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学了王羲之的书法后还要学赵孟頫的吗?

姚振博


换个角度夸张一点,学了书圣的字,还要学习其他人的字吗?

虽然学习过王羲之字的人千千万,可以这么说,目前还没有超过赵子昂的人。

虽然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人,但是质疑书圣王羲之的人,一直以来都不多,数数没几个。

因为种种原因,字的原因,还有唐太宗大力推崇的原因,当然包括《兰亭集序》。

不管有没有学过书法,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在不少人心中说到书法,就想到王羲之,或者是《兰亭集序》。

所以是不是我学了王羲之之后,其他的人的字就不需要学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只学王羲之的字,你真的学不好,而且也会遇到瓶颈。

虽然赵孟頫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受到一些非议。有一些书法家,不喜欢赵孟頫,并且“因人废字”。

王羲之是书圣,要你排历代书法家名次。那么赵孟頫和颜真卿是可以并列第二,互有所长。

虽然很残忍,但是还要说的实话。学王羲之的书法,你的字不可能比王羲之好,同时你的字也不可能比赵孟頫好。

一人有感

可以这么说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都学过王羲之的字,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

我们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临写过王羲之的很多帖子。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启功先生也临写过柳公权的字。

大部分书法家,都不会只学一个人的字,包括书圣王羲之也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王羲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过钟繇和张芝的字。

学习书法只学书圣王羲之的字是不够的,如果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更加要学学赵孟頫的字。赵孟頫是真正意义上,临王羲之的帖子,做到“出帖”的书法家。

<strong>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首先,王羲之和赵孟頫都是二王一路帖学的代表人物。赵孟頫更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如果想要在二王一路帖学方面有所造诣,这二人都是绕不绕不过去的,都是必须要深入学习的。但对于二人的学习存在一个先后顺序,先学谁再学谁?

下面谈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阶段,本人认为可以从王羲之入手,但是好多人一开始就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入手,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兰亭序实际上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刚开始入手,可以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开始,一则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书法的代表作,从王羲之真迹集字而成,不仅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原貌,而且是保存王字最多的碑帖。二则圣教序是碑刻,对王羲之很多复杂的用笔都进行了简化,适合入门学习。

第二阶段,再学习赵孟頫,可以先学他的行楷,比如《妙严寺碑》、《三门记》等等,然后再学他的行书,比如《赵孟頫临王羲之圣教序》,可以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对比学习,更能事半功倍。然后再练一练赵孟頫行书《心经》,也可以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里面的王羲之书心经对比学习。

第三阶段,再返回去学习王羲之,这时候我们可以学王羲之的尺牍,还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这样一个学习顺序,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对王羲之和赵孟俯有一个更全面的对比和了解。


水墨蘭亭


如果学习王羲之又想学习赵孟頫,我给你的建议是:

第一、选择字帖一定要找可靠的、中后期作品。比如小楷《汲黯传》,除了中间有一部分是后人(文征明)补的,其水平也明显不如小楷《洛神赋》。行书《洛神赋》有多个版本,其中天津博物馆的版本最为著名,但建议学习故宫博物馆藏版本。

第二、选定字帖后一定要找高清版本学习。学习赵的一大原因就是其墨迹众多,但是一定要找高清版本(甚至放大版),否则仍然很难领会其精妙的用笔。

第三,最好找到足够好的老师来教你笔法。虽然有了足够的墨迹,赵的笔法比唐人也较少变化而更多精熟,但仍然不是想当然就能写得出来的。我在网上能够看到的书法视频中,几乎没有看到真正懂笔法的习赵者。

第四、学习赵孟頫书法对于笔、纸(还有墨)的要求很高,当然这一点是你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感觉到的。

第五、对赵孟頫书法影响巨大的前代书法家和作品很多,其中王羲之的《集王圣教序》和陆柬之的《文赋》、晋唐人小楷应该仔细参考。

其实到了第五点,你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了。比如用从赵孟頫这里学到的笔法去攻克《集王圣教序》









