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防疫之下,如何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用户101765868034


疫情以来,对于孩子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封闭性的学习和生活了。

首先,网课学习可能会造成孩子压力。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现在都已经开始了线上的网络授课。这种不得已的授课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病,诸如老师和学生缺乏必须的互动和交流、老师授课速度加快并伴随可能的授课生动性下降等等。这对于孩子的学习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种考验很有可能因为家长的焦虑而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即家长由于对孩子网课学习出现的不适应而缺乏耐心,进而转化为不良情绪,从而给予孩子压力。

其次,封闭性生活必然给孩子造成压力。由于疫情原因,孩子被长时间封闭在家。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更缺乏与同龄人、尤其是同学之间的必要互动。这种封闭性和孤立感给与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对外的交流需求。更何况是充满活力的孩子?!

基于以上,非常有必要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安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首先,沟通和理解。对于孩子无论在网课学习,还是在沉闷休息中所表现出的负面情绪,例如厌学、焦躁等,大人要表示理解。家长要和孩子直面这些问题,明确的告诉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这个特殊时期造成的。同时,家长要对孩子一定范围内的负面情绪发泄表示接纳。因为负面情绪越是压抑,越会严重化。

其次,帮助孩子积极应对。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生活的有张有弛。个人建议给予孩子更多一点的自由玩乐时间,以舒缓压力。大家不要因为孩子学得时间少了点就焦虑。在焦虑情绪下的无效学习才是毫无意义的。另一方面,允许孩子在控制时间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手段和同学适度沟通、交流。与同龄人,尤其是好朋友的沟通,永远是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方式之一。

总之,目前的特殊时期难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冲击。但是,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家长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去帮助。支持孩子!


理科博士再学习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激增,对疫情形势的预期不确定,日益严格的管控措施,使民众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也在蔓延。心理援助热线来电也越来越多。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更容易受到侵扰和影响却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作为家长在这个时期,更要细心观察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及时给预帮助和调整,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工作。

那么,家长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步:识别情绪

有的孩子会在生理方面呈现反应,比如表现出食欲不振、入睡困难、头晕胸闷、坐立不安、做噩梦等。低龄段孩子孩子会变得胆小、畏缩和粘人。如果找不到器质性因素,就要考虑是情绪化的躯体反应。

有的孩子则在情绪上呈现困难,比如紧张、害怕、恐惧、焦虑、困惑、担忧、烦躁、发脾气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本就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孩子,在现在特殊的环境下,家长更要及时关注并察觉到孩子的行为情绪变化。

第二步:维持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父母情绪稳定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家长要自身做好防护,减少外出,不传谣不信谣,起到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有时很多父母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不稳定,这样更难帮到孩子。所以需要先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关爱孩子。

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时,父母需要反复耐心倾听,告诉他这段时间确实艰难,烦躁是正常反应,家长的接纳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

维持正常的作息

虽然疫情期间停课停学,但是让孩子生活作息维持规律,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是孩子心理稳定的重要部分。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约定和时间计划,并把这些时间计划写在纸上贴出来。计划应该包括孩子单独学习、家长单独做事的时间,包括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时间,还可以包括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之后安排的其他活动,比如做家务、运动等等。

第三步:科学认识

由于不能外出、假期延长、各种渠道的信息,哪怕父母什么也没说,孩子还是感觉到了气氛的严峻,却又懵懵懂懂。父母也很焦虑,该如何向孩子解释现在发生的一切呢?说得严重了,孩子会害怕、会胡思乱想;如果不和孩子讲清楚,又难以得到孩子的配合与重视。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让孩子了解事实、学习科普,只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孩子解释这些大事的因果关系,会对他们理解这个世界有很多帮助。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给孩子听,那些关于冠状病毒的科普绘本或卡通短片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亲子阅读。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过滤不必要的信息,不要过度关注,不要轻信小道资讯,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卫生防护知识。根据已有的科学信息,和孩子一起列出“预防疾病”的具体做法,可以详细到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洗手的方法、外出后如何消毒如何防护等等。这个过程可以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安全感。



波大人


  一、疫情期间,青少年的身心会有什么反应?具体的表现有哪些?

