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供應鏈金融不是中小企業融資工具,是核心企業盈利工具

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已經無數次的出現在國家的文件裡、論壇的嘉賓臺上、專家的嘴裡和出版物上、微信的公眾號上、、、、現實中,參與供應鏈金融的金融機構通過引入核心企業、第三方等關鍵風險變量,實現了一部分中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是仍然有大部分核心企業不願意介入這個領域,甚至是排斥供應鏈金融,因為供應鏈金融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操作成本,還加大了風險。如果想真正讓核心企業大規模的參與到供應鏈金融中來,只靠國家政策天天發文(沒有約束力的文件)、專家喊、、肯定是沒有用的,最終還是要從核心企業自身利益出發考慮這個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01

沒有核心企業主動參與的供應鏈金融困境重重

很多的供應鏈金融都是這麼定義的: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從這個定義來看可以說沒有核心企業的參與也不能叫供應鏈金融。沒有核心企業參與的供應鏈金融其實是困難重重的。

(1)貿易背景真實性真假難辨。供應鏈金融最核心的就是要貿易背景真實性,但是沒有核心企業參與,大部分獨立機構只能憑藉合同、發票、送貨單、收貨證明等文件進行審核,很多的培訓機構也是這麼教的,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就這些文件如果造假,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造假的成本太低了,特別是國內貿易,不像國際貿易涉及幾個國家的外匯、海關、稅務等部門的參與。獨立保理公司和銀行就因為這個真是給坑慘了。

(2)沒有核心企業參與,根本可不能批量營銷核心企業幾百、幾千、幾萬家其上下游企業。沒有核心企業參與,銀行也好第三方供應鏈金融企業也罷,也只能東一個西一個找客戶,很難像核心企業參與這樣,成批的開發其上下游眾多企業,不僅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信任度也很低,營銷非常的困難。

(3)沒有核心企業主動積極參與,很難得到資金方的認可。市場上很多第三方的供應鏈金融企業例如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等,都說很難獲取傳統金融機構的再融資。什麼是合作?合作就是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也就是我有你沒有,你有我沒有,我們正好互相需要,這才是合作的基礎。但是沒有核心企業的參與,傳統機構發現第三方供應鏈金融公司根本也無法解決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問題、核心企業確權的問題、核心企業幫助處置資產的問題、成本高效率慢的問題、、這就形成了傳統機構有,你沒有,傳統機構沒有你也沒有的局面,這其實沒法合作的。

(3)沒有核心企業的主動參與,成本高效率低。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互聯網科技等工具才能起的作用,核心企業應該不會有很大作用。但是想想看,這些工具如果沒有核心企業的主導和參與,能起作用嘛?沒有利益做為驅動,這些工具能讓核心企業參與嘛?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裡核心企業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再好的劍也得有人用,要不然就是廢鋼一塊!

(4)沒有核心企業的參與,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很難控制。傳統融資業務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都是看融資企業的主體信用,通過完善的財務報表、合格的不動產抵押物、多少A的評級才能放款給企業,對於屌絲沒有財務報表又沒有合格不動產抵押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倒閉嘎嘎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很難獲得這些機構的青睞。供應鏈金融區別與其他的融資方式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風險管理方式的改變。供應鏈金融通過引入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監管貨物等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傳統金融機構因為自身的不足而造成的風險。供應鏈金融引入核心企業,主要是通過把核心企業自身信用轉移給供應商、分銷商或者幫助金融機構處置分銷商的存貨資產等形式來實現的。

02

供應鏈金融前些年讓銀行損失慘重,為什麼這幾年又突然火起來了呢?

