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某單位領導對此次疫情的感悟是:員工一定要善待單位。你們怎麼看?

綏遠城的老炮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在一家小私企打工時因為工人少勞動量大老闆的生意還可以,老闆說特別欣賞我。第二年生意不太好了,因我是老員工相對工資高一些就給別人說都50歲了幹不動了也不走。我知道後立即就說老闆我幹不動了月底就走。老闆聽後高興極了!幾個月後又要找我去,我說謝謝老闆讓我給你打了六年工,現在不想幹了。天下老闆一個樣!


無為42040


這是一個領導應該說的話,他對這個企業有責任有義務更加有感情。

我記得以前我領導經常說要有奉獻精神,我從來都不屑一顧。如果這個話是由我說出來的,我覺得大家應該能聽得進去。因為一個年薪五十萬塊的人和一個月薪幾千塊的人說奉獻的時候,我心裡總感覺怪怪的。

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大義上我們應該站出來,有一定的奉獻精神,但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去強化這件事情。因為普通的員工只是希望一份穩定的收入過著自己安穩的日子。


小小團長


領導的意思是:我已經施捨給你們那麼多了,別不知足,要感恩戴德。

對說出這種話的領導,我只能說,他腦子裡還殘存著封建餘毒,必須肅清。

再往深一點想,這個領導敢有這樣的“感悟”,可能是因為他有所仰仗,所謂手有餘糧,心中不慌,講話才敢這樣硬氣。如果派這樣的領導到抗疫一線去待上幾天,然後讓他再發表感悟,看他還會不會這樣說話了?

從來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也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我們看不見有人在為我們負重而行。

有人早就反駁了:你讓員工善待單位,可單位有沒有善待過員工?

我倒覺得,這樣反駁的力度還是不夠大。關鍵的問題在於:誰能代表單位?怎麼善待?

與其說讓員工善待單位,你不如說讓員工善待你,這樣還直接一點,不要遮遮掩掩的。因為“單位”只是一個託詞而已,既看不見,又摸不著,說到底,不還是在你領導身上嗎?你領導才是單位的化身呀?

既如此,為何不直接說讓員工善待你不就結了,何必讓“單位”背鍋,單位可不想背這口鍋,只是開不了口而已。

讓員工善待你也成,問題在於怎麼善待?

是對你說好話、紛紛豎大拇指,還是爭先恐後的給你送去禮物?是對你說話客客氣氣還是卑躬屈膝?

這樣的尺度真的不太好把握。畢竟,如果用“單位”說話,理論上來說那應該是全體員工的單位,而不僅僅是領導的單位——領導只是佔單位的份額要大一些而已。更何況,從所有權上來說,領導不一定是單位的主人呀?

領導可能只是擁有管理權限,甚至連經營權都沒有,憑什麼要求員工一定要善待他呢?這樣的邏輯讓人看了有點可笑。

當然話也說回來,如果想讓員工善待領導,其實也不難,你只要真誠的善待員工就可以了。二者是相互的,不能只說一面之詞吧。

疫情面前,要的是領導和員工上下一心、共克時艱,而不是一種高高在上,以施捨員工的面孔和姿態出現,那樣會讓員工非常討厭,甚至會離心離德。

總之,在這個特殊時刻說這種話的領導,不是胸懷狹小就是愚蠢透頂,你覺得呢?


喻派職言


我的觀點很簡單:

單位和員工的關係本質上應該是互相成就,相互支持,單位給員工提供平臺,員工為單位創造價值。

對於本次疫情,為何有的單位領導的感悟是要讓員工善待單位?我們接下來分析一下。

▶關於本次疫情

這次疫情是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開始蔓延至全國,病毒可傳染性比較強,傳染途徑主要以飛沫和近距離接觸為主,由於恰逢春運,導致感染人數比較多,疫情相對也比較嚴重。

為了防控疫情,各地出臺了嚴格並且科學的防控措施,包括封城、封路、封小區與村莊,交通管控,企業停工停產,大家都待在家中,不讓外出,減少聚集。



①本次疫情對單位的衝擊

這次疫情給不少的單位帶來巨大的損失,長時間停工停產。復工後由於交通問題,不少員工不能按時到崗,企業復工變的困難,導致生產經營遭遇困境,部分企業開始通過降低員工工資或裁員,以便度過本次危機。

②本次疫情對員工的衝擊

有部分員工因為本次疫情,被迫在家辦公,有部分員工因為防疫管控,被困家中或者被困異地,沒辦法按時到崗工作,而長時間的不工作導致他們產生焦慮,擔心失業,擔心裁員,擔心收入。

