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2020年的春節長假在一月份,比2019年提前將近半個月,導致全國乘用車一月份銷量有172.0萬輛,卻同比下降20.5%,環比下降19.8%。只是,一月份的銷量數據對全年銷量已經失去了參考意義。

一月份汽車產銷量同比和環比數據都大幅度下降,讓人擔心今年車市寒流會更加嚴重,但春節假期的影響再加上車企鼓足勁想要有個開門紅,與2019年春節假期所在的二月份,乘用車銷量僅有119.3萬輛相比,表現已經非常優秀。

被春節假期推後的購車需求、重磅新車發佈上市、對銷量開門紅標兵的爭奪,二月份原本是2020年汽車銷售一個難得的旺季,然而新冠疫情所引發人力物力緊缺,以及人員聚集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讓汽車產銷量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汽車產業需要高密度的人員聚集和大規模的物資運輸,復工復產要有長期而有效的防疫措施保證。汽車工廠正式復工復產也才是二月中下旬的事情,遍佈全國各地、數量眾多的零部件工廠預定無法完全實現滿負荷生產,整車產量的復甦將會是艱難而緩慢的。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二月份的網絡線上賣車,還有此起彼伏的網絡營銷,非常熱鬧,二月份即將過去,銷量成績也將出爐,且看看各大車企的銷售表現究竟如何。

從一月中旬到二月中旬,汽車工廠停產將近1個月的時間,二月份汽車整體產銷量斷崖式下跌已經是必然的事情,那麼究竟又有哪些車企能夠有一個相對較好的業績?

雖然有紅紅火火、新鮮熱辣的線上銷售、用戶關愛行動等等營銷手法,很多車企在整個二月份銷售的更多就是此前倉庫庫存。

二月份的汽車銷量大,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也僅僅是二月份而已,因為銷量越大說明經銷商的整體壓庫數量越大,也就意味著車企對經銷商壓榨似乎並沒有停止。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讓我們忘記一月份汽車銷量的脫離實際,忽略二月份銷量的尷尬增長,因為三月份的銷量才是驗證車企真正實力的關鍵。

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防疫局勢也逐漸明朗,車企經過半個月全新生產和銷售機制的試運作,應該已經逐漸適應了全新的變化。

整車工廠復工復產雖然還面臨很多不可控因素,但畢竟處於統一管控之下,而零部件工廠產能的恢復就更能讓人看到一家車企的實力所在。

一輛汽車由數以萬計的零部件組成,而一輛汽車的品質,除了整車工廠內製的零部件之外,數量更加龐大的外購汽車零部件同樣是關鍵因素。

套用“短板理論”說,整車和零部件質量再好,只要其中一個零件出現問題就可能毀滅一輛汽車的整體質量。

誠然,撇開地理位置因素,那些自動化程度更高、管理體制更加完善的零部件工廠,復工復產的速度要快得多。

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側面來研究一家整車工廠,它的零部件配套體系是否足夠先進,從而對其品質略見一斑。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不完全統計來看,自主品牌汽車的零部件近地化供應比例比合資車企大一些,也就是說,除了湖北、浙江等疫情嚴重地區之外,從物流因素看,自主品牌的產能復甦比合資車企要快一些。

假如是各大車企共用的零部件供應商呢?零部件供應商是否會對那些利潤高的零部件優先恢復產能?舉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例子,除了比亞迪之外,車企或許就只有寧德時代可以選擇,再補充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孚能等品牌。

這幾年以蔚來、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正在進入產銷量的市場攻堅戰,而以吉利、廣汽為代表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在電動汽車快馬加鞭,意圖趕上競爭對手,動力電池產能一時成為各大電動汽車車企爭奪的焦點,不是也有車企因為動力電池供應不足減產停產。

在有限的產能之下,整車工廠優先生產高利潤的車型,零部件工廠優先生產高利潤的零部件,這是經濟利益驅使,也無可厚非。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捐贈物資、生產口罩、推出N95汽車濾芯,這是車企社會責任的表現,而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的汽車產銷量,將汽車企業真正的實力暴露無遺。

這個特殊時期將給自主品牌一個獨特的發展機遇期:從汽車製造來看,這是一個檢驗零部件生產商實力的最佳時刻,對自主品牌未來的發展是否擁有足夠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汽車市場來看,公共出行的風險、交通管制帶來的公共交通停頓,都將激發出全新的購車需求。要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購車需求,而不是用車需求。

也就是說,這樣的需求來自於日常原本沒有用車需求,而僅僅是將車作為緊急時刻的最後保障。自主品牌更高的性價比,更低的入門價格,將會是這種需求所優先考慮的對象。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對於某些產能就過剩的車企來說,停產所丟失的一兩個月很容易在年內就可以追回,而對於原本就需要加班加點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車企來說,這丟失的一兩個月或許再也追不回來了。

處於疫情中心的神龍、東風雷諾和東風本田已經遭受嚴重的影響,疫情嚴控之下,復工復產也將是四月份之後的事情。

東風本田2019年產量超過80萬輛,銷量超過78萬輛,成功在1.5T發動機機油增多的人禍之後強勁復甦,這一次天災考驗卻更加嚴峻。

從地理位置看,為湖北和浙江為起點,距離越遠的車企受到的影響越小,零部件供應更加近地化的自主車企影響就更小了。

五菱、比亞迪、一汽轎車、長安汽車等車企,他們的產能復甦速度預計要比其他車企要快得多。

對於原本產能就緊張的合資車企來說,在整車工廠復工復產之外,還要面臨更多的考驗,比如遍佈全國的零部件供應是否充足和穩定,物流配送是否足夠順暢。

1月銷量不切實際,2月靠庫存支撐,3月見證車企復產的產銷量爆發

工信部公佈的《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優先支持汽車、電子、船舶、航空、電力裝備、機床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2019年三月份全國乘用車銷量為203萬輛,且看看在重重挑戰之下,各大汽車企業在製造和銷售的各顯神通,能夠追回多少銷量。

不管是要追回丟失的一個月產銷量,還是要全力備戰已經來臨的購車潮,各大車企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儘早實現汽車生產和銷售的正常化。

疫情讓我們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五菱、比亞迪、廣汽、吉利,口罩、消毒液、口罩生產設備、汽車N95空調濾芯,線上銷售汽車、線上新車發佈會等等。

疫情讓車企展現了驚人的製造能力和創新力量,相信汽車產業能夠快速適應新形勢,用一輛輛全新的汽車來撫慰用戶凌亂而慌張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