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現在的人知道石揮的太少了,實際上,他是民國上海灘當之無愧的話劇皇帝。

石揮,中國傑出的表演藝術家。1915年生於天津,1957年跳黃浦江自盡。

他在中國現代話劇、電影史上多有建樹,他的眾多作品《文天祥》《秋海棠》(此兩出均為話劇)《假鳳虛凰》《我這一輩子》《天仙配》《雞毛信》(此四部均為電影)等,曾一度轟動上海灘,石揮也被譽為“話劇皇帝”,這眾多作品同樣毫無疑問地進入了我國話劇與電影的史冊。

  童葆苓,天津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1930年生,1954年與石揮結婚。石揮離世後,童葆苓於1961年嫁於著名戲劇理論家馬彥祥。

石揮與童葆苓一共才過了三年的夫妻生活,而且這幾年中還分居兩地——北京、上海,但在石揮的生命中,童葆苓畢竟是他唯一的妻子,三年的夫妻緣,在童葆苓的年輕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葆苓十三歲上臺,唱唸做打都過硬,身為京劇名家的童家班弟子,童壽苓、童芷苓、童祥苓,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已經成了現代京劇的經典名字了,這其中也有她童葆苓的一席之地。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那一年她才十八歲,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京劇演員了。1948年,石揮準備自編自導自演《母親》,劇情需要找個愛好戲曲的小護士的角色,石揮請京劇科班“鳴春社”社長李萬春幫他介紹。李萬春沒幾天就請他過去看戲,他一眼便相中了舞臺上這個基本功紮實又性格活潑可愛的小女孩。

這個小女孩也不負眾望,有著良好京劇演出功底的她很快入戲,對角色的把握絲絲入扣,表演起來也不生澀,尤其是她身上少女的天真可愛,還有銀鈴般的笑聲讓整個上海灘都認識了童葆苓的青春活力。

  《母親》上映後,名導演石揮成功地打造出了“童不賴”——每個觀眾都對這個小護士印象深刻,常會讚歎一句“這小護士,演的真不賴啊”。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孤獨的石揮遇到了生命中的小天使:他覺得童葆苓天真爛漫。一開始,他只是喜歡帶著小姑娘一起出去玩,同去的還有演員程之(程前的爸爸)。很快,程之發現,自己是一個大型電燈泡。

童家一開始反對這門婚事,當然是因為這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太大,她和石揮相差15歲。何況石揮是演員,同在演藝圈,當然希望找個更牢靠的人。

  說實話在童葆苓眼裡,石揮並不像個導演。在她的印象裡,導演應該都是些夾著雪茄的富家子弟,筆挺的西裝,一塵不染的皮鞋,頭髮向後揹著,散發著髮油的味道。但是在石揮身上你完全看不出這些東西來,有的只是樸素和踏實的印象,而他對工作的認真和執著也是讓她刮目相看之處。

  單葆苓身上的孩子氣讓石揮有了一種安全感和純淨感。石揮曾和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最為可愛: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小孩。“而女人並不在可愛這個範疇之中,當然了,可愛的女人除外。

  對於愛情或是婚姻,石揮的感覺是灰色的。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家道中落,不滿週歲的石揮就隨著父親流浪到北京,從小做過火車上的車童、給口腔診所做過打雜小工,當過小賣部的售貨員,養過蜜蜂,還在戲院賣過票,居無定所看遍世上百態,走上了演藝生涯也不是對這一行有多熱愛,而是“可以管一頓飯“。

  為了吃上飯而誤打誤撞的石揮卻真的如魚得水了。憑藉早年的豐富經歷,他演起市井小人物來得心應手入木三分,他還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大段的臺詞很快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憑藉《正氣歌》中的文天祥一角他廣為人知,又憑《秋海棠》一劇紅遍上海灘,這部劇他平均要每場謝幕12次,而如果他不巧生病了由替補演員代替,觀眾們就吵著要退票。連梅蘭芳看了《秋海棠》後都不禁落淚說,“我太投入了,我忘了這是在看戲。“以至於後來再做《秋海棠》的海報,廣告詞也改成了”女士們看本劇請帶兩條手帕。“

舞臺上的石揮是個天才,就連曹禺都由衷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假鳳虛凰》裡石揮扮演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動作居然遭到理髮業工會的投訴,事情鬧到近千名理髮師圍在戲院門口不讓觀眾買票看電影。

  那是1942年,石揮的黃金年,他被稱做中國的話劇皇帝。

如此的男人,有哪個女人不愛呢?

