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假如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创造者放映


客观事实说话,不是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就统不统一的事情。三国实力都很强,特别是魏国,曹操司马懿等等,不是一个诸葛亮可以完成这样一个统一的。刘备本身实力是不够的,而这个统一,曹操所在的大魏是最有实力的,只不过是诸葛亮辅佐的刘备让曹操的大一统没有顺利完成。

再者说,刘备是一个帝王之后,又是蜀国的最高统治者,一个最高统治者如果处处都听一个下属的,虽然这个下属是诸葛亮。想一下,中国古代君王制,这样的刘备岂不就是一个傀儡。联想到刘备前期各种寄人篱下,他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终于有一天能够高高在上的时候再次选择寄人篱下处处听别人的呢。


南宫朴邪


我说句实话,其实诸葛亮刚开始是不愿出山的,前两次没见刘备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次因为刘备是冒着大雪,不顾自己身份去见他,这可能感动了诸葛亮,于是见他,刘备说出自己的志向以后,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真的没考虑吗,他确实考虑了,他其实是知道刘备是无法统一天下的,因为此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又很稳定,想统一天下,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可以说是逆天而行,可是诸葛亮为什么同意了呢?说实话,被刘备感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才能很高,如果他一直待在南阳,他的才能就无法施展,后人也就不会铭记诸葛亮了,所以他想施展才能。还有,虽然他知道无法统一,但是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提出隆中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还是存有一丝希望的,当然,确实从诸葛亮出山到夷陵之战之前所有方针都是按隆中对走的,刘备节节胜利,稳固西川,所以看起来刘备统一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从中也看出来诸葛亮的才能,可是,荆州丢失,火烧连营七百里之后,蜀汉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此时诸葛亮完全明白蜀汉统一天下完全就是不可能,可是他仍旧逆天而行,北伐曹魏,正是应了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他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病逝五丈原,每次看诸葛亮病逝总会流泪,他为了蜀汉真是尽了太多的力,可是天意难违,一切无法挽回!





鱼染oo


就算是听了,蜀国还是很快就要灭亡的,因为当时蜀国已无可用之人材。再看吴国和魏国兵强将广,而且诸葛连当时已老,再去征战恐怕力不从心了。就算刘婵听话了,也不能改变蜀国人少的局面。

当时蜀国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九州,只要曹魏不犯错,慢慢的,力量对比就会越来越有利于曹魏。所以后期曹魏的策略是对的,我只要守住慢慢消耗你。诸葛亮必须采取积极的进攻策略,因为要想统一天下,蜀国不能等,越等越糟,所以只能让诸葛亮出祁山,去占取地盘;来扩充人力资源,禅在位时期我认为是庸而不昏,他虽无大才,但至少尚有复汉之心,而人到中年,任用宦官,听尽馋言,自身却又软弱这是其一。

蜀国资源最少,所以容错空间也最小。所以关羽麦城败亡、刘备夷陵大败后,蜀国就几乎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后来马谡失街亭也彻底失去了出川入陕的最后机会了,我感觉丞相六出祁山,这次的机会最大,相反,曹魏先是赤壁大败,后来定军山失了夏侯渊,襄樊失了于禁七军,但还能用司马懿来牵制诸葛亮,并且随着荆州之败,国力大亏不说,随着五虎亡三,而出师时马超赵云相继再亡,蜀中先锋尽失,将领缺乏,内政人才虽多,可战场之上,文弱书生如何撑起一片天,说到底还是没有人了。

我感觉蜀国这么快灭亡是因为诸葛亮没有被养出来一个好的接班人,而且蜀国没有选择好一个好的皇帝。






雲飝影视


我来回答:

首先,在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及战略家,对于军事及临阵指挥方面才能欠佳,而刘备是一个政治投机者且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华之人。他们两个基本上能力方面有互补的属性,所以在一起是“天作之合”。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基本上就是按照诸葛亮所设计的方针进行布局的,如果说没有听诸葛亮的话或者唯一与诸葛亮方针有比较大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估计就是在荆州被东吴所侵占后进行的伐吴行动了。现在暂时不去理会刘备当时伐吴战略方针正确与否,但是分析下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看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首先,当时的状况是曹魏已经完全控制了北方,而当时的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所占的各种资源占整个国家资源的70%甚至更多。蜀汉在失去荆州后偏居四川之地,暂时不说云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完全臣服于刘备,就国力上来说,蜀汉政权是三个政权里面最弱小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没有大的内部矛盾爆发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还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当时曹魏内部稳定,国力上完全是碾压蜀汉的。另外在中国历史上,在四川的军阀或者说政权很多,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以四川为中心的军阀最后能统一天下的。