③如果領導說:員工要善待單位,那說明單位在疫情期間,為員工付出不少。

這個很好理解,員工作為個體,受這次疫情的影響比較明確,都比較實際,那麼如果單位這員工遭遇實際困難的時候,幫了員工一把,給了員工一些定心丸,疫情過後,員工善待單位是應該的。

比如疫情期間,員工雖然沒上班,但工資照發沒有剋扣。比如在員工因為防疫封控沒辦法返回單位的時候,單位協調相關部門,給員工解決通行證,健康證明,交通等,或者就乾脆給員工保留崗位直至疫情結束。比如單位並沒有因為生產經營困難而裁員,而降員工的工資。

在復工以後,單位實行各種防疫措施,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比如提供防疫用品,提供統一宿舍,提供班車等以減少員工被感染的幾率。

而這些其實都是實打實的單位對員工的幫助與支持,這表明了單位的決心,那就是在困難的時候,單位和員工保持高度一致,表明單位始終把員工放在重要位置,表明單位對員工不離不棄。

如果是這樣,領導的話就沒問題,畢竟單位對員工付出夠多了,那麼疫情結束後,領導肯定希望員工能體會單位的付出,體會單位對員工的關懷與幫助,肯定希望員工知恩圖報,肯定希望員工無私奉獻。

④如果單位的付出,並沒得到員工的認可,那領導說員工要善待單位,就有點虛偽了。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在疫情期間,有些單位只是做了單位應該做的,或者必須做的,甚至是勉強做的,然後就想讓員工對單位感恩戴德,這就有點虛偽了。

比如受疫情影響,有些員工沒辦法出行,要想出行就需要有單位的復工證明,而單位給員工提供復工證明,這本就理所當然,如果單位把這個本應該的行為看做是對員工的救贖,看做是對員工的恩惠,我想,員工肯定不會認可。

▶本次疫情,也是另類的試金石,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清單位,也可以看清員工。

的確沒錯,往往只有在關鍵時刻,方能看出單位或員工的本質。

有些企業本來受疫情影響不大,沒必要或沒到裁員降薪的地步,但卻利用這次機會,名正言順,大幅降低員工的工資,讓人不恥。

有些員工本來處於疫情低發區,交通等也沒受太大的影響,而且只要做好科學防護,正常上班沒問題,但他們卻提各種要求,趁機要挾單位,這種行為,也讓人不恥。

總之,通過這次疫情,相信單位和員工彼此之間會有不同與以往的看法,會彼此更加清楚的認識對方。

而這是好事,重新審視彼此,重新給彼此一個選擇的機會,對大家都有好處。


陪娃樂趣多


那也要看什麼單位?國企、事業單位差不多,私企就不好說了。

國企是國家的企業,人民的企業,在災難面前,國企及單位員工大公無私,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員工的利益,在災難中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

國企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大,制度、體制利於組織抗災救災。他們供水供電供氣,堅持不懈,會堅持到底。

在這次疫情中,醫院雖然是事業單位,但是仍然表現出國家的公立精神、本質。救死扶傷,不畏艱險,義無反顧地衝向疫情的第一線,這樣的企業,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值得信賴、善待的單位。

你看看全國到處開花的莆田系醫院,還有那些民營的、外資的高大尚醫院,災區能看的見身影嗎? 那個英雄醫務人員是他們的?有嗎?沒有!也不可能有!

再看看私企,首先哭窮的就是他們,雖然情有可原,但事實證明,大多數私企是無法跟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他們是為利益而來,利盡人去,揮揮手,不留下半片情誼。

善待國家、善待國企,善待公立醫院,他們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方舟。



旅人210108670


立場不同,視野不同。 作為員工來講,疫情在家隔離、無法復工,只是擔心拿不到工資、或拿不到全工資而已,但是對於一個單位的領導、高層、企業家來說,承擔的壓力卻是多方面的:

首先,承受供應鏈雙向壓力。



公司供應鏈會產生問題,會受到供應鏈上方和供應鏈下線的雙向供貨壓力。

其次,時刻準備承擔風險。



在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基礎上,還要做好準備承擔違約的風險及損失。

最後,負擔在這個期間產生的諸多費用。



包括房租水電物業等基礎設施費用、員工社保等都要一分不少的照交,同時還要給員工開基本工資進行安撫,穩定軍心,防止員工跑掉。可以說一天不復工,一天就會血虧。 這個過程中基本工資給多少是有彈性的,但是無論多少,這部分資金在老闆看來都是賠錢。



所以,當你的問題遇上創業者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你擔心不復工沒有工資,單位卻擔心再不復工會不會倒閉?就像事關國家存亡之際,為什麼國君大多會殊死反抗?因為朝中大臣換一個國君,仍然可能高官厚祿,最不濟也可以混吃等死;但是作為國君,卻是一個必死的命運。