對,童葆苓和石揮訂婚了。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家裡人其實是反對的,童葆苓回憶說:家裡找我談話,明確跟我講不支持,但我對家人說,石揮已經等了我好多年了,我不能就這樣甩了他。另外一點,我是學生出身,我當時對婚姻的看法是:資本家我看不起,國民黨軍官我也看不起,而石揮給我的印象卻很好。那時候我家裡條件好,傭人多,用不著我做飯,因此,我連飯也不會做,而石揮卻很能做飯。

我堅持了,他們也沒有辦法,最後還是同意了。我們倆是在1951年訂的婚,過了三年後才結婚。我記得當時我姐姐童芷苓還把紅木大櫥借給我結婚用。

婚禮很簡單,在歐美同學會請了一些朋友吃了一頓飯,後來在家裡開了一個小型的舞會。當時有王曉棠、梅葆玖、李少春、裘盛戎等人,童葆苓回憶說,這些朋友鬧婚禮,他們還灌我酒,我那時很大方,都一一喝了。

 

  

石揮與童葆苓的愛情生活:三年夫妻緣,遠勝百年情

石揮在淮海路上租了一套房,一套西班牙風格的歐式建築,樓頂上石揮特地開出一塊空地用來給童葆苓練功,他知道夫人打小不會做飯,也不會做家務,大導演就親自下廚買菜做飯,每天打掃房間、熨衣服,買菜,日子接著地氣,也接著最質樸的人生幸福。

散步的時候他們從不探討劇本和臺詞,石揮總是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他們說的最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要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

  童葆苓特別清晰的記得: 1957年11月20日中午,那一天批判會過後,我也沒意識到他會走絕路。那天下午,他開完會回來,我正好要出去,那天來了越南文化代表團,團裡要我去接待,臨走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下午家裡要新來個保姆,到時候你接待一下,他聽說我要走,一下子就把我抱住,拼命地上下吻我,那種失態我後來想想,就是一種訣別的表示。

自那個下午之後石揮就離家出走了,當天晚上,石揮沒有回來,第二天,第三天,這房子裡再沒見過男主人,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1957年11月20日中午1957年11月20日中,石揮接到通知下午還要開會,而童葆苓則早已定好要陪一個國外的文化團參觀上海京劇團。吃過午飯,石揮消沉地坐在門口抽菸,夫人穿戴好了要出門去,石揮突然站起來抱住她不住的親吻。好久好久才放她出去。

  童葆苓每天沿著石揮下班的路線走上一遍,逢人就問,“看到我丈夫了嗎?他叫石揮,是個導演。”有幾次就這樣問著走著突然昏過去。

姐姐童芷苓為了轉移她的壓力,在《柳毅傳書》中給她找了角色,在劇中,前邊演侍女、中間改扮媒婆、後邊是武打,希望忙碌的工作能讓童葆苓暫時忘掉那些事。她一直帶病演出,最後病得無法起床,姐姐和媽媽不得不將她接回北京照顧。

  工作沒了,丈夫沒了,工資沒了,甚至連房子也被收回去了,偌大的上海,只留下一個名字讓他回憶。

  17個月後,幾外漁民在吳淞口外打撈上來一具男屍,面目已經嚴重腐爛,僅能從修補過的牙齒和口袋裡的鋼筆以及腕上的手錶初步斷定是石揮,上海華東醫院對照石揮曾補過牙的X光片最終確認屍體就是曾經風光無限的話劇皇帝石揮。

  直到1959年,石揮的失蹤一直是揹著一個畏罪潛逃的罪名的,政府甚至還發過一張通緝令,但是石揮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童葆苓每天沿著石揮下班的路線走上一遍,逢人就問,“看到我丈夫了嗎?他叫石揮,是個導演。”有幾次就這樣問著走著突然昏過去。姐姐童芷苓為了轉移她的壓力,在《柳毅傳書》中給她找了角色,在劇中,前邊演侍女、中間改扮媒婆、後邊是武打,希望忙碌的工作能讓童葆苓暫時忘掉那些事。她一直帶病演出,最後病得無法起床,姐姐和媽媽不得不將她接回北京照顧。

  工作沒了,丈夫沒了,工資沒了,甚至連房子也被收回去了,偌大的上海,只留下一個名字讓他回憶。

  17個月後,幾外漁民在吳淞口外打撈上來一具男屍,面目已經嚴重腐爛,僅能從修補過的牙齒和口袋裡的鋼筆以及腕上的手錶初步斷定是石揮,上海華東醫院對照石揮曾補過牙的X光片最終確認屍體就是曾經風光無限的話劇皇帝石揮。

人生裡可以重複幾十個三年,但是在童葆苓和石揮之間,有一個永遠無法複製的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