董泽柱书法


我的建议呢,是先学习赵孟頫,以因为赵体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上手。赵体楷书用笔沉稳,楷中还有行书笔意,而且章法分明,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平中寓险,点画之间呼应十分紧密。赵孟頫集古今之大成,成就很高!赵体楷书既保留了唐楷的法度,又不拘泥于唐楷的一招一式,在楷书中经常有一些生动俊俏的行书笔法与结构,笔划形态生动自然,赵体楷书被誉之为活的楷书;而赵体行书温润闲雅,轻盈流动;笔法精致秀美充满了书卷气与富贵气。再有赵孟頫的墨迹比较多,这是一个现代学书的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体质呢,相对来说呢,目的就是说多是刻贴和模本,这样对学习来说呢,都要下真迹一等!俗话说欧颜柳赵,在后世书家里是成就最大的一个。无论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都不下于前人。其“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已成为千古名言。我觉得初学者还是先学找赵,有了小成之后,再上而学王羲之这样也是由简入难,更容易上手。不知道我说的对你有没有帮助?





书法志


我觉得这件事主要从以下两点考虑:

一,王羲之和赵孟頫的书法特点上来思考。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综合历代书评,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楷、行、草三体,自汉魏以来,在逐步演变。演变的方向,是删繁就简,趋于快速实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兰亭序》

赵孟頫书法特点:

第一,赵孟頫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第二,笔圆架方,流动带行。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赵孟頫《兰亭序》

可见二者各有特点,如果想拓宽用笔、兼容并蓄,学了王羲之可以学赵孟頫,二者并不冲突。

二,基于对书法的时代变迁。

书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传承变化的,有升级有丰富有演化,之于王赵二人的书体也是如此。通过书体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王羲之的魏晋风骨和赵孟頫的外圆内方,也是一样的。对与我们加深书法甚至当时文化气韵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对于学习书法提供更加深的底蕴。

我觉得学了王羲之再学赵孟頫是可以的,而且我觉得是应该的,博采众家之长,自己才能进步!


吹风5882992297


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他吸取了前人的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楷、行、草三体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赵孟頫博采众家之长。在他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赵孟頫的书法于我们今人来说,是有很大意义的,非常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对于了解王羲之的笔法是有启发作用的,学习王羲之书法之前,可以参考学习一下赵孟頫的书法。

再就是学习赵孟頫的书法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他的书法作品大部分都是墨迹,还有很多作品都有真迹传世,不仅可以看字帖学习,有时候还可以去博物馆看到赵孟頫书法的本来面目,这对于学习赵孟頫的笔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王羲之的作品已经没有一件真迹传世了,他的书法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刻帖,就是被刻在了枣木板子上,然后拷贝下来的,有一部分失真是肯定的。另一部分则是后人的临摹作品,但和真迹还是有差距的。





王巍然2020


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是不是我学了王羲之之后,其他的人的字就不需要学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只学王羲之的字,你真的学不好,而且也会遇到瓶颈。

虽然赵孟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受到一些非议。有一些书法家,不喜欢赵孟,并且“因人废字”。

王羲之是书圣,要你排历代书法家名次。那么赵孟和颜真卿是可以并列第二,互有所长。

虽然很残忍,但是还要说的实话。学王羲之的书法,你的字不可能比王羲之好,同时你的字也不可能比赵孟好。

可以这么说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都学过王羲之的字,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

我们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临写过王羲之的很多帖子。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启功先生也临写过柳公权的字赵孟頫的字。






生活美学与陈设艺术


完全可以学,虽然赵孟頫行草学王羲之、王献之,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赵孟頫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因而在书法上获得较大的成就。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通各体。“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布丁笔翰世界