2005年深發展銀行第一家提出建設最專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以來,眾多銀行紛紛跟進,但是青島港案件、鋼貿融資案件、、很多因為虛假貿易、重複融資、偷樑換柱等形式騙取銀行大量貸款,使銀行對供應鏈金融失去了信心。那為什麼這幾年又突然火了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互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因為供應鏈服務的主體都是與核心企業有商業往來的上下游,這些企業少則、多則幾千家幾萬家,這還只算了一級供應商和一級分銷商的數量,如果加上二級、三級、、、而且這些機構都是遍佈全國各地,有的甚至是全球各地,再加上其他參與主體例如各個金融機構銀行、券商、信託等,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參與,基於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很多業務基本沒法幹。供應鏈金融環節多也導致操作風險增加,道德欺詐風險等亂象叢生,有了互聯網的工具,第三方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可以說把這些問題差不多給解決了。

(2)核心企業起主導作用。之前核心企業也有參與到供應鏈金融中當去,但是基本都是做配角,銀行佔主角,銀行經常拿可以優化供應鏈的這個噱頭來忽悠核心企業,並沒有讓核心企業直接拿到收益(特別是競爭不激烈靠資源的行業,根本沒有優化供應鏈的意願),核心企業為了配合金融機構做這些業務,不僅需要付出很大的溝通、操作的成本,特別是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把隨意付款的商業信用轉為剛性兌付的金融信用,無疑加大了核心的流動性風險,所以大部分核心企業及其員工基本沒有什麼動力幹這事。這幾年,核心企業紛紛主動豎起產融結合、解決中小微融資難融資貴、優化供應鏈的大旗,自立門戶,深度參與到供應鏈金融的大軍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03

誰是供應鏈金融的組織主導者?

目前在供應鏈金融生態中,起到組織主導作用的有很多類型,有的是銀行,有的核心企業,有的是科技公司,有的是第三方金融機構、、但是大多都是圍繞核心企業的參與為基礎,沒有核心企業的參與,供應鏈金融就等於空中樓閣、海上雲煙。這麼多主體中,起組織主導作用最合適的應該是核心企業。因為供應鏈服務的主體都是與核心企業有商業往來的上下游,這些企業少則、多則幾千家幾萬家,這還只算了一級供應商和一級分銷商的數量,如果加上二級、三級、、、數量是相當的龐大。這麼龐大的體系,溝通、協調等工作,不管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機構都是無法實現的。銀行占主導地位的供應鏈金融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一旦一家銀行主導,就很難引入其他銀行進入這個系統,甚至排斥其他的金融機構。幾千、幾萬家的企業其實實力、經營狀況都是殘差不齊的,包括核心企業經營狀況也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只有一家銀行進入拒絕其他金融機構介入,滿足不了這些企業多樣化的需求。只有一家銀行佔主動地位也違反了供應鏈金融生態的多樣化特徵。還有很多人做區塊鏈的人,天天喊去中心化,也有很多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人隨著附和,說只有去中心化去核心化才是真正的供應鏈金融,這簡直就是在胡扯。去中心化核心化,誰來組織協調這些幾千幾萬家主體,區塊鏈嘛還是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記住,這個世界就是一箇中心化的世界!所以在供應鏈金融生態中,最適合起組織、主導作用的應該是核心企業!

04

核心企業主導參與供應鏈金融有哪些利益?

核心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做為組織主導者,除了能夠惠及整個供應鏈,提升供應鏈的效率,降低供應鏈的成本等隱性收益外,還能獲得以下直接收益:

(1)通過自身資金投放,獲得資金使用收益。核心企業一般都是經營、資信狀況良好,自身相對充裕。供應鏈金融本身就是解決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問題,核心企業通過自有資金投放給他們,風險很低。特別是對自己供應商的放款,回款也是自己,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2)通過撬動金融機構槓桿,融入資金,賺取息差。核心企業實力強,除了自身資信通過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外,也與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核心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保理公司撬動金融機構槓桿較低費率獲取資金後再高費率投放給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獲得息差收入。

(3)通過融資和上下游建立金融關係,開發其他金融產品,獲得綜合金融收益。現在大部分供應鏈金融做的還都是融資產品,特別是應收賬款、存貨融資產品,對於其他的金融產品,例如企業理財、保險、股權融資、融資租賃、、、都沒有開發出來。如果把這些產品都開發出來,甚至是把這些企業的供應鏈產品開發出來,那收益是大大的。

(4)通過與供應商協商一致,延長賬期,解決自身資金問題。供應鏈金融除了能給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解決融資外,也可以解決核心企業自身融資的問題。例如通過與供應商協商,把賬期拉長,雙方再協商成本費率的分攤比例,這就相當於同時把雙方的融資問題都給解決了。

