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正史與野史的碰撞,再談中國歷史上的大移民


正史與野史的碰撞,再談中國歷史上的大移民


正史與野史的碰撞,再談中國歷史上的大移民


正史與野史的碰撞,再談中國歷史上的大移民

在今天的河南、山東、安徽、河北,大半個中國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問問祖先何處來,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鴰窩。:

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大移民的故事。有一個說法: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大移民的後代,請把你的鞋子脫下來,看一看你的腳小指,凡是大槐樹下移民過來的人,小腳趾上的指甲都是兩瓣兒的,這是明朝大移民祖先留下來的證據。

還有一個真實的傳說:1911年辛亥革命的時候,清兵北洋第一精銳第三鎮武統盧永祥帥兵五千進軍山西,鎮壓山西的革命軍,當部隊浩浩蕩蕩開到山西洪洞地界,攻打洪洞縣的時候,一看的城外的大槐樹,官兵居然紛紛放下武器,卸掉盔甲跑到大槐樹下參拜,無論長官如何發號施令,所有人都不願意進攻洪洞城。為什麼呢?因為盧永祥部隊的軍兵大多都是來自河北、河南和山東,他們很多人堅信自己的祖先就是來自洪洞大槐樹,他們來到洪洞如同回到了老家,向自己的老家開槍,說什麼也不幹,因此洪洞縣城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在民國初年被當地的老百姓津津樂道。

現在說說中國歷史上規模宏達地超級大移民歷史,來自於民間野史記載。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手下有一名大將叫胡大海,出身貧寒,小時候在河南一代要過飯,因為胡大海長得醜,經常受到別人欺負,胡大海覺得河南人太壞了,發誓一定要報仇。朱元璋稱帝以後大賞功臣,就問胡大海:“你要什麼呀?”胡大海就說:“我要到河南報仇”朱元璋本不想答應他,但是,想了一下就說:“這樣吧!給你一支箭,在你射出一箭之內,可以為所欲為”胡大海多出了一個心眼兒,射出了那一支箭,把這支箭射在了一隻大燕的尾巴上,沒有把大雁射下來,這隻大燕負痛而去,一飛千里,胡大海帶兵追了過去,大雁飛到哪兒,胡大海就殺到哪兒。大雁飛過了河南、山東、河北,於是,河南、山東、河北屍積如山,道不失遺。朱元璋一看中原這麼幾個省都沒有人了,當時的山西風調雨順,沒有戰亂,人多。就讓山西人移民吧!

正史裡邊也有記載。正史是這樣說的,胡大海是勇猛過人的一員戰將,他統領的軍隊也是仁義之師。胡大海說:“我說一介武夫,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不枉殺無辜,不強搶婦女,不放火燒燬民房”傳到民間咋就成了殺人魔王了。

人煙稀少的真實原因是,在華北、華中平原地帶,歷經明末戰亂,各種民間起義勢力和官方勢力拉鋸一般的燒殺,掠奪造成的,人口太少了。地方官完不成納糧交稅的任務,地方官紛紛上奏朝廷。朝廷移民之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據說明朝官軍,不顧山西百姓不願意移民的訴求,強迫移民。官方誘騙說:願意移民的就呆在家裡別動,不願意移民的人三天之內趕到大槐樹下(官方驛站)集合。結果呢!集結在大槐樹下的十多萬人被部隊團團圍住,人們在哭喊聲中被登記造冊,用繩子一個個捆綁起來,由官兵押解送往內地。移民們捨不得走哇,一步三回頭的朝後看,走遠了仍然能看到那棵大槐樹,所以洪洞縣的那棵大槐樹就成了移民心中的標誌。

據說官兵怕有人逃跑,在每一個移民的腳小趾甲蓋上砍一刀,驗證身份,因此說移民出去人的小指甲都是兩瓣兒的。

這些都是民間的傳說,真正的明朝大移民有許多方法,如:遣返、民屯,軍屯,商屯等等,更多的是採用誘騙,徵派和強迫的方法。

正史記載,當時有一政策規定,四口之家留意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六三,其他一些人統統移民,凡是移民都要到洪洞縣大槐樹下官方移民管理處登記造冊,領取憑證,路費,然後按照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監視之下被送往全國各地。

移民當中絕大多數人是被強迫去的,要繩捆索綁,押解前往。一路上,被押解的移民如有人大小便,就要請求士兵把手解開,士兵就說:“行!我給你解手。”各路押解大隊都是這樣,時間長了,“解手”這個詞演變成了日常生活中大小便的代名詞了;小便說成是“解小手”,大便說成是“解大手”,這種說法一直沿用至今。

據官方統計,明朝初年從山西移民的次數多達十八次之多,移民的人數超過了百萬人。人數之多,不會只是一個洪洞縣,指的是山西省的全部移民。全省的移民都是要經過大槐樹這個地方登記造冊,並統一指派移民到全國各地,凡是從山西移民出來的人都能記住大槐樹這個地方,所以,大槐樹就成了大移民的標誌。

幾百年過去了,從山西洪洞出來的移民後代,如今,已經是遍天下了。

正史與野史的碰撞,再談中國歷史上的大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