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企业信息化大讲堂


1.市场环境,所在产品的行业是夕阳还是朝阳行业,还是新兴产业。简单讲就是产品市场大不大。如果是夕阳产业,产品已经临近淘汰,人类传统使用已被新的产品产业所代替,那么未来市场会越来越少,小企业的话,很难做大。 如果是朝阳企业,市场大,前景明朗,但同时同行竞争也很多,小企业的话看公司内部管理是否稳定,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运营机制能否留住人才,是否有研发能力。最后看公司资金是否充裕,因为良好的公司团队是需要资金来支持的,这也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是新兴产业,同行竞争少,可能未来前景非常广阔,但这个行业前期非常困难,因为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发展迅速,如果市场反应冷淡,那可能还没等到市场开阔就已经支撑不住了或者等到市场开阔了,已经没有后起之力了

最后讲小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老板能力了,老板是龙头,小企业的老板决策和管理直接关系着公司的发展。1.老板是否务实,从公司实际情况来管理和支配财政,如果连工资都要拖拉,却有钱买豪车。只会把企业带向下坡。

2.老板是否可以用人,正确的老板应该培养两类人才,一种是管理人才,负责内部生产和管理。一种是业务人才,负责为公司开拓业务。内部产品管理和业务拓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个都不行。企业刚起步的时候,老板可以亲自做,等稍有起色的时候,就要物色培养管理人才和业务精英。 只有逐渐打造团队,才能做强做大,老板个人技能再强毕竟精力有限.。 所以厉害的老板不是在于做事,而是在于管人


刘哔哩哔哩的世界


应该有好几年了,我在一家不大的公司,当时,公司目标与愿景都很明确,要做行业的老大,要上市等等。老板能力很强,销售、运营、生产、物流、人事、财务等等,似乎每一个方面都懂得,在公司说话更是说一不二,一言九鼎。而公司呢,那时发展也非常不错,我在的那两年,几乎是成倍增长。

但记得我离职临走时和同事聊天,谈到公司的未来,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老板什么时候说话不管用了,公司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

是的,当公司很小的时候,我觉得判断未来老板能否做大做强最关键的一点是 “老板的一言九鼎”。

在这个问题回答中,就不展开讨论了,我简单列如下几条原因和建议。

1、老板不是全能的,也没有必要全能。所以,老板不要能力太强,尤其是不要比每个人都强(老板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区域,我们需要相信和尊重专业。

2、老板不要享受说一不二的感觉,当你说一不二时,最终的结果是没人敢提反对意见,从而让你真正的“说一不二”和“一言九鼎”。

3老板们一定要认识到也必须承认这点:你能解决公司的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你的能力,而是因为你是老板。

4、老板们也要记住和承认这一点:在绝大多数时候你能说服你的员工(或供应商),并不是因为你的沟通能力强,而是因为你是老板。

5、老板什么时候说话不管用了,公司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



最后,说一下我以前的那家公司,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从以前的老同事处了解到,这家公司发展早已停滞,勉强生存着,离行业老大、上市还非常遥远。当然,能够生存,还是代表老板有一定的能力,也值得佩服,只不过,我最终的预期才远而已。



绝大多数人判断不出公司小的时候,老板是否有潜力做大。

我以前也无法判断,创业20年,见过许多从零开始创业到年净利润过百万,过千万,还有上市了企业。

我分享几个案例:

张先生90年代在深圳的台湾厂做电解电容生产工人,生产主管,销售业务。2007年自己开电解电容厂亏了100多万,2009年开始做电解电容代理,目前员工10多人,年净利润300多万。

刘先生2000年到2010年在母婴小家电公司做外贸经理,2011年自己开始做产品,2015年自己开工厂,目前员工200多人,年销售过亿。

舒总90年代开始做厨房五金厂工人一直到厂长,2011年接触淘宝网,2013年被骗,财富归零,2014年从淘宝网开始,4年时间年销售过亿,买了豪车、别墅若干,修了工业园区,目前年销售额过2亿,员工近400人。

我总结身边从零开始做大的老板的特点:

1、在一个行业坚持超过10年,有客户资源、行业经验、资金的沉淀。

2、失败很多次,韧性好,能坚持。

3、熟悉人性,能驾驭员工。

4、能吃苦耐劳。

5、学习能力強,能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6、洞察力强,可以发现行业的机会。

7、愿意分享,有钱了可以拿部分出来和团队分享。

8、有换位思考能力,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受教育水平高一些,比如本科学历,事业高度会更高,比如御家汇的戴总,本科毕业,无背景,从零开始,1982年人,36岁企业就上市了。


邓冠卫


我发现中国老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老板,缺少三件事:

1、缺乏战略思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只要他们能赚钱,就不想建立持久的基础,因此他们不能被称为企业家,充其量只是商人。因此,老板要做的第一个改变是从成为商人到成为企业家。

2、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老板考虑一整天如何与员工一起玩耍,却不考虑如何使用科学方法来管理员工。因此,老板要做的第二个改变是从管理人员到董事的改变。

3、过早使用文化进行管理。老板必须完成的第三个转变是从“皇帝”到企业家的转变。大多数企业家是下意识的“皇帝”,他们喜欢控制人。企业家不断创新,创造需求。他们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因此,中小型企业老板进入的第三大误解是过早使用文化进行管理。

话虽如此,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资源增长、战略增长、管理水平增长、文化增长。大多数小企业都依靠资源和老板的能力停留在前两个阶段。任何老板都能做到,一切都取决于老板。第三阶段是通过管理增长,最后一个阶段是通过文化增长。因此,公司可以使用文化,但不能过早夸大文化对管理层的影响。

知道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老板缺乏三样东西,那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小公司寿命不长,并且成长起来更加困难。主要原因是公司仅依靠老板,老板将成为风暴队的队长和消防队的队长。公司无法建立团队,也无法建立组织系统。不依靠组织来抓住机遇,不依靠组织来实现战略机遇,没有建立团队,没有建立独立的个人系统,就从机会增长到组织增长以及个人能力向组织的转变能力。


这五种公司永远可以做大

1、格局大的企业

不乐于对此大惊小怪,该品牌有一个很大的算盘。但是,实际上,许多公司希望以少量投资获得大回报,而从未期望将大量投资换成更大的回报。这实际上是一种模式,就是希望从鸡蛋中获取黄金。拥有大格局的老板可以展望未来,并在大环境中定义自己的业务。

2、心态好的企业

不要期望100美分等于1美分,这会使您走得更远,甚至遇到麻烦。在考虑当前形势的同时,必须有战略和策略,并计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朝计划的方向走总比没有计划好。至少您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3、有资源的企业

您可能不同意这句话,但它表明了一些事实:在中国,资源第一,机会第二,能力第三,教育第四,个人战斗已经过时了。许多老板比别人更成功,因为他创造的社会资源为他创造了一些条件。

4、可以留住人才的公司

可以招聘优秀人才、员工愿意加入公司、拥有团队氛围、成就感、归属感通常更受欢迎。在关注行政管理和绩效的同时,关注技能的改进、思想指导。

5、目光长远的企业

品牌识别对于公司而言,始终是首次长期而系统的项目。它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且需要系统地完善和改进。对于客户而言,品牌塑造也是一种认知和体验认可。他们需要能够记住您的特定原因,因此他们也需要您坚持吸引力。


  能成功的六种老板

  1、有梦有野心,对现状不安,对机会敏感,对竞争有充分的认识。

  2、重视人才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BOSS的能力,而是因为有更多的人才,刘邦和刘邦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再利用了萧、韩、张三杰、项羽,所以下属的所有有能力的人才都在刘邦中

  3、少教三圈路,避免资源浪费,开阔视野,看机会和危机,走得更远!