往大了点说,从三国往后几百年间,不管是东晋,还是南朝的那些国家,在疆域最鼎盛的时候,都是南北平分中国的。东晋控制吴蜀两地,南朝宋最强的时候与魏是隔黄河为界的,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下,最后南方政权也没能统一天下,而且在与北方的争斗中始终处于弱势。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从地形、人员结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综合说到底,综合国力是最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南方缺乏优秀的人才与统帅,也不是北方人就一定高明,关键在于客观的因素方面的制约。虽说人定胜天,但是很多时候确实是有力也无处使啊。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当今的朝鲜,你再有厉害的人物也没有办法,受制于先天的局限性,你只能是配角。如果说伟大人物厉害,那厉害啥,可以说是识时务,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干什么,做什么才对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最有利。

刘备与诸葛亮都是当时的人杰,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能割据一方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以南胜北,历史上仅有朱元璋干到过,但那个时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强于北方了,客观条件有所成熟。而三国时代的蜀汉政权,只能这么说,乱天下有余,而要平天下实力不足啊。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阿踏米


蜀汉统一天下只能是个美好愿景,六个字来形容丞相“知天命,逆天行”。

拿大家所认同皇叔犯的较大过失来讲。

关羽死后,刘备亲征东吴,被陆逊大败。

亮:“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诸葛亮关于进谏刘备东征的谏言只有说过这个,诸葛亮并不是一定反对东征的,只是不支持刘备亲征,这段话的意思说的很清楚,陛下您现在是汉帝,要亲征只能亲征汉贼(这里指的曹操),至于东吴,派遣一名上将去即可,哪里需要您亲自去呢?

当时的情况:关羽的死讯刚刚传到蜀中,上下一片哗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关羽水淹七军的喜报当中,谁又能想到转瞬之间,关羽竟死于非命。

刘备不可能在结义兄弟关羽被孙权杀了以后还过去讲和的。

1.张飞不答应(大哥你不去报仇,我就自己去)

2.孙权不答应(三国志里面明确记载:“欲图进蜀”)

3.入川的荆州人士不答应(从此和刘备离心离德,部分荆州人士叛降)

4.刘备自己不答应(烈帝是做不出这种寒心的选择,因为他是汉昭烈帝!仁德之师 重情重义)

关羽死后东征孙吴是必然的!

再说到东征统帅,是指足够份量的东征统帅,刘备自己算一个,张飞算一个,马超算一个,魏延算一个。

出征前夕张飞被部下杀害(原定先锋出征)。

马超和魏延防御北方曹操 (防止曹军趁虚而入)

至于为什么没有带上赵云?赵云是提出了反对意见的,而且说的也比较直接,但是后来还是安排了赵云做为接应。

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那么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呢?

1.诸葛亮没被刘备当做前线谋士,是当作丞相来用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2.诸葛亮自己也没把自己当做前线谋士。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3.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为了奋斗半生的基业。进可攻,退可守。

诸葛亮留镇后方,治理民政,供应军需。刘备出征不带诸葛亮,却将蜀汉政权的大后方全权交付,这就是对诸葛亮能力和忠诚的无上信任。(当时拿下益州也没多久,平定内部矛盾,肃清反对派,需要有威望的人坐镇。)

刘备就算听了诸葛亮的,没有亲征,最好的结果大概率不会病死永安,白帝城托孤。换成现有的其他将领东征,张飞(不打先锋)马超,魏延,虽然个个武艺超群,但是遇到了满肚子坏水的东吴都督陆伯言,哪个能讨到好果子吃?也是只能浪费国力,继续恶化蜀吴两国的关系。

东征大败之后,诸葛亮仅仅数年,又重组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丞相一己之力中兴汉室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本就是逆天而行,蜀汉想要统一天下实在太难。


孙仲谋l


刘备与诸葛亮是如鱼得水的合作关系。其实刘备一直都很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否则也不一定那么快拿下西川,并建立蜀国。

关羽被孙权所杀,再加上张飞也被暗杀,这时刘备悲伤过度,不听葛亮的建议了,非要去攻打孙权,结果在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最后把命也搭上了。这件事真应该听诸葛亮了。



刘也够倒霉的,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命该如此,本来一直都听诸葛亮的,就是最后一次没听要了老命了,那么诸葛亮为啥没有跟着刘备去打报仇呢? 那是因为还有曹操呢!都走了估计连蜀国都得赔进去。
刘备死后诸葛亮其实就是蜀国的实际掌控者。但是后期蜀国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没有新一代接替。 而吴国有陆逊,曹魏有司马懿。就在这种情况下,六出祁山都没能打败曹魏。甚至都没占几座城池。所以刘备听不听诸葛亮的结局都一样,不能统一天下。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蜀国一方。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也就灭亡了。司马家得了天下。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评论。


梦想努力乐观


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东征,想要夺回荆州,最终却失败了,间接的搭上了自己和张飞的性命。如果刘备没有讨伐孙权,结局会是如何呢?

