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郭盛:疫情下企業不要應激反應,避免讓員工背鍋

郭盛:疫情下企業不要應激反應,避免讓員工背鍋

▲智聯招聘CEO郭盛


2月26日,智聯招聘CEO郭盛在網易企業大學 • 總裁雲課堂直播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觀察到了中小微企業的三種現象。


首先,小微企業比中大型企業難得多,小微企業往往只有一個月左右的現金流,如果開工時間過晚,會出現大批中小微企業倒閉的情況。


其次,在這次危機下,有一些平時業務比較平穩、現金流充足的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原因是這些企業之前的業務現金流就足夠撐起企業,現在突然斷了。反而有一些長期靠融資生存的企業一直關注現金流,不斷融資,現金儲備豐富。


第三,準備得好的企業和準備得不好的企業境遇相差非常大。

有很多小微企業的日子並不難過,比如在線教育、在線服務招人的需求比較強烈。


郭盛表示,小微企業基本都採用了三種對策:


第一,開源節流。很多企業回到主業,把曾經覺得很有希望的新項目、燒錢的項目、不必要的投資減掉了。


第二,找到核心的“戰士”。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更加嚴格了,在需要提升組織效能的情況下,找到戰士更重要。


第三,老闆在帶頭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要避免應激反應,避免讓員工一起背鍋。很多時候企業的應急措施沒有做好,更大的原因不在員工身上,而在管理人員身上。為了共度時艱,危難時刻請老闆帶頭,降薪從自己開始。


郭盛表示,這段時間要做好業務轉型,爭取創造新的業務。從線下到線上轉型時,客戶關係不會變,要利用良好的客戶關係進行轉型。


郭盛還強調,對於企業,最重要的是強化組織。在遠程辦公的環境下,一個團隊能不能有組織韌性,對組織是巨大的考驗。因為一個好的組織,即使是遠程辦公,員工也是非常積極的,員工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他們跟客戶積極推銷自己的產品,所以遠程辦公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網易抗疫情中小微互助企業對話郭盛:


企業提問:很多企業實施了共享員工,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


郭盛:我覺得這只是緊急條件下的一個緊急嘗試,媒體上說得比較熱鬧,但真正實行共享員工的企業並不多,因為企業會碰到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比如社保、員工歸屬、員工技能,生意來了這些員工怎麼辦等等。但靈活用工未來會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在中國。主要原因是靈活用工符合年輕人的本性,希望自己支配時間,自由度更大;二是它幫企業節省了社保、稅收等大量成本。在過去靈活用工並沒有高速發展,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概念,核心原因就是不具備基礎設施,靈活用工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協同辦公沒做好,但現在我們看到市面上出來非常多的協同辦公軟件,也是對靈活用工的一種促進,以前是想做不能做,現在是想做也能做,這在未來我覺得會成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趨勢。


企業提問:疫情給人才市場帶來了哪些衝擊,勞動力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郭盛:我們看到人才市場在這個疫情情況下發生的變化還是蠻大的。第一個變化,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用工量減少,企業端招聘需求減少了。第二個變化,以前求職人群非常活躍,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有很多裸辭的行為,現在我們看到裸辭的情況大大減少,大家跳槽的意向也會降低。人才以前是供需兩旺,現在是供需雙減,這是對人才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


如果你是老闆其實也是好消息,這時是你招攬人才最好的機會,比如你要進行互聯網轉型,其實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互聯網人才,你可以找到很多好的人才;如果你是一個求職人員,其實這時也未必是不好的時機,因為你看到好多企業都在招人,這其實是試金石,從是否招人,你就可以看出這個企業的好壞。


總之,不管是企業主還是求職人員,其實不光要看到危機,也要看到機會。


企業提問:在線辦公、遠程辦公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的需求,加速了雲辦公的發展,如果這是未來辦公的形式,怎麼樣的組織形式能讓雲辦公更高效?


郭盛:疫情催生了很多不一樣的行業,對一些行業有非常大的助力,但並不是說疫情結束以後每個行業都會做得很好。


其實雲辦公也是這樣,現在雲辦公是剛需,是大家不得不採用的一種形式,但云辦公並不能代表所有企業的溝通需求,之所以一個企業作為一個組織,有非常多的溝通和協同需求,現在我們看到全中國的帶寬都會變得擁擠,就是由於雲辦公大量出現。但疫情之後,我認為至少50%的帶寬又會釋放出來。


所以我覺得雲辦公和線下辦公一定會同樣存在,這是我的觀點,雲辦公不會代替所有辦公形式。


第二,雲辦公如何更高效?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選對人,他們之間有互相信任的關係,因為信任是不可能被線上取代的。


企業提問:我提出降薪遭到了創始團隊的反對,即便挺過了困難時期,估計人員流失也很嚴重,請問郭總,有什麼辦法可以留住團隊?


郭盛:三個方法,一是利益,二是備胎,三是理想。


什麼是利益呢就是在利益上大家要綁定。這個利益綁定就是管理層是否降薪,創始團隊是否降薪,即便今天降薪了,能不能拿出一部分股權激勵大家。,如果管理層只是把別人的錢淘掉了,自己的錢包沒有損害,當然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第二是備胎,有的人是留不下來的,他本來就要走,只是這次疫情變成了催化劑,讓他離開了,所以我覺得不用太可惜,該走的還是會走,關鍵是你要在市場上看一下有沒有好的備胎適合進入團隊,有沒有一些人和你志同道合。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寓言,“看到船裡進水了,一部分人拼命把船裡的水往外倒,另一部分人搶救生圈,還有一部分人就坐在那兒,看著兩堆人默默等死。”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舀水的人,找到這部分人和你在一起,他們才是最重要的團隊。你要留住的不是整個團隊,而是志同道合的核心人員。


第三是理想。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是什麼,大家看到了今天的低谷,也一定要看到明天是什麼。


企業提問:為緩解就業市場受到的衝擊,您在政策方面有什麼樣的建議?