如果你的公司扛過了疫情沒有倒閉,有一點感恩之心也好,難道不是嗎


薄荷星火


依我看,說這種話的領導,要麼是以施捨者身份自居,要麼是以祈求者身份自居,一副可憐相的嘴臉。

一、說他以施捨者自居。

可能他覺得,疫情下,公司沒有剋扣員工工資。在他看來,疫情待崗期間,員工們沒有上班,單位給你們照樣發著工資,員工應該感激公司,應該對老闆感恩戴德才對。要不,他也沒有這樣的心理優勢,以施捨者的身份,高高在上對員工說這番話。

其實,領導這樣以為是錯誤的。疫情待崗期間給員工發工資,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是公司必須要履行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用不著員工給單位感恩戴德和歌功頌德。領導能這麼想,就真的是自作多情了,員工也不會買你的賬。

二、說他以祈求者自居。

可能他覺得,疫情下,公司遇到了困難,希望員工能主動降薪或者放棄疫情待崗期間的工資,與公司共渡難關。

在他看來,公司給員工提供了飯碗,如果沒有公司員工就沒法工作、吃飯。現在公司遇到困難,員工應該善待自己的公司,不能袖手旁觀,是考驗員工忠誠度的時候。

如果領導這麼想,可要捫心自問了,平時公司善待員工了嗎?沒有善待員工,卻要求員工善待公司,可能嗎?

假如老闆平時動不動就對員工說,“端誰的碗就服誰管”,動不動就給員工吹鬍子瞪眼;稍有差錯就重罰款;拖欠工資是應該;沒有做幾件暖員工心的事。試想,在這種時候,讓員工善待公司可能嗎?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伊索有句名言:“不肯讓朋友共享果實的人,不要掌握朋友與他共患難。”

感情是相互的。要想讓員工善待公司,還是先善待自己的員工吧。

員工是公司最為寶貴的財富,沒有員工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與關門無異。復工復產離不開員工,做好員工隊伍穩定是當務之急。作為領導,就別再打員工歪主意了,別再給員工增加思想壓力、對員工進行道德綁架了,好嗎?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您的點贊、留言、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請點關注@職言心語,分享20年職場心得。謝謝!】

職言心語


我覺得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此次疫情,對於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衝擊,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公司消失,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員工會失業。平時我們滿不在乎的工作,平時我們充滿怨言的單位,此刻卻顯得彌足珍貴。

先送大家一首小詩,醞釀一下情緒。如果員工是小草,單位就是你的地。如果員工是小鳥,單位就是你的天。如果員工是一條魚,單位就是你的海。如果員工是一隻狼,單位就是你躍馬馳騁的戰場!


一、請珍惜工作。

工作就是職責,職責就是擔當,擔當就是價值。感謝那些讓你獨當一面的人,感謝那些給你壓力的人,感謝給你平臺的人。因為那是機會,是信任,是平臺,是發言權。


二、請珍惜關係。

單位的各種關係一定要珍惜,寧可自己受委屈也儘量不爭高低。一個人只有能夠處理好和自己有工作關係的關係才叫能力。沒有工作關係的關係,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耍耍,那不屬於單位關係。


三、請珍惜擁有。

在單位你已經擁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許時間久了,你會感到厭煩。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無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種常新的感覺。你已經擁有的,往往失去了,才會感受到價值;而一旦失去,就不會回來,這往往讓人抱憾終生。

單位是你和社會之間和他人之間進行交換的橋樑。單位是你顯示自己存在的舞臺。單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後臺。單位是你的競技場、練兵站、美容室、大學校!單位是你提升身價的增值器,單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棧,單位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對峙的有力武器,單位是你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發言權。

#活在職場#


憑欄思君VIP


前幾天我和一家小公司老闆聊天,說起疫情的事情,開始我們聊著聊著還挺投機,大家都認為這次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挺大,確實生存不容易。

可到了後面,他講了一些對員工的看法,我卻不太苟同。

老闆的意思是,疫情下公司能不裁員,發點生活費,員工就應該非常感恩老闆,要拿出200%的精力好好投入工作。如果自己不仁慈一點,他們到外面去都要喝西北風。

我只能呵呵而止,老闆要是都以這種心態看待自己的員工,恐怕員工也不會如他所願,拿200%的動力去為其創造價值。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單位和員工是共存的關係

有些老闆覺得,我出錢僱傭了員工,員工就得感恩,好好地給自己賣命。

拜託,這都2020年了!還拿舊社會的思維來管企業嗎?