  4、要做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注意果敢的企业家的话,“如果我不做的话就不投资,失去机会的话怎么办?” 他们认为“万一成功”,不做就不会失败,但是没有成功的机会! 不是说“即使我做了,如果投资失败了怎么办”。

  5、不要埋头,做宣传广告的形式现在很多,硬要发广告给用户群的上司不满足“我们的业务量还不错”的水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很重要的。

  6、适当的解放权,让员工安心工作,让高管安心一部分作战计划是很简单的。


互联网侦察


入职前判断有点像押宝,就好像我同事几年前嫌小米是初创企业就拒绝了小米西安的offer,去了一家新加坡排名第一的电商公司…然后…结局你们都知道了…

入职后判断看三点。一是老板为人格局 二是公司所在是否一线城市 三是公司资金链是否健康


一 老板为人格局

  1. 将熊熊一窝。如果发现老板为人处事都很小家子气,更有甚者人品不正的情况下,可以看下新机会,及时止损。心术不正的老板跟着迟早会出事。良禽择木而栖。
  2. 小微型企业的制度福利都不如大公司完善。而且确实存在相当多老板故意占用员工个人时间、放假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情况。

二 公司是否位于一线城市

1.就拿互联网公司来说,在二线城市的大部分都是客服中心,研发中心,要么是本地创业公司,基本没机会做大,因为二线城市的人才和资本密度太低,和一线城市比不了。

2.如果公司本身小还位于二三线城市,那么相应地员工的工资和岗位空间都非常小。不管公司能不能做大做强,未来几年间你个人的工资和升迁估计希望不大。

三 公司资金链是否健康

1.见过太多小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就直接裁人解散的,树倒猢狲散。甚至因为小公司,老板也直接拖薪欠薪,不给员工任何补偿。

2.听过最奇葩的事情是18年下半年互联网寒潮,上海某家做人工智能的公司老板裁人不给员工上个月薪水,员工集体抗议后,决定2020年以每个月分期付款的方式给上个月的薪水…吃相极为难看。

如果对自己本身实力有自信的同学们,还是建议先去大公司呆个几年,不管是上升空间还是薪资水平都未来可期。

年赚几百亿的公司,基本上中层以上干部很多都能年薪百万,比如阿里腾讯万科平安碧桂园这种公司,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能拿到,但肯定比小公司容易的多。

欢迎关注@夏喵喵老师 曾任职于世界500强,精通英韩粤语,专注于职场和外语培训,陪你一起打怪升级,所向无敌。


夏喵喵老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都是以老板如何作大做强角度去分析的,还写了好几千字,也是非常难了。


耿哥最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照他们的答法,我博士都毕业了,回答还没写完呢。


我就说三句话:

第一,公司很小的时候,你进去,必然也没有过什么大公司的经历,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具备判断老板未来的能力。这是风投经理们干的事,你能干,就不要去小公司了,去大公司好了。

第二,如果不能干,那就得有综合分析能力。分析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未来增长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老板手里的资源、老板对于未来的判断,以及你是否与老板同频。

第三,如果以上说的都具备,唯一的问题是,你跟老板不同频,他又喜欢给你画饼,你又想要高工资,而不要5年后的期权与分红权,那再好的未来,跟你也没有关系,赶紧找个成长中的公司去上班吧。


最后补充一句,一般具备这个能力的人,都已经自己去创业了,不会甘心待在一个小公司里,遭遇看透一切还没人听他的的尴尬的。


我是耿哥,坚持输出干货话不多,有兴趣的关注一下。


职场耿哥


【吱己职场的观点】当公司初创时,要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把公司发展起来,我觉得主要看老板的格局、重心、资源和魅力,具备这四点特征的老板一般可以带领企业平稳地往上发展,但是是否能更快地做强做大,还需要配合市场的机遇。



如何理解这四个特质?


一、格局: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格局代表的是一个领导者对行业发展、市场趋势有更长远的战略把控,也代表了他的视野和胸襟,这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素养和特征。马云说:“如果心胸不似海,你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明者“史瑞乔”的故事就是企业家对格局的最好诠释:他本来说美国一家小殡仪馆的老板,由于诚信经营,待客热情,生意一直不错。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差,而对面竞争对手的生意却越来越好。于是他开始调查,竞争对手的经营方式,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电话局里的一个接线生,收受了竞争对手老板的好处,把史瑞乔的客人的电话都接到对面去了。了解真相之后的史瑞乔并没有火冒三丈,也没有诉之法律,而是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他想,如果能让电话自动转接,不再需要通过人工转接就好了。于是他查阅大量的书籍,又虚心地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史瑞乔因这个伟大的发明而名流史册,可以说是用别人的“暗算”为自己打开了新的世界。


大格局可以让企业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计较眼前一时的得失,懂得寻找突围的机会,成就事业。要知道这个老板是否拥有大格局,从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制定可以窥见一二。

例如他制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之后会不会因为眼下的一点利益得失而随意改变?遭到抄袭或者是竞争对手的攻击时,他是习惯性地气里败坏,还是想出让自己从中得利的办法?




