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2020年的开局并不轻松,疫情的突发,令人有点措手不及。

为了更好的抑制疫情的传播,绝大部分企业都延期复工,不少员工也因此被迫不上班,如果疫情导致3-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78%的餐企营收损失超100%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结果显示,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85%的企业撑不过3个月!为啥?因为3个月现金流就断了!

这这些企业当中尤其以第三产业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如果以全国近800万家餐饮门店计算,大约600万家餐厅颗粒无收。疫情过后,一些中小餐饮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淘汰。

不仅是中小餐饮企业,整个行业都在受伤,海底捞预计损失50亿元、西贝损失超7亿元、老乡鸡损失5亿元、眉州东坡损失近7000万......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不过,大浪淘沙,熬过去的餐饮企业就会是金子。

疫情期间抑制的消费,会在结束后急剧地释放,凡是能够熬过艰难时期的餐饮企业能够借此机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当然能否顺利渡过艰难时期,最有机会的还是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公司,过往对于现金流的管理和风控将会在这次疫情过后进一步的提升。

说回来第三产业。大部分人都清楚受挫最严重的的是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受挫会带来经济多大的影响?从第三产业的GDP占比中就可以窥见。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提升。 1980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5%,而到了2018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9574.6亿元,占GDP比重为52.2%,超过一半,也就意味着一个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

于个人,不同人不同方式

对于员工而言,不同人不同情况。

1、 良心企业员工,在家办公

从2020年2月初开始,国内不少企业都已经开始在家办公的形式,云办公的软件也相继被职场人士挖掘,通过远程视频会议、远程工作系统可以确保日常工作维持。

不过此类企业多为互联网相关企业,实体的制造业等存在实行的难度。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2、 年前辞职的群体。

目前处于失业状态,且目前企业招工情况还处于冷淡期。这部分人最苦,但是建议还需管理好情绪,毕竟你可以依靠主观意志改变的情况。如果有耐心,可以在此期间加强学习,有利于疫情结束后重返职场。

3、 迟迟无法复工的职员。

此类多为实体企业,尤其是以第三服务业居多,这部分人干熬着。多数情况下没有领取工资或者仅是领取保底工资,但是信用卡等信贷还需要还款,压力比较大。不过好在你还是拥有工作。

其实不论是哪类群体,回归到问题本身,需要关注的其实是疫情的情况。网上的信息零零总总,寻找一个有效的信息综合渠道可以更有效的获得咨询,这里推荐招商银行App的“抗疫专题”,在手机软件上的首页就可以寻找得到。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这里可以查询疫情的实时数据、实时咨询,还可以查找周边小区是否存在疫情病例,甚至可以了解自己行程中是否存在有乘客确诊的情况。

尤为重要的一点事,这里可以线上问诊。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对于医院存在敬畏之情,佩服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但同时也担心在此时到医院诊断病情的安危,所以线上问诊可以说是急百家之所需。

如果疫情导致3个月到5个月不上班,后果会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