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什麼時候開學?繼續延長的假期該如何安排?如果還有一個月才能開學,孩子們、老師們、家長們應該怎麼應對?會不會耽誤這學期課程學習?這些問題似乎正困擾著大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積極向好,各行各業復工潮相繼開啟,何時開學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廳紛紛下文強調延遲開學,有的分學段設置了居家學習要求和內容,有的一刀切統一化實施,有的強調3月份開始上國家課程新課內容,有的決定正式開學前都是自學預習、導學複習,開學後全部零起點教學。我們看到了各地區根據區域差異情況出現實事求是的決策。

什麼時候能開學?

就像疫情稍微好轉,很多人似乎忘了疫情並未消失,忙著購物、喝茶、成群聚會、郊遊一樣。本來在一個多月居家隔離抗疫中,教育的急功近利帶來的焦灼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反思和緩和,停下了以前認為絕不可能停下的匆匆腳步,放下了以前認為根本做不到的放下,各大媒體竭盡所能引導家長們、孩子們抬起頭來,不要死盯著一本教科書,養成好習慣,看看世界、思考人生。

儘管大家內心都明白,一旦貿然開學,形成聚集性感染,這將會是不可原諒的決策失誤和難以承受的慘痛後果。可是,一旦看到不同區域學校的上課進度和內容,心理平衡馬上被打破,即便不是初三、高三年級這樣的學段,家長們似乎也只有對教科書、刷題、分數感興趣,就怕少學一個字少學一分鐘的吃虧心理,在疫情稍微凸顯好轉當口,立馬佔據了上風。

於是,這一份失衡之後的焦慮蔓延開來,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關於不能及時開學的搞笑視頻。家長之間坐不住,教育局之間坐不住,學校之間坐不住。何時開學?何時能開學?成為了最關注的熱點問題。每當我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是一個答案:疫情完全控制之時。我從來沒有問過有關領導這個問題,因為,生命和健康高於一切,我不想讓這份焦慮積聚而影響抗疫大局。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如果還有一個月開學?

不過,我們的思考和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個月前,人們居家抗疫之初,本著從孩子學習方式轉變出發、力求學習實效、不增添家庭負擔的原則,課程中心帶著老師們開始研究,堅持“結合家庭生活、結合學科特點、結合疫情知識”的課程要求,研發了後來一週多的專題活動,得到了家長們、孩子們的大力支持和好評,這樣的課程也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華龍網等各媒體中得以分享。

半個月前,我們分析預感到短時間內難以開學,甚至我認為三月份開學都可能困難,就開始號召全校所有老師停止休假,開始有節奏的居家辦公,充分利用謝家灣小學多年來小梅花課程整合研究的經驗和優勢,依託國家課程為核心,整合國家雲平臺、市網課教學資源和疫情相關內容,圍繞“假如還有一個月才能開學”,論證未來四周要不要開始國家課程隔空教學?設計教學流程中孩子們居家學習內容怎樣才能做到適切、輕鬆而不傷視力?什麼樣的教師指導方式最有效地幫助孩子們居家學習?

一週以前,關於小學未來四周國家課程如何實施方案完成,經過幾番學科組、課程中心、學校校級幹部把關等多重論證,並於2月24日(本週一)開始實施。這是一次落實體現國家課改精神中多年在督促落實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技術的好契機,減少線上時間保護視力,兼顧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學習時的及時反映差異,儘量不搞單向講授灌輸,將國家課程內容採用專題式學習、個別化互動反饋方式指導。

實施三天以來,學校運用多種方式跟進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感受和效果,作為校長的我直接加入到家長微信群裡,與所有班級的家長代表們溝通不同教學教法的差異效果,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未來一個月國家課程怎麼學習?

