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在中小学校里,为啥领导认为的“好老师”一般只愿意教“好班”?差生更需要好老师呀?

姚世龙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十里春风再无你A认为,作为领导让好老师教好班这是必然的,好班的学生大多都是以后的人才,如果好班的学生让一般的老师教,岂不是可惜了这帮人才?只有好的老师才能保证这批人才的不易流失,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培养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纲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四有建设人才!‘’

作为每个学校来说,在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总会慢慢涌现出许多好的班级,而这些好的班级,就是由许多好的学生组成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

1、 自控能力好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自制力是人生的方向舵,使你的人生之舟避开暗礁、漩涡,永不覆灭。‘’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反对把孩子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 ,都是祖国的花朵。但是,铁的事实证明,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就是成绩优秀,思维敏捷,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言行上都能够按照老师及家长的要求规范自己, 自觉地遵守纪律, 自觉地预习功课,自主的完成作业,成绩非常好。他们在芸芸众生中渐渐涌现出自己的优秀,成为了好学生。

2 、学习能力好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在依靠学习。”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能够时刻跟上老师的步调,上课总是专心的听讲,有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善于总结老师提出的各项问题,做作业时非常的专心认真,在思考问题时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每次检测成绩质量的考试中,总是成绩优秀,脱颖而出。

3 、学习态度好

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未来。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往往决定他的学习效果。从我们的观察中得出,好的学生上课总是认真听讲,思想从不开小差,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发言, 在完成作业方面都是自主的完成作业,并且有纠错题的好习惯。他们懂得善于积累知识,善于钻研难题,不懂就问,对待学习有一股不服输的态度。最终是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

二、 培养好的人才是好老师的重中之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史·胡瑗传》里的名言告诉我们: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1 、有爱心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是美德的种子。作为优秀的老师,他们非常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懂得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极其尊重学生人格,在学生的学习中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时严慈相济,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2、 负责任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一位优秀的教师,最主要的就是善于负责任。他们始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心中存有远大志向,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总是勤勤勤恳恳,甘为人梯,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总是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施教,使学生的身心相得益彰,健康发展。

3 、为人师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告诉我们, 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坚守高尚情操。为此,优秀的教师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并且他们时刻崇尚科学精神,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不断地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每当学期结束考察学生质量测评的时候,班级的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

总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培养国家优秀人才上,那些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勤于钻研,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是领导最看中的人才,他们道德高尚,人格健全,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让他们去教好班的学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把这些好学生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才能把这些优秀的好学生培养成祖国的人才。反之,岂不浪费了人才,也可惜了好班的那些学生么?


当然,有一些差生在好老师的指导教育下也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成绩差,底子薄,要想把他们很好的扭转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相信各校的领导也会合理安排老师,尽量搭配的完美一些,保证全体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的。

以上这些是我对学校安排好老师教好班的原因分析,不知道是否帮到您 了么?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您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再沟通。谢谢!




  

 


十里春风再无你A


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有这种现象的。好老师,只愿意教好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好班上课更省心。好班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好。而且这样的学生,他们也非常有礼貌,非常尊敬老师,而且非常听话,这是普通班或者是不好的班级学生所不具备的。老师在好班里上课,真正能够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乐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说的正是这种感觉。而在差班教书,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学生很不听话,很多学生不懂规矩,没有礼貌,学习也没有动力。老师要边做思想工作边教课,这样非常的劳累。



第二,教好班更容易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好的老师教优秀的班级,考出去的学生比较多,考入的学校档次比较高,相应的老师就会受到更多的奖励。比如有的学校把学生分为好几个等级,比如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等级的学生水平最高,考入的学校最好,老师得到的奖金也就最多。而丁等级的学生水平最差,几乎考不上本科学校,也就没有什么奖金。所以教好班的老师又有面子又有利益,你让他去教差班,他乐意吗?



第三,教好班的老师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的人生价值就是教育出更好的学生,差班的学生,当然他也需要老师的培养,但是差班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品质,习惯,以及意志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更需要思想教育,往往一次两次都不管用,要多次教育。这是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精力的,而且这样的工作往往最终的结果还不令人满意,效果不是很理想。学校里所谓的好老师一般都是教书比较好,在教育和转化差生这一方面,他们有的缺少耐心心,还不如一般的老师。

春秋老师说教育,关注教育话题,如果你满意我的答复,请关注支持我,谢谢你。


焦老师讲教育


之前我曾经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很多网友不理解,其实,说的无论怎么天花烂坠,真相只有一个:领导要政绩,老师要成绩,大家一起将其粉饰成了“分层次教学”!