王羲之和赵孟頫二人都是我国历史上书法的代表人物。王羲之业书圣,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又是行书集大成者,如果想要在二王一路帖学方面有所造诣,这二人都是必须要深入学习的。但对于二人的学习,可以从王羲之入手,好多人一开始就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入手,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书法的代表作,是怀仁几十年从王羲之真迹集字而成,不仅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原貌,而且是保存王字最多的碑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有了基础之后基础之后,我们再学习赵孟頫,可以先学他的行楷,比如《赵孟頫临王羲之圣教序》,可以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对比学习,更能事半功倍。然后再练一练赵孟頫的行书《赤壁赋》,这样我们就能循序渐进,逐渐把他们两个人的书法,融会贯通。


韩进利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王羲之,一代书圣。王羲之集前代个名家之长,将汉魏朴质、雄浑书风向妍美一路发展,中国书法魏晋一变也。王羲之开创飘逸、灵动的今体书,把行书、草书推到一个新境界,行书在魏晋时期达到高峰,“书圣”称谓由此而得。可以说,中国书法史上自从出现了王羲之,后世学书者无不以他为师。

王羲之画像

赵孟頫,楷书四大家之一,独创“赵体”,工书法、精绘画,他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复古之风。赵孟頫篆书、隶书、真书、行书、草书书各书体无不擅,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书法之林,冠绝古今,是承上启下的人物。

赵孟頫画像

历代名家给予赵孟頫极高评价。

清代学者、书法家钱泳:

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当代文字训故学家、书法家马宗霍:

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一种艺术,汉字有基本的点画和结构,结体或扁或方,或长或内敛或外放,是由每一位书法家的志趣和审美观所决定。上升的到书法艺术的汉字书写,就有书写法度的问题,也就是笔法。书家在书写时有的是放笔直取,有的是提按顿挫并用,一波三折,于是有了用笔的强弱之分,境界的高下之别,书法不仅反映书法家的才情,还承载着每一个书法家的精神特质。

王羲之、赵孟頫都是已经写入书法史的“书法图腾”级的人物,地位无人撼动。然而在欣赏不同时代书法家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不同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还有个人性格使然,都会影响到书法作品气质的高下,赵孟頫书法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其身世也息息相关。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生活在宋元交替时代的赵孟頫,从他们各自的作品能品味出一二。

本文,我们就赵孟頫临摹王羲之的两件书法作品做个比较,赵孟頫书法水平和境界与王羲之相比,究竟有无高下之分,相差在哪?这同时是一次书法欣赏和学习。

分析要点:

起笔:出锋、藏锋

行笔:使转、提按

连贯书写:萦带

一、草书《采菊帖》

王羲之草书《采菊帖》

释文丨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殊慰意。

《采菊帖》是一贴尺牍,大意是为了消磨时日,王羲之想邀请朋友一起去采菊花。最后还提到自己的叔伯弟弟王劭(字敬伦),公干要回来了,言外之意可以一起去。此帖是草书,书写速度迅疾,笔意有连带、飞白,时非常自然的书写,第三四行,书写更加率意,笔连意密,最精彩。此帖曾入刻《淳化阁帖》,当属于王羲之经典墨迹。

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采菊帖》

赵孟頫是临古高手,书法崇尚“魏晋之风”入“二王”精髓,追膜“盛唐气象”,法度与气度同辉,赢“楷书四家”之名,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者,同样是书法史上一座高峰。其临摹的《采菊帖》略显笨拙,用笔短促,不太流畅,也许是临摹的之缘故,没有王羲之身临其境的那种潇洒。接下来我试作比较。

赵孟頫与王羲之笔法比较

以下王羲之简称“王”,赵孟頫简称“赵”

1、不、审

不、审: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王:“不”字一点,入笔取左势,接着改变方向,往右下入笔写竖提,顿笔写左点,提笔顺势右行笔,将不的反捺写成左撇,顺势写了宀的点,这个点不是所以一点,也一样讲究用笔,内有起行收三个动作;写宀的横勾时,先按笔继而提笔右行笔写钩,体现王羲之用笔时时会有提按动作,两个字一气呵成。