要知道,如今職場上大部分都是80、90後的員工了,他們這代人家庭條件不錯,自己學歷也好,能力也有,老闆要是想”員工善待單位“就一定要先好好”善待“他們才行!

員工是老闆花錢請來的沒錯,從勞動關係的角度看雙方就是僱傭關係。

但首先人與人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前誰,企業給員工發工資,員工也兌現了自己的勞動價值。

若雙方覺得不合適,也可以結束這樣的勞動關係。

老闆只在意自己付出的金錢,卻沒有看到員工給企業做出的貢獻,心態上居高臨下,即便員工受得了一時,也不會長久忠誠於企業。

有數據曾經表明,企業員工的離職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因為企業文化或者和上級的關係,真正因為收入的問題導致離職的並不佔多數。

這就說明了員工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和靈活的,企業善待員工,員工也同樣會善待企業,所以別再仗著自己領導的身份說這種話了。

二、如果疫情只讓領導得出了這樣的感悟,恐怕這家企業維繫不久

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面對這樣大的一次疫情,假如得出的感悟是”員工一定要善待企業“,我只能說感到悲哀。

管理者在疫情下,思考的不是如何優化自己企業的組織架構,去激發員工的活動投入到復工復產,反而以一副”慈善家“的姿態去對待人才,這樣的企業,即便熬過了這次疫情,恐怕也難以持久。

我想起以前曾經在一家公司短暫工作過幾個月,那家公司的老闆對待員工就是不屑一顧,開員工大會時都公開地說,”要是沒有企業,你們出去謀生存都很難!“

誰料這次會議後,就立即有員工提出離職了。

說起原因,人家說:”我本來就要考慮辭職,但感覺老闆對我們員工一點都不尊重,我就沒有必要繼續熬了,不如早點離開。“

雖然我感到可惜,但是卻很理解對方的心情。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闆不珍視自己企業最重要的財富,那麼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就很難。

三、企業領導的發言往往代表了一家企業的價值觀,務必謹慎

我也碰到過一些口無遮攔的企業領導,但如果你去觀察,這樣的領導其背後的公司往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因為他的話,他的思想就代表了一家企業的價值觀。

進入21世紀,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一家不重視人力資源的公司,又怎麼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呢?

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管理者就需要謹言慎行,尤其是疫情期間,稍微有些名頭的公司都會受到媒體的關注。

要是哪個老闆或者管理者說出這樣的話語,不上了熱搜也要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對比其他很多的知名大公司,疫情下都在給員工發口罩、送溫暖,也提倡不裁員、不降薪,難道不該學習下這些好公司的做法嗎?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公眾號:竹節先生。頭條簽約作者,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既然題主說“單位”兩個字,說明是體制內的單位,一般民企私企不稱單位。體制內的好處,在這種特殊時期顯示得淋漓盡致。別的企業還擔心企業倒閉、員工發不出工資,但是體制內的單位,一定是早早地發全工資的,就是要穩定人心。所以,這位領導感悟,員工要善待單位,就是說員工要感恩單位,因為你不上班還有工資發。

估計那些中小企業,尤其是那些服務型企業,能撐過這波寒冬的就算“王者”。好幾個月不能復工,就算復工,產業鏈不完整,也不能最經濟狀態運行,企業受損這是一定的了。這個時候,老闆與員工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老闆擔心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員工擔心的工資能不能按時發、企業倒閉了怎麼求職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真正良好的企業,應該是遵守契約精神。不是以前的文化,老闆要求員工感恩公司,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企業求職市場,一直都是供大於求的,所以,員工能得到工作,就要把老闆當作衣食父母,就是感恩公司養活了員工。現在是什麼社會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吃這一套,我打工掙錢天經地義,憑什麼感恩你,你怎麼不感恩員工,兩個人看不順眼,乾脆一拍兩散,再找一份工作嘍。這種跳槽文化,與以前的忠誠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總體來說,以前老闆要求員工感恩公司是單一的文化,並沒有做到雙向的文化,即:員工要感恩公司,公司也要對員工負責。忠誠度,不能只對員工講,不對老闆講。以前,工作難找,所以,員工沒有辦法,只能感恩老闆給口飯吃,跳槽文化很弱。現在,雖然工作也難找,但年輕人的心態變了,公司對我不好,我就跳槽。

真正的契約精神,是誰也別感恩誰,雙方對雙方都負責,老闆對員工講契約精神,員工才能對老闆講忠誠文化。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就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文化,談不上優秀,更談不上長遠。既然員工因為工作難找,暫時委曲求全說一句感恩,但內心深處根本不認同,這種感恩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