二、重心:认清领导者的任务

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经分享过他的成功心得:作为董事长,我只做了三件事,定战略、带队伍、建班子。

这个说法和我曾经认识的一位老板非常相似。当时他的公司只有200多人,但是3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1000多人规模,行业前三的企业。当时他跟我说作为老板,他只做三件事:找方向、找人和找钱。

找方向,就是定战略,给下面的团队一个清晰的指引。例如他当时制定的把海外的精品品牌引入中国并进行线上运营的战略,于是商务拓展团队奔着这个目标全球搜索,一年间合作品牌从30个发展到200多。



找人,就是寻找合适的可以带动企业走得更高的经营班子。他当时从母婴、美妆、广告公司等多个行业挖掘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到公司担纲不同部门的负责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他一直坚持的。

找钱,作为小企业,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寻找盈利模式,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和发展资源,也是创业者必须做的事情。

如果创业者忽略以上这些重要事项,把时间和经历放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找不到自己的重心,那么这个老板所带领的企业发展前景也堪忧。




三、资源:拥有冷启动的资源

事实上,老板是否拥有一定的背景资源是一家公司是否可以快速站稳脚跟的重要条件。在事业的“冷启动”期,也就是品牌知名度还不够,公司还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甚至产品市场还处于教育期的时期,老板的资源和背景就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当然这个资源不一定是老板自身带来的,也可以是创业之后由于项目本身有价值,老板寻找来的资源。



这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滴滴打车,作为目前几乎垄断了国内智能出行市场,全球数一数二的独角兽企业,滴滴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它的创始人程维2012年从支付宝辞职,和老同事王刚带着80万元成立了小桔科技,开始开发滴滴打车APP。2012年9月9日,滴滴打车上线,但是缺钱缺人没有资源的他们,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直至引起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注意获得了200万美元的融资,一切才渐渐有了起色。而在之后滴滴、快的、Uber之间的竞争若不是背后有腾讯的支持进行大规模的补贴,恐怕滴滴也早已被历史碾压成粉了。


事实证明,能不能找到好的资源和靠山是企业老板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资源,只靠自己单打独斗的老板到最后都很难真正做大做强。




四、魅力:有凝聚力的领导者

在企业初创阶段,老板的人格魅力是聚拢优秀人才的吸铁石。“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古人在这段话里讲的就是人格的力量。如果创业者能吸引足够多优秀的人才来帮助他推动事业的发展,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何鉴别他是不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

你首先可以想想,你是否心甘情愿地当他的员工并愿意为这份事业努力?



而结合魅力型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我们可以认为,有魅力人格的领导一般拥有以下特质:
  • 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 有阐述未来愿景,并给予员工方向和希望的能力;
  • 拥有正确高尚的价值观,能得到员工认同的;
  • 信任下属,并懂得激励他们为事业奋斗的;
  • 有大格局,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



【总结】每个创业者能否成功都不是必然的计算结果,也并不是只要他拥有了某些特定条件就一定能功成名就。但是,跟随一个有格局、有魅力、有资源和有重心的老板,将让你的职业视野更上一层楼,即使没有获得最终事业上的成功,这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END---
感谢你的阅读。
我是吱己职场 ,90后宝妈,8年资深职场人,自媒体新人。职场就是江湖,关注我,一起成长,不迷路。

吱己职场


我作为公司的元老,亲眼看着我们厂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现在回想刚进厂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判断还是正确的。

一,你要看公司是做什么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公司是否有发展的前途。

二,你要看老板的为人处世如何,这点很重要,因为老板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如果老板很和善,对客户对员工很大气,那这个公司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如果老板很苛刻,对客户对员工很小气,耍小心眼,带有色眼镜看人,那我劝你早点离开吧,这个公司发现不了多久的。