(5)對於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團隊個人利益。在核心企業沒有主導供應鏈金融之前,即使參與供應鏈金融,也是配合第三方機構在做,也基本沒有全職的團隊,都是從其他部門例如財務部門等兼職做。但是一旦核心企業要主導供應鏈金融,就要搭建自己的全職專業團隊,這個團隊規模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這其中就空缺出來很多高管的職位,特別是總經理等崗位,不是從相關部門副總轉過來就是之前和金融關係不大子公司轉過來,調到供應鏈金融子公司來,不是升職就是薪水提高。通過主導供應鏈金融為核心企業帶來非常高的無風險利潤和良好的社會聲譽,也給公司高管帶來了業績,這些無疑對核心企業的員工參與供應鏈金融有很大的積極性。畢竟做為組織的核心企業也是一個虛擬組織,都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說的組織決策其實組織裡的人在做決策。

05

核心企業佔主導也不能隨意嚴重擠壓其上下游企業的利益

現在的商業比之前八九十年代差別很大,基本已經進入存量時代,競爭日益激烈,外部環境波譎雲詭,無時無處的影響著企業的生存,企業與其他主體(特別是自己價值鏈相關的主體)抱團取暖,共同發展已經成為常態。商業中貿易條款特別是結算條款是預付還是現付還是賒銷,核心的還是要看誰強勢,但是很多企業卻濫用自己的強勢地位,總認為中國市場大公司多,你不幹別人會幹,但其實B2B交易圈子並不大,玩命壓榨供應鏈企業的利潤,甚至耍流氓,很容易沒朋友,經常換供應鏈企業,也會造成很大的成本,而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的強勢並不代表一直強勢,哪天船掉頭了,就等於給自己找麻煩樹敵人。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直接利益,也能進一步從其上下游企業壓榨更多的利潤,但是核心企業一定要時刻記得:唇亡齒寒的道理!過度的壓榨其上下游企業的利益,最終一定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06

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第三方供應鏈金融公司怎麼辦?

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其實也是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畢竟提供給這些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金融產品等,都要依靠這些機構的支撐。但是很多傳統金融機構對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自己成立保理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損害其利益的思想是錯誤的。試想一下,沒有核心企業參與,傳統金融機構能直接做這個業務嘛?答案是不能!不讓核心企業有直接利益,核心企業會認真的主動的參與嘛?答案是不能!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沒有傳統金融機構參與,他自己能幹嘛?答案也是不能!所以傳統金融機構要認真思考,沒事看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科斯的交易成本,我相信你們會理解,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金融對你們是有非常大的幫助,你們和核心企業是朋友不是敵人。

對其業務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第三方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例如獨立保理公司、獨立融資租賃公司、托盤貿易商等。這些機構可以選擇和核心企業合作,合資成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核心企業佔大股份,第三方佔小股份,第三方出團隊負責運營。也可以和腰部核心企業(實力、規模沒有那麼特別大)進行合作。第三方的團隊基本都是金融機構出身,對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都比較熟悉,而核心企業一般是對產業熟悉對金融缺少了解,這樣第三方供應鏈金融機構可以和核心企業合作達到良好的互補作用。所以第三方金融機構如果做供應鏈金融營銷的不是中小微企業而是核心企業!當然第三方金融機構通過投貸聯動、用供應鏈公司參與貿易其中也是解決方法之一。但遠沒有核心企業參與這麼直接和效率!

07

最後

既然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是最大的因素,甚至是決定作用,那麼把核心企業這個問題解決了,大部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關注核心企業的利益,讓核心企業受益,才能讓更多的核心企業真正的參與到供應鏈金融中來。國家也應該出臺文件支持核心企業自己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而不只是簡單的配合金融機構,更不能像銀保監會出臺商業保理和融資租賃對關聯企業風險集中度的規定那樣,不分獨立的供應鏈金融和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而一視同仁,簡直就是在扼殺阻礙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天天發文指望著傳統金融機構直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簡直是在做夢!


供應鏈金融不是中小企業融資工具,是核心企業盈利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