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之後,樓市的邏輯變了。

樓市,有其自身的規律,被疫情打斷後,還是會回到正軌。

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開發商。

“2020年左右是償債高峰,又正好碰到疫情,銷售回款一下子就減少了,資金壓力肯定是一大考驗。”

春節檔、小陽春都泡了湯,返鄉置業潮也化為烏有,線上賣房還不現實,開發商都快急死了。

光靠節流、融資,根本頂不了多久。

恆大的動作最快,第一個衝出來搶錢,推出了全國75折的優惠,號稱史上最大折扣。

雅居樂、富力等房企也跟進了,各種“無理由退房”“佣金翻倍”等條件都開了出來。

這一波,可是救命錢。

所以,開發商聯手刺激之下,相互競爭,可以預計,疫情後會有一段時間,出現實打實的優

惠和折扣。

不管是有置業計劃的剛需,還是持幣的投資客,都有抄底的窗口機會。

03

著急著從樓市獲取鉅額資金的,不僅是開發商。地方政府同樣著急。

各地政府也開始按捺不住,託市、救市的政策陸續出爐。

目前,已有無錫、廈門、衡陽、福州等地出臺政策。濟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南昌、南京、浙江等省市出臺土地新政,包括明確土地款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

比如衡陽,10個部門一起發紅頭文件,可見對房地產市場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已經超過20個城市出手了。

政策目標很明確:拯救開發商,支撐土地財政。

2月14日,北京節後復工的第二場土地拍賣會上,位於海淀和昌平的3幅地塊均競拍火熱,政府入賬 196.8億元,最高溢價率接近30%。

杭州、廣州也都有動作,賣地節奏一如往常。

政府也要等米下鍋,連疫情中心的武漢都不可避免。

2月15日,武漢發了個公告,準備用網上視頻揭牌的方式,出讓14宗土地,起拍總價就超過了240億元。

只不過確實疫情還太嚴重,這兩天又發公告,收回去了,延期再拍。

武漢去年的賣地收入是接近1800億,全國第五,真的是嗷嗷待哺。

再加上,樓市重啟,不僅是拉動內需的有效手段,更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復甦,肯定會成為地方政府的優先選項。

不過,目前政府出臺的政策,主要是幫助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還沒有看到對需求端的強烈刺激政策。

畢竟,不到萬不得已,中國不會再動用刺激樓市這個“夜壺”,這是朝野共識,政治要求。

因為副作用太大。

但是,如果到了萬不得已,一定會把“夜壺”再拿出來。

現在還是2月中旬,第一季度仍有近半的時間。

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肯定會受疫情拖累,但還是要儘可能,爭取一個良好的開局。

對樓市的刺激,會不會有更激進的政策出爐,強度多大,取決於接下來的經濟表現。

04

我們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現在,能出手了嗎?

黃大大的建議是:大家一定要冷靜。

疫情過後,很多開發商都快“休克”了,現金流承壓,降價搶客,肯定會有撿漏的機會。

降價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價格會有一個修復重建的過程。

但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首先不要選錯城市、地段,其次才是挑好產品,把握機會。

寧可錯過,絕對不能買錯。

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次疫情前後的樓市,和非典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減速的轉型期。而且,新冠肺炎的病例總量,是非典的十倍起跳,影響的範圍也大得多。

2003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增長31.9%,還在飛速增長。

現在的中國樓市,即使沒有疫情,也絕對不可能再出現這樣的增長速度。

所以,此次疫情對中國樓市的影響,更多體現在人們的心理認知的變化。

從發出警示、武漢封城,到今天,已經接近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全國各地,超過十億人被完全隔離在家裡,街頭空空蕩蕩,全國都暫停了,最終的感染人數可能達到10萬以上。

這是對全體中國人,絕對是心理上的一次巨大沖擊,前所未有。

疫情之後,樓市的邏輯變了。

只不過,這種影響在短期內,還不會馬上顯現出來,我們後續也會再撰文討論。

接下來,各地經濟陸續復甦,樓市找回“小陽春”的節奏,應該會相當地快。

迎接樓市的,很可能是一個加速啟動的春末,以及熱起來的盛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