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父母解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一到写作文都没用?

不少父母提出疑问: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总感觉读的书,没用呢?

确实,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也是普遍的问题,也有多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也许大家都只发现了问题,这次我们提供解决的方案。

为父母解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一到写作文都没用?

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让父母变得狂热的时代。不管什么事,只要有专家说是对的,可以做,父母就在心里笃定了,就开始发力,而且“越做越过分”。阅读,从最初的不爱读,到如今的把原本很单纯的阅读活动上升为阅读运动,是否引发大家的关注呢?当然,并没有,如果有,也就不会有这次的谈论了;幸好,还没有,只能算是少部分地区这样做,并不能代表大家都在这样做。

我们发现,关于读书,成了不少父母可以在场各种场合中比拼的事。胜者为王,可以炫。太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这样表白——瞧,我的孩子读的书多,这是在比较数量;瞧,我的孩子读的书很有档次,这是在比较书的层次,那些挂着“名著”“名家”字样的,完胜;瞧,我的孩子读书快比,这是在比拼读书的速度;瞧,我的孩子还很小,就开始读了,而且读的可是大人读的书,很难读的书……

为父母解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一到写作文都没用?

知道么?读书是私事,是自个儿在家休闲时的享受,不是秒杀对手的利器。而且,会读书的孩子,未来真的都像专家预言的那样——会有美好前程,真的说不定。在“炫”的心态作用下,读得越多,越是没什么用。所谓“没用”,理解起来也有三类:

第一类:在作文中用不上。读是读了,或者是作文书也读了很多,但是写起作文来,还是很难,或者是依然不会写。传说中“会读就会写”曾经让父母深信不疑。如今,经过实践检验,发现不凑效;第二类在日常表达中没什么帮助。原本不怎么“会说话”,如今读了书,满心期待变得口吐莲花,会说话。况且,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说得文绉绉的,而自家的孩子,依然是口无遮拦地说着大白话,真是让人无语;第三类:素养上也没什么改变。传说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据说读了书就会变得斯文起来,可是眼睁睁地瞧着自己的孩子几乎还是老样子。要丢脸的时候,连父母的老脸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为父母解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一到写作文都没用?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总是没用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只顾了“多”啊。多,有用吗?有点用,比如说,读一个故事,就积累一个素材。有用,显而易见;再比如说,读了那么多,书面语积累了很多,语言储备变得丰富,这也是实实在在的用处;再如,现在没用,未来一定有用,这点笔者可以保证,敬请放心。只是在时间上,需要历经漫长的岁月,不知道急躁的心能否经得起时间水磨般地消损……

事已至此,父母必定要追问:那么,眼下有没有用呢?有没有迅速提升的方法呢?也有。我们向大家提供——精读辅导的“三字经”。所谓“精读辅导”就是特别强调读书不求“多”,可以读少一点,但一定要读精,读精品,读经典,哪怕只是单篇。关键问题是,看你怎么读。

三字经之一:做“生意”

这里的“生意”就是指在阅读时发现的相对陌生的词语,要把其意思弄明白,要把陌生词语转化为自己能把握的系统之中,要“收入囊中”。“做”的过程,就是让陌生化的词语由生变熟地,实现内化。

精读中,遇到陌生化词语,只要能做好这样的转化,子女就完全掌握了这个词语,未来在用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了。例如,在阅读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篇经典文章时,发现季羡林先生使用了一个很陌生的词语——莞尔一笑。第一次看见时,不要放过,不要随便谈谈,可以让子女重点关注,做好三步:第一步,摘抄,抄下来再说;第二步,查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一查才发现,这个词是“美好地微笑”的意思,这样就留下印象了;第三步:记住它,不是记在本子上,而是记在心里,才算真的记住。记住之后,随时调用。

以上就是陌生词语这桩“生意”的做法,将陌生词语做熟,需要三步骤,父母要做指导,要抓落实。

三字经之二:不走“样”


为父母解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一到写作文都没用?

所谓的不走“样”,就是要认准文章的体式、模样,要做好和其他类型文章的差别。

读一部小说,要知道小说应有的样子;读一部诗歌,要品味诗歌基本的调子;即便只是读单篇,也要读到这一类型文章应有的模式。要知道,说明文有说明文的样子,语句简洁,说明方法突出,表述清晰;小说有小说的要素,环境、人物形象、情节,三要素相互交融,齐心协力,发挥作用;诗歌有诗歌的款式,一句一行,注重韵味;散文有散文的格调,形散神不散,处处流真情……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常识,父母在指导子女阅读时,应该予以关注。让子女读一篇文章,知道一中文章的样态,巩固一次文章样式的建设,在意识中存储一个文章的样板。

知道文章是什么样的,未来写起文章才能照着样,不走样。记住,对文章样态的认识,是父母平时比较少关注的,因为我们总是以为:文章就是文章,能有什么差别?实际上,不同文体的式样差别很大,要想未来写作的方向更清晰,路径更明确,父母亲应该让子女关注这个样子,至少做到不走样。

三字经之三:很管用

所谓“管用”,就是鼓励子女读了就马上用。按照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指示:最佳的学习方式就叫“现学现用”。例如,上文说的“莞尔一笑”,光是记住没用,要想顺畅地用在写作中,就不要等,一等就忘光啦。就要马上用,没有条件用,就创造条件用。当然,用的时候还要注意检测,不要只顾着“傻用”。例如,这句话中表示微笑,用莞尔一笑合适吗?这处语言中,能用莞尔一笑吗?这次的表达,需要在什么地方使用莞尔一笑才适当呢?用了就要用对,用好,才是真正的管用。

请各位父母注意,读书,不要比拼数量,不要求“多”。不在乎读得多不多,要想服务于表达,关键在于读得精。希望我们提供的三句“三字经”,能够帮助更为父母在家中辅导子女精读时,促进阅读水平稳步提升,更希望这样的促进效果,立竿见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