赵:入笔即重笔写点,几乎是放笔直取,“不”字基本是用四个大点写完,几乎没有连续行笔和提按,点画用笔相对简单;“不”与“审”上下字没有连带,审字的“宀”几乎没有提按动作,前半段是平动行笔,通过比较发现,很明显赵孟頫写的不如王羲之写的俊俏、精神。若是有朋友认为笔者的分析有不妥之处,可以分别按两种写法来临摹,试一下哪个好些,哪个难写。

2、复、何

复、何: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王:草书“复”双人写法是一竖,露锋入笔边行笔边按笔,迅速提笔回锋收笔,写出了上尖中粗,下圆的双人旁;何字单人旁是上个字的连带而下,到写右边的可字时,采用两笔,写到最后圆圈时,使转中有提按,粗细结合,重笔放在最后收笔处。

赵:写“复”字双人是侧锋入笔,直上直下,几乎没有提按,看上去是很粗的一竖;“何”字是上下连带,顺势写完,但写“可”时处理就是简单的折笔上行,而圆圈处只是使转没有提按,这种写法相对简单,收笔回锋,圆圆、肉肉的,不精神。

3.永、日

永、日: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这两个字差别不是很大,“永”字的一点赵孟頫写的有些滞,没有王羲之用笔的爽利;同样赵孟頫写日字时,缺少了提按。

4.未

未: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未”字三处圈点,王羲之写的较为连带,几乎是一笔写完,增强了书写感,赵孟頫分好多笔;尤其是写完长横再写竖画时,王羲之采用顺势上行笔,有一个细线萦带,这一笔在王羲之的很多墨迹中都是这类写法。赵孟頫写完横画,重新起笔写竖画,这种写法容易的多。

5.至

至: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赵孟頫写的“至”与上字连带,是偏行书写法,最后写一点结束。王羲之写完“不”字,单起笔写“至”,是一笔书就,王字写的一点多了转笔,而赵是一带而过,只是有一个按笔动作。两个相比王字有明显的提按,赵字还是少了提按。

6.不

这一行有两个“不”字,王羲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写法,而赵孟頫的两个“不”字有一定的差别,从用笔看,赵明显不如王羲之呀!大家仔细揣摩。再王羲之的第二个“不”字与赵孟頫开篇的第一个“不”字对比一下,同样是四笔写完,但点画的用笔是有差别的,很是明显,下图为比较图。

不:同样是四笔完成,但收笔方向不同,势就不同。

“不”(左:王羲之 右:赵孟頫):同样是四笔完成,但收笔方向不同,造成的势就不同。再看点画的行笔角度,赵孟頫的多是平行的,而王羲之就没有一个平行的点画。平行带来的视觉效果平淡,而去世不同的笔画,有跳跃感。

7.耳

耳: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这里就不再分析,作为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书法人,一眼就看得出两个字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许还有刻本本身的缺陷造成, 但是每一个字的基本写法应该不会变化太大。

这里只是将书法史上两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书法家的字做个比较,旨在让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明确辨析书法的用笔,在临摹古人时,要仔细读贴,揣摩每一个笔画的用笔特点,才能下笔如有神。

二、草书《太常帖》

还有一件经典法帖,赵孟頫也曾临摹,这里也做一下比较,不再具体分析,大家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来作比较。

王羲之草书《太常帖》

释文丨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余亲亲皆佳。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

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太常帖》

王羲之《适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深得王之气脉,书写更加往端正一路走,这也许更符合赵孟頫的性格。这些用笔特色,都是我们临古值得借鉴之处,不同书家用笔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学会辨别分析,中部不同,得到长足进步。所以唐太宗曾有句话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书法还是要上追源头,魏晋风度、盛唐法度,若放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说与赵孟頫同样师出“二王”。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