期待變得口吐蓮花,會說話。況且,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說得文縐縐的,而自家的孩子,依然是口無遮攔地說著大白話,真是讓人無語;第三類:素養上也沒什麼改變。傳說中“腹有詩書氣自華”,據說讀了書就會變得斯文起來,可是眼睜睜地瞧著自己的孩子幾乎還是老樣子。要丟臉的時候,連父母的老臉都不知道往哪裡放。

為父母解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一到寫作文都沒用?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總是沒用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只顧了“多”啊。多,有用嗎?有點用,比如說,讀一個故事,就積累一個素材。有用,顯而易見;再比如說,讀了那麼多,書面語積累了很多,語言儲備變得豐富,這也是實實在在的用處;再如,現在沒用,未來一定有用,這點筆者可以保證,敬請放心。只是在時間上,需要歷經漫長的歲月,不知道急躁的心能否經得起時間水磨般地消損……

事已至此,父母必定要追問:那麼,眼下有沒有用呢?有沒有迅速提升的方法呢?也有。我們向大家提供——精讀輔導的“三字經”。所謂“精讀輔導”就是特別強調讀書不求“多”,可以讀少一點,但一定要讀精,讀精品,讀經典,哪怕只是單篇。關鍵問題是,看你怎麼讀。

三字經之一:做“生意”

這裡的“生意”就是指在閱讀時發現的相對陌生的詞語,要把其意思弄明白,要把陌生詞語轉化為自己能把握的系統之中,要“收入囊中”。“做”的過程,就是讓陌生化的詞語由生變熟地,實現內化。

精讀中,遇到陌生化詞語,只要能做好這樣的轉化,子女就完全掌握了這個詞語,未來在用的時候,就可以得心應手了。例如,在閱讀季羨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篇經典文章時,發現季羨林先生使用了一個很陌生的詞語——莞爾一笑。第一次看見時,不要放過,不要隨便談談,可以讓子女重點關注,做好三步:第一步,摘抄,抄下來再說;第二步,查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一查才發現,這個詞是“美好地微笑”的意思,這樣就留下印象了;第三步:記住它,不是記在本子上,而是記在心裡,才算真的記住。記住之後,隨時調用。

以上就是陌生詞語這樁“生意”的做法,將陌生詞語做熟,需要三步驟,父母要做指導,要抓落實。

三字經之二:不走“樣”


為父母解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一到寫作文都沒用?

所謂的不走“樣”,就是要認準文章的體式、模樣,要做好和其他類型文章的差別。

讀一部小說,要知道小說應有的樣子;讀一部詩歌,要品味詩歌基本的調子;即便只是讀單篇,也要讀到這一類型文章應有的模式。要知道,說明文有說明文的樣子,語句簡潔,說明方法突出,表述清晰;小說有小說的要素,環境、人物形象、情節,三要素相互交融,齊心協力,發揮作用;詩歌有詩歌的款式,一句一行,注重韻味;散文有散文的格調,形散神不散,處處流真情……這些都是最為基本的常識,父母在指導子女閱讀時,應該予以關注。讓子女讀一篇文章,知道一中文章的樣態,鞏固一次文章樣式的建設,在意識中存儲一個文章的樣板。

知道文章是什麼樣的,未來寫起文章才能照著樣,不走樣。記住,對文章樣態的認識,是父母平時比較少關注的,因為我們總是以為:文章就是文章,能有什麼差別?實際上,不同文體的式樣差別很大,要想未來寫作的方向更清晰,路徑更明確,父母親應該讓子女關注這個樣子,至少做到不走樣。

三字經之三:很管用

所謂“管用”,就是鼓勵子女讀了就馬上用。按照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的指示:最佳的學習方式就叫“現學現用”。例如,上文說的“莞爾一笑”,光是記住沒用,要想順暢地用在寫作中,就不要等,一等就忘光啦。就要馬上用,沒有條件用,就創造條件用。當然,用的時候還要注意檢測,不要只顧著“傻用”。例如,這句話中表示微笑,用莞爾一笑合適嗎?這處語言中,能用莞爾一笑嗎?這次的表達,需要在什麼地方使用莞爾一笑才適當呢?用了就要用對,用好,才是真正的管用。

請各位父母注意,讀書,不要比拼數量,不要求“多”。不在乎讀得多不多,要想服務於表達,關鍵在於讀得精。希望我們提供的三句“三字經”,能夠幫助更為父母在家中輔導子女精讀時,促進閱讀水平穩步提升,更希望這樣的促進效果,立竿見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