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校里,为啥领导认为的“好老师”一般只愿意教“好班”?差生更需要好老师呀?

姚世龙


这种现象有一定普遍性。

我先谈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实例。

几年前吧,有一个教师的确是领导眼中的好老师。每年新学期开始,确定好年级之后,平行班级,随便由该教师选择,当然领导为了遮人眼,总是采取貌似公正的形式。不可否认,这个教师确实有能力,连续几年,所教班级在全镇的学生测试中基本上是前一二名。

从领导角度说,乡镇学生测试看的就是分数,虽然没有一二三四的排名,但是学生考试的平均分都摆在哪儿,第几名自然是一目了然,你不排人家也已经给排出来了。既然这样,领导总得把有把握的教师,安排在恰当位置!

从教师角度说,我的成绩好,或者说学校让我把学生成绩搞好,必须支持我,班级给我最好的,新来学生,也得让我先选中意的,否则……何况能有如此权利的教师,大都有求领导,领导也心知肚明,敞开一路绿灯……

这种现象,只要唯分数论,我认为是不可避免的。


瑞丰131


我不算好老师,但我年轻时每次接手的班级都是最次的。但无论啥班到我手,学生成绩就没有落后的。曾经把最后一名的班级,带到全镇的前列。那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班级,三年级时全镇数学倒数第二,语文倒数第一(全镇共计二十六个班级)。我只用年时间,就把这个班带到数学全镇第一,语文第六名。其实,无论哪位老师都愿意接手好班,不是好老师愿意接好班。我就不信哪位教学质量差一点的老师,愿意接手差班。有些教学质量差的老师,把最好的班级给她,不过半年成绩就下来。

有位老师教学质量差,那年他接手一个比较好的班。开学不久,从外地转来两名同学分到他班去去了。结果期末考试,他全镇倒数。他和校领导大吵大闹,说是给他分来两名差生。我当时做教导主任,听了他的话,就把他们年组的成绩单拿过来说:“把这两名同学的成绩拿出来,给你重新计算。”结果,他班的成绩还是原地踏步,最后他哑口无言。

我只想说,作为一名老师,不要成绩不好就找学校的原因。要找自身原因,找找教学方法是不是得当,找找辅导的是否到位,找找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找找自己是不是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

不是好老师选好班,是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哪位老师能说:把差班给我。

好老师是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得来的认可,我就不信哪位老师一辈子教学质量都是倒数,他一生接手的都是差班。


地上船


很多时候领导认为的好老师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的能力:

1.教学能力强,能攻坚难题,带的班级能出成绩;

2.家长认可度高,在小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3.综合管理学生的能力强,适合做班主任工作;

4.对学生管理有耐心,对各种学生都能够做到耐心细致;

一般情况下领导也不傻,也不瞎,具备这样业务能力的老师自然是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如果学校有普通班和强化班之分,这样的老师自然要配备到强化班去,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在各种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学生具有哪些素质呢?一般情况下进入强化班(或者叫重点班/火箭班/突击班)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素质特点:

1.自主学习能力强,在老师上课之前已经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过程;

2.课堂学习效率高,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基本不走神;

3.老师布置的作业能以很高的效率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问老师;

4.自我提升和竞争意识比较强,你追我赶拼学习。

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组合,是1+1>2的组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提高的速度更快,老师上课更有激情,学校更容易出成绩,如果你是领导,为什么不这样组合呢?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是需要老师来引导,可是当你在一线,在考试分数和排名的压力之下,你真的会被裹挟着前进,真的无心无力去照顾问题多多的学生,这是最残酷的事实。


九斗学生心理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一般学校为了教师更好竞争,会安排成兼带好差班。

几手所有教好班的老师,也都教过差班。教好班时感觉“日月如梭",教差班时“度日如年"。

教好班时,大多数孩子都懂事、认真、爱学。老师主要钻研教学和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另外就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适当给孩子们减压,真是能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令人情不自禁会想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一件幸事的说法。