郭盛:第一個是財政政策。其實中國企業的稅負還是比較重的,人工成本也是比較重的,我們一直在說要減少企業的負擔,趁這個機會,真正把這個政策落地。很多地方已經在減少社保了,這些財稅政策都是能實實在在緩解企業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措施。


第二是金融政策,中國一直在說貸款要流向小微企業,但實際上一直沒做到,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真正把這一點落實,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企業提問:獵頭公司怎樣度過這段艱難時光,你對於獵頭公司的業務調整有什麼建議?


郭盛:有些獵頭公司日子很難過,但還有一些高端的獵頭公司,當我跟他們交流時,他們覺得沒什麼,遠程辦公,該做的生意都在做。一些企業對於最高端人才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好的公司都在利用這個時機招攬人才。所以我覺得不要做中端的獵頭公司,如果能夠做高端的獵頭公司,就會非常好。


第二,以前很多獵頭公司都有很多業務,很多合夥人,他們核心的業務能力在於做銷售,未必是為候選人提供服務,這時如果能找到靠譜的候選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你在這時去關心他們,為他們做更好的服務。


第三,獵頭公司自己組織架構的變化,很多獵頭公司已經是這樣了,他們是合夥人制,但還有一些未必是合夥人制,是企業制,這樣固定成本會非常高,逐步變成全民合夥人,可能這樣的獵頭公司會更好。


企業提問:請問管理諮詢市場有什麼變化?


郭盛:我覺得從宏觀上來說,管理諮詢市場還是非常好的,因為中國企業創新能力非常強,但往往管理能力不夠強,所以管理諮詢在管理能力上對企業會有非常大的促進,我覺得管理諮詢市場還是會變大,這還是非常好的跑道。


二是管理諮詢的方式可能會改變,以前管理諮詢方式往往是一個專家帶一堆小朋友去做諮詢項目,但在未來,我覺得這個管理諮詢模式一定會有比較巨大的改變,更多是利用網絡的數據庫,利用行業裡打過槍打過仗的人來做專家,同時提供諮詢的方法在未來會有比較巨大的轉變,不再僅僅靠聰明,不再僅僅靠各種知識的搬運,而是真正對這個企業有價值,提高企業的效率。


以前我們說,管理諮詢公司一定不能拿固定的諮詢費,要跟客戶穿一個鞋子,管理費以業績的形式呈現。很多企業已經這麼做了,包括麥肯錫、貝恩等都是做得比較好的,這可能也是管理諮詢市場會出現的第三種模式。


企業提問:小微企業如何高效融資?如何管理投資人的預期?


郭盛:先說實話,投資人在這個階段估計對對我們每個人的預期都不會太高,能夠活下去就是最高預期了,投資人都是很現實的,管理好你的現金流就是管理預期的核心。


第二是透明,不要報喜不報憂,也不要報憂不報喜,兩種都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有一定的透明性,告訴他今天的困難,告訴他明天的希望,這可能是對投資人好的預期管理。


第三是知道投資人面臨的壓力是什麼,因為不同的基金,投資週期不同,投資管理風格不同,他也有不同的壓力,既然要同舟共濟,你也要知道他的苦難是什麼。

小微企業融資是比較困難的,融資有三種方式,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還有一種是員工集體融資,我覺得這三種方法都可以嘗試。


企業提問:我是一家傳統的鋼材商貿企業,希望能夠進行線上轉型升級,您對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線上有什麼建議?


郭盛:我們看過一些傳統企業的轉型,不能說有成功的建議,我只是看到一些可能存在失敗的現象。


一是腦子裡想轉但心裡沒下定決心,希望進行線上轉型,其實在這個行業裡,我相信您一定比我看機會看得更清楚,但心裡未必動,心裡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猶豫,尤其是組織內部的壓力會非常大,組織裡有一批老員工習慣了老方法,手上有一批老客戶,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要打破老的東西其實有非常巨大的心理障礙。


在這樣的企業裡,最大的難度往往在於組織轉型,大家心裡的想法、思想和動作這三點要互相統一,不然的話是非常難做的。


具體而言對組織的改變,我倒是建議你在這個時間點上可以適當看一下行業裡有什麼好的案例,對內部人員有一些衝擊。二是看一下有沒有跨行業的互聯網人才,給大家上一下課,甚至引入到企業,對傳統思想有一個衝擊。


真正難的其實不是業務轉型,而是思想轉型,所以在這方面給您提供一些建議。


企業提問:在社會產業重構的語境下,什麼是互聯網技術創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郭盛:我們以前說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任何時候下,要麼是價格競爭優勢,要麼是品牌競爭優勢,要麼是服務競爭優勢,要麼是速度競爭優勢,在互聯網之下,除了速度以外,大家都已經不太認了,其實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無非一是你有沒有自己的“獨門暗器”,自己的技術,尤其是數據上的技術;二是有沒有新的業務模式,比如滴滴,Uber,技術和業務模式往往是新的企業競爭力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