首先刘备打孙权并不一定是因为关羽被杀,毕竟刘备东征距离关羽被杀已经快两年了,而诸葛亮阻止刘备东征也很可能是演义中杜撰的。

当时蜀汉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数年的经营,刘备认为自己可以有和孙权一战的实力了,打算夺回荆州,因此才出兵东征。毕竟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弱肉强食,有实力了就要去攻打别人,才能夺取更多的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回到题目中的假设,如果刘备没有讨伐东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刘备和张飞不用死这么早,刘备在西蜀积攒的部队也不会什么有损失。

那么刘备就只剩下北伐或者继续卧薪尝胆这两条路了。这里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刘备不讨伐东吴,孙权会不会归还荆州?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是很大的,有了荆州,刘备就可以两路大军北伐。

当时曹操已经死了,如果孙刘两家可以像之前一样共同讨伐曹丕,完全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再赶上司马懿被曹魏的内部打压,曹丕手下拿不出什么领兵的将军,而刘备这边还有张飞、黄忠、赵云,再加上诸葛亮,基本上还是刘备巅峰时期的阵容。

再看孙权。当时孙权手下和曹丕一样,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黄盖、程普、甘宁、凌统都先后病死。打下荆州的吕蒙也英年早逝,周瑜,鲁肃等人也不在了,唯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还是孙权和吕蒙在打荆州之前发掘出来的。

所以说,当时的刘备看见这种局面有点膨胀也是正常的。不过当时的吴蜀联盟已经破裂,不可能再次合作。事实上当时的刘备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不打等过两年赵云、黄忠老了,蜀汉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所以如果不打孙权,那么一定会打曹丕,而且还是刘备独自对抗曹丕。

结果显而易见,就算前期有优势,北方兵多地广,完全能耗死刘备,刘备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持重兵一口吞下荆州)。而且就算之前打下来的地盘,刘备也守不住,最后只能退回汉中。

如果非要改变三国的重要转折点来改变蜀汉的结局,我认为应该是孙权不打荆州才对。

如果孙权不打荆州,一方面吴蜀联盟可以继续保持,双方不会产生巨大内耗。另一方面荆州在刘备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别的不说,如果诸葛亮北伐是从荆州出发,历史的结局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刘备和他手下的诸葛亮都是聪明人,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攻打孙权,夺回荆州。其他选择在当时的背景下都不是最明智的,所以如果不打孙权,结局依然不会改变。


古往今来几多愁


可能会!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听诸葛亮的,刘备集团的发展就不会那么慢了。

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辞荆州(原因不忍夺同宗基业),后来艰难的从曹操手里取得荆州,这就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失去百姓的民心,因为百姓只要有饭吃,时间长了对什么复兴汉室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同理,取西川也是如此!更重要一点,取西川不听庞统的话,逼得庞统弄死自己!失去一个奇才!最后他又不听诸葛亮的话出兵伐吴,大败而归!

我想按诸葛亮的隆中三策,是可以一统天下的


小蛋仔h


我说句实话,其实诸葛亮刚开始是不愿出山的,前两次没见刘备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次因为刘备是冒着大雪,不顾自己身份去见他,这可能感动了诸葛亮,于是见他,刘备说出自己的志向以后,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真的没考虑吗,他确实考虑了,他其实是知道刘备是无法统一天下的,因为此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又很稳定,想统一天下,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可以说是逆天而行,可是诸葛亮为什么同意了呢?说实话,被刘备感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才能很高,如果他一直待在南阳,他的才能就无法施展,后人也就不会铭记诸葛亮了,所以他想施展才能。还有,虽然他知道无法统一,但是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提出隆中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还是存有一丝希望的,当然,确实从诸葛亮出山到夷陵之战之前所有方针都是按隆中对走的,刘备节节胜利,稳固西川,所以看起来刘备统一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从中也看出来诸葛亮的才能,可是,荆州丢失,火烧连营七百里之后,蜀汉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此时诸葛亮完全明白蜀汉统一天下完全就是不可能,可是他仍旧逆天而行,北伐曹魏,正是应了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他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病逝五丈原,每次看诸葛亮病逝总会流泪,他为了蜀汉真是尽了太多的力,可是天意难违,一切无法挽回





红袖添香吖


这个问题想回答一波

从小就一直很喜欢三国演义,很喜欢里面的刘关张。被他们的兄弟情义,刘备的仁德,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的忠勇。其实刘备是最穷困的时候去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而刘备的仁义打动了他,在隆中对,未出山而知三分天下。

而出师之后帮刘备夺荆州,取益州,在西川而三分天下,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开始了衰败之意,随着刘备执意攻打孙权,被陆逊火烧七十里后元气大伤,在白帝城逝去了。

假如刘备听诸葛亮的应该不会去攻打东吴,而攻打曹操或许历史会被改下,但是以刘备仁义而治天下,不可能不顾兄弟情义不然他之前的好名声都会消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