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靈獸按

真正讓品牌泰然若素的,不是一個個碎片化場景,而是可觸達、可激活、可轉換的數字資產。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作者/花未滿樓 靈獸 ID/lingshouke

“這個假期太長了!”——零售商們很難不會感慨,過去最令人期待的長假黃金檔,如今成了懸在心上的一塊巨石。線下場景遇冷,實體零售業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美妝店等業態衝擊尤為明顯,小程序賣菜、櫃姐直播賣貨、線上發佈會……一時間,全民切換成“雲模式”。

自救壓力下,傳統零售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數字化能力成為生存與否的關鍵:底子薄的玩家面臨被淘汰出局,而那些曾經的線上傾力投入,則以翻倍回報顯現過來。假期尾聲接近,比起關注短期線上增長曲線,零售業更應該審視過往業務中暴露出的短板,尋找長期增長新動力。

1

線下遇冷,線上習慣已養成

最危險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

疫情形勢趨於明朗,各地實體商場正陸續恢復經營,線下市場復甦可期。國君宏觀在近期的一項預測稱,2020中國經濟總體將呈現“深V反轉”形態。即使是悲觀情形,拐點也會在一季度中期顯現。

但不管是接下來的行業洗牌期,還是更長遠點的增長重振,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然被這場疫情徹底改變:根據微信戰“疫”報告統計,2020除夕至正月二十期間,超市、生鮮果蔬、社區電商小程序訪問人數同比去年均呈現大幅增長,分別為115%、168%、83%。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不只是柴米油鹽和防護用品,“到家”理念已經悄滲透到消費生活全場景。騰訊廣告將春節、長假與疫情三者的疊加影響,總結為消費者高強度、高活躍、高時長的「長假·宅」生活現象,無論是在娛樂、資訊、社交還是服務等場景中,消費行為呈現了高度線上化。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 「長假·宅」生活現象下,消費者的四大典型線上行為

現象之下,對於零售行業來說,無論是生鮮電商、傳統商超還是百貨商場,紛紛將前端業務重心向線上傾斜,社區拼團、無接觸配送服務、春節不打烊等一系列暖心服務和產品應運而生。

與之相對,線下零售業態全面遇冷,客流銳減,復工復產延後影響下,傳統零售市場生存同樣面臨極大壓力。對於一些零售商來說,可能很難親眼看到“報復性消費”到來的那一刻。

以此開局2020,零售商首先需要擯棄一個錯誤的認知,這個「長假·宅」所帶來的線上流量高峰絕非限時開啟的線上快閃show。即將迎來的線下渠道復甦,既充滿不確定性,也不是“到家”謝場的信號。如果仍舊保守單一化、碎片化渠道,無異於是在“走鋼絲”。

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已然形成。今天的零售業,正處於全渠道變革前夜,線下即將復甦的同時,新的洗牌和整合已然無可避免。

如何才能避免被淘汰?核心是用戶留存。除了當下平穩過渡,零售商更需要思考的是,疫情結束之後如何整合多方資源,持續輸出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也即是從滿足用戶“安心買到”的基本需要,向建立和鞏固品牌認知轉換。

2

焦點戰場在哪裡?

零售市場渠道複雜,即便同在線上市場,也能看到多樣的自救和渠道重建視角,一系列新鮮玩法應運而生,其中包括一些共性規律:百貨櫃姐直播、企業微信導購服務、微信小程序買生鮮、已經成為ToC業務標配。假期之中,所有人都在用腳投票,視線聚焦到微信巨大流量生態。

微信小程序格外搶鏡。疫情期間,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待疫情結束,小程序電商在品牌數字化營銷的權重將再度提高。

這並不難理解,過去的2019年,小程序步入發展“黃金時期”,日活超過3億,全年整體交易額超過8000億。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深度掘金微信生態的品牌來說,小程序都是絕對的焦點戰場。

而受疫情刺激,零售企業已然跟隨消費者心智行為變化,鞏固以小程序為抓手的線上深度化轉型,通過公眾號、朋友圈等公域流量引流到家小程序的營銷模式,緩解了當下急創的疼痛,實現了從種草到拔草的快速轉化,在新老客洗牌時佔據先機。

不同於傳統電商的中心化流量,微信生態是以去中心化形態存在,流量有公域、私域之分。一個基本的邏輯是,企業需要分階段走,公域渠道廣泛引流,私域流量互動和轉化。

首先要解決的是公域流量在哪裡?如何引?沃爾瑪、多點抓住了朋友圈廣告。

在疫情之前,沃爾瑪嘗試將數字化海報投放到朋友圈廣告,融合秒殺、幸運轉盤等線上化營銷工具,為其小程序電商渠道引流。得益於一系列探索鋪墊,沃爾瑪也在疫情期間迅速脫穎而出。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多點聯合思念食品則進行聯手,嘗試以“朋友圈廣告+多點私域流量”展開,在騰訊公域流量的基礎上,通過多點人群的消費數據,獲取思念的潛在用戶群體,以差異化發券完成交易高效轉化,並進一步沉澱到多點平臺。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這釋放出一個明顯信號在於,頭部零售商已經全力開拓增量空間,而非單純將傳統業務線上化。要知道,過去零售商超主戰場是線下門店,線上業務更多隻是渠道補充,但隨著數字化佈局深入,線上公域流量池的挖掘漸漸成為重點功課。