教差班时,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你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意想不到事情发生。差班学生多是学习成绩差。学习好的原因大同小异,学习差的原因可就千差万别了。"无是生非“,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很贴切,为了让他们多做“是",就得挖空心思去除掉他们的"非“。一会儿你得哄,一会儿你得训,还得“防患于未然"。他们抗训能力极强,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力也极强,因为他们就是在与这两个武器的对战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的网课下许多父母都说要崩溃了,这么多的孩子凑在一起有了群胆后做的事老师也会崩溃。前几年笔友流行,有孩子竟然说要见笔友,幸亏发现得早,制止了。最烦人的是男孩子约架,他们还愿意故作在老师面前什么也不怕的样子,这些都考验老师那一刻的气场和处理方式。作业完成不好那是常事,他们的闲事总是会有,用在学习上的心思自然就少。只是老师这么累也不出成绩。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又懂事学习又好还感恩父母,只是为了他不断地更拔尖你要给他多费心,一个除了玩游戏时勤奋又主动、连起个床都懒散又磨蹭,偶尔还和家长顶嘴、刚答应父母好好学习的话很快又被风刮走,作为父母,你喜欢哪个?如果有选择的机会,你肯定就会选喜欢第一个。

这就是答案了。没有选择机会时,都是亲生的孩子,不能扔,养着。同理可证,都是自己的学生,不能不教,管着。



时空福禄元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为什么这位教师能成为领导眼中的“好老师”?首先是这位教师必须要和领导关系好,走的近。俗话说得好: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中国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学校也不例外。这些千方百计和领导套近乎的人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老师的虚名,还要有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教好班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我来给你数一数:

1,好班的学生自觉性强,上课纪律好。在这样的班级上课,老师不需要管纪律,下课也不需要催作业。所以老师的管理压力小,轻松了不少。

2,好班的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有的知识点你在差班讲几遍学生还是不会,但你在好班,一遍就会了。效率高,教学进度快,可以拉差班一大截。有的是时间练习和复习。

3,上面我讲了,好班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复习,所以期中,期末考试容易出成绩,而且往往会拉差班的一大截。

4,这是最实在的好处,这学校每年评先进,评职称,绩效考核等等,首先看成绩,成绩分一般都是考核总分的二分之一。所以,每年这些好处基本上都是被领导和好班的老师瓜分了,普通班的老师只能望洋兴叹。

这就是大部分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同小异。许多年都这样,老师大部分都麻木了。


安殷河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十里春风再无你A认为,作为领导让好老师教好班这是必然的,好班的学生大多都是以后的人才,如果好班的学生让一般的老师教,岂不是可惜了这帮人才?只有好的老师才能保证这批人才的不易流失,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培养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纲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四有建设人才!‘’

作为每个学校来说,在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总会慢慢涌现出许多好的班级,而这些好的班级,就是由许多好的学生组成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

1、 自控能力好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自制力是人生的方向舵,使你的人生之舟避开暗礁、漩涡,永不覆灭。‘’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反对把孩子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 ,都是祖国的花朵。但是,铁的事实证明,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就是成绩优秀,思维敏捷,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言行上都能够按照老师及家长的要求规范自己, 自觉地遵守纪律, 自觉地预习功课,自主的完成作业,成绩非常好。他们在芸芸众生中渐渐涌现出自己的优秀,成为了好学生。

2 、学习能力好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在依靠学习。”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能够时刻跟上老师的步调,上课总是专心的听讲,有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善于总结老师提出的各项问题,做作业时非常的专心认真,在思考问题时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每次检测成绩质量的考试中,总是成绩优秀,脱颖而出。

3 、学习态度好

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未来。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往往决定他的学习效果。从我们的观察中得出,好的学生上课总是认真听讲,思想从不开小差,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发言, 在完成作业方面都是自主的完成作业,并且有纠错题的好习惯。他们懂得善于积累知识,善于钻研难题,不懂就问,对待学习有一股不服输的态度。最终是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