我进我们厂的时候正是看中了老板的为人才留下,坚持了下来。那时候,老板跟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供货商送的礼老板都拿出来分给我们,就连我学车都是厂里给我出的钱报的名。现在好了,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我也成了厂里的管理者。

所以我觉得如果老板不错,趁着公司小的时候坚持下来,等以后公司做大了,你也就熬出来了。


小小压铸工


老板的战略思维决定着企业的出路。一个企业能不能活下去,能活多久,关键在于战略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战术能够落地。有人指挥,有人打仗,才能打胜仗,才能打漂亮的翻身仗。小公司想做大做强,离不开老板这五种思维方式,假不了。

【1】小企业考虑如何“用”人

小公司资金少,人员少,结构简单。刚开始用人肯定是要用那些能为公司创造业绩的人。有的小公司算上老板就有四五个人,这几个人都是业务员,因为小公司想活下去,必须要先挣到钱先能养活自己。

【2】大企业考虑如何“开”人

与小企业不同,大企业财大气粗,人员多,部门多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拿工资不干活的现象。如何精简人员,让两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或者是四个人干五个人的工作,是老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能够工作量不增加,人员增加,这样反而会拖垮公司。

【3】老板要学会借力借势

经营公司就像经营自己一样,想取得成功,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就是井底之蛙。如果能够借助成功人的经验,自己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做企业也一样,一定要借鉴同行业的优秀的管理经验,一定要学会让自己的人脉关系能够帮助自己。学会借力借势,才能够让自己的小企业步入正轨。

【4】有问题,老板先反思

企业出现问题,老板不能逮住管理人员不放,管理人员不能埋怨自己的员工,最后弄得员工一肚子火,没有心思干活。当企业出现问题时,首先老板要懂得自我反思,管理人员也要懂得自我反思,只有每个人都有反思的意识才能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相互埋怨和相互推诿。

【5】看问题独具慧眼

凡是开公司开成功的老板,都有优于别人的独特的眼光和看待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他们具有一双慧眼,当别人认为这是一次机会的时候,他却能够适当的放弃;当别人看不见机会的时候,他却能一眼看准时机,主动出击。


可拉克肯特


我也是从在一家小公司入职起步,伴随着公司成长一直工作至今已经12年,见证了公司从很小起步,发展到今天上千人规模,作为一家本地的软件IT企业,已经算不容易了。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从外部、内部和个人谈谈想法:


一、看外部环境,特别是看行业趋势

1.认真分析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判断整个行业发展前景如何。这个需要关注国家、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可以从一些经济专栏里面找到一些数据和答案。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再比如:传统的房地产行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以及去库存等举措,若不快速转型的话,势必会收到一些影响。

2.认真分析地域经济发展态势,判断当地的经济发展潜能。因为,当地的政策、土地、人口、经济、资源是有差异的,而这些是公司在某地注册发展的基本土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型的IT企业基本上都聚集在发达地区或者人才(大学)密集的地区。


二、看内部环境,特别是公司发展动力

1.深入了解公司的发展定位。这里面包括了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和定位。这些看似虚、软的东西,在中长期来看,是最为关键的。

2.深入了解公司的潜力资源。有多少资源,才能成就多大事业,客户资源如何、技术资源是不是具备竞争性、服务能力是不是业界最优…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不然迟早都会被市场淘汰。


三、看老板个人,特别是老板格局能量

1.老板的人格魅力。一个公司的文化,与一把手老板有直接的关系,公司能否发展的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个人的格局、魅力,以及他是否真的想踏踏实实做事业,做实业。


2.老板的资源能量。小公司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老板的资源支撑的。若他能依托他自有的这些资源,先慢慢建立起一个发展的基本盘,那后面的路就比较可期了。


最后,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当今这个社会节奏太快,挣“快钱”的人太多,风险也极大。只有哪些真正踏实、静心做事业的人,通过不断持续的努力,积极坚守,则迟早是能够打开一扇窗,迎接大世界的。


欢迎关注 @愚人行走,一起探讨职场的哪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