引流只是開始,流量稀缺的今天,私域流量轉化更顯功力。不過,基於微信生態的私域流量轉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間的互動環節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以購物中心、百貨、母嬰美妝門店等為代表大的遠場業態,面對追求快捷便利、開啟“雲逛街”的消費者們,這些零售行業裡的“重災區”,直接流量變現的壓力較大,線上不只是引流工具,同時更多是原有優勢服務的新載體。

這類業態的突出特點是,重消費者購買體驗,通過微信廣告引流加企業微信號,企業微信導購提供專屬會員服務、會員微信群售前售後服務,專業可靠的社群運營,通過內容和營銷的持續激勵讓私域轉化更有溫度,並大大縮短了獲客路徑,轉化更高效。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相較之下,最近處於風口的在線直播,其轉化方式更是“簡單粗暴”,以廣告大流量入口直接引流直播小程序,在線直播過程中,直接實現用戶的邊看邊買,以折扣、抽獎等互動方式吸引用戶跳轉購買平臺,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解鎖了騰訊+品牌+零售三方合作的直播新增長。如此一來,不僅盤活了零售商的私域流量,實現從公域到私域流量的“短平快”轉化,在優化活動效果的同時,也強化了品牌力。

3

尋找全渠道的最優鏈路

疫情是殘酷的,但商業環境更加殘酷。從疫情期間品牌商和零售商的表現來看,大平臺無論是在反應速度、調度能力、還是運營彈性,韌性都明顯優於小平臺。這並非資本、技術層面的壓制,更多是線上渠道深刻洞察下的必然結果。換言之,強者恆強,弱者被洗牌。

聰明的零售商已經意識到,微信生態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變現那麼簡單,更是作為一個抓手向線上流量池延伸來尋找新客,同時反哺線下場景,找回流失的老客。

這也說明,疫情之後的品牌渠道修復和重建工作,並非大力開發線上渠道這麼簡單——事實上,疫情的嚴重性已經證明,任何獨立的場景都無法將壓力和風險全部消化。而應該將線上線下渠道當成整體來看待,無論用戶需求的形式、場景如何轉化,在不同時期均可以被針對性滿足。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對於零售商來說, 小程序電商也並非孤立的線上商場,在微信成熟生態體系當中,你很難找到一個更好的載體,融合互動、變現、引流於一身,將品牌觸達的所有“雲用戶”沉澱進來。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小程序豐富接口和靈活形態,也賦予了它在品牌微信自有電商場景進行無縫切換的“能力”,從而達到用戶的長期沉澱。

但是否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策略呢?購百(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原因在於,線下渠道流量足夠大,加上豐富的智慧改造場景及營銷玩法,線上小程序平臺流量空間巨大——過去單座購百往往輻射城市周邊30km,而在到家業務加持下,如今已經可以做到業務量的跨城市覆蓋。

去年以來,一些購百已經行動起來,並通過線上快閃店的形式邀請場外品牌短期入駐,通過小程序直接營銷並完成線上下單,既擴大了購百的品牌“容量”,增強平臺會員粘性,同時也通過到店核銷的方式,為商場門店品牌引流,提升購百和品牌的整體GMV。

其借鑑意義或許在於,基於現有資產和場景,品牌應該及早確立“多元流量+營銷小程序+快閃店”的全渠道運營矩陣,從而構建出“客流→強互動→高轉化”的流量生態閉環。

被疫情改變的零售業,數字資產成“底牌”

多樣的渠道意味著什麼?核心是解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比如在疫情這種突發事件面前,品牌供給與需求匹配以及互動,可以在線上渠道繼續延續,而非出現斷崖式下滑,靠瘋狂砸錢來救火。

現如今,所有人都被置身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不同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拿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整套營銷策略。對於頭部零售商來說,全渠道資源正迎來最佳配置時機,整合線上線下碎片場景迫在眉睫,而對於中小零售商來說,更應該集中資源從核心的支付場景進行突破,深入覆蓋用戶消費場景。

這個漫長的假期過後,會有更多品牌意識到,手握用戶數字化資產的重要性。真正讓他們泰然若素的,不是一個個碎片化場景,而是可觸達、可激活、可轉換的數字資產。用戶的數字化營銷也將再掀新熱潮。每一次的嘗試未必總能成功,但數字化的營銷軌跡,卻也總能帶來長期價值和信心。(靈獸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