其中,在个别学校,这里面还存在着“权力寻租”的问题,有些人把手中的权利,当成了寻求利益的工具,于是很多“好班”里面,还夹杂着各种“条子生”。

其实,差生确实需要好老师!因为差生未必是真差,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就算是真差,也更需要名师给点拨,去转变!但是现实中没有多少“好老师”愿意带差班,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更少的成绩!用有老师话说,就是有一种重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学校领导也不会让好老师去带差班,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好老师”带“好班”,“差老师”带“差班”的分流。

所以,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任何形式的分好班差班,是非常正确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学校在偷偷摸摸的进行“分层次教学”!


赢在高三


涉及到升学奖的问题。也涉及到评职称。

一个学校需要好学生升学率来增加知名度,因此需要好老师带好班。像我所在这样的乡村学校,要是有学生能考到名校,比如说清华北大,那这个学校的知名度一下就提升了。

好老师,经历了很多年专研之后才成为好老师,才有能力带好班。

学校都有升学奖,好班的升学奖肯定更多,基本没有老师好不容易花这么多时间专研却去带差班。

差班需要更多专业以外的精力和时间。

带好班,评职称更容易,更快。

再者,一个学校好老师就那些个,好班要求要好老师来教,要不然有一部分好学生会流失。

所以,各种原因,基本所有学校都是好老师教好班。


化学姐话教育


很多时候领导认为的好老师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的能力:

1.教学能力强,能攻坚难题,带的班级能出成绩;

2.家长认可度高,在小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3.综合管理学生的能力强,适合做班主任工作;

4.对学生管理有耐心,对各种学生都能够做到耐心细致;

一般情况下领导也不傻,也不瞎,具备这样业务能力的老师自然是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如果学校有普通班和强化班之分,这样的老师自然要配备到强化班去,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在各种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学生具有哪些素质呢?一般情况下进入强化班(或者叫重点班/火箭班/突击班)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素质特点:

1.自主学习能力强,在老师上课之前已经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过程;

2.课堂学习效率高,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基本不走神;

3.老师布置的作业能以很高的效率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问老师;

4.自我提升和竞争意识比较强,你追我赶拼学习。

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组合,是1+1>2的组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提高的速度更快,老师上课更有激情,学校更容易出成绩,如果你是领导,为什么不这样组合呢?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是需要老师来引导,可是当你在一线,在考试分数和排名的压力之下,你真的会被裹挟着前进,真的无心无力去照顾问题多多的学生,这是最残酷的事实。


九斗学生心理


如果开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好教练大部分也是去带强队。除非恒大砸出重金,里皮才会来带中国队。


绿茵守望者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有的老师和领导走的近,有的老师走的远,有的老师教学成绩好,一轮下来带新一轮时,就会有好多好学生的家长托关系去那个班,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好。

中小学分班时,都是按考试成绩分的,分完看平均分,基本一致才算分成功了,否则就要重分,当然也有分完了后面再来的好学生就随人家选班了,都选到一个班,其他班主任不干了,新来的学生就重分。

高中的招生分班属于题主说的那样,越好的学校录取分数越高,越好的学生分配的老师越好,越敬业,因为学校要提升知名度,领导要政绩,教师要成绩。

一般初中和小学相对题主说的情况有,但是不多。


厚德福茶馆


什么叫好学生什么叫差学生?为什么我们老师眼中的差生到了国外很多都变成了好学生?很多差生走向社会后都比所谓的好学生更努力,更成功?我们的教育界是不是该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都是为分数论?看着自己三年级的女儿每天写不完的作业,除了心疼没有别的,很多地方还存在着分数与老师的效益挂钩的情况,难道我们的主管层不知道?很多老师在外办辅导班,难道都不清楚?心照不宣的事情,有时家长只能无奈,而没有选择的余地罢了!



中年天津大叔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应该由国家组织资深的教师统一研究教学方案,然后全国统一教学,同时学生也可在家学习,补漏,补差,学校老师只作为批改作业及学习指导,以及对学生的德,智,体等素质考评,这样全国每个校都成了重点校了,那老师也没有什么好与坏的,只能个人的修为而已,其它什么学区房,择校,买分,补习班等都会成为一种排设了,多说无用,点到为止吧,有赞成的就支持一下


结伴同行26


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差生下个定义。以我三十年的从教经历来看,差生就是好逸恶劳,不求上进,品行有欠缺的学生,或者虽然努力,但智商低于平均值,根本就学不懂,教不会的学生。考虑到现在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考虑到高考的选拔性,考虑到西欧,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只有2o%多一点丽初中毕业生上普高,其他学生初生毕业后分流到各种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的普高过度发展,很多基础欠缺,学习能力久缺,吃苦耐劳精神欠缺,根本不适合读普高的学生混进了高中。这对学生及家长,对其他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度增加高中招生数量虽然政治上似乎正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人的差异性的。家长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上学时,什么东西都学不会,学不懂,就别让孩子再去受罪。如果小孩不求上进,负责任的做法不是逼他上学,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以为大点就懂事了,多数人只会越变越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