  第一,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担心、害怕、焦虑,可能会反应在他的休息上,睡不着觉、闹腾,会很兴奋。疫情会使我们紧张,身体就处在一个很兴奋的状态。有些孩子12点还不睡,睁着眼睛就是睡不着;有些孩子不想起床,睡眠表现和平时会有所不同。

  第二,在饮食方面,一些学生会表现出没有食欲,或者吃得很多,日常饮食等生活习惯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三,有些学生尤其是低龄孩子会出现退行行为。比如说10岁的孩子,他就会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睡觉,因为他一个人呆着害怕;或者说爸爸去哪里他就跟去哪里,爸爸在卫生间他也站在卫生间,爸爸在客厅他也在客厅,会表现出一些幼稚的行为。

  第四,有些孩子没有面对面的朋友,他会很无聊。身体需要运动,但是在家里运动量又不够,他可能会在家里翻箱倒柜,有一些让大人心烦的行为。

  疫情就像风浪,将我们拍在了地上,我们身体会疼,心里会疼,这是本能的、自然的、正常的反应。青少年学生平常都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去学校,现在变得跟平常不一样,他们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行为,也是正常的。当你的孩子出现跟平常不一样的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你要去理解他,就好像我们大人也变得很焦虑一样,都是身心反应。因为疫情对我们有影响和冲击,这就是我们对冲击的一个回应。

  二、疫情期间,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虑和厌学情绪?

  1.接纳并引导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调整自己

  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疏导自己。因为孩子的反应更自然、更直接、更原始、更本能,哭、闹、跑、跳、打这些都是身体对疫情的反应,他身体的能量需要发泄出来。

  我们大人可能需要稍微指导一下,比如他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他的手上,让他觉得有人理解他;他在家里转来转去搬东西,我们可以和他商量应该怎么去动。有些方法很简单,让孩子画画,随便涂鸦,实际上他画出来就是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把身体里面压抑的东西抒发、舒展出来。

  如果你能够跟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讲笑话、跟他抱一抱,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修复过程。这个方法实际上在孩子婴儿时期我们就是这么做的,用母亲的方式去照顾孩子,饿了就给他吃,哭了就关心他。

  2.教导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

  ①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经常能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我妈让我学习,她都不学习凭什么让我学习?”“我妈不让我看电视,我爸我妈天天看电视,凭什么大人可以看我不可以看?”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爸爸一天到晚刷手机,手机不离手,教育的效果影响不可能好。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②父亲要稳,母亲要温和

  父亲要稳,就是说带给孩子很安定的感觉。可以介绍疫情现在已经开始好转了,学校在做什么安排等等。妈妈脾气要温和,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家里是很舒服的环境。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把害怕、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孩子是可以觉察到父母是不是比自己还烦躁。所以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家长的状态要调整好再去跟孩子沟通。

  ③多陪伴,少说多听

  让孩子讲一讲开心的事情,多听孩子讲,就多了解他的状态,讲出来他心里就舒服。把孩子的压力比作一杯水,压力都装满了,还能够教育什么呢?这时,你不能再往里面灌水,而是要倾听,听他说实际上就是在宣泄。当你能够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听你说话。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很值得信任,能够理解他,花时间陪伴他。这时候你再跟孩子沟通,讲一些方法,孩子多多少少会听,不会闭着耳朵。如果我们都不了解孩子,每天都是说教数落,孩子的耳朵是堵着的,杯子是满的,你的教育是无效的。


赵大仙儿谈事


小孩在疫情期间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孩子不像大人,要考虑工作,家庭,收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小孩子每天保持正常的时间学习,锻炼,课外活动,家长也在陪伴的同时多参与他喜爱的活动中,做个更像朋友的家长,深入他的内心时间,多一些关怀和呵护,反而在这疫情期间更加增进了感情,更加有意义!



幸福佐敦


孩子天生爱玩,防疫期间不能出门,不能和小朋友玩耍,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压抑感,加上近期网络课堂的实行,更让孩子产生压力,很多孩子会表现出来不适应,不接受,抵触心理,家长也会对此力不从心。

当地疫情不严重,可以按照社区规定出门的地方,可以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带孩子出门放放风,接触一下大自然,让孩子换个环境,缓解心理不适。疫情还教严重的地方,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多做一些小游戏,陪同一起看个动画电影,多些亲子互动,这会让孩子心理轻松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