二、 培养好的人才是好老师的重中之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史·胡瑗传》里的名言告诉我们: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1 、有爱心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是美德的种子。作为优秀的老师,他们非常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懂得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极其尊重学生人格,在学生的学习中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时严慈相济,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2、 负责任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一位优秀的教师,最主要的就是善于负责任。他们始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心中存有远大志向,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总是勤勤勤恳恳,甘为人梯,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总是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施教,使学生的身心相得益彰,健康发展。

3 、为人师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告诉我们, 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坚守高尚情操。为此,优秀的教师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并且他们时刻崇尚科学精神,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不断地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每当学期结束考察学生质量测评的时候,班级的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

总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培养国家优秀人才上,那些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勤于钻研,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是领导最看中的人才,他们道德高尚,人格健全,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让他们去教好班的学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把这些好学生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才能把这些优秀的好学生培养成祖国的人才。反之,岂不浪费了人才,也可惜了好班的那些学生么?


当然,有一些差生在好老师的指导教育下也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成绩差,底子薄,要想把他们很好的扭转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相信各校的领导也会合理安排老师,尽量搭配的完美一些,保证全体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的。

以上这些是我对学校安排好老师教好班的原因分析,不知道是否帮到您 了么?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您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再沟通。谢谢!




  

 


十里春风再无你A


学生的好坏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请一定记住!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别走向通往监狱的大门就好!



FUNING424


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有这种现象的。好老师,只愿意教好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好班上课更省心。好班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好。而且这样的学生,他们也非常有礼貌,非常尊敬老师,而且非常听话,这是普通班或者是不好的班级学生所不具备的。老师在好班里上课,真正能够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乐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说的正是这种感觉。而在差班教书,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学生很不听话,很多学生不懂规矩,没有礼貌,学习也没有动力。老师要边做思想工作边教课,这样非常的劳累。



第二,教好班更容易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好的老师教优秀的班级,考出去的学生比较多,考入的学校档次比较高,相应的老师就会受到更多的奖励。比如有的学校把学生分为好几个等级,比如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等级的学生水平最高,考入的学校最好,老师得到的奖金也就最多。而丁等级的学生水平最差,几乎考不上本科学校,也就没有什么奖金。所以教好班的老师又有面子又有利益,你让他去教差班,他乐意吗?



第三,教好班的老师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的人生价值就是教育出更好的学生,差班的学生,当然他也需要老师的培养,但是差班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品质,习惯,以及意志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更需要思想教育,往往一次两次都不管用,要多次教育。这是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精力的,而且这样的工作往往最终的结果还不令人满意,效果不是很理想。学校里所谓的好老师一般都是教书比较好,在教育和转化差生这一方面,他们有的缺少耐心心,还不如一般的老师。

春秋老师说教育,关注教育话题,如果你满意我的答复,请关注支持我,谢谢你。


焦老师讲教育


之前我曾经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很多网友不理解,其实,说的无论怎么天花烂坠,真相只有一个:领导要政绩,老师要成绩,大家一起将其粉饰成了“分层次教学”!

其中,在个别学校,这里面还存在着“权力寻租”的问题,有些人把手中的权利,当成了寻求利益的工具,于是很多“好班”里面,还夹杂着各种“条子生”。

其实,差生确实需要好老师!因为差生未必是真差,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就算是真差,也更需要名师给点拨,去转变!但是现实中没有多少“好老师”愿意带差班,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更少的成绩!用有老师话说,就是有一种重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学校领导也不会让好老师去带差班,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好老师”带“好班”,“差老师”带“差班”的分流。

所以,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任何形式的分好班差班,是非常正确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学校在偷偷摸摸的进行“分层次教学”!


赢在高三


这两种作业的学生,各位看官你更想教哪个?给你双倍工资把那个画神兽的拿走,请把他教成合格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