今天,在我正召集“劉希婭校長工作室”成員校長們線上討論研究各個學校線上教學方案時,接到了重慶市教委關於再次延期開學的通知,並且附了3月27日以前的課程進度建議方案,要求各個區縣學校“一區一策”“一校一策”開展國家課程教學活動。

工作室成員學校情況多元,有瀋陽,重慶市北碚區、潼南區、大渡口區、萬州區、渝北、兩江新區、綦江區、沙坪壩區、秀山、黔江區、九龍坡區、高新區等各學校的校長參與。

大家結合自己學校情況討論如何落實各地文件精神,主要談到如果視頻直播老師們單方面講的時間多,孩子們聽課情況不能及時反饋和跟進掌握,教師、家庭、個性差異大,有的面對鏡頭緊張不自在,家長抱怨老師視頻表情聲音做作,孩子們不喜歡;家長之間喜好水平不同,錄下不同老師視頻傳播進行比較引發矛盾,有的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拒絕視頻直播,如果採用全國名師視頻或從一個年級選出幾個形象好的老師視頻播出,本班學生學習反饋也不能及時互動,家長全程陪同。

還談到如果統一進度上課,遇到不適合居家學習的內容或者本階段內容沒有學好,開學了重新學孩子們會有厭倦情緒;還有的地區學校孩子們家裡沒有線上教學設備;也有家長要復工不能陪同關注孩子們使用網絡……

大家熱烈討論,積極發言。我也分享了謝家灣小學未來一個月的課程設計。我分享到,要求實施國家課程,可能家長們心目中盯著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重要科目,而國家課程和重慶市地方課程有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藝術、體育與健康,書法,科學,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科目,一共28-30課時。

如果我們生硬地按照教材進度上課,從內容和上課方式上不適合造成的夾生飯,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我建議大家都要落實市教委提出的“一校一策”總體要求,因校而異地進行課程選擇考慮,孩子們連續看屏幕時間一次不超過15-20分鐘,兩次間隔看屏幕時間休息不低於10分鐘,一天總體在線時間不超過1小時。課程設計上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1.從教學內容方面。

一是全學期課程課時整合,看哪些科目比較適合本階段居家學習,就調整到這一個月來進行。例如《道德與法治》很多內容可以結合疫情現狀進行學習,就可以提前多設計安排一些課時,還有勞動課、綜合實踐課、書法課等都是可以和居家環境結合的,這樣正式開學以後,總課時就很寬裕。

二是從學科之間內容整合,內容上居家自主學習也適合,就可以多安排一些,如體育與健康、藝術課程等。三是學科內內容整合,各個科目內容中先後邏輯性不是那麼緊密,相對獨立一點,又便於居家學習的內容提前整合進行,如語文學科的閱讀、詞句積累、部分寫作等。

2.從教與學的方式方面。

老師們要增強課程意識和課程研發能力,加強學校集體備課。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老師們改變傳統習慣的機會,關注孩子們個體立場,分析孩子們的差異化特點,設計教學流程,通過專題目標帶動、任務單驅動和個性化學習效果反饋,運用在線方式與孩子交流機會互動,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種是孩子們被動聽、反覆練,一種是讓孩子們獨立規劃、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個項目、與同學家長探究合作、轉述講解。大家可以對比這兩種學習的效能。

3.家校協作方面。

孩子們這種以家庭學習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要引導家長好好和孩子們相處,引領家長觀念、方法更新。

有些家長過去只是通過到學校參加公開活動才能瞭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這一次居家學習讓孩子的學習習慣、基礎、方法都全方位全程暴露在家長眼前,很多家長會從過去關注孩子好好聽好好背誦記憶,到跟隨學校教學帶動,關注到孩子們應該如何思考如何運用資源如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新型學習方式,回應新高考理念中考記憶型知識內容轉變為思維、能力等考核內容,達成更好的家校理念與方法的協同。對於要復工或條件有限不能陪同孩子學習的,就需要老師們一對一的個別化跟進。

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如何實施?

總之,這一個月的課程設計儘量靈活性、操作性強一些,還要注意開放性,隨疫情解除恢復上課,隨時對接後續課程。即便是還有一個月開學,本學期小學的課程落實都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不必過於焦慮和急切。新冠肺炎疫情的確是一場影響世界的大災難,但也是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更新發展的良好契機。
遲遲不能開學,的確打亂了大家的計劃,甚至殃及到了高考、中考的學子們,但是老師們、家長們都應該以生命安全為首要選擇,帶領孩子們不要疏忽大意,珍惜這場災難帶給全社會的思考和沉澱。也不要覺得麻煩怕辛苦,只要能夠平安健康,這應該是最大的幸福和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